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React 採用Fetch方式傳送跨域POST請求

React 採用Fetch方式傳送跨域POST請求

  1. 主實現類:
    import fetch from ‘isomorphic-fetch’;

export default async function post(url,method,param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le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method: method,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body: JSON.stringify(params),mode:”cors”});
let data;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response.status < 300) {
data = await response.json();
}else{
data = {“retCode”:false,”retMesg”:”伺服器異常(“+response.status+”)”};
}
alert(JSON.stringify(data.data)+”1111”);
//e(data);
return data;
}

  1. fetch-npm-node.js中的內容:
    “use strict”;

var realFetch = require(‘node-fetch’);
module.exports = function(url, options) {
if (/^\/\//.test(url)) {
url = ‘https:’ + url;
}
return realFetch.call(this, url, options);
};

if (!global.fetch) {
global.fetch = module.exports;
global.Response = realFetch.Response;
global.Headers = realFetch.Headers;
global.Request = realFetch.Request;
}
有不懂的地方歡迎溝通!

相關推薦

React 採用Fetch方式傳送POST請求

主實現類: import fetch from ‘isomorphic-fetch’; export default async function post(url,method,params)

轉載: React Native 採用Fetch方式傳送POST請求

關於跨域: A上的頁面獲取B上的資源,瀏覽器會檢查伺服器B的HTTP頭(HEAD請求),如果Access-Control-Allow-Origin中有A,或者是萬用字元*,瀏覽器就會允許跨域。這叫CORS,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限制跨域是瀏覽器的行為,而不是JS的行

React Native 採用Fetch方式傳送POST請求

Fetch以後是趨勢,勢必要取代傳統的Ajax,而且RN框架支援Fetch。下面僅做了一個跨域請求的例子,在本域請求是一樣的,而且更簡單一些。客戶端環境用的是RN寫的一個頁面,也可以用瀏覽器的console控制檯模擬。後端服務用的是NodeJs express框架。   

ReactFetch之cors請求的使用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react中fetch之cors跨域請求的實現方法,寫的十分的全面細緻,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此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學習下。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專案中使用了react,當中需要使用fetch來代替ajax。 由於react的create_reac

JS問題以及採用JSONP方式解決問題

在做專案的時候,客戶要做成客戶端和服務端兩部分,客戶端向服務端進行認證,我開始的時候沒有直接替換ip地址,後來採用ip地址替換之後,出現了問題,後臺可以收到訪問的請求,但是無法拿到後臺返回的資訊,後來

SpringBoot專案ajax post請求問題的完美解決方式(詳細步

最近專案上不是很緊,想利用這段時間學學Es6的新特性,今天正好學到ES6為了解決js“回撥地獄”問題出的Promise新物件。於是就使用以前寫的SpringBoot專案做後臺,前臺就新寫一個HTML檔案。前後臺都準備好了,就著手準備用ajax試試看介面可不可以走通,於是本次文

vue-resource post請求詳解

vue-resource 跨域 post請求時,需要後端工程師配合設定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為 * 在使用之前要下載和引入:cnpm install vue-resource --save  //這裡我使用的是淘寶的cn

ajaxpost請求

為什麼會出現跨域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同源策略。同源策略,它是由Netscape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安全策略。現在所有支援JavaScript 的瀏覽器都會使用這個策略。所謂同源是指,域名,協議,埠相同。目的是出於安全考慮,防止js指令碼隨意呼叫其他網站的資源。

ajaxpost請求的java代理實現

    最近開發的專案有個功能的需求如下:根據使用者提供的外部連結(outter_url),在頁面填寫好查詢條件(param)並向該url發起查詢請求,查詢返回的資料來動態生成html的table來顯示資料,同時要求請求的方法是post請求。 在開發過程中用的是jquery

post方式傳遞資料解決方案--CORS

摘要: 一晃又到新年了,於是開始著手好好整理下自己的文件,順便把一些自認為有意義的放在部落格上,記錄成點的點滴。         跨域是我在日常面試中經常會問到的問題,這詞在前端界出現的頻率不低,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安全限制(同源策略, 即JavaScript或

post 及 使用token防止csrf 攻擊

發生 guid form eba 代碼 host fault 而不是 發送郵件 環境: 後臺使用的python - flask 前臺使用angular框架 1.一個跨域post的樣例: 跨域post有多種實現方式:

通過註解的方式允許

兩種 需要 ber 接口 XML 其他 協作開發 post 可能 SpringMVC解決跨域的兩種方案 1. 什麽是跨域 跨域,即跨站HTTP請求(Cross-site HTTP request),指發起請求的資源所在域不同於請求指向資源所在域的HTTP請求。 2. 跨

fetch各種報錯誤,數據無法獲取的解決方案

pla 簡單的 eth 博客 tar 是你 -a redirect 就是 1、介紹 fetch 提供了一個獲取資源的接口 (包括跨域)。 fetch 的核心主要包括:Request , Response , Header , Body 利用了請

八種方式實現請求

防範 erro create ati brush col html5新特性 ole als 瀏覽器的同源策略 ? 提到跨域不能不先說一下”同源策略”。 ? 何為同源?只有當協議、端口、和域名都相同的頁面,則兩個頁面具有相同的源。只要網站的 協議名protocol、 主

angularjspost解決方案

前端同學李雷和後臺同學韓梅梅分別在自己電腦上進行開發,後臺介面寫好的時候,李雷改動完就把前端程式碼上傳到gitlab,然後在測試機上從gitlab上拉下來,然後在測試機上移動最新程式碼,最後回到本機重新整理頁面。有時候碰到網速不好的情況傳個git傳了半天,或者李雷剛上傳完發現少寫了一個單詞,加上再傳

https 傳送get或post請求時忽略證書認證方式

原創地址:http://www.cnblogs.com/shipengzhi/archive/2012/08/22/2650953.html 在開發java時呼叫別人介面(這個介面還是https開頭的)過程中,需要認證你的證書,然而測試伺服器常常沒有一個(有效的)SSL證書。在你的客戶端連線測試伺

SpringBoot(十三)CORS方式實現

什麼是跨域?瀏覽器從一個域名的網頁去請求另一個域名的資源時,域名、埠、協議任一不同,都是跨域 。 跨域資源訪問是經常會遇到的場景,當一個資源從與該資源本身所在的伺服器不同的域或埠請求一個資源時,資源便會發起一個跨域 HTTP 請求。出於安全考慮,瀏覽器會限制從指令碼內發起的跨域HTTP請求。

Axios傳送請求時,預設不攜帶cookie的問題解決示例。

問題發現: 在使用vue開發學子商城專案時,發現登入頁面即使登入成功了,也無法將正確的登入狀態資訊傳遞迴主頁。 如圖:登陸成功之後,登入狀態碼為1,且通過cookie儲存下來,跳轉到首頁後通過axios請求獲取cookie中儲存的登入狀態碼。但是此時獲取到的狀態碼卻

Java Web 學習筆記之十二:JBoss RestEasy處理OPTIONS請求方式

跨域請求問題 前提 前後端分離的B/S架構系統 前後端獨立開發,後端採用JBoss restEasy 框架搭建restful服務 後端程式碼開發完成並且部署在某一臺測試機上 前端開發過程中,需

PDF.js 2種使用方式使用

前言因為工作需要,開發移動端線上閱讀PDF文件。所以找到了PDF.js,但PDF檔案是儲存在另外獨立伺服器,所以常規使用PDF.js會存在問題,經過搜尋查詢,實踐解決了問題。這邊提供嘗試過的2種有效方法1.繪製頁面html <div>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