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今天發現了Vczh Free Script 2.0的一個bug

今天發現了Vczh Free Script 2.0的一個bug

    今天抓到了一個隱藏了3個月的bug。這個bug以前一直沒有被找到,因為以前寫的用於測試指令碼的程式碼都沒有出現類成員函式使用非全域性的外部物件的情況。Vampire.Kiss用我的Vczh Free Script 2.0代替PHP開發了一個網站,過程中也向我提了不少要求。其中有一個就是想在指令碼中加入namespace。其實這是相當合理的,只是我沒想到指令碼第一次應用就會被用來開發庫。因此今晚就加上了namespace。

    實際上在目前的結構中新增namespace並不複雜,因為namespace也可以用閉包來模擬。其實閉包不僅僅是函式,而是一段帶了上下文的指令表。因為namespace本身也是用於控制符號在上下文中解釋方法工具,因此使用閉包來做也就是十分合適的了。想到以前是用閉包模擬class的時候,曾經實現了一個把一堆環境連結到上下文中的指令。類的繼承實際上也是控制符號在類成員函式的符號在上下文解釋方法的工具,因此我使用瞭如下方法來讓閉包可以順利地模擬class的繼承:
    其中粗線代表環境與符號表的連結,細線代表環境連結串列。上圖表示了A繼承出B,B再繼承出C的時候,構造一個C的例項所建造的實際記憶體結構。這樣的話每一個類都可以訪問到自己、父類以及自己所在的上下文。父類與子類所在的上下文是互不干涉的。

    於是我就想到using Namespace;的時候,實際上可以把Namespace插入到當前的環境中(雖然後來證實這樣做是錯的)。於是就改了編譯器,寫了一個namespace來跑一跑。結果在多層namespace而且夾雜著許多using的測試用例下掛了。於是我就去看了程式碼,發現其中的一個小錯誤。實際上在建立C的時候,需要建立B和A。這個時候C向上搜尋(搜尋base物件),得知C上面一共有B和A兩個物件。這麼做的原因是Vczh Free Script 2.0是動態語言。於是我把C指向B,B指向A,A指向C的內容,於是造成了一個bug: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實際上C.base和C.base.base都已經脫離了B和A的上下文了。為了驗證這個事情,我寫了一段小指令碼來測試一下:
 1 GetA=func(value)
 2 {
 3 returnclass()
 4     {
 5         print=func()
 6         {
 7             writeln(value);
 8         }
 9     };
10 };
11 12 class(GetA(10))
13 {
14 }.new().print();     因為由於bug的緣故子類的基類物件不能正確的訪問到基類所在的上下文,因此writeln(value)的時候必然會因為找不到value而發生錯誤。經過測試,的確發生了。於是確定了錯誤,然後改正。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bug是因為using的錯誤實現而發現的,倒是有些運氣的成分。實際上using的時候應該把環境包複製一份,然後把整條都插入當前環境中。而且因為環境包是引用符號表的,所以實際上符號並沒有被複制,被複制的是符號查詢規則
。今天除了namespace以外,還往Vczh Free Script 2.0中加入了操作符過載和虛擬成員向。
 1 VectorSpace=namespace 2 {
 3     Vector=class()
 4     {
 5         local X=0;
 6         local Y=0;
 7  8         local __get__=func(name)
 9         {
10 if(name=="length")
11             {
12 return sqrt(X*X+Y*Y);
13             }
14 else15 throw("找不到"
++name++"");
16         };
17 18         local __set__=func(name,value)
19         {
20 if(name=="length")
21             {
22                 len=sqrt(X*X+Y*Y);
23                 X=X*value/len;
24                 Y=Y*value/len;
25             }
26 else27 throw("找不到"++name++"");
28         };
29 30         local __add__=func({Vector}a,{Vector}b)
31         {
32 return Vector.new(a.X+b.X,a.Y+b.Y);
33         };
34 35         local __sub__=func({Vector}a,{Vector}b)
36         {
37 return Vector.new(a.X-b.X,a.Y-b.Y);
38         };
39 40         local tostr=func()
41         {
42 return"("++X++","++Y++")";
43         };
44 45         local constructor=func(x,y)
46         {
47             X=x;
48             Y=y;
49         };
50     };
51 };
52 53 v1=VectorSpace.Vector.new(3,4);
54 writeln(v1.length);
55 v1.length=10;
56 writeln(v1.tostr());
57 58 using VectorSpace;
59 60 v2=Vector.new(-1,1);
61 writeln((v1+v2).tostr());
62 writeln((v1-v2).tostr());     輸出:
1 5.02 (6.0,8.0)
3 (5.0,9.0)
4 (7.0,7.0)    
    我們可以看到加號、減號以及虛擬的length成員是如何新增進去的。雖然這麼看起來虛擬成員比較奇怪,不過實際上這個東西可以用來實現現在很多語言中流行的屬性,或者可以用來封裝一個XML的解析器以便可以直接使用名字訪問節點(譬如Document.Book1.Author,雖然Book1和Author都是XML檔案中的物件,但是通過虛擬成員就可以免去原本需要的Document.Get("Book1").Get("Author")的這種麻煩的程式碼)等等。

    目前Vczh Free Script還欠缺的語法已經很少了,等這些東西加上去以後,就可以慢慢做庫了。等這個階段完成之後就釋出一個dll出來。 posted on 2008-05-12 02:07 陳梓瀚(vczh) 閱讀(1583) 評論(5)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Vczh Free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