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深度學習:前饋神經網路

深度學習:前饋神經網路

  1. 神經元模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將訊號進行累加,得到得分函式,還有偏置項(bias),相當於函式的截距項或者常數項。
    Z=bias+i=1mxiwi=i=0mxiwi
    第二部分是啟用函式,這是神經元的關鍵,通常使用某類啟用函式,就稱為某類神經元。如果使用的是Sigmoid函式,就稱為Logistic迴歸。
  2. Sigmoid神經元是神經網路的預設配置,但是有易飽和性。所以要注意引數的初始值來儘量避免飽和情況。Sigmoid神經元還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它的輸出期望不是0,而是0.5。
  3. Tanh神經元。是Sigmoid神經元的一個變形,函式期望為0。也叫雙曲線正切啟用函式。
    tanh(x)=2sigmoid(2x)1=21+e2x1
  4. Relu,修正線性單元。Relu擁有非常強大的非線性轉換能力,比如可以將抑或分類。
    訓練神經網路只有一招,就是構造代價函式,然後求解梯度,修改網路權重。Relu在0點不可導,不過不算是啥大問題。
    ReLU可以看做是兩條分段線性函式。
    f(x,α)=max(0,x)+αmin(0,x)
    當alpha=0時,就是ReLU。當alpha=-1,該函式為
    f(x)=|x|
    當alpha=0.01,就是裂縫修正單元,負半軸函式和橫座標的夾角非常的小。
    Maxout單元,由k段線性分段函式構成,由Maxout組成的神經網路,不僅要學習神經元間的關係,還需要學習啟用函式本身。、
  5. 神經網路大部分都是分類任務,但是Sigmoid單元或者Softmax單元有著容易飽和的情況,所以預設使用交叉熵作為代價函式。在實際使用時不太常使用ReLU這樣的分段線性啟用函式,而是更傾向於使用Sigmoid或Tanh啟用單元,即使我們知道其擁有易飽和的缺點。但其實很多在直覺上或者理論上完美的東西,並不一定完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6. 通用逼近理論表明至少包含一個隱藏層的前饋神經網路,其在隱藏層使用擠壓式啟用函式,如Sigmoid函式,表示只要給予足夠多的隱藏單元個數,它就可以逼近任意函式。
    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深層的神經網路可以有效的降低神經元的數量並同時降低泛化錯誤率。
  7. BP:從上層往下層求梯度,每層需要求解兩種梯度,一種是該層的權重梯度,用dw表示;一種是該層的輸入梯度,用da表示,在一些資料中也被稱為殘差。對於最終輸出節點的殘差,直接使用網路產生的啟用值與實際值之間的代價函式獲得,對於隱藏節點的殘差,為該節點連線到上一層的所有殘差加權求和。

相關推薦

深度學習神經網路

神經元模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將訊號進行累加,得到得分函式,還有偏置項(bias),相當於函式的截距項或者常數項。 Z=bias+∑i=1mxiwi=∑i=0mxiwiZ=bias+∑i=1mxi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卷積,啟用函式,池化

卷積神經網路——輸入層、卷積層、啟用函式、池化層、全連線層 https://blog.csdn.net/yjl9122/article/details/70198357?utm_source=blogxgwz3 一、卷積層 特徵提取 輸入影象是32*32*3,3是它的深度(即R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CNN入門

該文是,並假設你理解前饋神經網路。 目錄 視覺感知 畫面識別是什麼識別結果取決於什麼 影象表達 畫面識別的輸入畫面不變形 前饋神經網路做畫面識別的不足卷積神經網路做畫面識別 區域性連線空間共享輸出空間表達Depth維的處理Zero padding形狀、概念抓取多filte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物體檢測之感受野大小計算

1 感受野的概念   在卷積神經網路中,感受野的定義是 卷積神經網路每一層輸出的特徵圖(feature map)上的畫素點在原始影象上對映的區域大小。       RCNN論文中有一段描述,Alexnet網路pool5輸出的特徵圖上的畫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與影象識別基本概念

一 卷積神經網路的組成 影象分類可以認為是給定一副測試圖片作為輸入 IϵRW×H×CIϵRW×H×C,輸出該圖片 屬於哪一類。引數 W 是影象的寬度,H 是高度,C 是通道的個數;彩色影象中 C = 3,灰度影象 中 C = 1。一般的會設定總共類別的個數,

基於Keras/Python的深度學習遞迴神經網路速成大法

正在統治諸如輸入序列等機器學習難題的一種神經網路型別,是遞迴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隨著時間的推移,遞迴神經網路已經擁有包含迴圈、增加反饋和記憶網路的連線。記憶可以使這種型別的網路能夠學習和歸納輸入序列而不是單個模式。遞迴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

