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的保研經歷與心得(武大軟院-->中科院軟體所 / 浙大計院CAD&CG)

我的保研經歷與心得(武大軟院-->中科院軟體所 / 浙大計院CAD&CG)

離保研塵埃落定已經過去兩週了,再不寫估計以後就不會再有寫心得的想法了。以前看了不少學長學姐們寫的心得和經歷,受益匪淺。現在角色更替,遂寫此文,既給學弟學妹們留下點東西,同時也是給自己的一份記錄吧,所以可能內容會有點冗餘。保研就像高考那時一樣,考前覺得如臨大敵,考後回過頭來望望,好像也就那麼回事。可能都是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吧。無論保研、考研、出國、工作,祝願大家都有個滿意的結果~

本文將按個人簡介、準備階段、各軟院初審、中科院軟體所夏令營、浙大計院CAD&CG推免的順序敘述。

個人簡介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錄取情況和個人情況。
我在夏令營拿到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軟體所人機互動實驗室的學碩offer,而在初審就被北大軟微、上交軟院、浙大軟院刷了,原因後面會介紹。在九月推免中又拿到了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學碩offer,並最終選擇了後者。
個人情況的話,本人就讀於武漢大學國際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夏令營期間使用的估計排名是29/180,九月推免使用的實際排名是11/180。六級528。獲獎方面雖然有不少,但是並沒有高含金量的,如花旗杯最佳技術實現獎,華中地區軟體文化節二等獎,學院暑期工程實踐第一名等等,八月在夏令營結束後又拿了箇中國軟體杯三等獎。沒有論文,也幾乎沒有實驗室專案。本科之前一直參加資訊學競賽,程式設計方面算是強項。

準備階段

夏令營的材料準備與申請主要是在五六月份。(擇校以及相應地準備筆試、機試、面試則是越早越好)
因為自己是軟體學院的,所以我首先考慮的是更好的學校的軟體學院,一來因為保本院基本都能進所以有個保底的,二來因為對計算機學院缺乏瞭解。(現在覺得跨考計院也是很值得考慮的,雖然感覺比軟院難一點點。)
按照上一屆學長學姐的說法,去年報上交軟院的基本都進了,報北大軟微的也是,錄取率相當高。所以打算報這兩所,當時特別想進北大軟微,畢竟有傳說中的“北大夢”嘛。後來浙大軟院也來宣傳,它只要網上填表申請就行,就也報了它。(今年錄取情況並非如此,我個人感覺是因為去年是開放保外第一年,所以人數少,而且知道這訊息的時候可能夏令營都結束了。而今年好的院校的保研報名人數相當多,估計是去年的數倍,競爭也比去年激烈不少。)
本來也想報浙大計算機的,但是它的夏令營實際上是暑期實習,只能保直博的。雖說暑期去探探情況也不錯,但是畢竟要一個多月,會影響其他夏令營和複習的,所以還是作罷。
至於中科院軟體所,報它也算是一個機緣巧合,具體見下文。

關於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科院的計算所、軟體所、網路中心、信工所、自動化所等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可以報考的。或許大家對它的瞭解遠不及各大高校,但不妨多去了解了解,其實和高校的實驗室也差不多。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認可度算是挺高的了,高考分數線也很高,而保研的難度不算太高(計算所貌似比軟體所難點),所以是價效比挺高的選擇。
研一的時候統一在懷柔那邊的新校區,住宿和風景都相當好(住宿據說是單間),離北京70km左右,研二三在實驗室附近的宿舍樓(上古建築)。

關於各學校/專業排名

畢竟受計算方式、年份、本科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主觀因素等影響,排名難免有失公正,因此可能實力相近的院校/專業在幾個排名中名次高低並不相同,因此個人覺得不要太依賴各種排名,有個大致感覺就好了。

關於夏令營時間

我們那年部分院校的夏令營時間如下:
上交軟院:7月13日-17日
復旦軟院與計院:7月13日-17日
北大軟微:計算機技術 7月17日-19日,軟體工程 7月31日-8月2日
中科院各所:7月20日-25日
浙大軟院:8月6日-8日

