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支撐每天上億請求的架構細節

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支撐每天上億請求的架構細節

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支撐10億請求每週架構細節

發表於1小時前|536次閱讀| 來源High Scalability|2 條評論| 作者Todd Hoff 大資料架構HAProxyPHPRedisMySQL 摘要:如果你還在為公司伺服器架構的問題而糾結,不妨來看看Antoni Orfin是如何實現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支撐每週10億請求的架構的,更聰明的使用簡單的工具提高伺服器的效能。

【編者按】在公司的發展中,保證伺服器的可擴充套件性對於擴大企業的市場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這對架構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將向你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架構,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就能支撐每週10億請求。同時,你還能瞭解專案未來的橫向擴充套件途徑及常見的模式。

免費訂閱“CSDN雲端計算(左)CSDN大資料(右)”微信公眾號,實時掌握第一手雲中訊息,瞭解最新的大資料進展!

CSDN釋出虛擬化、Docker、OpenStack、CloudStack、資料中心等相關雲端計算資訊,     分享Hadoop、Spark、NoSQL/NewSQL、HBase、Impala、記憶體計算、流計算、機器學習和智慧演算法等相關大資料觀點,提供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技術、平臺、實踐和產業資訊等服務。        

以下為譯文:


本文的作者是AntoniOrfin,Octivi聯合創始人兼軟體架構師。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展示一個非常簡單的架構,使用HAProxy、PHP、Redis和MySQL支撐每週10億請求。除此之外,我還將展示專案未來的橫向擴充套件途徑及常見的模式,下面我們一起看細節。

狀態:

  • 伺服器
  1. 3個應用程式節點
  2. 2個MySQL+1個備份
  3. 2個Redis
  • 應用程式
  1. 應用程式每週處理10億請求
  2. 峰值700請求每秒的單Symfony2例項(平均工作日約550請求每秒)
  3. 平均響應時間30毫秒
  4. Varnish,每秒請求超過1.2萬次(壓力測試過程中獲得)
  • 資料儲存
  1. Redis儲存了1.6億記錄,資料體積大約100GB,同時它是我們的主要資料儲存
  2. MySQL儲存了3億記錄,資料體積大約300GB,通常情況下它作為三級快取層

平臺:


  • 監視:
  1. Icinga
  2. Collectd
  • 應用程式
  1. HAProxy + Keepalived
  2. Varnish
  3. PHP(PHP-FPM)+ Symfony2 Framework
  • 資料儲存
  1. MySQL(主從配置),使用HAProxy做負載均衡
  2. Redis (主從配置)

背景

大約1年前,一個朋友找到我並提出了一個苛刻的要求:它們是一個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初創公司,而當時已經準備向國際發展。介於那個時候他們仍然是一個創業公司,初始解決方案必須符合所謂的成本效益,因此也就無法在伺服器上投入更多的資金。遺留系統使用了標準的LAMP堆疊,因此他們擁有一個強力的PHP開發團隊。如果必須引入新技術的話,那麼這些技術必須足夠簡單,不會存在太多架構上的複雜性;那麼,他們當下的技術團隊就可以對應用進行長期的維護。

為了滿足他們擴充套件到下一個市場的需求,架構師必須使用可擴充套件理念進行設計。首先,我們審視了他們的基礎設施:



老系統使用了單模組化設計思路,底層是一些基於PHP的Web應用程式。這個初創公司有許多所謂的前端網站,它們大多都使用了獨立的資料庫,並共享了一些支撐業務邏輯的通用程式碼。毫不客氣的說,長期維護這種應用程式絕對是一個噩夢:因為隨著業務的發展,有些程式碼必須被重寫,這樣的話,修改某個網站將不可避免導致業務邏輯上的不一致,這樣一來,他們不得不在所有Web應用程式上做相同的修改。

通常情況下,這該歸結於專案管理問題,管理員必須對橫跨多個程式碼庫的那些程式碼負責。基於這個觀點,整改第一步就是提取核心的業務關鍵功能,並將之拆分為獨立的服務(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部分),也就是所謂的面向服務架構,在整個系統內遵循“separation of concern”原則。每個服務只負責一個業務邏輯,同時也要明確更高等級的業務功能。舉個形象的例子也就是,這個系統可能是個搜尋引擎、一個銷售系統等。

前端網站通過REST API與服務互動,響應則基於JSON格式。為了簡單起見,我們選擇了SOAP,一個開發者比較無愛的協議,因為誰都不願意解析一堆的XML。

提取一些不會經常處理的服務,比如身份驗證和會話管理。這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它們的處理等級比較高。前端網站負責這個部分,只有它們可以識別使用者。這樣一來我們可以保持服務的足夠簡單,在處理擴充套件和程式碼相關問題時都具有巨大的優勢,可謂各司其職,完美無缺。

