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工作兩年小結----勿忘初心不負夢想

工作兩年小結----勿忘初心不負夢想

前言:

轉眼又是一年,2016年7月3號是自己正式參加工作兩年,入職一家新公司工作兩個月的日子。每年到這個時間點,總是想要寫點兒什麼總結一下。前半年除了學習提高專業技能外,主要讀了幾本書《餘罪》,沉默的羔羊系列。這裡我想說《餘罪》原著比現在愛奇藝播出的網劇真的好看一百倍。我是先看完書,再看了2集電視劇,然後真的看不下去了,因為張一山刻畫的餘罪跟自己心中的那個餘罪落差太大。我甚至覺得夏雨來主演會更好一些。ಥ_ಥ

1.做事情

對於現階段的自己來說,更多的是想在工作上有一些突破,能夠做一些有意義和對團隊發展有利的事情,能夠得到同事和周圍人的認可。每天經歷的事情都會讓自己有一些感觸,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微博,朋友圈或者QQ空間發一兩句話感嘆一下,也就過去了。像這種專門的總結下來,然後寫成文章真的很少了。現在每年有動力必須去寫的兩篇文章就是“工作xx年小結” 和

 “XXXX年年終總結”** 了。因為前者是對自己離開大學以後,每年變化的總結,後者是對這一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總結。

每次開始敲下這些文章第一個字的時候,都有一種“無力”和“恐懼”。因為又要開始對這一年的自己開始覆盤了,做了什麼,哪些是有意義的,哪些是想做而沒有做完的或者說根本就是一點兒沒有做的。每當覆盤完以後才會發現,自己遠遠沒有成為心中預期的那個自己是有原因的。

在面試中感觸最深的一個問題:“你在這個專案中做了什麼?”“你在這家公司做了什麼?”。剛開始的時候也會被問的啞口無言,這恰恰證明了自己雖然參加了某專案或者是在某家公司做了兩年,但是自己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自己都沒有認可自己。後來直到自己認真的去總結了,才發現做了一兩件自己說的出口的事情,比做了一些事情重要

所以一直希望自己每年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工作,都能做出一兩件自己和周圍人都認可事情。

2.工作第二年工作盤點

沒有完成的事情

  1. 2015年初定的讀書計劃:《JavaScript高階程式設計》讀一遍,並且總結10篇文章,2016年過去了大半這個計劃仍舊沒有完成;

  2. 2015年末給自己定了2016年的工作學習計劃,到現在都沒有制定完,還一直在變化;

做了的一些事情

  • 2015年4月成為了一名全職的前端工程師;

  • 2015年9月底完成了西寧->塔爾寺->環青海湖的騎行;

  • 在Github上維護兩個人私人倉庫,並且star數都快接近了100;

  • 成為了CSDNJavaScript知識庫的編輯;

  • 幫助CSDN繪製了html5和css3知識圖譜,並且得到了一些稿費報酬;

  • 2015年4月完成北京->秦皇島->葫蘆島騎行;

  • 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

  • 在CSDN 《程式設計師》雜誌表了自己的html5學習指南文章,並且收到了一些稿費;

  • ...

對於沒有完成的事情: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己身上的惰性在作怪,也有一部分是這些內容不是自己當前工作所迫切需要的。優先順序就被其它事情所代替了。之所一直把它們放在自己未完成事情列表裡面,還是覺得做了後對自己還是有很大的意義的。

對於已經做了的一些事情:

1.騎行是自己熱愛的一項運動,愛上她有很多理由。當前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形容,借用網上的一句話:

騎行是一件看上去風光無限的事情。一路爬坡無數,風餐露宿。那些累,那些苦只有自己才真正體會。向勇敢的騎行者致敬!

2.關於在CSDN社群做的一些事情,自己並沒有刻意的去做什麼。只是定時的更新一些自己平時開發總結。然後就是剛好在那個時間點,有了那個機會,剛好自己有那個能力,才被找去做那些事情。所以這句話反過來就是,當自己想要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首先要有能力,然後在恰好的時間點有了個機會。

3.受剛工作時導師的影響,很早就瞭解到開源的重要性。鑑於之後工作中Github對自己工作內容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自己慢慢變成了一個熱愛開源,崇尚開源精神的人。

3.“大浪”文化和“狼性”文化

“大浪”的公司文化:“一切由你開始!”,“狼廠”的文化:“簡單可依賴。”。這倆家公司的公司文化都著重強調的是人,但是“大浪”作為一家老牌的業務成熟的網際網路公司,當前在移動網際網路崛起的浪潮下又沒有新的業務突圍,在我工作的兩年中看到很多公司同事離職,人才流失很嚴重。“狼廠”在注重個人發展上面我認為比“大浪”要好很多(我覺得是業務線多,賺錢的部門也多吧)。