關於準備材料

各校的夏令營舉辦通知一般在五月左右釋出出來,那時候要密切關注各院校官網和保研論壇:)。
通知中會有今年夏令營的日期和所需的材料。對於那些只需要網上申請的學校,早點填好申請表特別重要(如中科院、浙大),沒有網申的學校,寄材料也是要早點好(如復旦、上交、北大)。
拿北大軟微舉例子,材料如下:
1. 北京大學2015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申請表1份(見附件一);
2. 個人陳述1份(見附件二);
3. 專家推薦信2封,即需要2位副教授以上職稱專家分別推薦,且密封並在封口騎縫處簽字(見附件三);
4. 本科階段成績單1份(教務部門蓋章);
5. 本科階段成績排名證明1份(教務部門蓋章);
6. 獲獎證書影印件1份;
7. 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或TOEFL成績、GRE/GMAT成績等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材料影印件1份;
8. 申請人還可提交體現自身學術水平的代表性論文、出版物或原創性工作成果等材料的影印件1份;
不少吧?其中比較麻煩的就是其中2、3兩項。
關於2,寫個人陳述不是寫作文,不要寫太多冗餘的句子,多寫點乾貨,比如可以從學習、技能、比賽、專案等幾個方面去寫,多從讀者角度去思考,你這樣寫讀者願不願意看,另外,寫的時候態度不卑不亢,既不要給人傲慢的感覺,也不要漏掉自己的任何優勢。
關於3,一般都是自己寫好打印出來讓教授籤個字,雙方早就心知肚明瞭。
關於5,由於正式的排名要到9月份才出來,所以一般是開一個估計排名,這就五花八門了,其中水分也很多。我們學院是根據所有課的平均績點排名的,而且還是所有人的排名,沒將掛科、出國、工作的排去,結果我就只有29名,其實如果輔導員肯的話可以開高一些。

關於機試

對於有機試的學校,必須要早早開始準備機試(大牛奏凱)。這個不像看課本可以速成。至少得花個把月的時間,尤其是對於程式設計基礎薄弱的同學。
機試所用到的語法不多,所以不必專門為了機試去啃完《C++ primer》之類的書。

練習機試要講究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a+b問題開始吧,先做一些最基礎的,不用演算法的,糾正自己的程式設計規範。
然後結合一本演算法教材開始練習演算法與資料結構吧。
每學一種演算法或資料結構,就去百度找相應的OJ題目進行練習。不要自己目測自己寫的演算法,容易存在漏洞。
如果想比較深入而全面學習的話,推薦《演算法競賽入門經典》這本書(時間得夠充分)。
基本演算法學完之後,開始大量找機試同等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吧。
總題目練習量至少數十吧。


推薦一寫OJ:
LeetCode:求職利器。介面美觀,語言眾多,報錯明確,題解眾多而詳細。缺點是網速慢,程式花費時間不穩定。
POJ:P大的,老牌OJ,discuss裡面題解較多。缺點是報錯不明確,介面醜陋。 
百練OJ:也是P大的,感覺還不錯,有比賽之類的,可以當模擬練習。
還有ZOJ、HDOJ、RQNOJ、PAT
想去浙大的,提前考個PAT甲級證書感覺似乎不錯。

各軟院初審

軟體學院的優先順序:清華軟院>>北大軟微≈上交軟院>浙大軟院
個人意見,不贊同請無視。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各軟院。

清華軟院沒有夏令營。

北大軟微在大興的獨立校區,交通不便,招生人數較多,軟體工程和計算機技術分開辦夏令營,要寄材料。
行政人員較不靠譜。出通知特遲,出的通知還是去年的改了一下,專業方向方面存在問題,打電話詢問態度還不好。最後最絕的是,把不少調劑的同學的材料都弄丟了,讓他們補寄一份,然後教授推薦信就不用補了。果斷教授推薦信沒多大用啊。讓我有點不爽的是估計是看排名就把我刷了,那我的那些材料不都白準備了?而且材料還格外多。

