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THE WISDOM OF LIFE》_叔本華

2.《THE WISDOM OF LIFE》_叔本華

關於這個系列的更新有了一些調整,寫在了整個系列的“寫在前面”,為了不讓你再多麻煩多點選幾次,複述如下:

“繼馬基雅維利後,我想開始學習叔本華,但是叔本華的思想我實在沒辦法在一週內看完,在此修改掉這個狂妄的目標,重定為一週至三週彈性更新,更新形式從介紹人物轉為介紹書籍。”

寫在前面

上週在蘇州跟爸媽匯合,買菜回來的路上,爸說我不要年級輕輕弄得多麼老成,好像想把什麼事情都看透似的,我回答到:那就是我所追求的,我想一輩子活八輩子。與此有一點相似的是,今天在白馬校區實習,午休時間與同學討論,因為剛剛學習了馬基雅維利的《The Prince》,所以對於公德和政治,有了跳出象牙塔以外的,更加客觀和實在的看法。同學問我:“可你這樣,有什麼用呢? 你又不能改變什麼,你這樣的人最不快樂,還不如就接受別人設計好的生活,這樣他在他的內心中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是很快樂的。” 這句話問住了我,我想起了魯迅的黑屋子理論:“假如有一間鐵的黑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嗎?”。這個難題從我聽過至今不知道如何回答,可是對我自己來說,我是心心念唸的追求著“清醒”的。所以我回答:“快樂有什麼用?人活著難道為了快樂嗎?”。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大腦跳出了一個人:叔本華。

從這裡開始

首先需要提的一點是:在讀完叔本華的《THE WISDOM OF LIFE》後,我並不認同這是一個悲觀的哲學家,或者至少,以叔本華自己來看。就好像你被捲入某種政治鬥爭中成為了犧牲品,你知道你將面臨的是將會持續到死亡的牢獄之災,可這不代表你是個悲觀的人。但這其實建立在你已經認同“我必然在牢獄中度過餘生,沒有任何平反的機會”這個觀點上,認可這個觀點的人就被不認可這個觀點的人稱為“悲觀”。所以坦白來看:有A、B兩種觀點,它們各自有各自的擁護群體,它們應該被命名以區別開來,但不應該以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詞語來命名,比如“樂觀”、“悲觀”。這種習慣性的錯誤一般只出現在比較幼稚的思想中,比如,小時候我們在看動物世界時,看到一隻年邁體衰的羊被狼吃掉,會認為狼是“壞的”,羊是“好的”,但如果從自然界的視角來看,這是必然要發生,並且有利於整個生態系統的,狼是狼,羊是羊而已。所以“人生來是要盡力追求幸福” 和 “人生來是要盡力避免不幸的” 是兩種觀點而已,不該以有感情的“樂觀”和“悲觀”冠名,或者不該再對“樂觀”和“悲觀”持有感情。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和 《THE WISDOM OF LIFE》是常被人提到的叔本華的兩本書,叔本華個人對它們是有所傾向的,從《THE WISDOM OF LIFE》的序言可以看出:“我在這裡所闡述的每件事都在某種程度上做了妥協,我採用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立場,所以也包含了一些其本質上存在的錯誤。”這種本質上的錯誤指的就是,人生是有幸福可言的。所以在他的眼中,《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是為那些跟他一樣有高階智慧的人寫的,《THE WISDOM OF LIFE》是為有低階智慧的人寫的。

書中分為兩篇,第一篇四章,分別討論了“人的劃分”、“人是什麼”、“人擁有什麼” 和 “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第二篇五章,分別討論了“基本原則”、“我們和自身的關係”、“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世俗命運” 和 “生命紀年”,這次只寫了第一篇。

