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與推廣丨加快建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製造業新生態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與推廣丨加快建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製造業新生態

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工業網際網路的核心要素,正成為製造業和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新焦點、新抓手,驅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延伸拓展。近期釋出的《國務院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的建立健全,搶佔未來以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核心的製造業生態發展主動權和話語權。面對日益激烈的要素資源整合、融合融通發展、規則標準輸出的競合態勢,我們應當把握龍頭主導、融合創新、標準引領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體系建設方向,立足生態構建能力不足實際,協同推進“建平臺”、“用平臺”和“測平臺”,優化完善生態體系,加快推動製造業新生態形成。

01

龍頭主導、融合創新、標準引領的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體系建設加快推進

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步入規模化擴張的戰略視窗期,日益集聚了大量技術路徑不同、商業模式迥異的利益相關方。一些核心相關方瞄準了產業生態主導權,發揮大企業優勢,圍繞雙邊市場、標準測試等關鍵環節探索融合融通發展路徑。

(一)“M+I”(製造業主導網際網路)與“I+M”(網際網路主導製造業)展開角逐,龍頭企業是主導

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過程中,製造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兩股力量相向而行,基於各自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特性,形成兩條不同的發展模式和實施路徑,其中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是主導發展的重要推手。

一方面,製造企業圍繞“增效”“增值”,揚M之長(工業知識和經驗)補I之短(新技術新模式),主張利用網際網路推進技術、工藝、流程、裝置的效能優化,促進價值鏈體系重構和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企業瞄準“創新”“創值”,揚I之長(需求快速響應和資源優化配置)補M之短(製造能力和業務架構),通過強化基於平臺的網路、資料、軟體、系統整合應用,推動製造與服務的鬆耦合,催生網路化、平臺化、虛擬化等製造業新形態。跨國巨頭GE構建的Predix平臺、西門子構建的Mindshpere平臺分別是這兩股力量的領軍代表,前者著眼在以平臺的創新應用帶動裝備市場拓展和服務增值,後者發力於以平臺集聚製造資源和能力發展定製化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其他領先裝備和自動化、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及ICT企業圍繞自身優勢也加速佈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面向特定工業場景的業務服務轉型,搶佔工業網際網路價值鏈中高階位置,最具代表性的包括SAP HANA、PTC ThingWorx、IBM Bluemix、博世IoTSuite等。

(二)多主體參與雙邊市場建設,融合融通是主線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建設者、開發者、使用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小微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連線在一起,形成一個超大規模的創新協作、能力交易、價值共創的雙邊市場。圍繞工業知識的生產和擴散,開發者和使用者互動融合,開發者既拉動了使用者需求,又受需求擴張反哺自身成長,形成工業APP開發和海量使用者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良好格局。

如,GE與蘋果達成合作,把Predix平臺的開發工具和微服務開放給蘋果,吸納蘋果1300萬開發者加入工業APP開發,這將幫助GE把Predix平臺打造成一個工業領域超級商店、一個全球知識交換中心,促進基於平臺的開源社群生態繁榮。圍繞價值鏈提升,製造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跨界融合,基於平臺開放共享資源、能力、品牌和渠道,通過合理定價、公平交易、利益分享機制,形成一個各方在同一平臺最大限度達到價值共創共贏的生態。

如,瀋陽機床和神州數碼合作共建SESOL平臺,提供消費者定製需求和閒置生產力供需對接服務,當一次交易完成,平臺各方參與者都能從付費收益中獲得分成。圍繞協同協作,大中小企業集聚融合,基於平臺進行知識交換、能力分享和模式創新,實現以供應鏈為紐帶的淺層次合作向全生態體系間的深層次融合融通發展。

如,阿里雲依託“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平臺,集聚江蘇省內30家資訊服務企業技術能力,為300家制造企業提供資訊系統重構、全流程改造、業務服務化轉型等系統解決方案服務,推動大中小企業的合作從簡單的技術傳遞向可交易、可協作的服務生態轉變。

