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懶惰的身體,要求快反饋飢渴,縮短週期的手段就是快滿足,這是網際網路產品吸精之處

懶惰的身體,要求快反饋飢渴,縮短週期的手段就是快滿足,這是網際網路產品吸精之處

 

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事,所以我願意寫,能幫助一個人也是可以的,不幫也好。

 

我們曾經分享過一個“嗑瓜子”理論:有沒有發現,如果你在嗑瓜子的時候,隨隨便便幾個小時就沒了。但是如果換成學習,時間就過得特別慢。因為,一粒瓜子,從你嗑到吃只要幾秒鐘,吃進去就是你得到的反饋,但是工作學習你做了,不一定就能得到反饋,你就會覺得無聊。學習難,就是因為反饋週期長,你不信你嗑瓜子的時候不吃,過一個小時再吃瓜子仁,你也會覺得無聊,同樣的時間,瓜子並沒有少吃,為什麼感覺變了?瓜子理論的好處就是提醒我們做事要縮短反饋週期,這恰恰也是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們利用我們的點:瓜子理論是可以麻痺我們大腦的。而當我們在做一些娛樂消遣且不用動腦子的事情時,時間真的過得特別快。

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

年輕人一定要遠離合群,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大學生的普遍狀態是,高中辛苦熬三年,終於解放了,於是天天逃課睡覺,開黑吃雞、外賣擼串,考試作弊、論文靠買。

懶散的宿舍生活,極易影響到人的精氣神。或許有人想認真泡圖書館,想出去健身跑步,但因為合群,這一切都放棄了。

出來工作後,時間異常寶貴,當你想靜下來讀書,卻為了合群而去應酬。無效社交等於無效人脈,充斥著浮躁,虛偽和彼此利用。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崇拜“人脈力量”,認為混圈子才是上升關鍵,模仿各種“酒桌文化”。

他們忽略了一個淺顯道理:人脈基於價值互換。當自身沒有足夠價值時,所謂的“人脈”等同於無效。

最怕你格局有限,還認為自己掌握全域性;最怕你才思枯竭,還被庸眾捧殺;最怕你孤立無援,還稱讚自己人脈廣泛。

“任何一件事,他們總想快點總結出道理,誤以為獲得了意義感,實則錯過真正的重要部分:去經歷,去感受,去痛,去哭,去笑,去犯傻,去清醒……”

一個可怕的事實是,我上面提到的所有點,互相之間並非孤立,必然會交叉影響。

當超出自身的金錢範圍、能力範圍和安全範圍時,請斟酌再三。

別人灌輸的生活再美好,都不如自己去爭取。永遠保持清醒,永遠別走捷徑,永遠堅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