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紀錄片?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紀錄片?

算是紀錄片的狂熱愛好者吧,以前就一直斷斷續續收藏了不少藍光紀錄片,看的也斷斷續續。最近一年多來一狠心,一直保持著每天看 20 多分鐘紀錄片、每兩天看一集紀錄片的節奏。現在回頭看看還真的看了不少的紀錄片。

好看的紀錄片非常之多,但看了不少題材的紀錄片之後發現相同題材下的紀錄片同質化現象也蠻嚴重的,沒有重點的推薦可能反而讓很多想好好看紀錄片的朋友更無從下手。

這裡重點推薦一些有深度、特色、或者囊括了一些只能通過只能通過紀錄片才看得到的訪談和紀錄的片子。個人更喜歡自然科學題材和科技工程題材的紀錄片,這方面題材的紀錄片也相對看得比較多,可能也會相對推薦比較多。

Exciting 系列:紀錄片並不都是白開水,很多發生在我們現實世界的故事同樣也會有動作片的效果。這種紀錄片節奏明快、劇情跌宕起伏。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American Genius ——美國天才;又譯:經典天才爭霸戰(全九集,第二季在籌備)

這部紀錄片的出彩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簡單敘述這個天才如何如何牛逼,而是每集都出現一對天才對壘,重點描寫天才之間的鬥爭。從一個人的對手觀察,很大一定程度能看出一個人實力高低。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博弈,則又會進一步激發天才們的創造力,將他們的發明推向一個又一個的新高度。

這部紀錄片就是重點放在描述天才與天才之間的鬥爭,有如雷貫耳的海森堡和奧本海默,也有一些大眾聽上去的無名之輩,例如電視機發明者 David Sarnoff。

從天才之間的對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發明的最初的發明者可能並不是最後被人們所記住那個人,一些歷史和環境的原因讓不少出色的天才被埋沒在了他們競爭對手光環的背後,讓人唏噓不已。而天才之間你先贏一局我又反扳一局的激烈鬥爭也很大一定程度促進了他們的發明創造。沒到最後,誰也不知道鹿死誰手。

而商業、資本和專利的加入,也讓“發明”這個行為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在商業法規不完善但出現大量資本家和富豪的 19、20 世紀。

第一季包括了九對天才的對壘,聽說第二季已經在籌備了,第一季的對決就包括:

Samuel Colt VS Daniel Wesson:左輪手槍的發明對決。

Colt 因為他的雙動設計(DA:Double Action 扣動扳機時可以同時完成扳倒擊錘(進入待擊狀態)和釋放擊錘(擊發狀態))而被現今大多數人所熟知。但左輪手槍誕生的背後還有 Daniel 兄弟和 Colt 之間激烈的連發武器改進之爭,但 Daniel Wesson 卻被世人所遺忘。

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VS 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新聞報業自由言論之爭。

普利策因為他的普利策獎而被世人所熟知,而他的公司當初是遭遇到了傳媒界家世顯赫的富二代赫斯特的激烈打壓。兩人曾經在媒體行業進行了激烈的混戰,這場媒體混戰深刻地揭示了新聞媒體對於真實性和閱讀量之間的權衡。

David Sarnoff VS Philo Farnsworth:電視發明

電視機的發明其實經過了非常長的一段專利之爭,而這一段戰爭我們也可以看到 20 世紀的商戰是如何地殘酷,資本的逼壓下,真正的天才可能會被歷史所遺忘。

維爾納·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VS 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原子彈研發

這是一段非常驚心動魄的故事,二戰時候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在原子彈上的較量直接影響著戰局的發展。誰先拿到這個滅世武器,就意味著誰將掌握著這場戰鬥的主動權。海森堡和奧本海默這兩個物理學上的曠世天才在這個領域上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科羅廖夫 VS 韋納·馮·布勞恩 :太空競賽

上個世紀美蘇兩大超級大國之間激烈的太空競賽背後的兩個超級天才,這兩個人之間的鬥爭很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場太空競賽的走向和兩個超級大國在二戰之後的格局。

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VS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電流大戰

這個場鬥爭在近年來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交流電的廣泛採用直接奠定了我們現在世界的模樣。

史蒂夫喬布斯 VS 比爾蓋茨:個人電腦

喬布斯傳與比爾蓋茨亦敵亦友的關係一直被詩人所津津樂道,二這兩位天才封閉與開放、偏執與精明之間的鬥爭,促成了一個又一個跨時代的產品,開啟了我們的個人電腦時代。

整部紀錄片採用專家敘述 + 旁白 + 電影演繹的手法,這也是這部紀錄片非常“好看”的原因,因為會有一種看電影的錯覺。

而且電影的選角、化妝和佈景非常遵循人物原型和時代背景,比如:

特斯拉

海森堡

官網也非常有趣,編排非常用心,添加了很多紀錄片裡面沒有的史料,進去像漫遊在博物館一般:American Genius

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有關天才之爭的回答,參考了不少這部紀錄片和網站的史料:

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又譯:美國商業大亨傳奇)(全四集)