在“人的劃分”中,他指出決定了人的幸福的三類原因如下:1.人是什麼(其中包括了健康、力氣、相貌、氣質、品行、智慧、教育背景等)、2.人擁有什麼(即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產以及各種各樣其他所佔有的外物)、3.人在眾人審視下的生活(即人生活在周圍人對待他的方式下),在“人的劃分”中,他首先亮明瞭觀點:“人類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事實上也是唯一的要素——是他的內在的構成,他的心靈的構造、因為這是個人感覺、慾望和想法引發的內心的滿意或不滿的直接源頭;從另一方面,他周遭的環境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媒介或者是一種間接的影響”。

他說:“當一個愚蠢的讀者欣賞歌德和拜倫的詩歌的時候,總是嫉妒詩人身上豐富多彩的經歷,而不是詩人們驚人的離奇幻想的力量,以及可以將這些非常平凡的生活轉化為極度美妙和偉大的經驗”,那些詩歌中出現的偉大事情可能也發生在你的身上,但你不是歌德,所以那些奇妙的事情在你看來都只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罷了。由此可見,我們能夠理解和欣賞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兩個因素——主觀和客觀,客觀(或者說外界因素),在人們的經驗中都是相同的。但是主觀(或者說個體理解力)是不同的,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會完全不同,就好像客觀因素完全不同一樣。在大二的時候,有個同學某一門掛了,就在班級群裡大肆喧囂侮辱判卷的老師,而有的同學在掛了以後會反思自己這學期哪裡做的不好,哪裡要改正。顯然在兩種人的眼中,“掛了”這件事情就完全不同,前一種認為是老師故意刁難,後一種則認為是自己沒有學好,這是一個很明白的例子,因為這個例子涉及到了“個人道德”,與其沾邊的話題大多都可以被很好的理解。與之有一點不一樣的例子是,上課的時候兩個同學都在聚精會神的聽講,但是一堂課下來,A同學聽明白了本節課的內容,B同學不僅聽明白了本節課,還與其他章節、甚至其他科目相互聯絡起來,最後的效果可想而知,對於兩同學來說,老師講出來的課就顯然完全不同了,可能A同學覺得老師講的一般,B同學就覺得老師講的很棒。其實舉這個例子時,我在隱含的說服我自己,我可能不是叔本華所說的那種有高階智慧的人,我可能恰恰是他說的愚笨的人,我可能不那麼優秀,也不值得被學習,等等。因為我後天可以學習的是文化知識,但是可能學不到天才般的對事物準確的把握,即使我知道世界上有這種人。面對這個事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坦誠的態度,不管怎樣,這不能算是一個好訊息,但這也不能說我是個“悲觀”的人,前文提到過,即使我認識到一個不利於自己的事實,也只能不含感情的證明我認識到一個事實而已,這個事實的好壞,不足以將我定位“樂觀”或“悲觀”的人。扯遠了。。。

“在舞臺上,一個人是王子,一個人是大臣,一個人是僕人或者是路人,但他們內心的真實,所有這些外表之下的實質都是相同的——一個可憐的演員,生命中充滿了種種不安與渴望。在生活中這些都是相同的。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財富,讓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內心的愉悅與快樂是不同的,在此,所有人都是相同的——普通的凡人,擁有各自的艱難和窘困。即使這些困難在不同的情況下是由不同原因導致的,但是在所有不同形式下面其本質的屬性是相同的。而且每個人身上都被戳上了一個一生不變的烙印,儘管其外部的環境不斷地改變。沒有人可以超越自我的個性。無論被置於何種情況下,動物們都會被束縛在自然賦予的不可逆轉的限制中,因此任何試圖逗寵物開心的方法都必然遵循自然的法則,也必然被寵物的感受力所限制。對於人也是這樣,衡量他能獲得的快樂的方法,取決於他先前的個性。”

“最高階的、最多樣的、最持久的快樂,是那些思想上的快樂(然而,大部分年輕人在這方面都自欺欺人);而思想上的快樂主要源於思想的力量。那麼有一點很明確,我們的幸福極大程度的基於我們是什麼,基於我們的個性,而命運通常只是影響了我們有什麼(財產)以及我們的名聲。”

