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效能測試二十三:環境部署之Redis安裝和配置

效能測試二十三:環境部署之Redis安裝和配置

 

redis:非關係型資料庫,記憶體資料庫,no-sql典型,   資料存放在記憶體中,一斷電或者關閉就沒有了

mysql、oracle、sqlserver···是關係型資料庫,資料存放在磁碟中

 

 

一個Redis的每秒鐘的讀寫大概在5萬tps左右,當使用多個Redis佈置集群后,效能相當強悍


redis安裝方法:

先把安裝包上傳到/export/servers/目錄下

解壓安裝包,進入到redis安裝包目錄下

tar vxf redis-4.0.8.tar.gz

改一下名字,進到目錄下

原始碼都在scr目錄下

 

在Redis目錄下

1、執行make命令編譯

2、執行make install安裝

3、在目錄下拷貝redis.conf模板,在redis目錄下新建conf目錄,如cp redis.conf conf/6379.conf,如果是多個埠就直接拷貝即可,cp redis.conf 6380.conf cp redis 6381.conf

新建conf目錄

把redis.conf模板複製到conf目錄下

為了方便區分,把名字改為6379

 

4、更改 6379.conf檔案

改port,第二個例項修改為其他的埠

Redis預設埠號為6379

 

查詢daemonize選項,新增yes(是否後臺啟動,yes代表是)

改為yes

 

註釋三行save選項,註釋代表不開持久化


dbfilename dump.rdb:每個例項配置的rdb檔名應該不一樣

 一般改為和當前Redis埠號一樣的名字,如當前這個Redis的埠號是6379

下面有一個dir ./,代表在哪裡啟動,上面那個rdb檔案就存在當前目錄下

 maxclients:最大併發數,預設為10000,且為註釋狀態(可修改)

maxmemory:使用的最大記憶體,一般這種第三方的工具最多分配系統記憶體的2/3,根據實際情況修改

 

5、啟動redis-server:在redis的conf目錄下,啟動redis-server命令即可
redis-server ./6379.conf

由於Redis安裝時,會自動將server和相關工具放到/usr/local/bin/目錄下

所以比如我要啟動Redis,在任意位置執行redis-server ./6379.conf即可,這裡為了方便找檔案,還是回到Redis目錄下執行

執行redis-server ./6379.conf

 

6、通過redis的客戶端檢視資料:在任意目錄下,redis-cli -p 63xx,就可以進入到對應的redis例項裡(類似於用Navicat工具連線資料庫)

 

持久化

持久化是指將redis的記憶體資料儲存到物理磁碟上,提高資料安全性

主從配置
在從redis的conf檔案中,配置上slaveof 127.0.0.1 6379,重啟從redis

Redis的兩種持久化配置


rdb:在指定的時間間隔內將記憶體中的資料集快照寫入磁碟 (預設開啟)
  優點:效能最大化 、如果資料集很大,RDB的啟動效率會更高 
  缺點:資料安全性差

3個save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

由於之前已經觸發過操作,所以在目錄下已經生成了一個6379.rdb檔案,Redis下一次啟動時,會自動載入這裡面的資料, rdb檔案存放的是二進位制的資料

 

 

aof:以日誌的形式記錄伺服器所處理的每一個寫、刪除操作,查詢操作不會記錄(預設關閉)
  優點:資料安全性高 
  缺點:對於相同數量的資料集而言,AOF檔案通常要大於RDB檔案。恢復資料慢

 

改為yes,為了避免檔名重複,把儲存的檔名改為埠號

設定同步的頻率:推薦appendfsync everysec

重啟Redis,即會生成aof檔案

由於此時Redis沒有去載入rdb檔案,所以是空的,可以造一些資料

插入資料

使用tail命令檢視,可以看出,aof檔案中存的是執行的命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