上交軟院在閔行校區,和它的部分其他學院在一塊兒,要參加面試,或者寄材料。
大概五月下旬的時候,上交軟院來我們學院面試。
它的面試是按照英語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進去之後直接問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專案,然後等你講完後問些問題。我沒啥準備,又是第一次被面試,感覺表現得挺不好。結果出來被刷了,初試就被刷了也是感到挺難過的。
上交軟院面試的作用僅僅是初試,也就是說過了也不過是進了夏令營而已。不去面試貌似也可以,直接寄材料去稽核。出夏令營時間挺慢,還和復旦同一時間,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面試的時候院長親自前來,也算是挺有誠意。
上交軟院的夏令營是根據想選的方向選一個題目,然後讀它給出的幾篇論文,做一個PPT報告。也算是獨樹一幟的方式,有利有弊。

浙大軟院的研究生在寧波的校區,夏令營是網上申報。它先說共有100個夏令營名額。然後錄的時候一開始是申請後先申請先稽核,錄著錄著發現不對了,今年人數比往年劇增,名額不夠了。於是再加了100個名額,這回改到截止日期後統一稽核。官網上寫著985高校前50%,實際錄取的時候還是要看成績的,前50%並不夠。

武大國軟的夏令營據說人數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本院的。

總結一下,從小夥伴們的錄取情況看,上交軟院著重於實驗室專案經驗,北大軟微著重於排名,浙大軟院應當也是排名。實驗室經歷和排名都是我那時的弱項,所以屢屢被拒也是理所應當的。

中科院軟體所夏令營

在五月底,一個偶然的機遇,中科院軟體所的教授來武大計院做宣講,那時感覺中科院簡直神祕莫測高不可攀,我只是抱著隨便聽聽的想法去聽了下。宣講完回去後抱著試一試的念頭申請了。
結果第二天還是第三天檢視系統的時候竟然過了,也是感到有點不可思議,29/180的成績都能過。它們招生也是像浙大軟院一樣先到先得的,我報的時候已經不算早了,名額消耗過半。我另一個同學遲了幾天再去報,就一直沒有系統回覆了。報名的樣本不多,所以我也無法判斷他們網申是看哪方面的。估計是綜合。
之後,一面複習期末考試,一面根據論壇和小夥伴的資訊準備軟體所的複試。

軟體所的夏令營從20日~25日,其中20日是報到,21~22講座,23~24面試,25回家。
今年軟體所夏令營的錄取率還算是挺高的,大概40%~60%吧。目測營員共125個左右。中科院網路中心也在同一個大院裡,營員目測50+左右。
20日到後,辦理完手續,進入寢室樓,一棟很高大的上世紀建築(你懂的),然後去領床上用品。
當天晚上有一個晚會,主要是按實驗室分班,然後選出一個班長負責聯絡。然後我們班的學長組織玩很無聊的遊戲,輸了還要表演節目,hehe個人很不喜歡這種活動:(。聽學長學姐介紹了自己實驗室大概做些啥專案,導師多 nice,大概考些啥,其中的學長說要準備五分鐘的英語自我介紹。我一下懵B,心想回去後趕快去準備。然後直到面試前一刻我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寫自我介紹,修改,背誦。他說要五分鐘,我還真信了,寫了篇數百詞的,背得快哭了T T,結果根本沒用上!!還耽誤了準備面試問題的時間,所以千萬別輕信不靠譜學長學姐的話,就算要英語自我介紹一般也只要1分鐘左右就夠啦。
中科院軟體所的大樓還是相當氣派的,看上去很新。地理位置也還行,海淀中關村,距離地鐵站不近不遠。
軟體所內的食堂伙食比較慘烈。二樓的面又貴又難吃又服務差,一樓的早餐雖然是自助式但是不合我的口味,午晚餐還行,但種類不多。不過據說所外還有其他食堂的樣子。
21日~22日就是各實驗室的導師做報告和做介紹。軟體所的計算機基礎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軟工中心比較熱門。22日傍晚的時候,讓大家填一下想去面試的實驗室,然後公佈各實驗室的報名人數,然後再給一次機會修改。