這樣的論調似乎是對我們這種普通百姓利好的,因為我們不是王子,也很難做到大臣,我們大多數是僕人,或者路人。可我們知道了,大家都是普通的凡人,各自擁有著各自的艱難和窘困。這給了我一點信心,讓我覺得出生時的地位變得不那麼不可逾越了。可仔細回味才發現,這種論調有多麼恐怖,因為它沒給我翻身的機會。我說的詳細一點:在這個比較公平的,市場經濟的時代,在“製造財富”被極大鼓勵的時代,影響幸福的後兩大因素(“人所擁有的” 和 “人在他人眼中的地位”)可以一併被經濟實力解決。假設後兩大因素的重要性大於第一因素,那麼我很可能跟上一波市場紅利(比如現在的股權投資)來獲得財富,從而獲得幸福。可偏偏第一因素更加重要,更要命的是,人又永遠無法超越自己的個性。舉個例子:我是一個嫉妒心極強的人,我一開始嫉妒我同學的成績比我好,我就開始努力學習,最終超越了他;後來就開始嫉妒別人比我賺的錢多,我就開始努力工作,最終超越了他;再後來我就嫉妒別人有了好的家庭,我就開始尋覓伴侶…… 發現了嗎,嫉妒心是永遠沒有變的,變的只是嫉妒的物件,所以“嫉妒別人”這一行為將伴隨我的一生,讓我一生都奔波於“超越了嫉妒的人之後空虛” 和 “再次有了新的嫉妒物件的痛苦” 之中,我將永遠達不到幸福。所以對於以上的說法,我並沒有全盤接受,我還是認為通過我們的學習和努力,我們是可以逐步的修繕自己的個性的。

以上已經說明了 “我們是什麼” 這個要素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其他兩個要素,也是有它們的優勢的,因為時間具有無窮的力量,隨著時間變化,在它動用這種影響力之下,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優勢都漸漸消退。高尚的個性也不能逃脫這種影響。而另外兩種因素事實上無法被時間的這種消極影響直接干預。同時它們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因為它們是客觀的和外在的,因此它們是人力可及的(我上面說的“翻身的機會”),每個人都有可能去佔有和享受這兩種福分。“來自於第一要素的幸福則並不向我們敞開大門,它只是上天賜予的權利,它之於我們是一種不可改變的、不可剝奪的、無法動搖的命運”。我對這句話持懷疑態度。

因此,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盡全力去利用自己的個人天賦,讓這些天賦起到真正的作用,要努力讓我們的天賦物盡其用,而不要去顧慮其他。從對於年輕人的職場建議中也能體會到這一點,大家還是希望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去做你擅長做的事情,這就是讓你的天賦物盡其用。你明明擅長感性思考,卻因為金融的薪水高去做了會計行業,整天面對這賬目流水數字,此時唯一能給你堅持下去希望的就只是薪水了,這就犧牲了第一要素換取第二要素。更加悲劇的是:一個具有高智慧的人沒辦法運用和發展他的智慧,而是尋求了不需要智慧,譬如體力勞動這類以他的力量難以支撐工作。類似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注意,尤其是我們年輕的時候,要避免危險的幻想,不要強加給我們自己本來沒有的多餘的能力。對於這個“本來沒有的多餘的能力”的定義,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我還沒做到”就是因為我不夠努力,所以就更加逼迫自己去努力做某件事,希望能把它做好;有的人認為“我還沒做到”是因為我天賦不夠,所以就對自己溫柔些,去尋找其他擅長的事情,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發展。相信前一種觀點的人,往往更加相信“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沒有輪到拼天賦的時候”這種論調;後一種人則更願意“佛系”。看吧,這似乎沒有對錯,只是相信的事情不一樣,前一種人似乎沒什麼理由以“墮落”、“慵懶”等詞來修飾後一種人,當然,除了那些妄圖以後一種觀點欺騙自己的庸人。

