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芳華永在!一個老運維的20年奮鬥史

芳華永在!一個老運維的20年奮鬥史

“天空中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們曾經飛過”

— 印度 泰戈爾

謹以此文,獻給真正熱愛運維及技術的您

導讀

本文約5000字,需要您的15分鐘,聽一聽我20年的故事。我只是中國萬千運維及IT從業者中的一員,我的故事,也是您的故事。

這是我前19年的職業軌跡(2016年從觸控科技離職創業),作為本文的索引。

求學之路:我的 1997

1997年,我從湖南考學進入北京科技大學。

1997年,這是一個百感交集的年份。

1997年,香港迴歸。

1997年,艾敬傾情獻唱《我的1997》。

1997年,高考題很偏門 

文科和理科都非常的偏門,基本沒人敢去填報清華北大。

往常及往後,在湖南,清華的提檔線 620分或更多。

97年,在湖南,清華提檔線583分,北大提檔線545分,北航提檔線575分左右。

全國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我拿了一個二等獎。但高考時,數學僅105分左右(滿分150分)。

我當時報考了中國人民大學,未果。最後被調節到了北京科技大學的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後來才知道,師哥們(基本沒有師姐)一般都去鋼廠。

我不想去鋼廠!當時謠傳有人掉進了首鋼的鐵水鍋爐…

所以,我的奮鬥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了 

想買一臺 586,大約4000元,錢不夠,於是同一個宿舍六個人湊錢。當時家裡情況相對不錯,我出1500元,其他同學每人500元。

或許這是人生第一次眾籌,還不小心當了大股東。當然咯,機時也更多些 :)

2000年中,和隔壁郝同學合夥用 Visual Basic 5 開發了一個《如何學習 Visual Basic 5 》的軟體。還賣出了不少拷貝給隔壁的中國地質大學。

問題是,該軟體需要多張軟盤安裝。而中關村的 Sony 盤,90%以上都可能假的。老有壞盤,後來不了了之。

人生往往會混合著驚嚇、驚喜和意外。

2000年底,雖然沉迷於計算機,但也居然獲得保研資格(三年所有學科總成績全系 Top 5)。

這時有了大把的時間。閒著也是閒著,去考個認證吧。當時最火的是 MCS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

考過這個證書的朋友,請默默擡起食指

從來就沒有偶然。這個小小的決定,其實也是前後呼應的。

2000年的時候,家裡情況沒那麼好了。MCSE 要考6、7門,加上培訓費,得幾千塊錢,於是大部分向隔壁宿同學借的。

辛苦考完了,短暫地喜悅之後,愁上心頭。得還錢啊,怎麼辦呢?

我直接“殺回”因特行(當時在魏公村的認證培訓學校),問:你們還需要講師麼?

當時面試官一臉蒙圈地問:“我怎麼好像記得你”。我趕緊搭話:“是啊,我剛學完”。然後,面試官就有些愕然了。居然被錄用了,哈哈。

我為什麼敢於剛學完就去面試講師呢?

也在於我一直有好為人師的一面。高中數學老師是肖老師,他對我非常寬容。往往一節課,他先上一半,講解一種數學題的常規解法,然後把我喊上講臺,我一股腦給出其他五種解法。

當時認證培訓實在太火,我又略有功底,於是展開了長達3年的兼職培訓生涯。

有多火?一個女同學春風得意地拿著這 MCSE 證書,在簽證官的大拇指加持下,瀟瀟灑灑直接移民加拿大。

曾經,我以為這輩子就是個講師了。

當講師挺滋潤的。

2001年,給爸爸買了當時的時髦貨:諾基亞 3310,給自己買了一個愛立信 T28,小小的機身,粗粗的天線,居然還是兩排黑白屏顯!!