23日就是我筆面機試的日子啦。我還是相當緊張的T T。以下是人機互動實驗室的:
上午是筆試,分為選擇題,簡答題,問答題,選擇題是C++語法(函式指標陣列宣告)、資料結構(連結串列刪除節點)之類的,好吧大多想不起來了= =。簡答題較難較偏,我基本不會做,一題是WIMP,一題是記憶體空閒塊的幾種策略,一題是cdel stdcall fastcall 的作用與區別,剩下一題忘了。問答題一題是設計筆觸視訊播放軟體的介面,一題是談談未來的人機互動方式,剩下的忘了,反正都是開放題。

下午是先機試再面試。機試比較不正規,三道題目,按要求寫出三個函式實現功能。一題是求n以內的素數,一題是給出一些數,其中有一個數只出現了一次,其他的都出現了兩次,找出那個數,一題是給出一個矩陣,將其中0所在的行和列全都置為0。三題一共一個小時,時間比較緊。試題分為好多組,各不相同。
機試後就是一個一個面試。面試時先講解自己帶的PPT,然後老師們問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比如介紹一下某個專案,你在其中的工作,你感興趣的方向,你的機試情況等等,因人而異。最後是用英語介紹一下你的學校(或者介紹你的家鄉,翻譯一段話)。
面試的時候我狀態挺不好,一是比較緊張,二是天氣陰暗,三是上午有點興奮過度下午有點疲倦。面完感覺相當不開心,也懶得管其他了,第二天白天在京城轉了一圈,晚上有個聯歡晚會。
不同實驗室面試安排各不相同,有的沒機試,有的24號才面試。雖然官方說只能面一個實驗室,但是據說時間安排得當並且主動去聯絡的話,可以去多個實驗室面試。同時有一些同學已經提前和導師聯絡過了,可能已經單獨面試了或者內定了。
關於聯絡導師一事,我覺得還是應當趁早,畢竟就算沒聯絡導師被實驗室錄取了,最後還是得聯絡心儀的導師,部分共同培養的實驗室除外。

回到家後,在不安中等待訊息。終於,在五天後,發來了擬錄取信件,那時也是興奮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關於綜合績點

僅對本院童鞋有用。
以前我們院綜合績點的計算公式是必修課GPA+科研加分(專案加分+競賽加分+論文加分)+文體加分,今年政策突變(T T),變成了GPA*0.85+科研加分*0.4+文體加分。也就是說文體加分地位驟升,科研加分地位驟降。

GPA沒太多好說的,還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想保研的同學好好學必修吧,選修就沒啥卵用了。

科研加分主要是專案加分和比賽加分,畢竟大多數人都沒有論文發表。
其中專案加分就是校級專案(隊長0.2,隊員0.1)和國家級專案(0.4,0.3)了,算是價效比最高的加分項了,建議拿到校級專案隊長及以上(0.2+),第二個國家級專案加分減至25%,校級減至10%。
比賽加分分成幾檔。
第一檔是代表學校的全國性的比賽、中國軟體杯、數學建模等,一二三分別是0.4/0.2/0.1。
第二檔是全國性的比賽、ACM、花旗杯、創新杯、藍橋杯、英特爾杯等,0.2/0.1/0.05。
第三檔是省市級的比賽,0.1/0.05/0.03。自強杯為0.1/0.07/0.04。
第四檔是校級的比賽,0.05/0.03/0.01。

文體加分大家一般都很少,今年有個別加了0.1左右,在新的公式下也算相當佔優勢了。
不過說不定政策又變了呢,所以以上只作參考,希望大家儘早做好充分準備。

關於九月推免申請流程

推免系統一般在九月末開放。提前註冊一個賬號並繫結個人資訊。等你們學校教務部把推免名單上傳後,登入後就會顯示有推免資格。然後在系統開放申請後,填資訊、繳費、選擇院校/專業(三個平行志願),等待院校的複試通知。對方同意複試後,去對方學校複試(已經擬錄取了就不用去了,部分院校不進行復試也不用去)。然後等對方的擬錄取通知,點接受或者拒絕。