當我在與我爸交流人生追求問題的時候,我的話往往著力於第一要素的重要性,這個時候我爸就會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原話是“不要太理想化,要回歸生活”。是的,雖然第一要素絕對比另外兩種要素重要,但絕不意味著應該完全忽視賺取供給我們生活的足夠資源。但財富這個詞的嚴格意義包含著過剩、多餘的意思,除去人類原始的需求,我們所有佔有的財富從其基本的意義上來說,對於我們的幸福只能產生很小的影響力,實際上,財富甚至會妨礙幸福,因為維持自己的財產會讓我們出現種種難以避免的焦慮。對於一味地追求財富的人來說,如果他們夠幸運,他們努力的結果最終換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些財富也留給了他們的後代,那麼這些財富在他們那裡也許越積越多,也許被揮霍一空。像這樣的一生,儘管有一種認真勤勉的氛圍和追求卓越的感覺,但其表現出的特性和許多傻瓜混過的一生沒什麼區別。

在“人是什麼”中,有幾個有意思的觀點,也表現出了一些他認為“人生不會有幸福”的原因。“生命中的幸福或是不幸,不應該說是落在我們頭上,而應該說是和我們相遇,也就是說幸福和不幸是基於我們的敏感程度以及感受力的性質”。感受力的性質,可以描述為憂鬱氣質和愉悅氣質。憂鬱氣質的人會在十次嘗試九次成功中感到憂鬱,愉悅氣質的人會在十次嘗試一次成功中感到愉悅。再說敏感程度,要想體味到生活中微小的幸福需要偉大的智力,舉個例子,跑步到力竭所帶來的肌肉的痠痛應該能稱為痛苦了(熱愛跑步的你也不必反駁,假設你可以不經過這種痛苦就獲得更迅捷的身體和更好的心肺能力,健全的你應該不至於自虐)。偉大的智力會使你在感受這種痛苦的時候,把這種痛苦微分掉,不是逃避,不是轉移注意力到別的地方,而是更加聚精會神的專注於痠痛的肌肉,仔細的感受那裡的細胞,那些細胞是不是像一個個在熱鍋上煎炸的雞蛋,滋啦啦的響著,把細胞中那些雜質全部都榨了出來,越酸越痛,留下的就越精粹越完美。仔細地感受每一個細胞的撕裂,複合,讓你在這種痛苦中獲得了幸福。同時,這偉大的智力也讓你在面對你可愛的外甥女時,透過她現在圓嘟嘟的肉呼呼的臉蛋和身體看到她此後將面臨的諸多困難,她將在愛情中困擾,在工作中勞累等。所以這偉大的智力賦予你感受每個微小幸福能力的同時,也意味著你將對痛苦的各種形式有更高敏感度。

人類幸福的兩個敵人,就是痛苦和沉悶,我們很高興的遠離了其中之一後,就會不幸的更加接近另一個,在追求目標的時候回痛苦,在得到目標後就會無聊沉悶。底層階級毫無片刻喘息地掙扎於滿足自我的基本需求的時候,換個詞說就是痛苦的時候,那些上層階級卻也正在持續地、習慣性得與沉悶戰鬥。在這一段話裡,我覺得有些矛盾的地方,就是這段話中的人類似乎只是指那些更加重視後兩中因素的人,因為重視第一因素的人的目標,會讓自己的個性得以釋放,讓自己的天賦物盡其用,那麼這種目標是沒有達成之時的,在追求的時候也是充滿快樂的。比如:一個人生來就具有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思考能力,那麼如果他的目標設定為利用這種思考能力去理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去格物致知(這裡指的是王陽明所說的,有別於朱熹所說的)。這樣的目標就沒有達成的時候,因為世界之大,何以窮盡;在追求的時候也是充滿快樂的,因為每看清理解一種事物,就會更加的快樂起來。你見到過因為能把英語說的非常流利而厭煩說英語的人嘛?