諾基亞

2001年,讀研究生期間,不小心成了萬元戶:口袋裡頭有一萬多元,我居然發愁怎麼花出去。

當時一萬塊錢啥概念?可以在北京二環買2平米的房子。

後來才知道,將來的老婆就在隔壁大學,過著略緊巴的日子。。。

But,得意的時光不長久,計劃沒有變化快。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SARS)擊碎了我一直做講師的夢想。

這一年,封校半年,只讓出不讓進。

  • 好訊息是,我有機會苦練 OCP(Oracle 認證專家),基本把四門考試的教材,都抄寫了一遍,基本功很紮實了。
  • 壞訊息是,半年後校門開啟,原來常去兼職的培訓中心基本倒閉了。

好吧,得去找工作了 

初入職場:2004 年

這是有點令人感傷的年份 

  • 2001年本科畢業的時候,網際網路泡沫的頂峰,大廠例如華為。招聘口號:本科生年薪10萬。
  • 2004年碩士畢業的時候,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還是大廠華為,招聘口號:研究生年薪5萬。

搞得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個勁的反省,這研究生是不是白讀了 

這一年,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裁員、限制校園招聘。千軍萬馬齊聚農展館,只為一個可能的留京機會。

Oracle DBA

幸運地是,並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我,估計是因為手持 OCP 等證書,機緣巧合進入聯想客服事業群,成為一名光榮的 Oracle DBA,管著聯想呼叫中心的生產資料庫。

2005年,入職聯想一年以後,我麻起膽子問車總監:“您當時招我來做DBA,不怕嗎?” 車總監說:”我怕什麼呀,你不是OCP的嘛“。

好吧,那會兒還是 Paper 啊 

但也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滾打的過來了。

2005年,發生一件對我觸動很大的事件。

當時兩個部門老大在競爭一個副總經理的位置,各自上線一個 IT 系統,誰成效好誰就能上一級。他們採用的技術棧不同:

  • A老闆採用的是 Java + Oracle,當時很酷的技術。
  • B老闆採用的是 .net + Sql Server,微軟的那一套。

最後,A老闆輸了,幾年後暗淡地離開了聯想。

為什麼呢?原因在於:

Oracle 是一匹剛性的烈馬,如果不能馴服,Java 前端各種拋紅屏,直接導致各種業務中斷;

Sql Server 當時是溫吞的“老馬”,很慢,鎖的機制也差,但不會導致整體宕機,頂不了手工計單加上夜間整合。

我的體會是,技術是第二位的。所以:

不要因為對技術的盲目自信(或者追求個人技能的提升),而阻礙了業務、自己以及老闆的前程喲。

2006年,也發生了一件扣人心絃的事情。

聯想客服事業群啟動一個三合一的專案。將原來各自為政的呼叫中心、維修站和備件,三個業務系統合併到一起,共用同一個資料庫,成為統一的服務交付平臺(SDI系統)。

我主導了這個專案的資料庫架構,因為花了 300多萬,被聯想副總裁數落了半年。

當時的情況下,採用兩套 IBM 裝置(P5 570 + P5 560 及 4800 磁碟陣列)。

好在充分壓測和調優後的系統,上線時絲般順滑,至今服務於聯想大客服快10年啦。

當時特別糾結的地方在於,基於 IBM HACMP 的 Oracle RAC 的搭建。我自學 AIX 和 HACMP 配置,千辛萬苦折騰了幾個月,在專案快上線前兩週,突然卡殼了。

是的,按照文件,已經安裝完成了 Oracle RAC 軟體,打完補丁,就要建立資料庫了。果然是“行一百半九十”啊,就是進行不下去了。

我不想前功盡棄,我花了一週時間在網上搜索各種解決方案,每天到深夜,試圖縫縫補補以解決,但依然未果。

僅剩一週時間了,依然沒有解決。

萬般無奈之下,我把整個系統和資料庫配置全部清零重來。奇蹟出現了,2天全部搞定!

所以,與其維護一箇舊世界,不如創造一個新世界 

曾經,我以為這輩子就是一個 Oracle DBA 了。

當 Oracle DBA 挺滋潤的。

2000年的時候 Oracle DBA 月薪一萬多,能在 Linux 下成功安裝就算大咖。工資高,又是一個相對更受人尊重的職業。

但是從2007年開始,我開始恐慌起來,因為發現 Oracle 和網際網路是沒關係的。整個網際網路都在用開源免費的 MySQL。相比之下:

  • Oracle  是爺爺,德高望重;
  • MySQL 是孫子,弱小不堪。

但爺爺遲早會“死”的?