注意1:提前被擬錄取的同學,對方院校一般會規定系統開放後多少時間內要完成以上步驟並接受擬錄取,超時會取消擬錄取資格。所以,系統開放後基本不可能再來得及去參加其他學校的複試了。浙大的複試比系統開放早好幾天,所以我才能去參加。

注意2:有些院校(像華科),申請後直接根據你填的個人資訊(比較看重學校)發擬錄取,而沒有複試。

浙大計院CAD&CG

軟體所錄取後相當開心,被三個軟院拒了後拿到了它,就當之前都攢人品了吧。不過生命在於折騰,我打算九月推免的時候再去試一下浙大計院國重。因為對圖形影象虛擬現實那方面的很感興趣,而浙大又是那方面最好的學校了,在拿到軟體所的offer之後,我便有信心再去衝一衝浙大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但是信心主要是來自有保底的了,之前面試發揮得不好讓我也是比較擔憂。我開始加緊訓練面試和機試。(實際這幾年並沒有機試,被過時的訊息給誤導了)

今年浙大的網申截止是9月10日,複試時間是9月22日~23日。
複試分為兩批進行,本院的和部分外校的在第一天,大部分外校的在第二天。沒有筆試和機試,只有一個面試。
今年面直碩的總共大概有300+人,最後錄取108學碩,47專碩。直博的則感覺要容易不少。
我去面試前幾天有給導師發過幾封信,均沒有迴應。建議要早點發

面試的流程是,你前面一個同學在面試的時候,你抽兩張英語材料,一紅一白,坐在門口看,大約有十分鐘,取決於前一個同學的面試速度。每張紙上大概一百多詞的英語文章,關於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事務ACID等)等等。
進去之後先是抽一種顏色的紙,根據紙上內容問一個問題,一般問題形如 what is …? 差不多就是概括紙上的內容。然後是英文自我介紹。
再然後是根據我的簡歷問問題,主要被問了一個軟體杯那個與圖形學相關的專案。比如這個軟體的功能是什麼?你在其中負責了什麼?你有沒有聽過一個xxx圖形學經典演算法,兩者區別是什麼?(尼瑪圖形學的書都沒複習過,演算法名稱都聽不懂)做這個的目的是什麼?你覺得你們xxx秒已經很快了嗎?其實根本不算快。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演算法,為什麼還選這個課題?你們的指導老師是誰?(他想幹啥= =)還問了花旗杯的金融軟體,什麼功能?其中用到了演算法之類的嗎?以及另一個手機遊戲,你負責其中的哪些工作?也就是說,全場就基本在問我放在簡歷上方的三個專案。
最後是慣例,問是否讀博?以及怎麼評價法輪功?標答是堅決抵制。

這次面試感覺不錯,頭腦比較清醒,屬於那種小興奮的狀態,回答得比較從容。雖然其中一個導師看上去一本正經的,老是問一些直接而尷尬的問題,不過還是對付過去了。個人感覺遇到這類刁難,如果一時難以找出合理解釋,不妨謙虛而爽快地承認有不足之處,承認老師的看法,表示之後會改進之類的,不要和老師直接衝突,強行吹一波,也不要默不作聲,尷尬對望。問到後來,大家氣氛比較和諧,好幾個老師(包括那個嚴肅臉的)都笑了,讓我覺得基本穩了。
出來後唯一後悔的是忘記把自己資料結構和演算法方面的特長表現出來,畢竟沒有機試就只能在面試上表現了。個人建議面試時即使沒被問到,也要將自己的優勢主動說出來。