在“人擁有什麼”中提出了一個衡量已經擁有財富的人幸福與否的視角,就是不能僅憑他已經擁有的財富來判斷,因為從滿足一個人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個確切的或者絕對的財富數量能夠完全滿足。這個數量永遠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它由一個人想要獲得的財富和他已經得到的財富之間的關聯所決定。因為,如果只從一個人得到的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幸福,而忽略他期望要得到的財富,這就好比是在給出一個分數的時候,只有分子沒有分母,顯然無用。

需要注意到的是:財富不是壞東西,無限的膨脹自己對於財富的慾望才是壞東西。人們總是因為貪財、愛財勝過其他事物而受到指責,但是這種想法是自然而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除錢財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只能滿足一部分願望:食物只有在你的胃還有空的時候才變得美味;藥物,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有用;皮草為了更好的禦寒(僅討論事物屬性,暫且擱置動物倫理問題)……這些事物都是相對的好東西。而錢,是絕對的好東西,因為它並非固定地滿足一項特定的需求,它是一項可以滿足一切的抽象事物。既然錢是絕對的好東西,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它呢?如果我們能夠擁有不受限制的好運氣,應該把它作為抵禦可能遭受的外界的惡劣環境和噩運的壁壘;而不應該把它當做可以從世界上換取各種快樂的許可,或者看作無限揮霍的憑藉。

在“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中,提到了以下幾點:名聲、驕傲、級別、榮譽 和 聲望 ,我會提一下前2點,關於榮譽的文字很多與名聲的描述不能自恰,而有關聲望的文字則是為自己年少不得志,老了才有名氣所做的辯解,實在不值一提。根據叔本華的生活來判斷,也可知他的很多論調並不真誠,他素來在上等菜館吃的很好,有多次色情而不熱情的戀愛時間,格外愛爭吵,異常的貪婪。有一回一個上了年紀的女裁縫在他的房間門外邊對朋友講話,惹得他動火,就把她扔下樓去,給她造成了終身殘疾。法院要求他每季賠付給裁縫固定錢數,裁縫死後,叔本華在賬本上寫道:“老婦死,重負釋”。

1.名聲。人類天性中特有的一個弱點就是,人們通常考慮得太多別人對他們形成的意見了。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地比較一下我們一個人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和在別人眼中的價值,這對幸福非常有益。別人眼中的價值與我們沒有直接和即時的關係,但是可以間接地通過某種方式影響我們,比如,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就是受其影響的;只有影響到我們要修正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和行為這種程度的時候,別人的看法才值得我們考慮。除此之外,其他人的腦子裡無論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都是我們完全不應該理會的事情:當我們看到大多數人的腦子裡的想法是多麼膚淺和無用,他們的觀點是多麼狹隘,他們的節操是多麼低下,他們的建議是多麼糟糕,他們到底犯了多少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及時地停止關心這類事情了。每個人最主要的,也是最真實的是生存於他們自己的身體之中,而不是生存在別人的評價之中。

對於以上的說法需要更小心的辨別,這裡指的那些“別人的看法”是指名聲,而不是其他。你的作業不會做了,別人教給你解題方法,類似這種,並不是上文所指的“別人的看法”,我把這種看法稱為“美好的教導”。不多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別人會給你這樣的看法:“這道題的解法是這樣的 balabalabala,你怎麼這都想不到,真笨!”。這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看法了,因為這裡面既包含了“美好的教導” 也 包含了“別人的看法”,對於這個看法,不論走向了“全盤接受後為自己的愚鈍而羞恥” 還是 “全盤否決後拒絕了獲得真知” 哪一種,都是不可取的。能辨認清這裡面的成分後就能接受“美好的教導” 而拋棄“別人的看法”了。對於以上的說法需要更小心的辨別,這裡指的那些“別人的看法”是指名聲,而不是其他。你的作業不會做了,別人教給你解題方法,類似這種,並不是上文所指的“別人的看法”,我把這種看法稱為“美好的教導”。不多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別人會給你這樣的看法:“這道題的解法是這樣的 balabalabala,你怎麼這都想不到,真笨!”。這是一個比較難處理的看法了,因為這裡面既包含了“美好的教導” 也 包含了“別人的看法”,對於這個看法,不論走向了“全盤接受後為自己的愚鈍而羞恥” 還是 “全盤否決後拒絕了獲得真知” 哪一種,都是不可取的。能辨認清這裡面的成分後就能接受“美好的教導” 而拋棄“別人的看法”了。

