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韓義--廊坊師範學院資訊科技提高班第九期

韓義--廊坊師範學院資訊科技提高班第九期

一、資料流程圖:

是便於使用者理解,分析系統資料流程的圖形工具,它擺脫了系統的物理內容,精確地在邏輯上描述系統的功能、輸入、輸出和資料儲存等,是系統邏輯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的功能,輸入,輸出,資料儲存,也就給出了資料流程圖的所有的元素,處理,輸入流,輸出流,和檔案儲存或資料來源點

注意:

  1. 修改檔案,首先是讀檔案,實質是寫檔案,資料流流向檔案
  2. 為了避免交叉檔案和加工可以重複出現

其他名詞解釋:

  1. 父圖和子圖:

對某一處理的細化圖為他的子圖,其本身為細化圖的父圖。

  1. 流程圖的分層:
    1. 頂層圖:系統範圍與外部交換
    2. 中間層(包括0層,1層。。。):系統細化
    3. 底層:原子加工

資料流圖的設計原則:(紅色為重點)

  1. 自外向內,自頂向下,逐步細化,完善求精。
  1. 保持父圖和子圖的平衡,輸入和輸出保持一致。
  2. 保持資料守恆
    1. 資料流只通過加工到儲存或資料來源點,不能由檔案到檔案,資料來源點到資料來源點,或檔案與資料來源點。
    2. 有輸入就有輸出,有輸出就有輸入。
    3. 所有輸出資料都能從輸入資料中直接獲得。輸出資料都由輸入資料決定
    4. 任何資料流都必須經過加工,或從加工流出來不能存在從外部實體到外部實體,不能存在從儲存到儲存。
  3. 加工細節隱藏
    1. 只畫出加工與加工的關係,不需要畫出各個加工細節
    2. 某層加工的資料儲存不是父圖當中相應加工的外部介面,而只是本層加工資料之間的資料介面的時候 (相對於父圖來說:從子圖分析父圖)
    3. 如果一個數據只和一個加工有關則可以不畫出來,但在他的子圖中需要畫出。
  1. 簡化加工關係
    1. 加工之間的資料流越少就越簡化
    2. 高內聚低耦合
  2. 均衡分解
    1. 每一個加工分解的層次有均衡
  3. 命名規範:
    1. 適當地為資料,加工,檔案,源/宿命名,名字應反映該成分的實際意義,避免空洞的問題
  4. 忽略枝節
    1. 集中精力在主幹上,先不考慮意外的情況。
  5. 表現得是資料流而不是控制流

二、資料字典:

是指對資料的資料項資料結構資料流資料儲存、處理邏輯、外部實體等進行定義和描述,其目的是對資料流程圖中的各個元素做出詳細的說明。

   同樣定義也給出了資料字典應包含的內容:

  1. 資料項條目:

資料型別,取值範圍。

  1. 資料流條目:

定義那些資料項(子圖輸入流比父圖詳細的依據)。

  1. 檔案條目:

定義檔案資料項,檔案組成形式。

  1. 加工條目:

可以包含:優先順序、判定表、判定數,結構化語言。

組成符號:


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