雖然面試完了,但是還沒完,畢竟導師還沒聯絡呢。浙大的面試是屬於校面,也就是說即使面試通過了也只是對方學院要你了,但你去哪個實驗室還是個未知數。可不能最後等著分配到名額不滿的實驗室啊,於是我又加緊寫信給CAD&CG國重的老師。給之前寫過的又都發了一封,其中一個這次竟然回了,但說名額已經滿了,另一個還是沒回。然後我給另一個心儀的導師(章)發了信件,結果在半夜十二點我接到一個無主叫號碼的電話,原來他那時正出差在美國。他告訴我說第二天早上讓他的博士給我進行電話面試。
於是我剛因面試結束而放鬆下來的神經又緊張起來。
第二天一早,我守在手機旁,等待電話面試。先是問演算法和語言相關。問了我虛擬函式的功能,建構函式是否是虛擬函式?排序的時間複雜度,穩定性,快排、堆排的特點,如果要求第k大的數用哪種排序演算法,怎麼優化?記不清有沒有問其他的了。然後問我數學相關,我說基本沒複習,就沒有問下去了 = =。然後問專案與邏輯。問我做過的那個金融專案,要預測未來的走勢可以用什麼方法?orz,我回答從該股歷史中找相似的。如果找不到一樣的呢?除了差值,還有哪些指標可以反應股票走勢?反正就是這樣的(蛋疼的)開放性問題,他自己解釋說問這些是因為專案中經常需要腦洞大開,所以不像之前的題有標準答案,感覺就像兩個逗逼在那瞎扯瞎聊,也不知道他從中面出了什麼東西沒有。再然後問規劃和興趣。對實驗室的方向瞭解多少?為什麼想進這個實驗室?未來的規劃?對MSRA瞭解多少(因為我個人陳述中有寫到)?總的來說還算不錯吧。
當然,面試時的問題完全取決於給你面試的人的意願,所以以上情景的參考價值不高。

很快,幾個小時之後,我就收到了導師的電話,告訴我電面過了。
那唯一要等的就是學院面試的結果了,要是不過,就白高興一場。兩天特別特別焦急的等待後,終於在學院的官網上看到錄取名單中有自己,那時總算心頭的石頭落了地。這時竟然有一種理所應當的感覺,不像軟體所過了的時候那般興奮了,莫非是翅膀硬了?:p

看完了那麼多廢話,我最後再強調一下,早點聯絡導師。

最後給打算保研的人幾句話

  1. 保研沒你想象的那麼難,一步一步走下去,山頂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遙遠
  2. 人有時候要逼自己一把
  3. 早做準備
  4. 加油

一年後追評

  1. 因為上課在玉泉,所以研一宿舍統一安排在玉泉(老校區),不幸分配到了最差的宿舍…你不能體會到我開啟房門那一刻的心情…玉泉的住宿條件有好有差,要靠一些運氣。研二後會搬到紫金港去住。

  2.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是一個名號,並沒有太大的實際價值,大概就比一般實驗室好那麼一點點點吧(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3. 現在看以前寫的東西感覺尷尬癌要犯了… 就像本科生看高考生一樣,現在看當年保研狗的狀態感覺難以體會,小題大做了。

一年半後追評

大家選學校、實驗室、導師的時候問一下自己,我讀研(主要指碩士)是為了以後做學術?還是做工程?
答案是1並且想讀碩士的話適合去學術氛圍濃的地方,像是中科院。不過你讀碩士的話得想清楚做學術而不讀博士的理由。或許你的目標是(某一方面的)演算法工程師?但學術不精的話最後可能還是淪為常見開發工程師。
答案是2的話得想清楚做工程而不去工作的理由。你覺得實驗室導師的培養(boxue)比公司收穫更多嗎?你覺得拿個碩士文憑更容易找工作 ?那和同齡的工作了2.5年的人比呢?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是讀碩期間提供的平臺對於眼界的提升,以及更多的個人時間對於技術水平的提升。(當然文憑也有一定的價值)我目前就特別希望有個寬鬆的導師。
啊,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不常上CSDN,所以一些回覆得遲或者沒回復的請諒解,另外畢竟只是個人的想法所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