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當人工智慧遇上倫理道德

當人工智慧遇上倫理道德

在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人工智慧(AI)首次成為一個正式學術領域,發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或智慧程式充當人類助手,幫助人們完成復重性、危險性的任務。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和大範圍應用的展開,人們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隱私和倫理等方面的挑戰。當“道德倫理”這個傳統又敏感的話題碰到人工智慧,又會誕生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呢?

這裡寫圖片描述
目前, 人類對人工智慧倫理道德的擔憂涉及到許多方面。這裡,我綜合代表性和想象力選擇了三個方面來談:

一、機器的責任與風險

我們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演算法,機器同我們人類一樣, 也會犯錯。並且在當前的AI發展水平下,機器犯錯的概率甚至高於人類。這就自然地引出一個問題:機器犯錯的責任和風險由誰來承擔?
 眾所周知,人類能形成生產協同網路的最核心基礎是分工契約體系。這個體系規定著我們每個人在合作結構中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其中被最常認作“公理”的一條是:當一個社會人承擔某責任、做出某決策時,他同時也必須承擔,至少是分擔其決策所帶來的收益與風險。而當人工智慧替代人類進入生產環節做出決策時,一個極大的不對稱就出現了:給人工智慧賦予做出某項決策的責任是所有買家都會做的事(也是人工智慧被創造出來的天職),但面對的是正面收益還是負面風險,人工智慧都無法像人類那樣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舉無人駕駛汽車為例,如果AI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車禍事故,其事故責任人是誰?是坐在車裡的、完全沒有參與駕駛的車主還是汽車廠家,亦或是程式設計師,還是AI本身?這種場景下誰又該擔負主要責任?
 這裡寫圖片描述


若想讓AI負責,除了刪除AI程式之外,似乎也並沒有更好的選擇。而刪除程式的舉措不存在任何法律意義上的法益,更何況受害者也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補償。這個倫理問題日後將成為AI發展最大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會在將來人工智慧被廣泛應用後引起各界廣泛的探討。

二、機器的權利

這個問題也可以稱作“人類應該如何為機器賦權”。
如上文所言,既然人工智慧無法對其決策有效的承擔責任,因此需要對人工智慧所做出的決策進行更加嚴密的考核與監管。而一旦人們開始考慮如何“考核”或“監管”人工智慧,新的邏輯困局也將就此誕生–如何在“最終”結果出現以前判定某項決策本身的對與錯。在博弈環境中,任何決策往往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在蓋棺定論之前,沒有人能夠輕易判斷哪一步的決策是絕對錯誤或絕對正確的。

  舉“阿爾法狗”和李世石下棋為例。在前三盤棋局中,當解說的專業九段看到“阿爾法狗”做出絲毫不合常理的下法時,解說員表現出了懷疑和嘲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阿爾法狗”贏了前三盤。或許終局之後當解說員再回頭看當時所謂“臭棋”的時候,才能明白“阿爾法狗”“那步棋”更深層次的全域性意義。
這裡寫圖片描述
  如果僅僅讓人工智慧去下一盤沒什麼賭注的圍棋,無論輸贏都不會有人糾纏於結果。但當人工智慧的決策涉及到的是幾千萬的利潤或幾千萬條生命時,如果人工智慧給出的是人類當時所不能理解的答案,人類又該作何選擇呢?假如人類選擇不採納人工智慧的意見,那麼人工智慧進步與發展的意義何在(本質上還是人類自己做決策,人工智慧提供資訊輔助)?其資料驅動決策的優越性又如何付諸實踐?但換個思路,如果人類信賴人工智慧所做出的決策,那就又繞回到了第一個難題,萬一發生意外責任由誰來承擔?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的態度一定會是矛盾的:如果人們不相信人工智慧的決策,那無論技術再怎麼成熟也不過是“葉公好龍”的鬧劇;而倘若大多數人認可人工智慧在決策方面具有超出人類的優勢,又將直接導致人類監督無效、監管無門的尷尬境地。這個暫時無法解決的矛盾,將在人工智慧的成熟與廣泛應用期帶來更多隱患。

三、機器與情感

與前兩個相對嚴肅、深沉的問題相比,這個問題就顯得比較有趣和富於想象了。然而機器產生情感(或是對機器產生情感)即使在現階段似乎也並非是完全無可能的。
為了明確這個問題的主體, 我們需要引出“強人工智慧”這個與當下的“弱”人工智慧相對應的概念。
科學家把“強人工智慧”定義為出現真正有自主意識、且可確證其主體資格的“智慧”。
在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副總裁商容看來,人工智慧需要有理性,也需要有感性,涉及感性就會涉及到倫理和隱私等問題。而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則認為,未來人工智慧或許具備情感,這就牽扯到未來人類智慧和機器智慧之間的界限在哪,或者是界限會被抹去。
當人工智慧具備了情感,就會與人類出現戀人、親人等關係,這將拷問現代倫理規範。信幀機器人創始人賀江濤認為,在實際工作當中,曾遇到人類對機器人產生感情的事件。“公司旗下的一款娛樂機器人,其視訊在網路上有億次多的點選量,視訊中這個機器人的頭部被拍打了一下,一位母親在看直播後就憤怒了,她說這是我女兒公司做的機器人,你怎麼能打他呢?”這時候賀江濤發現,人類對這臺機器人產生了感情,與這臺機器人有了某些聯絡。

日本2008年上映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中由綾瀨遙飾演的機器人
(日本2008年上映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中由綾瀨遙飾演的機器人)

在對“人工智慧是否會與人類產生情感糾紛”的擔憂之餘,我們也可以看到,擁有“情感”的人工智慧帶來的“情感計算”,無疑會很好地解決前兩個問題中的部分擔憂。人工智慧情感化, 也將是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