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SS偽類偽元素詳解

CSS偽類偽元素詳解

CSS選擇器大致可以分成5類:基本選擇器,層次選擇器,屬性選擇器,偽類,偽元素。基本,層次,屬性選擇器比較容易理解,畢竟它們選擇的物件都屬於DOM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元素。但偽類和偽元素相對比較抽象,稍微有一點點理解上的難度。本篇就是我對偽類和偽元素的理解。 先介紹一下偽類和偽元素有什麼區別?其實這是個純概念上的問題,就算不理解也不影響實際的使用。但作為一個CSSer,概念這種東西有時候就像地基,地基越牢固,將來大廈也越堅挺。 偽類就是給既存的元素模擬新新增一個類來實現某種效果。偽元素就是模擬新新增一個元素來實現某種效果。不明白?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用偽類:first-child將第一個p設成紅色:
p:first-child {color: red}

<div
>
<p>第一個段落</p> //我將變成紅色 <p>第二個段落</p> </div> 等價於手動給DOM元素新增類: .first-child {color: red} <div> <p class="first-child">第一個段落</p> <p>第二個段落</p> </div>
那偽元素呢?用偽元素::first-letter給第一個字設成紅色:
p::first-letter {color: red}

<div>
  <p
>
第一個段落</p> <p>第二個段落</p> </div>
如果不用偽元素,你需要多加一個元素(如span)這樣來實現:
.first-letter {color: red}

<div>
  <p><span class="first-letter"></span>一個段落</p>
  <p>第二個段落</p>
</div>

再回過頭感受一下:偽類就是給既存的元素模擬新新增一個類來實現某種效果。偽元素就是模擬新新增一個元素來實現某種效果。現在我們來看看具體有哪些偽類和偽元素。

偽類:
可細分6類:動態,UI元素狀態,目標,語言,結構,否定

動態偽類選擇器::link,:visited,:hover,:active,:focus。非常常用,從名字就能開出用途(事實上所有偽類選擇器從名字上都能看出用途),具體就不贅述了。太基礎的東西還是自行參考W3C吧

UI元素狀態偽類選擇器::checked,:enabled,:disabled。常用且簡單,不贅述。

目標偽類選擇器::target用來獲取錨點#部分。頁面實現跳轉定位很多都是使用a標籤的錨點來來定位。其實背後的原理是a標籤的href屬效能改變瀏覽器的location.hash,讓頁面在有滾動條的前提下實現頁面內跳轉。:target的作用就是獲取跳轉的目標元素,如下可以獲取到id為logo的div:

<div id="logo">
  …
</div>
<a href="#logo">jump to logo</a>

語言偽類選擇器::lang根據lang屬性匹配元素,如

//可在html標籤上設,也可以標籤裡設
:lang(en) { …… } //根據頁面的不同的語言(如英語和法語)對不同DOM元素進行處理
:lang(fr) { …… }
結構偽類選擇器::first-child,:last-child,:nth-child(n),:nth-last-child(n),:nth-of-type(n),:nth-last-of-type(n),:first-of-type,:last-of-type,:only-child,:only-of-type,:root,:empty。

:first-child看名字就知道了,第一個孩子。等同於:nth-child(1)。

:last-child看名字就知道了,最後一個孩子。等同於:nth-last-child(1)。

:nth-child(n)該標籤是某型別,並且是父標籤裡第n個孩子。反之:nth-last-child(n)就是倒數第n個孩子。

:nth-of-type(n)父標籤裡第n個某型別的孩子。反之:nth-last-of-type(n)父標籤裡倒數第n個某型別的孩子。

:nth-child(n)和:nth-of-type(n)這兩個偽類的引數n從0開始,你可以寫出任意喜歡(奇葩)的公式,如n+4,-n+6,3n-2等,當結果值等於或小於0時直接被無視掉。當然最常用的還是奇數2n+1和偶數2n,因此有兩個關鍵詞odd和even。那它倆的差異在哪裡呢?

