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習背後的選擇——早知道還是比較好

實習背後的選擇——早知道還是比較好


夏天又到了,臨近暑假,很多公司都在招實習生。上個月我們也去附近的大學進行了實習生招聘宣講,再加上時有人問到找工作的事,所以也就思考起了關於工作和實習的主題,先從公司為什麼招實習生開始吧。

招實習

現在的公司都喜歡招實習生,可能有如下因由。

其一,公司可能因市場變化短期內湧現了很多事情,正式員工忙不過來。而招聘正式員工通常流程比較長,而且成本也比較剛性,不太能適應這種短期快速變化的工作量問題。正如純銀有篇文章《實習生的殘酷世界》中所寫的:

大多數情況下,“實習生”=“鐘點工”。公司招實習生的目的,就是消化一部分低技術含量的,正式員工不樂意做,也沒時間做的重複勞動,簡稱為雜活。

是的,任何工作,即使是程式設計師這樣的技術性工種都有類似的體力性重複勞動的雜活。

其二,招實習生也是一次宣傳與曝光的機會,也有一些不那麼知名的公司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公司在學生群體中的知名度,提升校招的競爭力。

最後,招實習生,其實也是公司提前選拔應屆生人才,降低識別成本的一種手段。而且在實習階段就可以鎖定優秀學生,在競爭優秀人才方面更具優勢。

大部分公司招實習生,應該都是上面三種原因皆而有之吧。

去實習

認真想過去實習的目的嗎?

早年(大概就是 2002 - 2004 年)那會兒,讀計算機系的程式設計師那時不太流行去實習的。當時的計算機系課程非常偏理論化,因此工業界覺得計算機系畢業的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上工程實踐動手能力還差得挺遠。為了彌補這個鴻溝,國家新創辦了軟體工程專業,相對計算機系才更偏重工程實踐的動手能力。而且當時要求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必須去企業實習至少半年以上,並以實際的專案為畢業論文的課題。

如今,感覺不管是計算機還是軟體工程專業,其實都各自往中間走了一些,相互的側重已沒那麼明顯。但實習這個事,在程式設計師學生群體中確實已經變得普遍起來了。

當年我做為學生實習過兩次,本科和碩士各實習了一次。本科那次實習完全沒有任何報酬,有企業願意收就不錯了,因為當時是學校和企業剛開始探索關於學生的實習方式,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學校去幫助聯絡的,根本沒有企業來學校主動招聘實習生。碩士時就好些了,這種模式開始變得成熟起來,企業也願意主動支付一些報酬了,雖然很低,記得當時在廣州是每月一千。

第一次,在畢業前感受到了自己工作賺錢的快感,相對只有幾百元的生活費,每月一千著實讓當時的自己感覺變得好富有了似的,多出來好大一筆外快。今天的公司開出的實習工資相對也更高些了,程式設計師實習生的工資大部分在四千以內(資料估算來自網路),但相對正式員工的工資和額外的五險一金負擔,對公司來說成本其實低多了。因此,對個人而言,相比你未來正式的工作,實習其實掙到的錢可以忽略不計,實習不是來掙外快的。

實習確實可以為你的白本簡歷上增加一些履歷,但根據過去幾年參加校招篩選簡歷的經驗,如果人人都有實習的履歷後,實習本身已不足以為你增加多少優勢了。那麼實習是為了將來找工作更具優勢,這點還成立嘛?也許在特有條件下成立,就是稀缺的實習經歷才能給你增加區分度和優勢。

既然實習掙不到什麼錢,還要花費很多時間,除非稀缺,那麼對未來找工作的優勢幫助也不大,那麼還要不要去實習?要的,實習除了增加簡歷履歷,實際也增長了你對職場的認知,雖然不增加優勢,但沒有實習經歷相比而言還是落後於有實習經歷的同學了,這是增加了劣勢的。

另外,在大學裡上課算學習,實習算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學習,把學習應用於實踐,相互互補,有利於真正的掌握與應用知識。所以,實習對於找工作的真正作用是規避劣勢,理論結合實踐,提升對工作和職場的認知,幫助未來做出最適合於自己的明智選擇。

而且不同的時段去實習有不同的作用,這點下面詳細說。

何時去?

