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第十五個年頭了,石墨烯電池出來了嗎?

第十五個年頭了,石墨烯電池出來了嗎?

 

文|佘凱文

來源|智慧相對論(aixdlun)

 

近幾年,石墨烯應該是被提及最多的材料了,從理論上的技術,到顛覆時代的技術,一直都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

 

2004年,石墨烯被首次分離出來,到2010年石墨烯發現者獲得諾貝爾獎後被大眾熟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曾多次談及石墨烯,認為“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是石墨烯時代將顛覆矽時代”,且未來10年至20年內將爆發一場技術革命。

 

從2004年到如今馬上就步入第十五個年頭了,石墨烯引發的技術革命還沒有發生,但也許可以拿出來秀一波了?

 

石墨烯電池,真有戲還是薅羊毛

 

在移動裝置領域,電池續航能力及充電速度一直都是各大品牌及消費者所追求的重點之一。而石墨烯電池使用壽命是鋰電池的兩倍,是氫化電池的四倍,重量僅為傳統電池一半,成本將比鋰電池低77%。從效能來看,一般5000毫安的電池只需半小時就可以充滿,在使用2000次衝放之後,衰減率不到15%,普通鋰電池則是在40%-80%。所以石墨烯電池的出現直接點燃各大廠商的興奮點。

 

在今年10月份,三星官方釋出微博稱“哎,手機又沒電了~石墨烯電池,利用鋰離子在石墨烯表面和電極之間快速大量穿梭運動的特性,開發出的一種新能源電池。可以使充電容量增加45%,在60度高溫下仍可持續穩定,而且10幾分鐘就可以充滿電,星粉們是不是和星君一樣,很期待使用上這種電池呢~”

 

在2017年三星電子就獲得了韓國、美國石墨烯電池解決方案的專利,再加上官博上的話,是不是預示著2019年三星將推出他們的首款石墨烯電池手機?

 

不過後來三星又表態說,明年可能石墨烯手機還不會推出,需要再晚一點。所以只是牽出來溜溜告訴你們我們三星正在搞,什麼時候出來還要再看。

 

以前也爆出過很多關於石墨烯電池的訊息,但那些所謂的石墨烯電池並沒有跳出鋰電池的範圍,只是在電極材料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專家認為顯然那還不能定義為石墨烯電池。

 

而去年12月,又爆出了一則“充電5秒鐘通話2小時!浙大研製出新型鋁-石墨烯超級電池”的新聞被刷爆,但事後採訪發現原來這還只是停留在研究階段,研究人員稱“如果以後真的做成產品,還是有希望實現的,但是目前來講並沒有實現”。

 

同樣在今年10月,華為繼“嚇人技術”之後推出了一項“更嚇人的技術”,也是一個與石墨烯相關的技術跟隨Mate20系列一起釋出,雖然華為也一直在從事石墨烯電池的研發,但此次並非將石墨烯應用在電池領域,而是用在了散熱上,所以網友們紛紛調侃華為“是不是將石墨烯用錯了地方?”

 

眼看在手機領域好像短時間內是體驗不到充電10分鐘,手機滿格電了,那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呢?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於石墨烯電池的期待不比手機領域小,光在2018年,關於石墨烯應用在新能源汽車的研討會就開了一場又一場,甚至還提出充電10分鐘行駛千公里的說法,比手機還誇張。

 

可是看看各大研討會的發言,“我們希望....””我們研究發現....””我們預計.....”這類詞彙充滿了各種報告,那說白了就是和手機一樣,早著呢!

 

這樣使我不僅懷疑起了各類商家、學者們大肆鼓吹石墨烯的動機了,但凡跟石墨烯沾點邊的產品都能被看成尖端技術結晶,實際上細究之下,和石墨烯本身的性質根本沒有多大關係,都是硬拉上石墨烯強行做了一波宣傳。

 

除了手機和汽車,還有那些神奇的東西也在蹭

 

開啟某寶,搜尋“石墨烯”,還真出來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產品。

 

出現最多的“充電寶”,這個還算是跟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又很大的關聯性。價格從幾十到數百元不等,根據它的容量大小來決定,只從外觀來看這東西似乎很不錯,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啊,於是在網上買了一個價位相對較高的“石墨烯-移動電源”,給它做了個測評。

 

在那件產品網頁上寫著15分鐘可充8000mAh,如果是指15分鐘可以往手機裡充8000mAh的電那真是非常了不起了,可在詢問之後,發現這是一個文字遊戲,客服人員說是指15分鐘可以給充電寶充8000mAh,那這如果是真的也能接受,畢竟比其他同類產品也要高很多,但在一番測試下來,顯然跟普通充電寶基本沒有差別,這個所謂15分鐘充8000mAh的電無論怎麼計算都得不到。最後測試人員將其拆機,發現裡面就是幾塊普通的聚合物電池,跟石墨烯八竿子打不著。

 

之後,還看見了所謂的“石墨烯自熱地板”,先來看一看網路上那些文章關於“石墨烯自熱地板”的原理介紹:“石墨烯自發熱地板的發熱原理,是在電場的驅動作用下,石墨烯產生‘布朗運動’,碳分子之間發生劇烈的摩擦和撞擊發熱,產生的熱能以遠紅外線傳播。”

 

乍一看有點唬人啊,什麼“電場驅動”、“布朗運動”,這麼多物理原理還真像這麼回事。可是仔細一想不對啊,分子之間是要碰撞得多激烈產生的熱能才足夠讓地板發熱啊?

 

其實用石墨烯“布朗運動”的特性來完成點什麼,科學家早就在研究,介於石墨烯,是一片完美的單層晶體,當它做起了布朗運動,就像是一片海水泛起了波浪。所以科學家嘗試用它來發電,做了一個叫做振動能量收集器(VEH),利用石墨烯薄膜的振動讓電荷在兩個電極之間傳遞,從而產生電流。

 

但這都是極其微觀的運動,研究團隊只能做到用10平方微米的石墨烯產生10微瓦的電流。

 

所以所謂“石墨烯地板”其實還是通過電熱膜來發熱,跟石墨烯沒有毛錢關係。

 

還有很多“石墨烯地板”廠商也在玩文字遊戲,模稜兩可的說自己是“碳釺維地暖”的廠家。石墨烯是屬於碳纖維,但是,碳纖維不等於石墨烯,這明顯是在偷換概念。

 

最有意思的一件產品是“石墨烯避孕套”,石墨烯幾千元一克,你一盒售價幾十塊的避孕套還石墨烯,使用來導熱還是加強韌性啊?咋不上天呢。

 

小結

最後,不得不感嘆一下,石墨烯不愧是和量子、納米一起在民間被稱為“三大神蹟”的技術之一,就像曾寫過的《量子技術還未成熟,就被用來收智商稅了》,石墨烯何嘗又不是如此。

 

從現如今的情況來看,很多人寄希望於石墨烯電池能扶起目前智慧手機及汽車銷量下降的趨勢,但顯然這一期望要落空了。

 

石墨烯能改變未來世界材料格局,這一觀點不可否認,但畢竟15年過去了,沒有什麼材料是無法取代的,在石墨烯遲遲得不到運用時會不會又被其它材料替代而胎死腹中呢?就像已經出現了很多支持者的“黑磷”。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