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測試用例設計,用例格式+用例方法

測試用例設計,用例格式+用例方法

一、測試用例格式

用例編號
測試項:(對應的需求)
測試標題
用例屬性:(功能/效能/相容性/安全性)
預置條件
測試輸入:(賬號…密碼…)
操作步驟:(輸入賬號密碼,點選登入按鈕)
預期結果:(預期介面表現,預期功能表現)
實際輸出

二、用例設計方法

1.等價類
簡單的說,等價類法是指把軟體可能的輸入或者操作進行分類,在一個類別裡所有的成員軟體都有相同的響應。程式能夠正常響應的是一類(有效類),程式不能正常處理的是一類(無效類)。
有效等價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無效等價類至少應有一個,也可能有多個。
例如:
程式的規格說明中提到的輸入條件包括“…項數可以從1到999…,”則可以取有效等價類“1<項數<999”。無效等價類為“項數<1”及“項數>999”。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 邊界值
邊界值和等價類很相似,只不過在邊界處理更加複雜一些。例如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取值範圍,或是規定了值的個數,則應以該範圍的邊界內及剛剛超出範圍的邊界外的值,或是分別對最大、最小個數及稍小於最小、稍大於最大個數作為測試用例。
例如:
以等價類中第一例子為例:以從1到999…。
如果使用等價類,則可以生成3個測試用例:
1.1~999,
2.小於1,
3.大於999
如果使用邊界值,則可以生成6個測試用例:
1.小於1,
2.等於1,
3.大於1,
4.小於999,
5.等於999,
6.大於999

3.錯誤推斷法
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例如:
輸入資料和輸出資料為0的情況. 輸入表格為空格或輸入表格只有一行. 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 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4. 判定表
分析和表述若干輸入條件下,被測物件針對這些輸出做入響應的一種工具。就是根據業務邏輯生成的。主要考慮條件和響應。有一些組合功能用等價類和邊界值不能寫出測試用例的可以用判定表方法。適用於簡單的業務邏輯。
例如: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5. 因果圖
等價類劃分方法和邊界值分析方法,都是著重考慮輸入條件,但未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聯絡, 相互組合等. 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相互組合,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情況. 但要檢查輸入條件的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輸入條件劃分成等價類,他們之間的組合情況也相當多. 因此必須考慮採用一種適合於描述對於多種條件的組合,相應產生多個動作的形式來考慮設計測試用例. 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圖(邏輯模型).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適合於檢查程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6. 正交試驗
根據正交表設計的用例,參與試驗的影響試驗結果的表示因子,影響因子的取值或輸入表示水平。適用多條件的組合查詢。於用最少的實驗覆蓋最多的操作,測試用例設計很少,效率高,但是很複雜;
7. 狀態遷移
關注被測物件的狀態變化,是否產生非法的狀態遷移。
比如電商訂單裡的狀態轉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顏色的狀態轉變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8.流程分析(場景設計)
根據流程圖抽取測試用例,但是需要先保證單個的功能沒有問題。
三個流程:
基本流程:根據業務流程,正確的輸入得到正確的結果。
備選流程:根據業務流程,錯誤的操作或錯誤的輸入,導致流程存在反覆,但是最終還是得到了正確的結果。
異常流程:根據業務流程,錯誤的操作或錯誤的輸入,得到錯誤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