(三)架構、標準、測試快速突破,生態構建是制高點

體系架構、標準規則、測試評估關係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什麼、怎麼建、怎麼樣的問題,是統籌協調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的關鍵,是產業生態話語權的制高點。在各國工業網際網路戰略部署中,無一例外地以產業聯盟或政產學研合作組織為紐帶,將政策、資金、研究力量等要素積極投向架構、標準和測試領域。

美、德、日分別出臺了《工業網際網路參考架構》(IIRA)、《工業4.0參考架構》(RAMI4.0)、《工業價值鏈參考架構》(IVRA)。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分別與乙太網AVnu聯盟(AVnuAlliance)、日本機器人革命行動委員會(RRI)等合作,共同推動工業網際網路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安全性和隱私性等方面的國際標準化。IIC還於2017年11月公佈了試驗床專案七大成果,為追蹤和追溯、時間敏感網路、製造質量管理、通訊和控制、狀態監測和預測維護、智慧工廠等領域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發展提供測試驗證。

這些都體現了發達國家對工業網際網路行業應用和技術動態的快速反應,彰顯了其牢牢把握全球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話語權的決心。如何在產業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事關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競爭優勢的確立、鞏固和強化,事關發展的主導權、主動權,這一視窗期稍縱即逝,需要我們牢牢把握這次機遇。

02

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

構建能力薄弱

我國企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積極在資料採集、工業技術軟體化開發、整合服務等領域佈局,但總體上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相對GE等龍頭企業仍是追趕者。

(一)主導企業尚不明晰

國外平臺的建設與推廣是在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基本完成的基礎上開展的,是技術和產業發展自然演進的結果,因而平臺的主導企業都是大型企業或龍頭企業。與之相比,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屬於後來居上,所有參與平臺建設和應用的企業都爭當主導企業,因此平臺建設和應用過程也是大中小企業間的競爭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主導企業不明確。但是,無論如何競爭,都屬於國內企業間的競爭,絕不應讓國外企業主導平臺。

(二)平臺能力亟待增強

與Predix平臺、MindSphere平臺等國外平臺相比,我國的平臺基礎技術水平較低,開放程度不高,且基本處於單打獨鬥狀態。大多數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2.0補課、3.0“綜合整合”跨越難的瓶頸,IT架構老舊、分散,裝置介面不統一、系統埠不開放、資料採集難度大,難以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立有效對接。同時,我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本上由單一企業主導,平臺在行業覆蓋度、功能完整性、模型元件豐富性、開放共享程度等方面發展滯後,PaaS層的開發工具、工藝流程、模型方法經驗和知識積累不足,SaaS層的應用開發者數量有限,面向多行業、多領域、多場景的工業APP應用缺乏,雙邊市場生態遠未形成。

(三)融合融通仍不充分

思維存差異、認知有侷限是各方建設、使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但不能充分融合融通的關鍵,各自為戰、相互割裂的局面亟待改變。一方面,很多製造企業囿於“硬製造”發展思維,依賴於佔有封閉技術、製造資源和傳統要素,對網際網路技術特性和商業價值認識有限,不能理解網際網路化是對運營模式和組織形態的顛覆;網際網路企業對工業行業特性和專業壁壘的把握也存在跨界鴻溝,缺乏將先進技術與知識、工藝、流程等融會貫通的服務經驗。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意願不強,不清楚平臺對於推動業務轉型、培育新型能力、參與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適應平臺化、網路化運營法則,並且出於企業智慧財產權、商業機密保護等避險性考慮,不願意將工業執行資料、財務資料等敏感性資料遷移至他人的平臺之上。

(四)測試評估有待發展

很多企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都是按照各自技術體系構建,平臺體系架構、應用APP、執行服務、系統互操作和介面、安全等相關操作並未形成統一標準規範。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測試驗證、監測評估服務的發展。由於基礎架構、標準規則都不統一,對平臺服務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數量遷移能力和計量準確性等方面的認證標準就難以建立,對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評價標準也沒有依據可循,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能力提升。

03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要把生態體系建設

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國際上共同面對的新生事物,並無多少可以引進借鑑的成功經驗。要落實《指導意見》提出的“使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這一目標,不僅要面對並解決許多未知的難題,還面臨先行佈局者快速壟斷技術和市場的扼喉制約。必須堅持龍頭培育、應用牽引、測試保障,著力建設資源富集、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前進動力。

