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_檔案系統、磁碟分割槽_RHEL7

Linux_檔案系統、磁碟分割槽_RHEL7

目錄

前言

RHEL7使用了XFS檔案系統,而非原來的Ext(Extended file system)。

檔案系統

檔案系統:是OS用作於明確儲存裝置(磁碟,固態硬碟)或分割槽上的檔案的方法和資料結構;即在儲存裝置上組織檔案的方法。OS中負責管理和儲存檔案資訊的軟體機制稱為檔案管理系統,簡稱檔案系統。從系統角度來看,檔案系統是對檔案儲存裝置的空間進行組織和分配,負責檔案儲存並對存入的檔案進行保護和檢索的系統。具體地說,它負責為使用者建立檔案,存入、讀出、修改、轉儲檔案,控制檔案的存取,當用戶不再使用時撤銷檔案等。

目錄結構

/opt ⇒ 第三方軟體安裝目錄
/run ⇒ RHEL7新加入,正在執行的應用程式
/usr ⇒ rpm包的程式,linux的程式檔案(多為system 自帶的軟體)
/var ⇒ 可變資料的存放目錄,如:ftp家目錄、日誌檔案,建議單獨分一個區,重灌系統時不會覆蓋單獨分割槽的資料
/tmp ⇒ 臨時共享目錄,不能刪除,刪除後系統無法啟動圖形化(.x11-unix檔案的存放位置)。若系統中安裝了Oracle,則要求此目錄的大小要超過(oracle 10g –> 400M、oracle 11g –> 1G)

檔案的型別

檔案型別識別符號
- ⇒ 普通檔案
d ⇒ 目錄
b ⇒ 塊裝置
c ⇒ 字元裝置 /dev/tty2
l ⇒ 連結檔案
s ⇒ socket 套接字
許可權後面的’.’代表啟用了selinux,把 selinux 關閉後’.’就消失了

檔案系統損壞後的修復

1) fsck指令:修復 ext3 ext4,RHEL6的fileSystem出故障後,需要進入到救援模式,並用check fs檢測問題
2) xfs_repair指令:修復RHEL7的xfs分割槽

磁碟分割槽

注意:磁碟必須分割槽格式化後才能被檔案系統識別使用(分割槽有兩個部分:1.儲存資料; 2.儲存inode號)

分割槽的型別

    type:   code:
    NTFS 
    xfs      83
    ext4
    ext3  
    swap     82 
    lvm      8e 
    raid     fd 
    extend   5

分割槽最小儲存單元

block:4k-16k,每個block都有一個編號,block大小是在格式化時確定,由inode號來記錄block在磁碟中儲存的位置。
注意:每一個檔案都有一個inode號:
每一個inode號對應一個檔名,檔案的屬性也存在inode記錄中。

ls -i fileName # 檢視檔案的inode號

檢視當前分割槽的block的大小

xfs_info /dev/sdaX  #檢視xfs檔案系統
tune2fs -l /dev/sdaX  #檢視ext檔案系統

分割槽格式

MBR格式

MBR格式的特性:相容性好,一個磁碟最多有4 個主分割槽、1 個擴充套件分割槽、若干個在擴充套件分割槽下的邏輯分割槽。
檢視所有磁碟的分割槽資訊

fdisk -l

GPT格式

GPT格式的特性:容量大於 2TB,可以128主分割槽。
GPT分割槽的步驟

parted /dev/sdX      
mkpart partName     
起始MB  
結束MB     
parted  #馬上生效    
gdisk /dev/sdX   
mkfs.xfs  /dev/sdX -f  #xfs格式,對格式化有保護,需要加入-f強制格式化

mount掛載指令

Example:

mount -o noexec  /dev/sdX /xx  -o=option    #不想掛載後的分割槽執行指令碼 
mount -a  #重新掛載

掛載永久生效

編輯fstab檔案
fstab:這個檔案描述系統中各種檔案系統的資訊
vim /etc/fstab

UUID   掛載點   檔案系統   掛載選項 defaults  0 0 

預設的掛載選項: [rw|suid|dev|exec|async]

獲取UUID

blkid  deviceName   #得到指定裝置的UUID

XFS相關指令

檢視xfs分割槽的屬性:xfs分割槽必須要掛載後才能檢視

xfs_info  /dev/sdx

格式化xfs

mkfs.xfs -b size=xxxx /dev/sdx       

-b 指定資料blockSize
-i 指定源資料inodeSize(預設blockSize=4k;inodeSize=256byte)
xfs管理

xfs_admin -u  /dev/sdx  #檢視uuid,uuid 每次格式化後都會變化

為已經格式化的分割槽修改uuid

uuidgen  #生成UUID  
xfs_admin -U "0db55c77-5706-4b96-9573-fb9700185492" /dev/sdX   #指定裝置UUID
xfs_admin -L xxxxxx(小於 12 個字元)  /dev/sdx  #設定xfs卷標
xfs_admin -l /dev/sdx

檢視分割槽的指令

cat  /proc/partitions    #檢視所有磁碟分割槽列表
fdisk -l #檢視所有磁碟分割槽詳細資訊
df -Th    #只能檢視已經掛載的分割槽
cat  /proc/swaps   #檢視swap分割槽  
swapon -s     #檢視swap分割槽列表

swap分割槽

增加swap分割槽

步驟
fdisk /dev/sdX
n ⇒ 新建分割槽
t ⇒ 選擇分割槽型別
82 ⇒ swap分割槽
partprobe 重新整理分割槽表,執行兩次
mkswap /dev/sdX ⇒ 格式化分割槽
swapon /dev/sdX ⇒ 開啟swap分割槽

修改swap分割槽的優先順序

命令列(臨時)

swapon -p  number   /dev/sdX   #(暫時) 數字越大,優先順序越高

編輯fstab檔案(永久)
vim /etc/fstab

/dev/sda3     swap    swap   defaults  0 0   /dev/sda5     swap    swap   defaults,pri=2  0 0  

通過檔案增加 swap(不推薦)

dd if=/dev/zero of=file  bs=1M count=xxxx
mkswap  file
chmod 600 file  
swapon -p 3 file

掛載:vim /etc/fstab

/swap 檔案的路徑/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