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JVM效能調優

JVM效能調優



一、JVM記憶體模型及垃圾收集演算法

 1.根據Java虛擬機器規範,JVM將記憶體劃分為:

  • New(年輕代)
  • Tenured(年老代)
  • 永久代(Perm)

  其中New和Tenured屬於堆記憶體,堆記憶體會從JVM啟動引數(-Xmx:3G)指定的記憶體中分配,Perm不屬於堆記憶體,有虛擬機器直接分配,但可以通過-XX:PermSize -XX:MaxPermSize 等引數調整其大小。

  • 年輕代(New):年輕代用來存放JVM剛分配的Java物件
  • 年老代(Tenured):年輕代中經過垃圾回收沒有回收掉的物件將被Copy到年老代
  • 永久代(Perm):永久代存放Class、Method元資訊,其大小跟專案的規模、類、方法的量有關,一般設定為128M就足夠,設定原則是預留30%的空間。

New又分為幾個部分:

  • Eden:Eden用來存放JVM剛分配的物件
  • Survivor1
  • Survivro2:兩個Survivor空間一樣大,當Eden中的物件經過垃圾回收沒有被回收掉時,會在兩個Survivor之間來回Copy,當滿足某個條件,比如Copy次數,就會被Copy到Tenured。顯然,Survivor只是增加了物件在年輕代中的逗留時間,增加了被垃圾回收的可能性。

 2.垃圾回收演算法

  垃圾回收演算法可以分為三類,都基於標記-清除(複製)演算法:

  • Serial演算法(單執行緒)
  • 並行演算法
  • 併發演算法

  JVM會根據機器的硬體配置對每個記憶體代選擇適合的回收演算法,比如,如果機器多於1個核,會對年輕代選擇並行演算法,關於選擇細節請參考JVM調優文件。

  稍微解釋下的是,並行演算法是用多執行緒進行垃圾回收,回收期間會暫停程式的執行,而併發演算法,也是多執行緒回收,但期間不停止應用執行。所以,併發演算法適用於互動性高的一些程式。經過觀察,併發演算法會減少年輕代的大小,其實就是使用了一個大的年老代,這反過來跟並行演算法相比吞吐量相對較低。

  還有一個問題是,垃圾回收動作何時執行?

  • 當年輕代記憶體滿時,會引發一次普通GC,該GC僅回收年輕代。需要強調的時,年輕代滿是指Eden代滿,Survivor滿不會引發GC
  • 當年老代滿時會引發Full GC,Full GC將會同時回收年輕代、年老代
  • 當永久代滿時也會引發Full GC,會導致Class、Method元資訊的解除安裝

  另一個問題是,何時會丟擲OutOfMemoryException,並不是記憶體被耗空的時候才丟擲

  • JVM98%的時間都花費在記憶體回收
  • 每次回收的記憶體小於2%

  滿足這兩個條件將觸發OutOfMemoryException,這將會留給系統一個微小的間隙以做一些Down之前的操作,比如手動列印Heap Dump。

二、記憶體洩漏及解決方法

 1.系統崩潰前的一些現象:

  • 每次垃圾回收的時間越來越長,由之前的10ms延長到50ms左右,FullGC的時間也有之前的0.5s延長到4、5s
  • FullGC的次數越來越多,最頻繁時隔不到1分鐘就進行一次FullGC
  • 年老代的記憶體越來越大並且每次FullGC後年老代沒有記憶體被釋放

 之後系統會無法響應新的請求,逐漸到達OutOfMemoryError的臨界值。

 2.生成堆的dump檔案

 通過JMX的MBean生成當前的Heap資訊,大小為一個3G(整個堆的大小)的hprof檔案,如果沒有啟動JMX可以通過Java的jmap命令來生成該檔案。

 3.分析dump檔案

 下面要考慮的是如何開啟這個3G的堆資訊檔案,顯然一般的Window系統沒有這麼大的記憶體,必須藉助高配置的Linux。當然我們可以藉助X-Window把Linux上的圖形匯入到Window。我們考慮用下面幾種工具開啟該檔案:

  1. Visual VM
  2. IBM HeapAnalyzer
  3. JDK 自帶的Hprof工具

 使用這些工具時為了確保載入速度,建議設定最大記憶體為6G。使用後發現,這些工具都無法直觀地觀察到記憶體洩漏,Visual VM雖能觀察到物件大小,但看不到呼叫堆疊;HeapAnalyzer雖然能看到呼叫堆疊,卻無法正確開啟一個3G的檔案。因此,我們又選用了Eclipse專門的靜態記憶體分析工具:Mat。

 4.分析記憶體洩漏

 通過Mat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哪些物件被懷疑為記憶體洩漏,哪些物件佔的空間最大及物件的呼叫關係。針對本案,在ThreadLocal中有很多的JbpmContext例項,經過調查是JBPM的Context沒有關閉所致。

 另,通過Mat或JMX我們還可以分析執行緒狀態,可以觀察到執行緒被阻塞在哪個物件上,從而判斷系統的瓶頸。

 5.迴歸問題

   Q:為什麼崩潰前垃圾回收的時間越來越長?

