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教師回鄉當“雞倌”,創立合作社收入達20多萬

教師回鄉當“雞倌”,創立合作社收入達20多萬

涇川縣涇明鄉練家坪村的新農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傳來一陣熱鬧的雞叫聲。成片的柿子林裡,一群群散養的烏雞和土雞在樹下撲稜稜地奔跑、覓食。誰也不會想到,創辦養雞場的人的竟是駐村扶貧的甘肅廣播電視大學“80後”教師趙鑫。

教師回鄉當“雞倌”,創立合作社收入達20多萬

2014年,在國務院扶貧辦支援下,甘肅省啟動探索“東部帶西部、先富幫後富”的扶貧新路子。當年10月,經國務院扶貧辦批准,福建、甘肅、寧夏3省聯合開設了以福建蓉中村為主體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並舉辦了首期培訓班。

成為首期學員的趙鑫說:“在培訓的一個月時間裡,我們參觀了當地30多家效益好的農民企業、合作社,蓉中人創業致富成為全國‘明星村’的故事激勵著每個學員。這次培訓,真正讓我開闊了視野。”

如何讓群眾的腰包儘快鼓起來?讓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趙鑫陷入了思考。迷茫之際,蓉中村的培訓猶如“及時雨”,讓他有了思路。培訓期間,趙鑫和學員們參觀了一處老年人創辦的林下養殖基地,產品是土雞和土雞蛋,基地一年雖然只養500多隻土雞,但因為注重品質,一隻土雞要賣360元,一隻土雞蛋要賣3元多錢,產品還供不應求。

教師回鄉當“雞倌”,創立合作社收入達20多萬

在多方打聽市場、上網查詢資料後,趙鑫決定,用自己的創業行動帶領村裡群眾“換腦”致富。2015年3月,趙鑫籌資35萬元開始了養雞場建設。5月底,養雞場引進了6000只烏雞和土雞苗。

由於缺乏經驗,這批雞出現了嚴重的踩踏、啄肛等問題,傷亡率達70%以上。後來雖然通過分割槽養殖、均衡營養等措施解決了難題,但10月底出欄時,這批雞隻剩下不到1000只,當年基地只收入了11萬元。

好在基地贈給群眾散養的2000多隻雞成活率在60%以上。趙鑫堅持回收群眾的雞和雞蛋,使村裡120戶養雞群眾戶均增收1500多元。後來,趙鑫繼續引進了6000只烏雞和土雞苗,並把2000多隻脫溫雞苗免費贈送給貧困群眾,讓群眾代養,自己回收土雞和土雞蛋。

他還趁熱打鐵,註冊成立了新農人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趙鑫聯絡購買了專業的宰殺和真空包裝等裝置,有條不紊地完善林下養雞產業鏈。他的合作社能收入20萬元以上,實現了投資平衡。而群眾通過在基地務工,已收入了4.8萬元。

教師回鄉當“雞倌”,創立合作社收入達20多萬

經過發展,合作社的資金、技術、銷路等問題基本解決了,創業扶貧探索,讓他感覺自己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讓他高興的是,村裡群眾對養雞產業充滿了信心,致富路子越走越寬。相信他的創業意義是很大的,他讓很多人都得到了切實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