如果說中間有幾段讓我們一窺了 20 世紀美國殘酷的商業競爭的話,這部則帶我們全方位領略到了在沒有監管條件下的資本主義會如何野蠻生長。二戰之後的蠻荒美國迅速因為一系列卓越的企業家而迅速復甦,範德比爾特、洛克菲勒、卡內基、J.P 摩根、福特分別從鐵路、石油、鋼鐵、金融和汽車幾個行業建立起了現代美國,巨頭們相愛相殺,他們同樣在自己的行業裡建立起了自己無比龐大的帝國並積累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財富。那個時代的商戰沒有人性可言,只有盡一切手段去達到利益最大化。拍攝方式跟一樣也是半有電影元素的紀錄片,畫質非常好。但要指出的是片中為了戲劇效果添加了一些歷史上不存在的細節,或對事件的發生順序有調整。人人字幕的版本會在這些細節之處指出不妥當指出,特此感謝人人字幕組的歷史顧問寡頭章魚 X 和彼岸的寧靜。紀錄片的英文名起得非常的好,正是這一群人,建立起了現代的超級大國。

央視:超級工程(全五集)

很多工程專案本身就是挑戰人類知識存量和基礎設施邊界的存在,這部紀錄片遴選了中國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路、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 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這五個專案揭示了中國當代的一些極限工程的水平。

這些極限工程都是集結了專案團隊所有人的智慧和心血才誕生的中國當代奇蹟,建設經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攻關,給人另一種層面上的震撼。

同類型紀也同樣具有高質量的紀錄片還有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偉大工程巡禮》(Megastructures)系列和《超級工廠》(Megafactories)系列,一個偏向建築工程、一個偏向製造產品的超級工廠,不過這兩個系列的集數都太多了,涉及很多有名的建築工程和產品,大家可以看著目錄自取感興趣的那一集。

中國先進的紀錄片水平已經有了很大進展,除了《舌尖上的中國》以外,央視還有非常多出色的紀錄片,Exciting 系列這裡重點就推薦央視的這部《超級工程》。

The Apprentice——學徒(又譯:飛黃騰達)(已更新到 13 季)

非常糾結要不要把這個節目受進這個單,因為這個畢竟是一出真人秀節目,嚴格來說不是紀錄片。但最後決定收進來的原因是因為它非常多元地反應了商業邏輯和團隊協作規則。

這出節目是當時特朗普為了打造自己個人品牌的一出真人秀,我也是因為這個真人秀第一次認識到特朗普。節目的形式是甄選出十幾位來自各個不同行業和背景的精英,分成兩個團隊,每集去完成不同的商業任務,大到籌備一個百老匯的當紅歌劇、小到在街邊賣檸檬水不等,最後兩組比拼業績,贏的一組將會獲得相應獎勵(比如和用川普的飛機去度假),輸的一組將會有一人被解僱。最後留下一人成為學徒(The apprentice),負責管理特朗普集團旗下的某個公司。

前面幾季還是普通版選出普通人進行角逐,之後相繼推出的名人版(The celebrity apprentice)則選取那些在各個行業裡面的名人蔘加節目。兩個不同版本的商業邏輯也有很大不一樣,普通版的團隊主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而名人版則更多是通過自己強大的人脈網路來進行各種變現。

每集主要分兩個部分,前半部分為分隊做任務,鏡頭將會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一個團隊的協作情況,各種明爭暗鬥和協作合作都被隱藏鏡頭拍了下來,甚至有時候為了完成個人業績還會上演雙面間諜的戲碼。而後半部分則是最精彩的部分:會議室裁員。兩組進入會議室後公佈成績,勝出的一組高興出門,而輸的一組則留在會議室,經常會互相指責以免自己被裁掉。而每次任務每個組會選出自己的領導人(Project Manager),可以自告奮勇也可以別人選出。贏的時候 Project Manger 則會被特朗普記住,而輸的 Project Manger 則是最可能被裁掉的人。會議室的本質就是一場博弈,而這出節目也讓川普在裡面的名言:You are fired! (你被解僱了)成為美國的流行語。

這出節目 2004 年就播出了第一季,我是很小的時候在電視上面看到這出真人秀,然後就一直追了下去........

The big brain theory —— 天才大爆炸(又譯:工程師大對決)全八集

Discovery 拍的一部異常酷炫的真人秀,選取了 10 位美國頂尖的工程奇才,每集會分成兩隊接受一些難度很高而且腦洞大開的挑戰,每集輸掉的隊伍裡面將會有一人被淘汰,最後的贏家會獲得 5 萬美元的獎金和一年在 WET 科技公司的工作合同。不得不說這部真人秀的編劇腦洞真的很大,每集的挑戰都非常震撼,但同時又兼顧了很好的視覺觀賞性和應用價值,同時每集的挑戰都挺燒錢的。比賽流程包括一開始的藍圖設計比拼——組隊並在五天規定時間內完成器械——最終測試。但因為多是製造器械實現特定功能為主,參賽人員多是機械或者結構工程師背景,不涉及太多軟體方面的比拼,但具備很好的觀賞性。

深圳都市:《解碼深圳·華強北》(全四集)

深圳已經從山寨之城蛻變為全球的硬體矽谷和創客之城。這部紀錄片詳細記錄了華強北這條神奇的電子街的崛起過程,華強北的歷史也是深圳特區歷史的縮影。華強北的更迭裡面充滿了特區人的拼搏精神和創造力,華強北的發展過程創造了特區乃至中國一項又一項的記錄。如今在物聯網和智慧硬體的浪潮下,華強北繼續扮演著科技界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Discovery:Smart China ——智慧中國(全三集)