強調個人能力,先有信任才有可依賴。

在參加新員工培訓的課上,講師講的“事後驗證”和“以結果為導向”都在強調著在這家公司做事情的重要性。“少承諾,多兌現,證明自己,用結果說話!”都在強調著這家公司需要實幹家不是空想家。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前瞭解的“狼廠”加班比較嚴重,其實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都知道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一個好的結果的重要性,這樣才可以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

當然關於“加班”這裡持保留態度,我相信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加班都是跟自己負責的業務當前的進度有關的。還有工作之外自己做的一些事情(當前對於工作內容的思考,想要做一個產品解決當前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對於外界對“狼廠”的評價我持保留態度,但是這些對工程師影響真的很小,可以說根本沒有,大家每天想著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新聞上看到一些負面新聞也僅僅是瞭解一下。但是不得否認的是“狼廠”給工程師提供的發展機會真的很多,如果你有想法都可以去實踐。

聽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

這裡我只是想表達自己眼中看到的,我熱愛我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同樣也熱愛我現在的公司,也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實現個人價值。

4.勿忘初心,不負夢想

這是在參加新員工培訓時,在一些老前輩的故事中聽到的。從他們的真實的故事中,自己開始反思自己的初心和夢想。

遙遠的北漂夢

自己並不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換句話說大學的時候自己應該修的課程並不是很好。這也直接導致了自己的計算機基礎並不紮實。“我要去北京”,這個想法是大二就開始有的,因為大學課程並不優秀的我甚至覺的大學並不適合我。想要到這個世界大都市去經歷一些大風大浪,去實現個人價值。

大三進入大四的暑假開始找實習,我仍然清晰的記得7,8月份的鄭州“熱火朝天”,為了參加面試找到一份兒實習工作,又為了省公交錢走幾公里去面試。為了能夠證明自己,自己是帶著電腦,隨時準備給面試官看自己在學校做的一些小Web專案。當然面試了3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的面試官簡單看了我做的一些小玩意,後來也是這家公司收留了我。

但是我在這家公司待的時間並不長,只是覺得這家公司做的業務並不是自己想做的,然後就有了後來的“武漢故事”,然後一個很巧的機會在武漢得到了北京創新工場的面試offer。後來隻身到北京參加面試,拿到自己的實習offer。實現了自己的北漂夢。

懷念當時自己的那個衝勁!

當初自己踏上去往北京的火車時候,在內心狠狠的對自己說:

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優秀的架構師。

後北漂時代

從焦作到鄭州,武漢,北京,當夢想成為現實,自己經歷了很多。由最開始的,認為自己應該隨遇而安到現在紮根帝都,其中有很多故事,只不過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沖淡了自己內心的那種感覺和衝勁。也許真的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畢業兩年,自己距當初的目標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也意識到“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優秀的架構師”這句話的順序是錯誤的。大家會說你一畢業進入的都是大公司難道還不優秀麼?我想借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表達“以這個世界上努力的人之少,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我也僅僅是體會到這句話的內在意義,克服了自己身上的惰性,努力了一點點而已。

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很多特點,我可以總結出一些標籤“嚴於律己”,“強悍的執行力”,“對新技術的敏感”,“思考問題的方式”,“處理問題的方式”。這些特點不是你想學就能一下學會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慢慢去培養的。

上面提到的那句話的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優秀的架構師,優秀的人。

而自己距實現第一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做一個會思考的人

“大學就是一個讓你犯錯的年代。”是的,在大學我犯過很多錯誤,不考慮周圍人的感受,處理不好跟周圍人的關係。這些都讓自己嚐到了一些教訓。“那個時候覺的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自己再回頭去看也覺的沒有什麼,其實就是時間沖淡了一切。但是留給我的教訓會讓我銘記一生。

突然發現自己身上的衝勁是不是也被時間沖淡了呢?ಥ_ಥ

還好一直都能夠清醒的認識到自己不屬於聰明人的行列,但是到哪都能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在工作中能夠判斷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是錯,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有時候會被一些老同學問一些問題,“我想學前端,該怎麼入門啊,學哪些課程啊?”,“我想學安卓,該學哪些課程啊?”。大多數時候我是不想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問題本身簡單不簡單的問題,一個在校生問這些問題可以理解,但是對於一個工作1-2年的人,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都沒有思考過,也不會自己動手去找答案,自己不敢去踩坑,就是期望別人給你指一條路,你才敢去走。這樣永遠都是原地踏步,不會有進步。