對於“別人的看法”的祈求的態度,以及我們的炫耀和自吹自擂。給我們的虛榮和自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沒有了它,現存的幾乎所有的奢侈現象都會消失。各種各樣的自負,即便自負的形式和範圍各不相同,它們無一不是產生對於別人看法的焦慮感——而自負經常要我們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小的時候我曾跟我爸爭論過自信和自負的區別,往往初中小男生的看法都是偏激的,因為正值叛逆,又剛剛開始接受世界上各種說法的輸入。所以我當時說“判斷的依據是結果,結果成功了,那就是自信,結果失敗了,就是自負”。現在想來一派胡言,自信與自負的實在區別就是:是在追求把事情做成,還是追求做事情時那些“別人的看法”。打羽毛球的時候,時時刻刻留意著場邊路過的小姑娘,留意她們的長腿和秀髮,所以在打球的時候只在意我的動作有沒有伸展,形體看起來帥不帥,而沒有在乎控制球的落點和角度,不過所幸的是,我的對手是一個比我更在意這些的人,所以往往我還能佔得上風,哈哈哈哈哈。

我之前的空間發過一個長圖:“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可以沒有條件地容忍你之外,在所有的人際交往當中,我們都要學會剋制自己,拿更好的自己的一面去和別人交往,這個和虛偽沒有關係,我們都要在和別人的關係中,儘可能的考慮別人的感受”。我覺得這段話更適用於我,和大多數人。但我也認為叔本華的關於不理會“別人的看法”的行為是對的。因為不理會“別人的看法”是因為別人是愚人,智者對愚人確實不該理會。可智者與智者,愚人與愚人之間,則需要儘可能的考慮別人的感受(這裡說的智者與愚人並沒有包含著公德心和素質在其中,而是指人與人與生俱來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區分出來的智者與愚人,我接受人與人生來就有著不同,即使從各方面的跡象都表明,我很可能是愚人)。我相信你無論多麼溫良恭儉讓,你總遇到過那些讓你覺得不可理喻的人,這個時候就大可不必在乎這些人的看法。我相信學習過馬克思哲學的你看到這段話就會有比較大的爭議了,馬克思哲學主張人人生來平等,人與人的不同是因為生長環境,教育背景等外在的不同而導致的,所以就沒有了智者與愚人的區分,所以那些同意這種區分的人不是妄自尊大就是妄自菲薄了。其實你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有過思考,比如當被問到“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的時候,同一開始討論的“悲喜”一樣,我不含感情的看待兩種看法和它們各自的擁護者。