   A:根據記憶體模型和垃圾回收演算法,垃圾回收分兩部分:記憶體標記、清除(複製),標記部分只要記憶體大小固定時間是不變的,變的是複製部分,因為每次垃圾回收都有一些回收不掉的記憶體,所以增加了複製量,導致時間延長。所以,垃圾回收的時間也可以作為判斷記憶體洩漏的依據

   Q:為什麼Full GC的次數越來越多?

   A:因此記憶體的積累,逐漸耗盡了年老代的記憶體,導致新物件分配沒有更多的空間,從而導致頻繁的垃圾回收

   Q:為什麼年老代佔用的記憶體越來越大?

   A:因為年輕代的記憶體無法被回收,越來越多地被Copy到年老代

三、效能調優

 除了上述記憶體洩漏外,我們還發現CPU長期不足3%,系統吞吐量不夠,針對8core×16G、64bit的Linux伺服器來說,是嚴重的資源浪費。

 在CPU負載不足的同時,偶爾會有使用者反映請求的時間過長,我們意識到必須對程式及JVM進行調優。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 執行緒池:解決使用者響應時間長的問題
  • 連線池
  • JVM啟動引數:調整各代的記憶體比例和垃圾回收演算法,提高吞吐量
  • 程式演算法:改程序序邏輯演算法提高效能

  1.Java執行緒池(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

    大多數JVM6上的應用採用的執行緒池都是JDK自帶的執行緒池,之所以把成熟的Java執行緒池進行羅嗦說明,是因為該執行緒池的行為與我們想象的有點出入。Java執行緒池有幾個重要的配置引數:

  • corePoolSize:核心執行緒數(最新執行緒數)
  • maximumPoolSize:最大執行緒數,超過這個數量的任務會被拒絕,使用者可以通過RejectedExecutionHandler介面自定義處理方式
  • keepAliveTime:執行緒保持活動的時間
  • workQueue:工作佇列,存放執行的任務

    Java執行緒池需要傳入一個Queue引數(workQueue)用來存放執行的任務,而對Queue的不同選擇,執行緒池有完全不同的行為:

  • 一個無容量的等待佇列,一個執行緒的insert操作必須等待另一執行緒的remove操作,採用這個Queue執行緒池將會為每個任務分配一個新執行緒
  • 無界佇列,採用該Queue,執行緒池將忽略 maximumPoolSize引數,僅用corePoolSize的執行緒處理所有的任務,未處理的任務便在LinkedBlockingQueue中排隊
  • maximumPoolSize的作用下,程式將很難被調優:更大的Queue和小的maximumPoolSize將導致CPU的低負載;小的Queue和大的池,Queue就沒起動應有的作用。

    其實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希望執行緒池能跟連線池一樣,能設定最小執行緒數、最大執行緒數,當最小數<任務<最大數時,應該分配新的執行緒處理;當任務>最大數時,應該等待有空閒執行緒再處理該任務。

    但執行緒池的設計思路是,任務應該放到Queue中,當Queue放不下時再考慮用新執行緒處理,如果Queue滿且無法派生新執行緒,就拒絕該任務。設計導致“先放等執行”、“放不下再執行”、“拒絕不等待”。所以,根據不同的Queue引數,要提高吞吐量不能一味地增大maximumPoolSize。

    當然,要達到我們的目標,必須對執行緒池進行一定的封裝,幸運的是ThreadPoolExecutor中留了足夠的自定義介面以幫助我們達到目標。我們封裝的方式是:

  • 以SynchronousQueue作為引數,使maximumPoolSize發揮作用,以防止執行緒被無限制的分配,同時可以通過提高maximumPoolSize來提高系統吞吐量
  • 自定義一個RejectedExecutionHandler,當執行緒數超過maximumPoolSize時進行處理,處理方式為隔一段時間檢查執行緒池是否可以執行新Task,如果可以把拒絕的Task重新放入到執行緒池,檢查的時間依賴keepAliveTime的大小。

  2.連線池(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在使用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的時候,因為之前採用了預設配置,所以當訪問量大時,通過JMX觀察到很多Tomcat執行緒都阻塞在BasicDataSource使用的Apache ObjectPool的鎖上,直接原因當時是因為BasicDataSource連線池的最大連線數設定的太小,預設的BasicDataSource配置,僅使用8個最大連線。

    我還觀察到一個問題,當較長的時間不訪問系統,比如2天,DB上的Mysql會斷掉所以的連線,導致連線池中快取的連線不能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充分研究了BasicDataSource,發現了一些優化的點:

  • Mysql預設支援100個連結,所以每個連線池的配置要根據叢集中的機器數進行,如有2臺伺服器,可每個設定為60
  • initialSize:引數是一直開啟的連線數
  • 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該引數設定每個連線的空閒時間,超過這個時間連線將被關閉
  •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後臺執行緒的執行週期,用來檢測過期連線
  • maxActive:最大能分配的連線數
  • maxIdle:最大空閒數,當連線使用完畢後發現連線數大於maxIdle,連線將被直接關閉。只有initialSize < x < maxIdle的連線將被定期檢測是否超期。這個引數主要用來在峰值訪問時提高吞吐量。
  • initialSize是如何保持的?經過研究程式碼發現,BasicDataSource會關閉所有超期的連線,然後再開啟initialSize數量的連線,這個特性與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一起保證了所有超期的initialSize連線都會被重新連線,從而避免了Mysql長時間無動作會斷掉連線的問題。

  3.JVM引數

    在JVM啟動引數中,可以設定跟記憶體、垃圾回收相關的一些引數設定,預設情況不做任何設定JVM會工作的很好,但對一些配置很好的Server和具體的應用必須仔細調優才能獲得最佳效能。通過設定我們希望達到一些目標:

  • GC的時間足夠的小
  • GC的次數足夠的少
  • 發生Full GC的週期足夠的長

  前兩個目前是相悖的,要想GC時間小必須要一個更小的堆,要保證GC次數足夠少,必須保證一個更大的堆,我們只能取其平衡。

   (1)針對JVM堆的設定一般,可以通過-Xms -Xmx限定其最小、最大值,為了防止垃圾收集器在最小、最大之間收縮堆而產生額外的時間,我們通常把最大、最小設定為相同的值
   (2)年輕代和年老代將根據預設的比例(1:2)分配堆記憶體,可以通過調整二者之間的比率NewRadio來調整二者之間的大小,也可以針對回收代,比如年輕代,通過 -XX:newSize -XX:MaxNewSize來設定其絕對大小。同樣,為了防止年輕代的堆收縮,我們通常會把-XX:newSize -XX:MaxNewSize設定為同樣大小

   (3)年輕代和年老代設定多大才算合理?這個我問題毫無疑問是沒有答案的,否則也就不會有調優。我們觀察一下二者大小變化有哪些影響

  • 更大的年輕代必然導致更小的年老代,大的年輕代會延長普通GC的週期,但會增加每次GC的時間;小的年老代會導致更頻繁的Full GC
  • 更小的年輕代必然導致更大年老代,小的年輕代會導致普通GC很頻繁,但每次的GC時間會更短;大的年老代會減少Full GC的頻率
  • 如何選擇應該依賴應用程式物件生命週期的分佈情況:如果應用存在大量的臨時物件,應該選擇更大的年輕代;如果存在相對較多的持久物件,年老代應該適當增大。但很多應用都沒有這樣明顯的特性,在抉擇時應該根據以下兩點:(A)本著Full GC儘量少的原則,讓年老代儘量快取常用物件,JVM的預設比例1:2也是這個道理 (B)通過觀察應用一段時間,看其他在峰值時年老代會佔多少記憶體,在不影響Full GC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年輕代,比如可以把比例控制在1:1。但應該給年老代至少預留1/3的增長空間

  (4)在配置較好的機器上(比如多核、大記憶體),可以為年老代選擇並行收集演算法: -XX:+UseParallelOldGC ,預設為Serial收集

  (5)執行緒堆疊的設定:每個執行緒預設會開啟1M的堆疊,用於存放棧幀、呼叫引數、區域性變數等,對大多數應用而言這個預設值太了,一般256K就足用。理論上,在記憶體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每個執行緒的堆疊,可以產生更多的執行緒,但這實際上還受限於作業系統。

  (4)可以通過下面的引數打Heap Dump資訊

  • -XX:HeapDumpPath
  • -XX:+PrintGCDetails
  • -XX:+PrintGCTimeStamps
  • -Xloggc:/usr/aaa/dump/heap_trace.txt

    通過下面引數可以控制OutOfMemoryError時列印堆的資訊

  •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請看一下一個時間的Java引數配置:(伺服器:Linux 64Bit,8Core×16G)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ms3G -Xmx3G -Xss256k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128m -XX:+UseParallelOldGC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usr/aaa/dump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usr/aaa/dump/heap_trace.txt -XX:NewSize=1G -XX:MaxNewSize=1G"

經過觀察該配置非常穩定,每次普通GC的時間在10ms左右,Full GC基本不發生,或隔很長很長的時間才發生一次

通過分析dump檔案可以發現,每個1小時都會發生一次Full GC,經過多方求證,只要在JVM中開啟了JMX服務,JMX將會1小時執行一次Full GC以清除引用,關於這點請參考附件文件。

 4.程式演算法調優:本次不作為重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