中國不單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取得了驚人的經濟成就,中國也愈發成為一個充滿創新和創造力的國家,開始在一些科技領域引領世界的發展。這部紀錄片從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科技和創新,走訪中國當今一些極富創造力的企業和創新產品,這些創新都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應用科技的力量解決當今社會的所面臨的一些嚴峻挑戰,把全世界帶入更加智慧化的生活方式中。

國家地理:《腦力大挑戰》(Test Your Brain)(全三集)

這是一部參與感非常強而且非常有趣的的紀錄片,科學家動用魔術師、神經學家、心理學家等全方位測試你的注意力、視力和記憶力。經過一輪測試你可能會很沮喪,發現自己的大腦對外界事物的描述其實是如此失真,而又缺陷重重。但從此你也會更加理解自己大腦的運作模式,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這個可能永遠無法準確描述又充滿幻像的世界。

視野拓展系列:這個系列的紀錄片會深入揭示一些我們可能習以為常,但背後卻又深藏奧妙的一些事物。看完這類的紀錄片,你看會對很多已經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現象有很大改觀。

BBC:The Virtual Revolution——虛擬革命(全四集)

一頭短紅髮的記者兼大學教師 Aleks Krotoski 博士分別從網際網路的起源、對權力的影響、對經濟的影響及對人類社交網路的影響揭示網際網路這個龐大而無形網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改變,全篇雖然沒有特別多新穎的觀點出現,但看下來會對網際網路這個看似虛無,但又無處不在的網路系統有更深的認識。網際網路之父 Tim Berners-Lee 爵士多次出鏡,一些矽谷巨頭也有參演,如扎克伯格、Peter Thiel 等。

BBC:Invisible worlds——隱形世界(全四集)

這部紀錄片的角度非常有趣,全部都是取材自我們生活本身,但卻都是我們無法看見的現象。因為我們的眼鏡在光譜範圍、識別速度上都有侷限性,這部紀錄片就是讓我們看見我們無法看見的日常世界,比如我們所能識別的光譜之外的宇宙射線、花粉的擴散、甚至一個十幾米開外的人打噴嚏之後高速飛行的口水。

Discovery Channel:Ecopolis——生態之城(全六集)

有關 2050 年地球人口承載危機和全球變暖題材的紀錄片非常之多,但這部紀錄片的形式在這系列題材裡面卻非常出彩。這部紀錄片假想了一個 2050 年的典型超級大城市,從城市規劃、電力、垃圾處理、建築、食物供給、交通六個方面探討這個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帥帥的諾貝爾獎得主兼 UCB 教授 Dr.Dan Kammen 每集將會從每個方面裡面的權衡四項技術,最後選出最有希望的技術選出一個,“應用”在這座生態之城中。

這部紀錄片出彩的部分是決策過程,只能最後只能保留一項技術的設定讓它不像很多紀錄片只談一些突破性技術,而是反覆權衡這些技術應用的利弊和應用場景。Dan Kammen 要確保選出來的這項技術能真正解決 2050 年的城市問題、價格低廉、易於使用和在 2050 年能被大規模應用。這個設定有時候讓 Dan Kammen 都非常為難,但他總在每淘汰或選擇一項技術之後,給出為什麼淘汰或選擇這項技術的根本原因。跟著 Dan Kammen 一起思考和權衡大有裨益。但整部紀錄片可能為了營造出緊張的節奏感,背景音樂用力過猛,有點嘈雜。

PBS:American Revealed——透視美國(全四集)

相比較 Discovery 和 History Channel 的大氣,PBS 的紀錄片總是做得精緻而優雅。這部透視美國從農業、交通、電力和製造四個無形而無處不在的網路揭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是如何運作的。全篇採用大量的 GPS 定位技術和 CG 技術繪製各種系統的酷炫的動態網路圖,參加過生存者的斯坦福符號學韓國小哥 Yul Kwon 時而逗趣時而鞭辟入裡的解說也為這部紀錄片加分不少。

早高峰下的紐約曼哈頓島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軌跡

央視:五大道(全九集)

當我們談到舊中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在談抗爭和危機。這部紀錄片一改以往的視角,從天津五大道的洋樓說起,如數家珍地細細點評這些洋樓背後的歷史,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舊中國的商業、建築、對外政策、人文風情。天津人看可能會更有感覺。

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全一集)

相信不少人對 2013 年希格斯玻色子獲得諾貝爾獎記憶猶新,這個號稱“上帝粒子”的玻色子是標準模型最後一塊遺失的拼圖,決定著萬物的質量。而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也成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現。這部紀錄片記錄著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Large Hadron Collider)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始末。以一位男性理論物理學家和女性實驗物理學家的交叉視角,還原了這個劃時代發現的各個方面。

這部紀錄片更像是一堆對自己事業極其狂熱的科學家的訪談,一個理論從被自己提出到驗證可能要經歷長達一代人甚至多代人的時間才能被驗證,在裡面我們可以看到物理學家那種對世界規律的敬畏、好奇、狂熱的探索精神,和執著要貢獻一生但又生怕自己所建立的理論最後被實驗推翻,到頭來一場空的恐懼。理論物理學家通過構築理論來解釋萬物,而實驗物理學家則通過建造實驗儀器去驗證理論。在物理學這個領域,互相沖突的國家可以一起合作,藝術與科學、混沌與規則同在。

How we got to Now(全六集)