卷積神經網路是實際應用中最為成功的神經網路。卷積在機器學習中有兩個具體的優勢:稀疏連線和引數共享。 對一幅影象進行卷積,使用卷積核進行卷積,然後卷積後得到特徵對映或者特徵圖(Feature Map)

深度學習-多層神經網路

因為公式都是在mathtype上寫的,然後插入到ppt的,而且裡面有很多圖,再用MD寫一遍簡直太耗時間,所以我就直接當作圖片插入發部落格了,還請讀者諒解。本來ppt是我們每週開組會用的,相互講解交流,自己做這些也廢了不少時間心血,覺得還可以,所以就和大家分享出來

機器學習神經網路-多層神經網路淺析(附程式碼實現)

M-P神經元模型神經網路中最基本的組成成分:神經元模型。如下圖是一個典型的“M-P神經元模型”:上圖中,神經元接收到n個其他神經元傳遞過來的輸入訊號,這些訊號通過權重的連線進行傳遞,神經元接收到的總輸入值與神經元的閾值進行比較,並通過“啟用函式”處理產生神經元輸出。常用S函式

深度學習之文字分類模型-神經網路(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目錄DAN(Deep Average Network)Fasttextfasttext文字分類fasttext的n-gram模型Doc2vec DAN(Deep Average Network) MLP(Multi-Layer Perceptrons)叫做多層感知機,即由多層網路簡單堆疊而成,進而我們可以在輸

深度學習基礎--模型/網路

前饋模型/前饋網路   所謂的前饋是相對於迴圈模型而言的一種分類! 前饋模型的優點   迴圈模型似乎是比前饋模型更靈活、更具表現力的模型,畢竟,前饋網路提出了強條件獨立性假設,而迴圈模型並沒有加上這樣的限制。不過即使前饋模型的表現力較差,仍有幾個原因使得研究者可能更傾向於使用前饋

乾貨 | 深度學習之卷積神經網路(CNN)的向傳播演算法詳解

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全網搜尋最新排名 【機器學習演算法】:排名第一 【機器學習】:排名第一 【Python】:排名第三 【演算法】:排名第四 前言 在(乾貨 | 深度學習之卷積神經網路(CNN)的模型結構)中,我們對CNN的模型結構做了總結,這裡我們就在CNN的模型基礎上,看看CNN的前向傳播演算法是什麼樣

TensorFlow官方教程學習筆記(五)——神經網路

本文主要是在TensorFlow上搭建一個前饋神經網路(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來對TensorFlow的運作方式進行簡單介紹。 程式碼在\examples\tutorials\mnist\中,主要使用兩個檔案:mnist.py和fully

深度學習介紹系列之二】——深度強化學習卷積神經網路

介紹深度學習強化學習中的卷積神經網路 卷積神經網路的大致介紹我們在前一篇文章深度強化學習(一)中已經說過了。本篇文章會詳細介紹卷積神經網路的起源,發展和應用。本篇文章我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 1)神經網路是什麼 2)卷積神經網路的起源與經典結構 3)卷積網路的

Pybrain學習筆記-4 基於神經網路的分類器

話不多說,直接上程式碼: 5.test_pybrian_5 #!usr/bin/env python #_*_coding:utf-8_*_ ''' Created on 2017年4月14日 Topic:Classification with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a

【火爐煉AI】深度學習004-Elman迴圈神經網路

【火爐煉AI】深度學習004-Elman迴圈神經網路 (本文所使用的Python庫和版本號: Python 3.6, Numpy 1.14, scikit-learn 0.19, matplotlib 2.2 ) Elman神經網路是最早的迴圈神經網路,由Elman於1990年提出,又稱為SRN(Simp

深度學習筆記——卷積神經網路

程式碼參考了零基礎入門深度學習(4) - 卷積神經網路這篇文章,我只對程式碼裡可能存在的一些小錯誤進行了更改。至於卷積神經網路的原理以及程式碼裡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結合該文章理解,十分淺顯易懂。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fro

深度學習基礎--卷積神經網路的不變性

卷積神經網路的不變性   不變性的實現主要靠兩點:大量資料(各種資料);網路結構(pooling) 不變性的型別   1)平移不變性   卷積神經網路最初引入區域性連線和空間共享,就是為了滿足平移不變性。   關於CNN中的平移不變性的來源有多種假設。   一個想法是平移不變性

深度學習筆記(四)——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淺層神經網路

1.神經網路概覽 神經網路的結構與邏輯迴歸類似,只是神經網路的層數比邏輯迴歸多一層,多出來的中間那層稱為隱藏層或中間層。從計算上來說,神經網路的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過程只是比邏輯迴歸多了一次重複的計算。正向傳播過程分成兩層,第一層是輸入層到隱藏層,用上標[1]來表示;第二層是隱藏層到輸出層,用上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