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關係型資料庫及oracle資料庫簡介

關係型資料庫及oracle資料庫簡介

一、關係型資料庫簡介

1、關係模型

(1)1970年美國IBM公司研究員E.F.Codd首次提出了資料庫系統的關係模型,開創了資料庫的關係方法和關係資料理論的研究,為資料庫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由於E.F.Codd的傑出工作,他於1981年獲得ACM圖靈獎。

(2)20世紀80年代以來,計算機廠商新推出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幾乎都支援關係模型,非關係系統的產品也大都加上了關係介面。 資料庫領域當前的研究工作也都是以關係方法為基礎。

(3)關係模型有關係資料結構、關係操作集合和關係完整性約束三部分組成的。

(4)關係資料結構:在關係模型中,現實世界的實體以及實體間的各種聯絡均用關係來表示。在使用者看來,關係就是一張由行和 列組成的二維資料表。

(5)關係操作:包括:選擇、投影、連線、增加、刪除、修改等。

(6)關係完整性約束:包括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使用者定義的完整性。

2、關係型資料庫

是建立在關係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各種聯絡均用關係模型來表示。

二、oracle資料庫簡介

1、Oracle資料庫簡介

Oracle資料庫是甲骨文公司開發的一款關係型資料庫產品,支援各種作業系統平臺,包括Windows、Linux和Unix等。它是在資料庫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產品。可以說Oracle資料庫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系統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強,適用於各類大、中、小、微機環境。

2、Oracle資料庫版本

(1)......

(2)8.0:1997年,SQL,PL/SQL效能提高,VARCHAR2能超過4000 bytes,每個表能多餘1000欄位 ,新的ROWID格式等。

(3)8i:1999年,支援Internet計算 ,新增在Java,SQL和PL/SQL中可以無縫互動等。

(4)9i:2001年,更易於管理,可以線上修改引數和記憶體分配等。

(5)10g:2004年,g代表Grid,支援網格計算、支援自動管理。

(5)11g:2007年,擴充套件網格計算優勢,自動進行SQL優化等。

(6)12c:2013年,c代表clound,在資料型別,分割槽表,統計資訊,資料優化等方面都有所改變。

(7)目前應用較多的應該是9i/10g/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