強烈推薦的一部科技史紀錄片,眼裡有光的主持人 Steven Johnson 是一位研究創新如何產生的作家,博學多才的同時又逗趣幽默,極具親和力。紀錄片的敘事主線非常有意思,選取了六個現代生活中的特性作為主線(清潔、時間、玻璃、光、製冷、聲音),將它們的發展史娓娓道來。令人吃驚的是,往往一個單一的創新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許多創新都是相伴而生的。而且紀錄片也著重強調了許多在創新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卻被世人遺忘的發明家。非常多逗趣的簡筆畫穿插其中來闡述不同系統的運作。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對我們的世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也會對發明和創新有更多的思考。我們創造了發明,發明也創造了我們。


NOVA: Cyber War. Theart —— 網路戰爭(全一集)

前不久,美國才因為 DDoS 攻擊導致大面積的網路癱瘓,網路系統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安全,這部紀錄片從震網病毒講起,講述了程式碼為何能帶來核武器一般的殺傷力。紀錄片還對斯諾登進行了祕密訪談,揭示了美國國防部可以控制全世界任何一臺電腦的“量子理論”程式,可謂是乾貨十足。大規模感染的震網病毒最後被診斷為只是針對伊朗境核心燃料離心機的 PLC 裝置進行攻擊,對伊朗的核計劃實施破壞。網路安全的辯論最終可能會走向選擇被保護但受監控,還是選擇自由但隨時會被攻擊。歷史上如果攻擊型武器強於防守型武器,則會有更多戰爭,網路物理是窮國的原子彈,通過程式碼就可以對發達國家價值連城的關鍵設施實行破壞,世界在網路戰爭下,需要新的保護盾。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Creating the impossible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全一集)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科幻片的朋友一定對工業光魔不陌生,這家神奇的工作室開創了電影特效的先河,從星球大戰開始,開創了整個電影業的全新時代。繼而創造出星際迷航、變形金剛、鋼鐵俠等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最近剛上映的奇異博士也是工業光魔的大作。在工業光魔力的團隊裡,有藝術家、工程師、導演等來自各個行業才華橫溢的人,一起創造出更多令人驚歎的場景,他們一次次抹掉現實和想象的邊界,唯一的限制他們的就是他們自己的想象力。

BBC:How to be Sherlock Holmes —— 如何成為福爾摩斯(全一集)

貝克街的名偵探幾乎承載了每個英國人的記憶,而作為第一個被搬上熒幕的偵探,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經過了歷屆演員的演繹,一代英國人有一代英國人眼裡最佳的福爾摩斯。而不同的演員和導演也對福爾摩斯有著不一樣的解讀,福爾摩斯的很多特徵也是後人給他加上的。福爾摩斯不單是柯南道爾筆下那個睿智冷酷的名偵探,他跟著一代代的英國人一起成長,成為全世界都十分喜愛的一個文化符號。

BBC:Genius of the Modern World《現代天才》(全三集)

19 世紀的歐洲是充滿各種思想和醞釀著各種變革的地方,馬克思抨擊經濟制度,尼采抨擊社會道德,弗洛伊德抨擊人本身,紀錄片講述了三個思想巨人: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的思想誕生過程,紀錄片本身並沒有對他們的思想做很多主觀評價,而是注重還原了三個思想巨人的思想誕生過程。通過還原我們可以去掉巨人的光環近距離觀察這些思想家的思想誕生過程、發展以及後人對他們思想的誤讀,甚至利用。

世界之美系列:這個系列的紀錄片著重“美”的感受,很多學科、知識、自然奇觀可能因為一些錯誤的解讀或錯誤的展示,讓許多人對其不感興趣甚至敬而遠之,但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將會讓你意識到,我們的世界真的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BBC:Classical destinations Season 2——偉大的城市和音樂 第二季(全 13 集)

作為一個古典樂迷真的對這部紀錄片愛不釋手,這部紀錄片將會以古典樂為主線,拜訪不同城市並解讀其背後的作曲家的故事。這部紀錄片極其注重拍攝的畫面質量和音樂。澳洲室內樂團俊男美女的青年演奏家和出色又獨具力道的演奏也為這部紀錄片添色不少。這部紀錄片在第二季才有這麼好的畫面質量,相比之下第一季從敘事、音樂和畫面質量上都要遜色不少,這裡就不重點推薦了。

BBC Natural World:The Himalayas——喜馬拉雅(全一集)

這部紀錄片是 Natural World 自然世界系列裡的一部,但必須單獨拎出來推薦,因為這部紀錄片從畫面到音樂都極富靈氣,看完像是去了喜馬拉雅朝完聖了一般。愛登堡爵士也為這部紀錄片配上了他一如既往的完美解說。

BBC:The Story of Maths——數學的故事(全四集)

又是一部 BBC 作品,不得不說 BBC 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美感和觀眾體驗。這部紀錄片讓我真正地愛上了數學。從人類的生產發展到數字的產生、再到數學研究體系的確立和現代的高等數學,這部紀錄片走遍全世界去尋找數學背後的故事。主持人 Marcus du Sautoy 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熱愛數學的牛津大學數學系教授,在他的解讀下,你會領略到數學優雅而智慧的美感,數學作為宇宙的語言,人類利用數學和上帝對話,數學來自生活,但又歸於生活,並指導生活。人類的理性美在數學裡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Discovery: How the Universe Works ——宇宙解碼(一季 8 集,已出三季)

