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TCP四次握手斷開連線

TCP四次握手斷開連線

建立連線非常重要,它是資料正確傳輸的前提;斷開連線同樣重要,它讓計算機釋放不再使用的資源。如果連線不能正常斷開,不僅會造成資料傳輸錯誤,還會導致套接字不能關閉,持續佔用資源,如果併發量高,伺服器壓力堪憂。

建立連線需要三次握手,斷開連線需要四次握手,可以形象的比喻為下面的對話:
  • [Shake 1] 套接字A:“任務處理完畢,我希望斷開連線。”
  • [Shake 2] 套接字B:“哦,是嗎?請稍等,我準備一下。”
  • 等待片刻後……
  • [Shake 3] 套接字B:“我準備好了,可以斷開連線了。”
  • [Shake 4] 套接字A:“好的,謝謝合作。”

下圖演示了客戶端主動斷開連線的場景:


建立連線後,客戶端和伺服器都處於
ESTABLISED狀態。這時,客戶端發起斷開連線的請求:
1) 客戶端呼叫 close() 函式後,向伺服器傳送 FIN 資料包,進入FIN_WAIT_1狀態。FIN 是 Finish 的縮寫,表示完成任務需要斷開連線。

2) 伺服器收到資料包後,檢測到設定了 FIN 標誌位,知道要斷開連線,於是向客戶端傳送“確認包”,進入CLOSE_WAIT狀態。

注意:伺服器收到請求後並不是立即斷開連線,而是先向客戶端傳送“確認包”,告訴它我知道了,我需要準備一下才能斷開連線。

3) 客戶端收到“確認包”後進入FIN_WAIT_2狀態,等待伺服器準備完畢後再次傳送資料包。

4) 等待片刻後,伺服器準備完畢,可以斷開連線,於是再主動向客戶端傳送 FIN 包,告訴它我準備好了,斷開連線吧。然後進入
LAST_ACK狀態。

5) 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 FIN 包後,再向伺服器傳送 ACK 包,告訴它你斷開連線吧。然後進入TIME_WAIT狀態。

6) 伺服器收到客戶端的 ACK 包後,就斷開連線,關閉套接字,進入CLOSED狀態。

關於 TIME_WAIT 狀態的說明

客戶端最後一次傳送 ACK包後進入 TIME_WAIT 狀態,而不是直接進入 CLOSED 狀態關閉連線,這是為什麼呢?

TCP 是面向連線的傳輸方式,必須保證資料能夠正確到達目標機器,不能丟失或出錯,而網路是不穩定的,隨時可能會毀壞資料,所以機器A每次向機器B傳送資料包後,都要求機器B”確認“,回傳ACK包,告訴機器A我收到了,這樣機器A才能知道資料傳送成功了。如果機器B沒有回傳ACK包,機器A會重新發送,直到機器B回傳ACK包。


客戶端最後一次向伺服器回傳ACK包時,有可能會因為網路問題導致伺服器收不到,伺服器會再次傳送 FIN 包,如果這時客戶端完全關閉了連線,那麼伺服器無論如何也收不到ACK包了,所以客戶端需要等待片刻、確認對方收到ACK包後才能進入CLOSED狀態。那麼,要等待多久呢?

資料包在網路中是有生存時間的,超過這個時間還未到達目標主機就會被丟棄,並通知源主機。這稱為報文最大生存時間(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TIME_WAIT 要等待 2MSL 才會進入 CLOSED 狀態。ACK 包到達伺服器需要 MSL 時間,伺服器重傳 FIN 包也需要 MSL 時間,2MSL 是資料包往返的最大時間,如果 2MSL 後還未收到伺服器重傳的 FIN 包,就說明伺服器已經收到了 ACK 包。

為什麼連線的時候是三次握手,關閉的時候卻是四次握手?
答:因為當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連線請求報文後,可以直接傳送SYN+ACK報文。其中ACK報文是用來應答的,SYN報文是用來同步的。但是關閉連線時,當Server端收到FIN報文時,很可能並不會立即關閉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復一個ACK報文,告訴Client端,"你發的FIN報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報文都發送完了,我才能傳送FIN報文,因此不能一起傳送。故需要四步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