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修改http請求中的header:要修改的主要欄位

修改http請求中的header:要修改的主要欄位

第一部分:Mozilla/5.0

由於歷史上的瀏覽器大戰,當時想獲得圖文並茂的網頁,就必須宣稱自己是 Mozilla 瀏覽器。此事導致如今User-Agent裡通常都帶有Mozilla字樣,出於對歷史的尊重,大家都會預設填寫該部分。

第二部分:平臺這部分可由多個字串組成,用英文半形分號分開

Windows NT 10.0是指我使用的作業系統的版本,比如我使用的win10對應的就是Windows NT 10.0,如果我使用win7對應的就是Windows NT 6.1。
Win64; x64是指我的作業系統是64位的

Windows系統下:

Windows NT 5.0 // 如 Windows 2000 
Windows NT 5.1
// 如 Windows XP Windows NT 6.0 // 如 Windows Vista Windows NT 6.1 // 如 Windows 7 Windows NT 6.2 // 如 Windows 8 Windows NT 6.3 // 如 Windows 8.1 Windows NT 10.0 // 如 Windows 10 Win64; x64 // Win64 on x64 WOW64 // Win32 on x64

Linux系統下:

X11; Linux i686; // Linux 桌面,i686 版本
X11; Linux x86_64; // Linux 桌面,x86_64 版本
X11; Linux i686 on x86_64 // Linux 桌面,執行在 x86_64 的 i686 版本

macOS系統下: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9_0 // Intel x86 或者 x86_64
Macintosh; PPC Mac OS X 10_9_0 // PowerPC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12; // 不用下劃線,用點

第三部分:引擎版本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Safari/537.36,歷史上,蘋果依靠了WebKit核心開發出Safari瀏覽器,WebKit包含了WebCore引擎,而WebCore又從KHTML衍生而來。由於歷史原因,KHTML引擎需要宣告自己是“類似Gecko”的,因此引擎部分這麼寫。再後來,Google開發Chrome也是用了WebKit核心,於是也跟著這麼寫。借用Littern的一句話:“Chrome 希望能得到為Safari編寫的網頁,於是決定裝成Safari,Safari使用了WebKit渲染引擎,而WebKit呢又偽裝自己是KHTML,KHTML呢又是偽裝成Gecko的。同時所有的瀏覽器又都宣稱自己是Mozilla。”。不過,後來Chrome 28某個版本改用了blink核心,但還是保留了這些字串。而且,最近的幾十個版本中,這部分已經固定,沒再變過

第四部分:瀏覽器版本

本人用的是Chrome瀏覽器,其中60.0 是大版本,3100是持續增大的一個數字,而0則是修補漏洞的小版本。

各個瀏覽器的user-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