如果你看過我之前寫的《The Prince》,我就還想對“別人的看法”多說一點,當我看到幾乎所有人,他們遇到無數艱難險阻,冒著各種風險,集中全部精力,盡一切努力將他們的生命花費在獲得別人的評價上,不是為了別的什麼,僅僅是讓自己在他人的眼中能夠生存下去。所有這些僅僅為了換取別人的評價——這些難道不是可悲地證明了人類在愚蠢的道路上走得究竟有多遠嗎?毫無疑問,這種感受,對於那些能夠掌控和指揮其他人的人來說,是一種非常便捷的工具;我們發現相應地在每一個企圖誘導人性的陰謀中,那種對於榮譽感的維護和強調都佔據著及其重要的位置。二戰時候的德國,將戰爭中的犧牲歌頌的偉大至極,找頂尖的時裝設計師來設計軍裝,並且把軍裝的地位推崇的至高無上,找及其瞭解樂理知識的演奏家來譜寫衝鋒曲,然後以這曲子作為所有莊嚴肅穆事情的背景。所有的伎倆無非為了營造出“軍人榮譽至高無上” 的神聖感,以這種神聖感驅動著被蠱惑的士兵們為了統治者邪惡的征服慾望拋頭顱灑熱血,還一邊在心中為自己唱著讚歌。再看看這些被征服慾望衝昏了頭去發動生靈塗炭的戰爭的統治者們,不也是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的泯滅了人性的活獸嗎?而統治者本國的那些愚蠢的眾生不也正是“別人的看法”的來源嗎?所以也不難理解,叔本華會說:“人們腦袋裡絕大部分的觀點都是虛假的、詭異的、錯誤的、荒誕的,因而這些想法根本不值得我們一丁點兒的關注;此外,在生命中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其他人的觀點幾乎沒有多少會對我們產生真實積極的影響”。

2.驕傲。驕傲與虛榮的區別是:驕傲,是對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絕對價值建立起的堅定信任;虛榮則是渴望別人對自己擁有這種信任,通常來說它還伴隨著其他想法,就是通過別人的想法來引起自己對自己價值的信任。可以看出來驕傲是由內而外的,虛榮是由外而內的,所以通常愛慕虛榮的人非常健談,內心驕傲的人則沉默少言。驕傲的最大敵人——或者說是最大的阻礙——就是虛榮,為了獲得對自己價值的高度評價,或者獲得這種評價的必要基礎,而去博取全世界的讚許。驕傲的基礎,則是預先就相信這種高度評價本來就存在。

一如上面談到的“智者與愚人”問題一樣,叔本華對“驕傲與謙遜”的看法也雷同:“對於那些擁有最高級別的優越之處的人——純粹出自個人品質的優越,我尤其希望他們瞭解這一點,毫無疑問,‘謙遜是男人的美德’這句話對於傻瓜來說是很不錯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其他人把他們自己說的像個傻瓜。這樣就把全世界人類整體的智商水平拉低了!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看起來像傻瓜一樣”。可以看到叔本華對於如果你真的有最高級別的優越之處,那你大可驕傲,不必為了那“謙遜”的美德,硬要說自己與其他人一樣,只是運氣好而已。換句話說,你內心原本是驕傲的,但是為了保持別人眼中的美好形象,只好佯裝具有謙遜的美德,所以能說明什麼呢?恰恰說明了你就是過分注意了“別人的看法”的“愚人”而已。

之前的元旦九問提到了民族榮譽感的問題,也把本書中相關的一段話摘抄如下:“最廉價的一種驕傲就是國家的驕傲;因為,如果一個人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這就差不多是證明他自己沒有什麼值得自己驕傲的品質;否則,就是相比於那份和上百萬個同胞分享的優勢,它自己的優勢沒什麼可提的,而一個被上天賦予了最重要的個人品質的人,只會看到在哪些方面是他的國家的短板,因為這些問題和短板一直就被他看在眼裡”。其實這段話我沒辦法認同,因為一個人“為國家驕傲” 並不能推出 “自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品質” ,所以一向言辭堅決的叔本華在這裡也用了“差不多是證明”。這段話也令我思考,對於那些顛覆國家命運的人來說,他們會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拋去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他們會為他們是某國人而感到驕傲嗎?如果是“英雄造時勢”,那這些人在其他國家也會做出大事來,他們就不必為自己的國家而驕傲,因為值得驕傲的是他自己;如果是“時勢造英雄”,那這些人就應該感謝這片使他變得偉大的土地,但感謝土地也無法得出為國家驕傲,你的父母生養了你,最後你成為了開天闢地的大人物,你會感謝你的父母,但令你驕傲的是你自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