因為個人非常喜歡物理和宇宙題材的紀錄片,所以這方面的紀錄片也看了不少。覺得拍得最好而且兼併敘事清晰又有趣特性的,就只有 Discovery 的這一部。這部紀錄片給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全部紀錄片都著重去運用各種 CG 和電腦模擬去重現各種宇宙奇觀,如超新星爆炸、銀河系轉動、暗物質結構等等。而加來道雄的解說也風趣到位,並不是簡單地科普知識炒冷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央視: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全六集)

茶被稱作靈魂的飲料,而這部紀錄片則是以茶展開,從種茶、採摘、製茶、到最後在杯子裡沖泡涅壇,每片茶葉的背後都敘說著歷史、一片地方的風土人情、製茶師對製茶執著一生的故事。整部紀錄片都很著重表達茶那種獨特的東方文化和神韻,也是一部佳作。

IMAX: Hubble 3D——3D IMAX 哈勃望遠鏡(全一集)

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人類目前認知宇宙的眼睛,它在 1990 年升空起就不斷獲取大量珍貴的太空光學影象,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星雲桌布大部分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這部紀錄片的部分鏡頭由兩名 NASA 宇航員將 IMAX 攝影機帶入太空,並且使用 IMAX 3D 攝影機拍攝了修復哈勃望遠鏡的過程。在這部紀錄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哈勃專案的前世今生,艱難的太空修復和哈勃拍下來的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太空影象。只可惜這部這部紀錄片沒辦法用 3D IMAX 播放出來。

Ashes and Snow——塵與雪(全一集)

這部紀錄片下面也有知友推薦了,真的是美得令人窒息的一部攝影集。自然攝影師格雷戈裡·考伯爾走遍世界各地採集到那些充滿靈氣的鏡頭全部濃縮到這部紀錄片裡面。當時第一次看到這部紀錄片的名字以為是紀伯倫的傳記,紀伯倫的代表作品是《先知》和《沙與沫》,而觀影過程中,每幀畫面的確都和紀伯倫的詩一樣美。但值得提醒的是這部作品是部攝影集,大部分時間只有背景音樂和富有靈氣的鏡頭剪輯,中間穿插著寥寥幾句吟詠一般的旁白。

深圳夢尋(全五集)

這是一部深圳口述史紀錄片,紀述了深圳 1980-1992 年這段移山填海、從無到有的歷史,通過採訪深圳經濟特區那些的第一代的建設者們,呈現這個奇蹟之城如何在 30 年裡從無到有,一步步變成現在的國際大都市。講述人員涵蓋揮斥方遒的魄力領導、當初來深圳尋夢的打工年輕人、第一代投資建設的港商、建設官兵等。他們一起用汗水、智慧和膽識,制定浮動菜價廢除糧票、抵住壓力建立土地交易制度、引入證券市場、爭取地方立法權,從深圳開啟一個視窗,引發一輪全國範圍的全新變革——改革開放。這些舉動飽受全國爭議,甚至冒著違憲風險。直到 1992 年鄧爺爺南巡時那一句:“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中國在蠻荒與現代化之間搖擺的節點上,應聲朝著現代化的方向滾滾向前。

難以忽視的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全一集)

這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主講的一部氣候變化紀錄片,並獲得了第 79 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紀錄片獎。與小布什競選失敗後的戈爾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對抗氣候變化之中,他在這個紀錄片裡描述了許多人們對全球變暖視而不見的嚴峻事實,這部紀錄片上映於 2006 年,至今看來許多資料依然觸目驚心。

鐵路運輸——丹斯諾講述的英國鐵路史(Locomotion Dan Snow’s History of Railways)(全三集)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跡於英國的蒸汽機,而真正盤活蒸汽機的卻是鐵路。鐵路的運輸極大增強了英國的經濟實力,進一步拓寬了工業革命的影響範圍,並進入許多國家,影響了他們的歷史程序。鐵路的龐大投資也在英國催生了銀行系統,而過大的鐵路投資泡沫則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金融危機。鐵路的歷史與現代工業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鐵路的發展甚至改變變了戰爭,和英國這個工業革命發跡之地的命運。

BBC:行星地球 第二季 Planet Earth Season 2(全六集)

把這一部紀錄片作為推薦第一位應該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了。《行星地球》第一期 10 年後 BBC 耗資耗資 800 萬英鎊做出了第二季,還是老爵爺愛登堡配音,Hans Zimmer 大神操刀配樂,利用超高清 4K 攝影機和無人機等技術拍攝。截止到今天為止,豆瓣 18365 人評價 9.9 和 IMDb 18960 人 9.7 的評價說明了一切。

只能看紀錄片才能知道系列: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大多通過人物訪談來還原一個事件背後的各種資訊或者一個人物的真實形象,很多時候也並不會下一個明確的結論,而是讓觀眾自己去意會。在這些這些紀錄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

Inside Job——監守自盜(全一集)

這部紀錄片通過大量訪談,來推演 08 年次貸危機背後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動向。全篇的訪談包括金融界大鱷、政客、記者、甚至華爾街性工作者來還原一個完整的金融危機。雖然整部紀錄片是以訪談推進的,但全片主線穩定清晰,節奏也把握得相當不錯。這部紀錄片獲得了 83 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獎。

The big Short——大空頭(全一集)

