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風口解析 | 現代食品 | 004 | 可替代食品

風口解析 | 現代食品 | 004 | 可替代食品

 

可替代食品

 

上一節為讀者介紹了現代農業中“立體農場”的科技創新理念,本節我們將從“人造肉”為切入點,為讀者介紹現代農業中另一個重要領域“可替代食品”以及它的未來前景。

 

目前人類獲得蛋白質的方式主要是吃肉,而動物蛋白質的生產效率實際上很低。據統計每10公斤穀物和2公斤水只能轉化成1公斤牛肉,這樣的回報率已經很難再養活一直增長的世界人口了。因此對於蛋白質供應的替代性方案“人造肉”應運而生。

 

目前人造肉的生產工藝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以植物為原料,模仿肉的味道和口感製作出來的“素肉”;第二種是以動物細胞為“種子”,通過培養方式使得動物細胞分裂積累,從而自行“生長”成的“克隆肉”。

 

這兩種人造肉生產工藝,目前都有代表公司。在“素肉”領域目前的代表公司是美國的Impossible Foods公司(此後簡稱I.F.公司),它的主打產品Impossible Burger是一種不含動物肉,卻無論從味道與口感都與動物肉無異的植物漢堡包。

 

I.F.公司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Patrick O. Brown教授。與目前成立的公司相比,他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基因組學領域。他發明了一種用於基因測序的基因晶片,為現代基因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今天基因晶片被廣泛用於科研和臨床領域,而他本人也被業內公認為基因組學的領導者之一。

 

 

除了這些在學術界的光環之外,Brown教授還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在他成立I.F.公司研究“素肉”之前,就已經成立過一個專門製作純素乳酪的公司。

 

Brown教授在研究人造肉的時候,並沒有過度偏重於高科技,採取以科技打動消費者的路線。他把研發重點從技術轉向另一個方向,從“肉”的外觀、口感和味道入手,研發出利用色、香、味來征服消費者的“肉”。

 

為了解決味道的問題,Brown教授在素肉中加入了植物亞鐵血紅素。這種血紅素可以和植物中的脂肪和維生素髮生化學作用,從而使素肉散發出真肉的色、香、味。除此之外,Brown教授通過重組植物蛋白的方式,使得素肉的蛋白質產生和真肉一樣的韌性和口感,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同時I.F.的素肉還剔除了動物肉中的膽固醇,從而比動物肉更健康。

 

 

目前I.F.公司得到了包括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等一批明星投資人超過3億美元的融資。I.F.公司的產品Impossible Burger於2016年順利上市,並以12美元的套餐價格銷售,最終得到了非常不錯的市場反響。

 

在“克隆肉”領域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名叫Memphis Meats的創業公司(此後簡稱M.M.公司)。這家公司通過提取可自行復制的肉類幹細胞,經過在生物反應器中的培養,使得肉類細胞通過生長積累構成肌肉纖維。

 

這種方式生產的肉,可以通過人為控制手段調整肉中的各種成分,M.M.就調整了肉類生產中飽和脂肪酸含量,使產品比動物肉更健康。

 

目前M.M.公司已經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培育出人工雞肉、鴨肉以及牛肉,但是這些肉的成本是很高的,大約在每公斤2萬美元左右。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產業的完善,克隆肉的成本下降到與傳統肉製品相同的價位,是遲早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也得到了比爾·蓋茨的投資,由此可見,科技界對於食品領域的未來是相當重視的。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人造肉對比傳統肉類產業具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

 

1、集約化生產,減少肉類供應對土地的依賴。

2、提高蛋白質供應效率,節約飼料糧食資源。

3、減少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尤其是降低溫室氣體。

4、供應更健康、綠色的蛋白質。

 

以上這些優勢是傳統畜牧業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面對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以及環境問題的挑戰,人造肉將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總結一下

 

今天你需要記住的幾個知識點:

 

1、人造肉分為“植物肉”和“克隆肉”兩種。

2、人造肉解決了自然界中蛋白質供應效率低的問題。

3、人造肉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和破壞。

4、人造肉更加健康、綠色。

 

本節為讀者介紹了“可替代食品”中的人造肉產業以及該產業面對傳統畜牧業所具有的優勢。至此我們已經介紹了兩個現代農業產業鏈位於“生產”環節的創新--“立體農場”和“可替代食品”。下一節,我們將為讀者介紹現代食品產業鏈上的另外兩個重要環節“加工”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