1. 程式人生 > >JAVA中區域性內部類和匿名內部類的特點和作用?

JAVA中區域性內部類和匿名內部類的特點和作用?

Java 內部類 
分四種:成員內部類、區域性內部類、靜態內部類和匿名內部類。 
1、成員內部類: 即作為外部類的一個成員存在,與外部類的屬性、方法並列。
注意:成員內部類中不能定義靜態變數,但可以訪問外部類的所有成員。
public class Outer{
private static int i = 1;
private int j=10;
private int k=20;
public static void outer_f1(){
    //do more something
}
public void out_f2(){
    //do more something
}

//成員內部類
class Inner{
//static int inner_i =100; //內部類中不允許定義靜態變數
int j=100;//內部類中外部類的
例項變數
可以共存 int inner_i=1; void inner_f1(){ System.out.println(i);//外部類的變數如果和內部類的變數沒有同名的,則可以直接用變數名訪問外部類的變數 System.out.println(j);//在內部類中訪問內部類自己的變數直接用變數名 System.out.println(this.j);//也可以在內部類中用"this.變數名"來訪問內部類變數 //訪問外部類中與內部類同名的例項變數可用"外部類名.this.變數名"。 System.out.println(k);//外部類的變數如果和內部類的變數沒有同名的,則可以直接用變數名訪問外部類的變數 outer_f1(); outer_f2(); } } //外部類的非靜態方法訪問成員內部類 public void outer_f3(){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_f1(); } //外部類的靜態方法訪問成員內部類,與在外部類外部訪問成員內部類一樣 public static void outer_f4(){ //step1 建立外部類物件 Outer out = new Outer(); //***step2 根據外部類物件建立內部類物件*** Inner inner=out.new Inner(); //step3 訪問內部類的方法 inner.inner_f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_f4(); } } 成員內部類的優點: ⑴ 內部類作為外部類的成員,可以訪問外部類的私有成員或屬性。(即使將外部類宣告為PRIVATE,但是對於處於其內部的內部類還是可見的。) ⑵ 用內部類定義在外部類中不可訪問的屬性。這樣就在外部類中實現了比外部類的private還要小的
訪問許可權
。 注意:內部類是一個編譯時的概念,一旦編譯成功,就會成為完全不同的兩類。對於一個名為outer的外部類和其內部定義的名為inner的內部類。編譯完成後出現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兩類。 2、區域性內部類: 即在方法中定義的內部類,與區域性變數類似,在區域性內部類前不加修飾符public或private,其範圍為定義它的程式碼塊。 注意:區域性內部類中不可定義靜態變數,可以訪問外部類的區域性變數(即方法內的變數),但是變數必須是final的。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s = 100; private int out_i = 1; public void f(final int k){ final int s = 200; int i = 1; final int j = 10; class Inner{ //定義在方法內部 int s = 300;//可以定義與外部類同名的變數 //static int m = 20;//不可以定義靜態變數 Inner(int k){ inner_f(k); } int inner_i = 100; void inner_f(int k){ System.out.println(out_i);//如果內部類沒有與外部類同名的變數,在內部類中可以直接訪問外部類的
例項變數
System.out.println(k);//*****可以訪問外部類的區域性變數(即方法內的變數),但是變數必須是final的***** // System.out.println(i); System.out.println(s);//如果內部類中有與外部類同名的變數,直接用變數名訪問的是內部類的變數 System.out.println(this.s);//用"this.變數名" 訪問的也是內部類變數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s);//用外部"外部類類名.this.變數名" 訪問的是外部類變數 } } new Inner(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訪問區域性內部類必須先有外部類物件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f(3); } } 注意: 在類外不可直接生成區域性內部類(保證區域性內部類對外是不可見的)。要想使用區域性內部類時需要生成物件,物件呼叫方法,在方法中才能呼叫其區域性內部類。通過內部類和介面達到一個強制的弱耦合,用區域性內部類來實現介面,並在方法中返回介面型別,使區域性內部類不可見,遮蔽實現類的可見性。 3、靜態內部類: 靜態內部類定義在類中,任何方法外,用static定義。 注意:靜態內部類中可以定義靜態或者非靜態的成員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i = 1; private int j = 10; public static void outer_f1(){ } public void outer_f2(){ } // 靜態內部類可以用public,protected,private修飾 // 靜態內部類中可以定義靜態或者非靜態的成員 static class Inner{ static int inner_i = 100; int inner_j = 200; static void inner_f1(){ System.out.println("Outer.i"+i);//靜態內部類只能訪問外部類的靜態成員 outer_f1();//包括靜態變數和靜態方法 } void inner_f2(){ // System.out.println("Outer.i"+j);//靜態內部類不能訪問外部類的非靜態成員 // outer_f2();//包括非靜態變數和非靜態方法 } } public void outer_f3(){ // 外部類訪問內部類的靜態成員:內部類.