這部電影發生在次貸危機前夕,從幾位相對平凡的金融從業者的角度,解讀了次貸危機的各種鬧劇現象。按包江浩的話來說,就是“它裡面說了一群人和你一樣,在複雜的體制面前充滿了無力感,想改變而不能。然後他們感到很憤怒,很困惑,很崩潰,最後無可奈何地只能每個人先賺他個幾個億再說的故事。”這部電影是 2015 年才上映的,離次貸危機的發生已經過去了 8 年,人們心裡的傷也逐漸癒合。影片因而用各種調侃的方式來解釋各種金融名詞和背後的荒唐故事。

Margin Call——商海通牒(全一集)

這部電影發生在次貸危機事件發生前的一個夜晚,從投行的視角,還原了投行各個階層的人發現了大衰退要帶來時的各種反應。電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考次貸危機的視角,究竟是金融從業者的高薪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爆發,還是人民無止境的貪婪?

Too big to fail——大而不倒(全一集)

電影發生時間是次貸危機之後,從美國政府監管部門的視角,還原了一系列次貸危機發生之後政府部門所做的努力。有人批評《監守自盜》是一部典型的文藝工作者拍出來的左派作品,站在道德制高點抨擊金融業從業者。但《大而不倒》卻非常寫實地還原了政府部門為了拯救市場所做的一切努力。畢竟,金融危機本身對華爾街本身和當局都並無好處。

建議觀影順序:The big short - Margin call - Too big to fail - Inside job

Attenborough at 90: Behind the Lens——九十歲的愛登堡:鏡頭背後(全一集)

放這部紀錄片在這裡有致敬的意思,喜歡自然紀錄片的朋友一定對愛登堡爵士那略帶沙啞而親切的英腔不陌生。他已經拍了六十多年的自然紀錄片,他的聲線對於很多人就是自然紀錄片的代名詞。剛剛過去的 5.8 日是愛登堡爵士的 90 歲生日。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 90 歲還奮戰在自然紀錄片拍攝第一線的鏡頭後面充滿活力的自然紀錄片之父。

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多災凶年(全九集,第二季在籌備

有關全球變暖的紀錄片非常之多,但這部紀錄片的一大優勢就是卡司異常強大。它通過邀請大量好萊塢明星進來參與拍攝,喚起公眾對於全球變暖的關注,演員包括馬特·達蒙、阿諾·施瓦辛格、唐·錢德爾之外,傑西卡·阿爾芭、亞美莉卡·費雷拉|、哈里森·福特、邁克爾·C·豪爾、奧立薇婭·瑪恩、M. Sanjayan 博士、伊恩·薩默海爾德、Lesley Stahl 以及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等也加入了該陣容。詹姆斯·卡梅隆、傑瑞·溫特勞布和施瓦辛格監製。甚至奧巴馬、印尼總統也有出鏡接受訪談。

這部紀錄片每集是有兩個人條線來為全球變暖的一些事情奔走,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珍貴的資料,如奮戰在全球變暖一線工作人員、因為氣候變化流離失所的氣候難民、進行激烈的利益博弈衝突的商業政界巨頭。主角們面對一些政商界大咖的提問也是非常尖銳,奧巴馬的訪談裡面就被問得尷尬地笑了幾次。

但整部片有明顯的民主黨政治取向,很多在氣候問題上有點不夠實事求是,而採用道德制高點壓制的感覺,算是好壞參半。但因為裡面的訪談資料真的很珍貴,還是推薦。

這部紀錄片拿了 2014 年艾美最佳紀錄獎,第二季正在籌備。

BBC:The art of stand-up——單口喜劇的藝術(全一集)

這部紀錄片帶我們走進幾位單口喜劇藝術家的故事。卓別林說:“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用長鏡頭看生活,就是一部喜劇。” 鎂光燈和歡呼聲的背後,很多喜劇效果源自於生活中的悲劇。這也是非常典型的一部 BBC 紀錄片,從藝術家本身還原了單口喜劇這種藝術形式。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而單口喜劇只是剛好他們從事的一個職業而已。對啊,既然人人都笑我,乾脆收點錢算了。

When Harry Left Hogwarts——當哈利離開霍格沃茲(全一集)

哈迷看這部紀錄片可能會哭。十年裡的這八部電影實在承載了太多人的回憶,包括所有劇組人員。這個故事是如此真實,甚至有時候我們都忘記了這只是部電影。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不到正反派之間的世紀決戰,鏡頭背後,只有一群藝術家聚集在攝影棚裡,為呈現一個個讓人驚歎的鏡頭而努力。拍攝結束後,艾瑪為了擺脫赫敏的形象而剪了短髮、而 Rupert Grint 則說他可能一輩子都會被別人認作是羅恩,從來不哭的丹尼爾在拍完最後一幕也流下來眼淚。鏡頭背後的這些人會同樣會因為這部戲的結束而不知所措,同樣會因為一位位演完最後一幕而離去的演員而感到悲傷,同樣會想盡辦法拿走劇組千方百計不讓他們拿出攝影棚的魔杖。這裡面伏地魔會吐舌頭做鬼臉、食死徒會和各路巫師一起開玩笑。他們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藝術家,只是這部電影讓他們剛好都出現在了 Leavesden 這個攝影棚裡而已。

Triumph of the Nerds——書呆子的勝利 - 微軟發家史(全三集)