如有可能儘早開始實習。

儘早是多早?可以從大一就開始短期實習,大學的實習可以分兩個階段:

  • 前期(大一、二),考慮短期(三個月以內)實習,比如現在一些公司的暑期實習計劃。
  • 後期(大三、四),考慮長期(六個月以上)實習,有機會參加公司更重要或核心的專案。

同學們可能要產生疑惑了,大學課程那麼多,我哪有那麼多時間,這可行嘛?還記得我曾經翻譯的那篇文章《我希望進入大學時就能知道的一些事兒》的主人公嗎?他的建議,第二條,不要接受學校的速度。國內大學的課程設計是為了保障幾乎每個人都能畢業而安排的,但制度上的原因,我們可能沒法像文中主人公 Derek 那樣用兩年半就畢業,但多出來的時間是足夠勻到實習上的。

是的,上面這個計劃不是為所有人準備的,是為那些想要超越平均水平的同學準備的。記得我大學時開了六十多門課,但重要的課程如今回想應該也就十門左右吧。這十門課應該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並以九十分以上為目標,但大部分的課為了畢業,只需六十分就夠了吧。六十分和九十分以上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可相提並論,所以不該為每一門課平均分配時間和精力。至於到底是哪些課程更重要,也許實習一下也能幫助你更好的做出選擇傾向。

去實習也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種狀態:

  1. 找工作前的實習
  2. 找到工作後(理想 offer),去將來公司的實習
  3. 找到工作後(非理想 offer),去理想公司的實習

第一種,是為找工作和選工作而準備的,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第二種,既然已經是理想的公司 offer 了,那畢業前提前去公司實習是為啥?當然是為了搶跑啊,職場發展又不是考試或比賽,沒規定不能搶跑的。搶跑者前期是有優勢的,如果能長期持續下去,這種優勢會越拉越大。

第三種,不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拿到自己理想公司的 offer 的,這裡有很多競爭的偶然因素存在。即使惜敗了,也有了次優選擇的後路,不妨也可以去試試自己理想公司的實習生崗位,畢竟實習崗的要求比正式崗要鬆多了。是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學,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公司實習,最後因為正式崗出現了空缺,成功轉正的。

去哪裡?

實習是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考慮,不管大公司或小公司,優先選有光環的公司,如果你的實力讓你有得選的話。不是大公司都有光環,一些傳統的國企就沒什麼光環,創業階段的明星公司,現象級的創業公司也是自帶光環的。能去到這樣的公司本身也說明自己的實力,再加上被公司的光環籠罩,對個人在市場上的價值是有利的。

此外,有光環的公司通常都是正在發展勢頭上的公司。如果公司大,提供的平臺機會,眼界認知都會高出其他公司一截。雖然,作為實習生,在這樣的大公司也可能只能做些雜活。但做雜活之餘,多去看看和思考公司正式員工都在幹些什麼,想想你能否提供更多的幫助,只要實力足夠,加上態度積極,很快就能脫穎而出。

帶光環的公司,自然多是優秀的公司,優秀的公司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在優秀人才中間,你自身也有更大的機率成長為優秀的人才,並且還能和這些優秀人才建立起聯絡。選擇不了光環,退而求其次,去一些能做點有技術含量事情的公司,積累自己的實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選實習公司如選衣服,衣服要光鮮,此外,肌肉要發達、體形要均稱,才能良好的匹配,達到最佳上身效果。

能轉正?

可能能,也可能不能。

小公司實習基本更容易轉正,大公司還要看公司的崗位預算編制。大公司一般招的實習生會多於正式崗位的編制,所以能不能轉正也是要競爭的。

早年畢業前,拿了 offer 就決定先去實習。當然,早年是沒有那麼理性明智的思考的,找工作完全沒想清楚什麼是理想的公司,覺得有個工作就不錯了。而去實習,是因為畢業論文早搞定了,在學校太無聊,又有點嚮往真正的工作是怎樣的。而且公司說給配筆記本(那時,筆記本是奢侈貨,而且我在學校也沒個人電腦用)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實習決策的出發點不對,結果卻還不錯。

我比其他同學早去了報道了幾個月,到畢業時其他同學來報道時,我已經從試用期轉正了。而對於才新來的同學,我已經可以指導他們開始熟悉工作了。這就是搶跑的優勢,一次無心的搶跑帶來的優勢。

像我這種拿了 offer 再去未來公司實習,自然是能轉正的。在公司實習了一段時間,覺得不錯,想留下。但因為編制上的原因留不下,在未來該公司的校招中,實際你也比其他同學有了更多優勢。無論轉正與否保持一個平常心就好,做好自己,達成雙贏,機會自會降臨。

實習就像談戀愛,還是多談幾次再結婚的好。

寫點文字,畫點畫兒,記錄成長瞬間。
微信公眾號「瞬息之間」,既然遇見,不如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