靜態成員 System.out.println(Inner.inner_i); Inner.inner_f1(); // 外部類訪問內部類的非靜態成員:例項化內部類即可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_f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Outer().outer_f3(); } } 注意:*******生成(new)一個靜態內部類不需要外部類成員:這是靜態內部類和成員內部類的區別。靜態內部類的物件可以直接生成: Outer.Inner in=new Outer.Inner(); 而不需要通過生成外部類物件來生成。這樣實際上使靜態內部類成為了一個頂級類。靜態內部類不可用private來進行定義。******* 例子: 對於兩個類,擁有相同的方法: class People { run(); } class Machine{ run(); } 此時有一個robot類: class Robot extends People implement Machine. 此時run()不可直接實現。 注意:當類與介面(或者是介面與介面)發生方法命名衝突的時候,此時必須使用內部類來實現。用介面不能完全地實現多繼承,用介面配合內部類才能實現真正的多繼承。 4、匿名內部類 匿名內部類是一種特殊的區域性內部類,它是通過匿名類實現介面。 IA被定義為介面。 IA I=new IA(){}; 匿名內部類的特點: 1,一個類用於繼承其他類或是實現介面,並不需要增加額外的方法,只是對繼承方法的事先或是覆蓋。 2,只是為了獲得一個物件例項,不需要知道其實際型別。 3,類名沒有意義,也就是不需要使用到。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i = 1; private int j = 10; public static void outer_f1(){ } public void outer_f2(){ } // 靜態內部類可以用public,protected,private修飾 // 靜態內部類中可以定義靜態或者非靜態的成員 static class Inner{ static int inner_i = 100; int inner_j = 200; static void inner_f1(){ System.out.println("Outer.i"+i);//靜態內部類只能訪問外部類的靜態成員 outer_f1();//包括靜態變數和靜態方法 } void inner_f2(){ // System.out.println("Outer.i"+j);//靜態內部類不能訪問外部類的非靜態成員 // outer_f2();//包括非靜態變數和非靜態方法 } } public void outer_f3(){ // 外部類訪問內部類的靜態成員:內部類.靜態成員 System.out.println(Inner.inner_i); Inner.inner_f1(); // 外部類訪問內部類的非靜態成員:例項化內部類即可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_f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Outer().outer_f3(); } } 注:一個匿名內部類一定是在new的後面,用其隱含實現一個介面或實現一個類,沒有類名,根據多型,我們使用其父類名。因他是區域性內部類,那麼區域性內部類的所有限制都對其生效。匿名內部類是唯一一種無構造方法類。大部分匿名內部類是用於介面回撥用的。匿名內部類在編譯的時候由系統自動起名Out$1.class。如果一個物件編譯時的型別是介面,那麼其執行的型別為實現這個介面的類。因匿名內部類無構造方法,所以其使用範圍非常的有限。當需要多個物件時使用區域性內部類,因此區域性內部類的應用相對比較多。匿名內部類中不能定義構造方法。如果一個物件編譯時的型別是介面,那麼其執行的型別為實現這個介面的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部類總結: 1.首先,把內部類作為外部類的一個特殊的成員來看待,因此它有類成員的封閉等級:private ,protected,預設(friendly),public 它有類成員的修飾符: static,final,abstract 2.非靜態內部類nested inner class,內部類隱含有一個外部類的指標this,因此,它可以訪問外部類的一切資源(當然包括private) 外部類訪問內部類的成員,先要取得內部類的物件,並且取決於內部類成員的封裝等級。 非靜態內部類不能包含任何static成員. 3.靜態內部類:static inner class,不再包含外部類的this指標,並且在外部類裝載時初始化. 靜態內部類能包含static或非static成員. 靜態內部類只能訪問外部類static成員. 外部類訪問靜態內部類的成員,循一般類法規。對於static成員,用類名.成員即可訪問,對於非static成員,只能 用物件.成員進行訪問 4.對於方法中的內部類或塊中內部類只能訪問塊中或方法中的final變數。 類成員有兩種static , non-static,同樣內部類也有這兩種 non-static 內部類的例項,必須在外部類的方法中建立或通過外部類的例項來建立(OuterClassInstanceName.new innerClassName(ConstructorParameter)),並且可直接訪問外部類的資訊,外部類物件可通過OuterClassName.this來引用 static 內部類的例項, 直接建立即可,沒有對外部類例項的引用。 內部類不管static還是non-static都有對外部類的引用 non-static 內部類不允許有static成員 方法中的內部類只允許訪問方法中的final區域性變數和方法的final引數列表,所以說方法中的內部類和內部類沒什麼區別。但方法中的內部類不能在方法以外訪問,方法中不可以有static內部類 匿名內部類如果繼承自介面,必須實現指定介面的方法,且無引數 匿名內部類如果繼承自類,引數必須按父類的建構函式的引數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