(一)分類建設,強化龍頭企業培育

培育形成我國創新引領實力強、具有生態構建能力、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龍頭,對於我國搶佔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主導權、獲取製造業競爭制高點意義重大。

一是集中力量打造生態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遴選一批先期佈局早、資源整合度高、自主實力強、應用程度好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財政支援、基金引導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全球先進技術和資源向其集聚,提高平臺“集團化作戰”能力,建立形成多主體之間協同攻關、標準合作、利益共享、規則共制的產業生態。

二是支撐建設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企業間供應鏈管理、製造執行系統、供應鏈金融系統等業務系統橫向整合,實現行業製造能力線上釋出、網路協同和實時交易,促進產業鏈協同和價值提升。

三是依託產業園區建設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鼓勵細分領域領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與“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各地特色產業園區資源對接,以特色各異、聯動互補的統籌發展,深化區際分工,實現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整體提升。

(二)應用牽引,促多層次融合融通

以全方位、系統化視角,推動著力提升各層面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聯動性和全域性性,努力開創融合融通發展新格局。

一是引導打造更多開放共享的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機制和平臺,採用開發者大會、應用創新競賽、專業培訓及參與國際開源專案等方式,廣泛匯聚開發者,構建雙邊市場的利益共享、價值共創機制,加速工業知識的創造、傳播和利用,促進面向多行業、多領域、多場景的工業APP服務市場繁榮。

二是推動製造企業與互聯企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合資合作,加快發展理念、技術產業、生態體系、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創新資料驅動的發展思路、模式、業態,培育平臺化、協同化、分享化產業發展新生態。

三是推動創新活躍的中小企業逐步將業務系統向平臺遷移和部署,積極參與平臺應用服務、解決方案、開源專案的眾包眾創,實現自身能力的快速變現和迭代升級,促進與大企業之間的合作層次向知識交換和能力分享轉變,合作範圍向跨產業鏈、跨行業、跨區域擴張。

四是將金融服務、人力資源等要素向基於平臺的融合性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和複合型產業集中,鼓勵旨在提供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製造與服務融合、一二三產融合的各類創新。

(三)測評指導,推進平臺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和應用需求迫切,但缺乏體系化、標準化的測試驗證和監測評價的指導,難以保證整個平臺體系的高效適配、安全可靠。一方面,加快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基礎架構、標準規則的建設,為開展平臺測評提供框架依據。另一方面,針對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龍頭製造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共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測試床,圍繞功能、效能、適配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關鍵指標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服務,推動平臺效能提升,促進應用推廣。

(四)創新驅動,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工業和資訊科技交叉融合的複雜技術體系,要集中突破,必須從理念、手段到機制等各個層面推動形成執行高效的創新體系。

一是推動重大攻關,複製推廣製造業創新中心模式,豐富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內涵,打造開放合作的創新網路和形式多樣的創新共同體,助力提升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樹立開放思維,吸收借鑑開源等新型創新模式,積極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領域的開源社群,組織國內主要企業共同推進重大開源專案,鼓勵發展開源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產品和系統,塑造更富活力的創新核心。

三是完善創新鏈,建立市場導向的專案形成機制,豐富技術轉移服務資源,加速應用推廣與金融投資融合創新,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成果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

(五)優化環境,積極推進開放合作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一個創新不斷、突破不斷、變革不斷的領域,需要有良好的執行機制、協調機制和政策環境,確保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

一是注重建立集體開發、合作創新、對等評估的協同研發機制,促進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發者的創新貢獻評價與激勵,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的快速響應和持續迭代。

二是清除制約技術、資金、人才、資料等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障礙”,營造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創新環境。

三是推動智慧財產權保護走向制度化和法治化,明確智慧財產權交易在市場評價、價值評估、價格確立、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標準,為工業知識的創造和交易保駕護航。

四是圍繞體系建設、技術研發、標準制定、聯合測試床、產業發展、園區建設、人才培訓等領域,建立與主要國家合作機制,加強與美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德國工業4.0工作組等國際行業組織交流,在資料採集、工業PaaS等戰略必爭領域提升國際話語權。    

作者盧山,系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END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