這是美國廣播公司 1996 年製作的一部非常珍貴的紀錄片,通過微軟的發家史為主線,梳理了矽谷通過從計算機大型機(Mainframe)過渡到個人電腦(PC)時代改變了整個世界的計算機行業的故事,在這部紀錄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意氣風發的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沃茲尼亞克、戈登摩爾等一系列矽谷巨擘同臺,1996 年喬布斯重回蘋果,微軟統治著整個作業系統業務,也即將面臨壟斷案件的訴訟,雅虎還如日中天,從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走出來的反主流文化青年們這時正統治著矽谷,網際網路泡沫即將在幾年後達到頂峰。如今回看這段 20 世界末的矽谷歷史,實在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

The internet's own boy;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網際網路之子:亞倫·斯沃茨的故事(全一集)

和網際網路之父 Tim Berners-Lee 一樣,亞倫是一個計算機天才少年,並且深受網際網路的開放自由的精神影響,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亞倫輟學創辦了 Infogami 軟體公司,並在 20 歲前生日的時候賣掉了公司成為了百萬富翁。但亞倫並沒有成為打算成為下一個矽谷明星,他看到了網路世界出版行商們對各種資料收取的昂貴費用讓許多人被這些知識拒之門外,亞倫於是利用技術發起了一場論文共享免費運動,並且積極參與政治,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觸到這些知識。最終亞倫被指控,波士頓政府和 MIT 也因為這件事情做出了讓人難以接受的行動。最終這位終其一生,致力通過網際網路讓全部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全人類知識的少年,於 2013 年 1 月自殺身亡。

BBC:Brexit. The Battle For Britain —— 英國脫歐之戰(全一集)

這部紀錄片全面跟蹤了英國脫歐公投的始末,採訪人橫跨各個階級,包括卡梅倫首相、兩黨議會議員、倫敦市長、工人階級等。通過訪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分裂的英國,上層精英太久不傾聽下層的聲音,導致這次公投下層人民對政策制定者充滿了不信任,而做出一系列的破壞性決定。

Dear President Obama —— 親愛的奧巴馬總統(全一集)

紀錄片講述美國決定大規模使用水壓裂法開採頁岩氣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奧巴馬政府為了減少碳排放而決定大規模使用頁岩氣,並且開採產量還在逐年升高。但頁岩氣的開採卻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開採帶來了就業,也帶來了汙染、經濟泡沫、甚至地震。紀錄片走訪了美國幾個州的主要頁岩氣井還原了頁岩氣政策下受影響的美國人的生活。也跟蹤了紐約反頁岩氣的大規模遊行,最終將頁岩氣開採拒之紐約門外的過程。

我不會將自己看過的紀錄片全部放上來,我會精心挑選一些有深度、特色、或者囊括了一些只能通過只能通過紀錄片才看得到的訪談和紀錄的片子,所以這個表單應該不會有非常快的增長,我不希望放上一些炒冷飯又同質化的片子上來,真心希望大家能沉下來去享受和欣賞這些作品。

另外只要我這個習慣還在,這篇回答就會一直更新,感謝大家的關注。

相關推薦

哪些比較好看紀錄片

算是紀錄片的狂熱愛好者吧,以前就一直斷斷續續收藏了不少藍光紀錄片,看的也斷斷續續。最近一年多來一狠心,一直保持著每天看 20 多分鐘紀錄片、每兩天看一集紀錄片的節奏。現在回頭看看還真的看了不少的紀錄片。 好看的紀錄片非常之多,但看了不少題材的紀錄片之後發現相同題材下的紀錄片同質化現象也蠻嚴重的,沒有重點的推

哪些比較好的講Python進階的博客?

python 進階博客 Python是一種動態解釋型的編程語言,它可以在Windows、UNIX、MAC等多種操作系統以及Java、.NET開發平臺上使用。不過包含的內容很多,加上各種標準庫、拓展庫,亂花漸欲迷人眼。因此如何進階Python顯得非常重要。接下來看看比較好的講Python進階的博客,我這

計算機學習中哪些比較好的刷題網…

ZOJ ZOJ :: Home POJ Welcome To PKU JudgeOnline HDOJ Welcome to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nline Judge 三個是主流,任意選一個,認真做就可以了! 北京大學的Online Judge。POJ上面的題目有點

市場上哪些比較優秀的AR定製開發公司?

隨著AR行業的起步,眾多型別的AR公司開始出現,其中較為常見的有AR製作公司、AR解決方案公司、AR開發公司。當然,也有將這些AR服務集於一體的AR公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AR定製開發公司的那些事吧。 一般來說,AR定製開發公司www。sightp。com/solution/custom.html是靠什

場外交易哪些比較知名的平臺

Localbitcoins沒有移動版app,只有有網頁版本。有附近定位交易的功能,所以也支援線下交易。需要×××,操作交易起來不是那麼容易。是否需要科學上網:是是否支援手機app:否支援:支付寶/微信/網銀沒有移動版app,只有有網頁版本。有附近定位交易的功能,所以也支援線下交易。需要×××,操作交易起來不是

張家界哪些比較有名的景點,張家界旅遊經典線路,張家界怎麽玩,張家界天門山遊玩攻略

包括 C4D col 橢圓 以及 彩虹 旅遊 依次 ecc 張家界,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成名於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境內三千奇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融峰,林,洞,瀑於一身,集秀,幽,野,險為一體,綜合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

鄭州哪些比較好的全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部分名單)?