當然,後來 Oracle 收購 MySQL,以及73歲的創始人還站臺將 Oracle 雲化,又讓 Oracle 生命力槓槓的。

聯想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一直心存感激(至今仍受益於其企業文化)。但風向已經變了,我得適應變化,我得擁抱 MySQL 啦 

 MySQL

揚帆遠航:2008年

2008年,我加入了搜狐暢遊,第二年起,擔任 DBA組主管。彼時,搜狐暢遊的力作《天龍八部》,已經支援百萬人同時線上。

資料庫怎麼搞的?

畢竟,再厲害的 Oracle 也難以支援這麼大的業務(不考慮過於昂貴的多節點RAC)。

所以,天龍八部用 300多組 MySQL,輕鬆扛下了這個負載。

這不就是化整為零的思路嘛 

搜狐暢遊的這幾年,各種摸爬滾打,終於讓DBA組成為了整個運維部最被人褒揚的部門。

曾經,我以為這輩子就是一個 DBA主管了。

做DBA主管挺滋潤的。

各種安排妥當後,很是逍遙自在。直到出現兩個情況。

一則,“如果在一個專業難以做到 Top,那就是一種傷害”(正如 coati 兄所言)。

Oracle 我做不過老蓋,MySQL 我做不過老葉。

沒有那麼複雜的業務場景,技術能力難以突飛猛進。

騰訊和阿里當時都拋來橄欖枝,但捨不得離開已經居住了10多年的北京。

從2000年兼職做 MS SQL Server 講師,到2010年,在DB這個行當,已經摸爬滾打十來年。

縱深已經基本夠了。看看能不能橫向擴充套件?

例如,做做運維總監?管管系統、網路、業務運維等等。

運維總監幹什麼?(圖片源自網路)

縱橫四海:2010年

2010年底我去智明星通(當時耕耘海外)做運維總監。經過兩年半的時間,運維總監該管的都已經管了。

曾經,我以為這輩子就是一個運維總監了。

做運維總監挺滋潤的。

只是,怎麼許諾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血液中不安分的成分,一直在躍躍欲試,他反覆告訴我,來一趟人世間不容易,概率小得令人髮指。可不是麼?

當年,我們都是打敗了數億個兄弟姐妹,代表他們來到這個人世間。

2012年,33歲的時候,我迷茫了。

運維是不是一個終生職業?

彼時,我的知識結構已經固化,更新不易。

人們老說選擇比能力重要。可選擇本身,何嘗不是一種能力?

網際網路企業裡頭,CTO 一般是程式設計師出身。運維總監,貌似已經觸及職業天花板。可我才33歲啊 

2013年,一個老領導說,有一家管著十幾萬伺服器的公司,正在建設雲運維平臺,可以讓我整體負責。

當時我就被深深地打動了。太好啦!!

一則,雲端計算當時方興未艾;

二則,可以將多年的技能固化下來,運維從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

三則,我可以嘗試比較無痛地從技術轉業務。

所以我果斷入職世紀互聯。

但是悲催的是,入職第二天被告知,這個專案取消了。

已經入職了,那也不能立刻離職啊。既來之則安之 

我在世紀互聯打了一個通關。讓世紀互聯成為了微信在歐洲當時唯一的IDC伺服器網路提供商。什麼叫打通關呢?

售前、售中、售後、採購、回款;

和歐洲IDC廠商背靠背英文合同,電話技術支援,等等。

關鍵的簽約時刻,我第一次走進深圳騰訊大廈,而且是第一次以乙方的身份,講標時滿臉通紅、手心冒汗。

騰訊大廈

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在世紀互聯的主要財務業績,如果丟單,我的 1/4 股票期權估計也飛飛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