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9年人工智慧硬體與應用大趨勢

2019年人工智慧硬體與應用大趨勢

2019年即將到來,人工智慧將往什麼方向發展?機器學習將如何演變為人工智慧?在神經網路領域具有20年的技術經驗Eugenio Culerciello,在硬體和軟體兩方面都有經驗積累。他預測,在硬體和應用兩方面,2019年的人工智慧都值得我們期待。

目標

一句話概括,人工智慧領域的目標就是製造超越人類能力的機器: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家居、人工助理和安防攝像頭是首要的目標,接下來是智慧廚房、清潔機器人以及安防無人機和機器人。其他應用包括永遠線上的個人助理,和能夠看見、聽見使用者生活經歷的生活伴侶。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則是完全自動的人工個體,能在日常任務中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工作表現。

軟體

通常,軟體是指在最佳化演算法訓練之下,能夠解決某一具體任務的神經網路架構。不過,這並不能等同於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必須能夠在真實環境中進行無監督學習,從新的經驗中學習,結合在各種環境中學到的知識、解決當下的問題。
那麼,目前的神經網路,如何能演變為人工智慧呢?

  • 神經網路架構
    神經網路的優勢在於從資料中自動學習,但我們忘記了一點:訓練的基礎是手動設計的神經網路架構,這無法從資料中習得。這是目前這個領域的重大限制因素。問題在於,從資料中學習神經網路架構目前必須從零訓練多個架構,然後選擇一個最佳架構,這需要太長時間。

  • 目前神經網路的限制
    無法預測、基於內容推理和暫時性不穩定都是目前的限制。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正在演變為編碼器和解碼器的結合。編碼器將資料編碼為一種程式碼表徵,解碼器則擴充套件表徵,生成一系列更大的表徵,例如影象生成、心理模擬、影象標亮等。

  • 無監督學習
    人類無法永遠守在機器旁,一步步指導它們的“人生經歷”。我們可忙得很!可是目前,對於監督學習我們還得給機器反饋,改正它們的錯誤。而人類只需要學習幾個例子,就能自動改正,並持續學會更多、更復雜的資料。
  • 預測型神經網路
    目前神經網路的主要限制之一是,它們無法像人類大腦一樣進行預測。預測聽起來很玄乎,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預測。如果桌子上有一小團棉花,你自然會預測棉花團會很輕,不需要花很大力氣就能拿動。通過預測,我們的大腦能理解我們的身體和環境,還能知道我們是否需要學習新資訊。如果你拿起桌上的棉花團,發現由於裡面藏著鉛塊其實很重,大腦的認知能力能讓你學會判斷,第二次拿起棉花團的時候就不會驚訝了。預測性神經網路是與複雜的外在世界互動的核心。

  • 持續性學習
    “終生學習”對於神經網路來說是一件大事。目前的神經網路要想學習新資料,必須每次都從頭開始重新訓練。它們必須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並自動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新的訓練。同時,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希望機器可以學會新技能,同時不忘記原本的知識。持續性學習也與遷移學習有關,這需要用到所有上述提到的技能,對增強型學習也很重要。
  • 增強型學習
    增強型學習可謂是深度神經網路的領域的聖盃。這需要自動學習、持續學習、預測能力和很多我們還未知的能力。目前,解決增強型學習的問題,我們使用標準的神經網路,例如可以處理視訊或音訊等大容量資料輸入的深度神經網路,並將其壓縮為表徵,或者RNN等序列學習神經網路。它們可以從零開始、甚至一夜之間學會下圍棋,但是與人類在真實世界中的能力相比,還相差很遠。
  • 迴圈神經網路(RNN)Out了
    RNN很難進行並行化訓練,由於使用超高的容量頻寬,即便在特殊的定製機器上也執行很慢。基於注意力機制的神經網路—尤其是卷積神經網路—訓練和配置起來更快、更高效,並且更容易規模化。它們已經逐漸補充語音識別,並在增強學習架構和AI的廣闊天地間尋找更多的應用。

硬體

由於硬體的支援,深度學習在2008至2012年間實現了突飛猛進式的進展:每一部手機上都配有便宜的影象感測器,能夠收集大量的資料庫,同時GPU加速了深度學習的訓練。在最近兩年,機器學習硬體飛速發展。許多公司都在這個領域:NVIDIA、Intel、Nervana、Movidius、Bitmain、Huawei、ARM、Wave等等,所有公司都在開發定製的高效能晶片,用來訓練和執行深度神經網路。
這場開發競賽的關鍵是, 在處理最近的神經網路運作時,提供最低的能力和最高的可測量效能。
不過,只有少數人知道硬體對機器學習、神經網路和人工智慧的影響,或者微型晶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開發微型晶片。例如:

  • 架構
    很多人覺得計算機架構不過是加法器和乘法器,但是有一些架構能夠最小化記憶頻寬,一直同時使用所有單元。
  • 編譯器
    很多人覺得硬體不重要,神經網路編譯器才是關鍵。但是在自己設計架構的時候,編譯器只不過是通過機器程式碼,解讀神經網路的計算影象。開源編譯器的作用有限,因為最難的一步得依靠未知的架構。開源編譯器可以作為前端,在硬體架構和神經網路影象之間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領域。
  • 微型晶片
    對於重要的演算法,優化效能的最佳辦法就是定製微型晶片,或者ASIC或SoC。FPGA現在已經含有深度神經網路加速器,預計將在2019至2020年實現,但是微型晶片總是更好的。
  • 進步:
    即便微型晶片的規模化還未被使用,還有一些技術進步能讓深度神經網路加速器輕鬆獲得10至20倍的提升。值得關注的的進展包括系統級封裝和升級記憶等。

應用

現在,我們來詳細討論在哪些應用領域,AI和神經網路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 分類影象和視訊
    雲服務已經包含了這項應用,接下來也會來到智慧視訊傳送中。神經網路硬體不通過雲端,在本地處理越來越多的資料,不僅保護了隱私,也節省了網際網路頻寬使用。
  • 語音助理
    語音助理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在智慧家居中起到重要作用。不過,我們經常忽視聊天的難度,對人類來說是一項基本活動,而對機器來說則是一項偉大的革新。語音助理正在進步,但還是不能完全移動化。Alexa、Cortana和Siri會永遠線上,手機將很快成為未來的智慧家居。這是智慧手機的又一次進步。除了手機,語音助理也需要進入汽車,隨著使用者移動。我們需要更多的本地語音處理、更強的隱私保護和更少的頻寬要求。隨著硬體的進步,1至2年之內這些都能實現。
  • 人工助理
    語音挺好,但是未來我們真正想要的人工助理還能見我們所見,跟隨著我們移動的腳步分析周圍的環境。神經網路硬體會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美夢,但是分析視訊傳輸要求很高的計算能力,已達到了目前硬體能力的理論邊緣,比語音助理要困難得多。AiPoly等創業公司已經提出瞭解決方案,但是缺乏強大的硬體,使其能在手機上執行。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如果把手機螢幕換成類似眼鏡的可穿戴裝置,我們的助理將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 家務機器人
    另一項重要應用是可以做飯和清潔的家務機器人。我們也許很快就能實現硬體,但是還缺乏軟體。我們需要遷移學習、持續學習和增強型學習。每一個食譜都不一樣,食譜裡的每一種食材都不一樣。我們無法把這部分寫死,必須開發一個善於學習和總結的機器人。這還是一個遙遠的理想。

 


原文連結
本文為雲棲社群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