帶來的好處:

  • 獨立子系統(服務)可以便捷的在不同團隊中開發,開發者互不干涉,效率理所當然提升。
  • 身份驗證和會話不會通過它們來管理,因此它們造成的擴充套件問題不翼而飛。
  • 業務邏輯被區分,不同的前端網站不會再存在功能冗餘。
  • 顯著地提高了服務的可用性。

共生的缺點:

為系統管理員帶來更大的工作量。鑑於服務都使用了獨立的基礎設施,這將給管理員帶來更多需要關注的地方。

很難保持向後相容。在一年的維護之後,API方法中發生了數不盡的變化。因此問題發生了,它們必將破壞向後相容,因為每個網站的程式碼都可能發生變化,還可能存在許多技術人員同時修改一個網站的情況……然而,一年後,所有方法匹配的仍然是專案開始時建立的文件。

應用程式層

著眼請求工作流,第一層是應用程式。HAProxy負載均衡器、Varnish和Symfony2應用程式都在這一層。來自前端網站的請求首先會傳遞給HAProxy,隨後負載均衡器將把他分給不同的節點。

應用程式節點配置

  • Xeon [email protected],64GB RAM,SATA
  • Varnish
  • Apache2
  • PHP 5.4.X(PHP-FPM),使用APC位元組碼快取

我們購買了3個這樣的伺服器,N+1冗餘配置的active-active模式,備份伺服器同樣處理請求。因為效能不是首要因素,我們為每個節點配置獨立的Varnish以降低快取hit,同時也避免了單點故障(SPOF)。在這個專案中,我們更重視可用性。因為一個前端網站伺服器中使用了Apache2,我們保留了這個堆疊。這樣一來,管理員不會困擾於太多新加入的技術。

Symfony2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本身基於Symfony2建立,這是一個PHP全堆疊框架,提供了大量加速開發的元件。作為基於複雜框架的典型REST服務可能受到很多人質疑,這裡為你細說:

  • 對 PHP/Symfony 開發者友好。客戶端IT團隊由PHP開發者組成,新增新技術將意味必須招聘新的開發者,因為業務系統必須做長時間的維護。
  • 清晰的專案結構。PHP/Symfony雖然從來都不是必需品,但卻是許多專案的預設選擇。引入新的開發者將非常方便,因為對他們來說程式碼非常友好。
  • 許多現成的元件。遵循DRY思想……沒有人願意花力氣去做重複的工作,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使用了大量的Symfony2Console Component,這個框架非常有利於做CLI命令,以及應用程式效能分析(debug工具欄)、記錄器等。

在選用Symfony2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效能測試以保證應用程式可以支撐計劃流量。我們制定了概念驗證,並使用JMeter執行,我們得到了讓人滿意的結果——每秒700請求時響應時間可以控制在50毫秒。這些測試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讓我們堅信,即使Symfony2這樣複雜的框架也可以得到理想的效能。

應用程式分析與監控

我們使用Symfony2工具來監視應用程式,在收集指定方法執行時間上表現的非常不錯,特別是那些與第三方網路服務互動的操作。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發現架構中潛在的弱點,找出應用程式中最耗時的部分。

冗長的日誌同樣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使用PHP Monolog庫把這些日誌處理成優雅的log-lines,便於開發者和管理員理解。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儘可能多地新增細節,越詳細越好,我們使用了不同的日誌等級:

  • Debug,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比如,請求資訊在呼叫前會傳送給一個外部Web服務;事情發生後從API呼叫響應。
  • Error,當錯誤發生時請求流並未被終止,比如第三方API的錯誤響應。
  • Critical,應用程式崩潰的瞬間。

因此,你可以清晰地瞭解Error和Critical資訊。而在開發/測試環境中,Debug資訊同樣被記錄。同時,日誌被儲存在不同的檔案中,也就是Monolog庫下的“channels”。系統中有一個主日誌檔案,記錄了所有應用程式級錯誤,以及各個channel的短日誌,從單獨的檔案中記錄了來自各個channel的詳細日誌。

擴充套件性

擴充套件平臺的應用程式層並不困難,HAProxy效能並不會在短時間耗盡,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冗餘以避免單點故障。因此,當下需要做的只是新增下一個應用程式節點。

資料層

我們使用Redis和MySQL儲存所有的資料,MySQL更多作為三級快取層,而Redis則是系統的主要資料儲存。

Redis

在系統設計時,我們基於以下幾點來選擇滿足計劃需求的資料庫:

  • 在儲存大量資料時不會影響效能,大約2.5億記錄
  • 通常情況下多是基於特定資源的簡單GET請求,沒有查詢及複雜的SELECT操作
  • 在單請求時儘可能多的獲得資源以降低延時

在經過一些調查後,我們決定使用Redis

  • 大部分我們執行的操作都具有O(1)或O(N)複雜性, N是需要檢索鍵的數量,這意味著keyspace大小並不會影響效能。
  • 通常情況下會使用MGET命令行同時檢索100個以上的鍵,這樣可以儘可能的避免網路延時,而不是在迴圈中做多重GET操作。

我們當下擁有兩個Redis伺服器,使用主從複製模式。這兩個節點的配置相同,都是Xeon [email protected],128GB,SSD。記憶體限制被設定為100GB,通常情況下使用率都是100%。


在應用程式並沒有耗盡單個Redis伺服器的所有資源時,從節點主要作作備份使用,用以保證高有效性。如果主節點宕機,我們可以快速的將應用程式切換到從節點。在維護和伺服器遷移時,複製同樣被執行——轉換一個伺服器非常簡單。

你可能會猜想當Redis資源被一直耗盡時的情景,所有的鍵都是持久化型別,大約佔90%keyspace,剩餘資源被全部被用於TTL過期快取。當下,keyspace已經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TTL集(快取),另一個則是用於持久化資料。感謝“volatile-lru”最大化記憶體設定的可行性,最不經常使用快取鍵會被移除。如此一來,系統就可以一直保持單Redis例項同時執行兩個操作——主儲存和通用快取。

使用這個模式必須一直監視“期滿”鍵的數量:

db.redis1:6379> info keyspace

# Keyspace

db0:keys=16XXXXXXX,expires=11XXXXXX,avg_ttl=0

“期滿”鍵數量越接近0情況越危險,這個時候管理員就需要考慮適當的分片或者是增加記憶體。

我們如何進行監控?這裡使用Icingacheck,儀表盤會顯示數字是否會達到臨界點,我們還使用了Redis來視覺化“丟失鍵”的比率。


在一年後,我們已經愛上了Redis,它從未讓我們失望,這一年系統從未發生任何宕機情況。

MySQL

在Redis之外,我們還使用了傳統RDBMS——MySQL。但是區別於他人,我們通常使用它作為三級快取層。我們使用MySQL儲存一些不會經常使用物件以降低Redis的資源使用率,因此它們被放到了硬碟上。這裡沒有什麼可說道的地方,我們只是儘可能地讓其保持簡單。我們使用了兩個MySQL伺服器,配置是[email protected],64GB RAM,SSD。兩個伺服器使用本地、非同步的主-主複製。此外,我們使用一個單獨的從節點作為備份。

MySQL的高可用性

在應用程式中,資料庫永遠是最難的瓶頸。當前,這裡還不需要考慮橫向擴充套件操作,我們多是縱向擴充套件Redis和MySQL伺服器。當下這個策略還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Redis執行在一個126GB記憶體的伺服器上,擴充套件到256GB也並不困難。當然,這樣的伺服器也存在劣勢,比如快照,又或是是簡單的啟動——Redis伺服器啟動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縱向擴充套件失效後進行的必然是橫向擴充套件,值得高興的是,專案開始時我們就為資料準備了一個易於分片的結構:

在Redis中,我們為記錄使用了4個“heavy”型別。基於資料型別,它們可以分片到4個伺服器上。我們避免使用雜湊分片,而是選擇基於記錄型別分片。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執行MGET,它始終在一種型別鍵上執行。

在MySQL上,結構化的表格非常易於向另一臺伺服器上遷移——同樣基於記錄型別(表格)。當然,一旦基於記錄型別的分片不再奏效,我們將轉移至雜湊。

學到的知識

  • 不要共享你的資料庫。一旦一個前端網站期望切換會話處理到Redis,Redis快取空間將被耗盡,同時它會拒絕應用程式儲存下一個快取鍵。這樣一來所有的快取將轉至MySQL伺服器,這將導致大量開銷。
  • 日誌越詳細越好。如果log-lines中沒有足夠的資訊,快速Debug問題定位將成為難點。如此一來,你不得不等待一個又一個問題發生,直到找到根結所在。
  • 架構中使用複雜的框架並不意味著低效能。許多人驚訝我們使用全堆疊框架來支撐如此流量應用程式,其祕訣在於更聰明的使用工具,否則即使是Node.js也可能變得很慢。選擇一個提供良好開發環境的技術,沒有人期望使用一堆不友好的工具,這將降低開發團隊士氣。
原文連結:The Easy Way Of Building A Growing Startup Architecture Using HAProxy, PHP, Redis And MySQL To Handle 1 Billion Requests A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