華為華為是在2017年攜手河南國家大資料中心在鄭州共同成立華為鄭州軟體研發中心。華為公司將進一步優化河南業務佈局,充分發揮智慧終端、雲端計算、物聯網、軟體開發等方面優勢,助推河南產業發展轉型升級。360360安全衛士、360瀏覽器,這些產品很多河南網民耳熟能詳。可很多人不知道

華為視頻會議所需要的設備有哪些?哪些產品比較好用

視頻會議系統 視頻會議方案面對日益激烈的企業競爭,以及現代化科技的需求,很多時候企業會選擇在幾家設備廠商購買視頻會議設備,為什麽呢?因為很多時候視頻設備提供商無法讓客戶了解以及信賴,終歸是沒有售後保障,有的朋友在華為購買了視頻會議終端,但是處於多方面考慮,沒有在華為購買硬件和軟件的設備,所以有朋友會想到咨詢

目前國內堡壘機廠家哪些?哪家比較好?

堡壘機 堡壘機品牌 堡壘機廠商 堡壘機××× 堡壘機的作為IT系統的看門人,它的作用主要就是保障數據安全。如今市面上的堡壘機品牌眾多,用戶在挑選堡壘機時需要從自身的用戶需求出發,調研各廠家堡壘機功能。目前國內堡壘機品牌有哪些,堡壘機的廠商市場占有率如何?下面小編就從堡壘機的產品形態上來分析一下

比較好的Python機器學習庫哪些

Python是一種面向物件的解釋型計算機程式設計語言,具有豐富和強大的庫,再加上其簡單、易學、速度快、開源免費、可移植性、可擴充套件性以及面向物件的特點,Python成為2017年最受歡迎的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 人工智慧是當前最熱門話題之一,機器學習技術是人工智慧實現必備技能,Python程式語

(經典)從Ibatis過度到Mybatis---比較Mybaits較與Ibatis哪些方面的改進

          隨著開發團隊轉投Google Code旗下,ibatis3.x正式更名為Mybatis。那麼mybatis較於ibatis做了哪些方面的突破呢?這裡我總結些:(不一定完整,是本人整理總結的) 1.全域性檔案的配置:          MyBatis 全域

MATLAB 比較好入門書籍哪些推薦

作者:3mju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04418/answer/1059268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Matlab的教程琳琅滿目,一不小心就選的眼花繚亂。 選擇Matlab參考書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參考書和自己目前能力要相

【2018十大VR眼鏡排行榜】VR眼鏡哪些品牌。哪個牌子的VR眼鏡比較好,價效比高,適合玩VR遊戲的

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VR眼鏡的出現使人們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觀影感受。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簡稱VR.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裝置,簡稱VR頭顯VR眼鏡.現在,VR眼鏡已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但使用者也不是很多,主要是因為人們對VR的

利用java反射比較兩個實體哪些屬性值不一樣

分享一個利用反射實現比較兩個實體屬性值的方法: package net.zwq1105.test; import java.beans.Introspector; import java.beans.PropertyDescriptor; import java.lang

付費郵箱好用嗎?比較好的商務郵箱哪些

shadow 產品 容量 water http bcf ges 免費郵箱 vpd 目前付費郵箱風真的很大,網上隨便一搜就是誇付費郵箱好的。那麽付費郵箱真的有網上說的那麽好嗎?做商務用什麽樣的郵箱更好呢?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 付費郵箱是否好用不論是付費郵箱還是免費郵

《【面試突擊】— Redis篇》--Redis都哪些資料型別?分別在哪些場景下使用比較合適?

能堅持別人不能堅持的,才能擁有別人不能擁有的。關注程式設計大道公眾號,讓我們一同堅持心中所想,一起成長!! 《【面試突擊】— Redis篇》--Redis都有哪些資料型別?分別在哪些場景下使用比較合適? 在這個系列裡,我會整理一些面試題與大家分享,幫助年後和我一樣想要在金三銀四準備跳槽的

Web前端面試指導(十一):樣式導入哪些方式?

web前端樣式導入方式linkimport使用方式link的使用[css] view plain copy <link href="index.css" rel="stylesheet"> import的使用[css] view plain copy <style type="text/c

linux-ftools查看Linux 的cached裏面哪些內容

使用linux-ftools查看linux 的cached裏面有哪些內容最近,公司有幾臺java服務器經常出現can not allocate memory 的情況。導致SSH登錄失敗。因此,有必要做點什麽。我們可以使用linux-ftools查看Linux 的cached裏面有哪些內容(工具自己去找吧,博客

卸妝產品都哪些

化妝品 卸妝油 植物油 苯甲醇 芝麻油 對於長期化妝的MM來說,粉底、眼影、唇彩等化妝品都含油脂成分,黏附於皮膚表面, 加上在外奔波一整天之後,臉上出現浮粉和卡粉,那是粉底顆粒混雜了空氣中的汙染物、細菌、黴菌、灰塵等等,所以卸妝不止是清潔步驟,更是護膚的重要環節,而卸妝需專用的卸妝用品、用

實現會話跟蹤的技術哪些

第一次 就會 left 沒有 隱式 自己 添加 參數 三種 由於HTTP協議本身是無狀態的,服務器為了區分不同的用戶,就需要對用戶會話進行跟蹤,簡單的說就是為用戶進行登記,為用戶分配唯一的ID,下一次用戶在請求中包含此ID,服務器據此判斷到底是哪一個用戶。 ①URL 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