例如div下有兩個p,我們想將第二個p變成紅色,用p:nth-child(2) { color: red; }和p:nth-of-type(2) { color: red; }都可以。但意義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該標籤是p且是父標籤裡第二個孩子。後者表示父標籤裡第二個p。

現在把DOM結構變一下:div下依次有一個a,兩個p。我們想將第二個p成紅色,用p:nth-child(2) { color: red; }就不對了,會將第一個p(因為該標籤是p且是父元素的第二個孩子)設成紅色。用p:nth-of-type(2) { color: red; }才能將第二個p設成紅色。

:first-of-type,:last-of-type同理可知就是父標籤裡第一個/最後一個某型別的孩子。等同於:nth-of-type(1),:nth-last-of-type(1)。

:only-child父標籤裡僅有一個孩子。

:only-of-type父標籤裡唯一一個該型別的孩子。有什麼用呢?例如當div裡只有一張img時不浮動。當div裡有多張img時,讓它們從左至右依次浮動顯示。你可以用div > img:only-of-type {…}來控制當div裡只有一張圖片和不止一張圖片時採用不同的佈局

:root匹配根元素,HTML中根元素始終是html,等同於基本選擇器html

:empty表示當元素裡面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包括空格、標籤內換行)應用相關樣式,常用於高亮提示使用者搜尋的結果為空。例如.xx:empty { background-color: red; },div裡無內容時背景色成紅色。div裡有內容時無背景色。但要注意偽元素不算內容,如.xx::after { content: ‘hello’; },此時div裡顯示字但背景色仍舊是紅色。想想也知道::before,::after是偽元素,不是真實元素,因此不會影響:empty判斷。而且因為偽元素不在DOM樹內,你無法取得::before, ::after偽元素生成的content。

否定偽類選擇器::not,例如不hover時顯示某效果li:not(:hover)。

偽類結合起來用能發揮更強大的作用。例如常見的漸進式需求,當列表項少於5項時用顯示預覽行文字,當列表項多於5項時用不顯示預覽行文字。這樣條目少時,增加預覽行文字便於使用者預覽,且讓頁面不顯得非常空。條目多時,不顯示預覽行,讓使用者更多地關注條目名,便於使用者選取。你如何處理呢?

先無腦對li應用上顯示預覽行的式樣。然後用li:nth-child(5),可惜它只能選中第5項,而我們想要的是當數量>=5時,所有li都應用隱藏預覽行文字的式樣。就算改成li:nth-child(5) ~ li也不對,它將第5個及之後的li應用上了新式樣,前4個仍舊是舊的式樣,等同於li:nth-child(n+5)。由於沒有“回頭看”的方式,你可能放棄CSS而用JS來處理。

其實CSS是有技巧能實現“回頭看”的。當列表項數量為5時是臨界點。因此當數量正好為5時,取第1項,再選中第1項之後的所有項即可:

li:first-child:nth-last-child(5),
li:first-child:nth-last-child(5) ~ li { 
    ... 
}

如果沒明白,再解釋一下上面的程式碼。第一行表示第一個元素是從後往前數的第5個元素。第二行是當數量逐漸增加到5時,選中從第一個元素之後的所有元素。

偽元素
用於定位文件中包含的文字,但無法在DOM樹中定位。有::first-line,::first-letter,::before,::after,::selection(CSS3之前是一個冒號,CSS3後變成兩個冒號,用於和偽類區分開)

::first-line,::first-letter分別是首行和首字母

::before,::after相當於在元素內部插入兩個額外的標籤,最適合也是最推薦的應用就是圖形生成

::selection用於匹配選中的文字(注意Firefox下是::-moz-selection)。該偽元素只接受兩個屬性background和color

更多資源可以訪問:去轉盤;或者加QQ群一起討論學習js,css等技術(QQ群:51224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