記得跟之前的同事聊過一個話題,不管在一個多麼平凡的團隊或者是一個優秀的團隊,總是會有人脫穎而出,有些人碌碌無為。因為某些人的身上天生帶著某種韌性,當外在環境不好的時候,總是能憑藉自身的韌性突破周圍的環境的限制,而有些人身上天生帶著“鴕鳥精神”,就算有優越的外在環境,也會沉淪為默默無聞。

就好比戚繼光,大家可能都說,他天生就是做將軍的人,我到認為是,當時的環境讓他有參軍的想法,參軍後又有自己對於戰爭的思考,又知道通過某種方式,找資源實現自己的想法。然後成為了一位優秀的將領。如果說當時的大環境是好的,戚繼光是去經商,我覺得他也會是一個優秀的商人,因為他身上的主動性,註定了他肯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

6.獲取知識的方式的思考

有很長一段時間自己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瀏覽一些自己收藏網站的文章,比如:開發者頭條,前端大全等,直到看到昨天已經看過的內容為止。當時感覺自己收穫了很多新鮮的知識,時間長了發現自己從這些網站收穫的知識幾乎為0;因為這些網站上看到的內容很多自己平時工作中都用不到,沒有實踐的機會,對於自己來說看完一遍之後,等待的就是大腦對它們慢慢遺忘。但自己每天在上面卻花費了大量時間。

自己開始思考自己系統的掌握某個知識是通過什麼方式:

通過系統閱讀某個技術經典的紙質書籍,

在網路上閱讀別人的部落格也僅僅能夠做到了解,不能夠做到掌握。在工作中遇到特定的問題,通過搜尋引擎來查詢這些文章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是非常正確的。大多數時候網上看到的很多東西都會讓人迷惑,因為缺少辨別它們對與錯的基礎知識。是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但不是說這些網站推送的每篇文章都應該看,想要通過這些文章去系統性的掌握某項知識是不切合實際的。

最近在看《JavaScript設計模式與開發實踐》這本書,被書中一些場景的程式碼實現所“震撼”(這裡感覺用這個詞不是很恰當,但是示例程式碼寫的真的是好)。自己也在思考怎麼才算是掌握了一個設計模式?

我認為首先應該是模仿,吃透了示例程式碼的思路,有所體會。當遇到相似場景可以想到用某個模式編寫自己的程式碼能夠讓自己的程式碼更健壯和擴充套件性更高。這個時候才應該是對一個設計模式開始掌握了。

工作中很多時候都在維護別人的程式碼。當看到一個龐然大物的時候,首先不應該抱怨別人的程式碼寫的不好,可能是自己的水平還沒達到那個程度,理解不了。如果真的是別人的程式碼寫的不好,那麼也是自己的機會來了,“重構”對於一個人的架構能力和程式碼組織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提高。

7.壞習慣的思考

世界上閱讀的方式有兩種:

①泛讀②精度;

現在覺得對於“泛讀”這個詞語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應該是“廣泛的閱讀”。不是說在讀書的時候,可以跳著讀。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讀書方式。而自己恰恰在很早的時候就養成了“跳著讀”,這種讀書方式。

也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個習慣的養成對自己的影響:

  • 閱讀技術書籍的時候,遇到一個無法理解的知識點,不思考不自覺的跳過;

  • 寫程式碼,會遇到問題,一時解決不了,就會先跳過,這本來應該算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但是程式會變成千瘡百孔,後期的修復代價很大;

當然自己現在是非常不建議泛讀的,間接的能讓人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我現在就在跟自己養成的壞習慣做著強烈的鬥爭。鍛鍊自己的專注力,做一件事情不分神,這其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8.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曾經想過一個問題:

世界上有很多土豪,就算是他們不上同班,每天都去旅遊,住最好的賓館,吃最好的食物,一輩子可能都有花不完的錢,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努力的上班賺錢呢?

有人說這些人是有更高的追求,想賺更多更多的錢。我倒是覺的這些人還是在把自己當一個正常人來看,知道活著就應該做點兒有意義的事情。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對生活的理解,這也僅僅就是我現在的感受,可能再過兩年我的觀點也是會變的。

引用書上看到的一段話: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勿忘初心,不負夢想:做一個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優秀的架構師,優秀的人!

後記:

想到了自己學過的一篇課文的內容: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故事是你自己的,同時你也成了別人故事的一部分。當我釋出這篇文章可能距7月3號開始寫這篇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於文章中的每個標題都是每天自己經過深刻的思考寫下的。一些時間性的東西就不改變了,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願我和讀到這篇文章的同學都能跟@十年蹤跡 老師的網名一樣,以一個十年來計量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