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第一章課後答案

計算機網路第一章課後答案

1.連通性和共享。

2.(1)報文分組,加首部(2)經路由器儲存轉發(3)在目的地合併。

3.電路交換:對連續傳送大量資料效率高。 報文交換:無需預約傳輸頻寬,資料通訊效率高,通訊迅速。 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路生存效能好。

4.融合其他通訊網路,在資訊化過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連通性和資訊共享,第一次提供各種媒體形式的實時互動能力。

5.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網際網路發展;TCP/IP協議初步成型;
建成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逐漸形成了多層次ISP結構的網際網路。

6.網際網路草案——網際網路草案的有效期只有6個月,這個階段還不是RFC文件。
建議標準——從這個階段開始成為RFC文件。
網際網路標準——達到正式標準後,每個標準就分配到一個編號STDxx.一個標準可以和多個RFC文件關聯。

7.以小寫字母i開頭的internet(互連網)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路互連而成的計算機網路。在這些網路之間的通訊協議(即通訊規則)可以任意選擇,不一定非要使用TCP/IP協議。
以大寫字母I開始的Interent(網際網路,或因特網)則是一個專用名詞,它指當前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眾多網路相互連線而成的特定互連網,它採用TCP/IP協議足作為通訊的規則,且其前身是美國的ARPANET。

8.按範圍:
廣域網WAN:遠端、高速、是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都會網路MAN:城市範圍,連線多個區域網。
區域網LAN:校園、企業、機關、社群
個人區域網PAN:個人電子裝置
按使用者:
公用網:面對公共運營。
專用網:面向特定機構

9.主幹網:提供遠端覆蓋/高速傳輸/路由器最優通訊。
本地接入網:主要支援使用者的訪問本地,實現散戶接入,速率低。

12.邊緣部分:由所有連線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訊(傳送資料、音訊或視訊)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路和連線這些網路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為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13.前者嚴格區分服務和被服務者,後者無此區別。後者實際上是前者的雙向應用。

14.速率、吞吐量、頻寬、時延、時延頻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16.費用、質量、標準化、可靠性、可擴充套件性和可升級性、易於管理和維護。巨集觀評價網路的外在表現。

20.(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可以使用其下一層提供的服務而不需要知道服務是如何實現的。(2)靈活性好。某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其介面關係不變,則這層以上或以下的各層均不受影響。(3)結構上可分隔開。各層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4)易於實現和維護(5)能促進標準化工作。與分層體系結構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郵政系統,物流系統。

21.網路協議:
為進行網路中的資料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1)語法:即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乙級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訊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務。
協議與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使用者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實體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有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成為服務原語。

22.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資料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3.因為網路協議如果不全面考慮不利情況,當情況發生變化時,協議就會保持理想狀況,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個計算機網路是否正確,不能只看在正常情況下是否正確,而且還必須非常仔細的檢查協議能否應付各種異常情況。

24.綜合OSI和TCP/IP的優點,採用一種原理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物理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透明的傳送位元流。(注意;傳遞新的物理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是在物理層的下面,當作第0層)物理層還要確定連線電纜插頭的定義以及連線法。
資料鏈路層——資料鏈路層的任務是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資料。每一幀包括資料和必要的控制資訊。
網路層——網路層的任務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路由,是傳送站的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組能夠正確無誤的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並交付給目地站的運輸層。
運輸層——運輸層的任務是向上一層的進行通訊的兩個程序之間提供一個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務,使它們看不見運輸層以下的資料通訊的細節。
應用層——應用層直接為使用者程序提供服務。

25.電視、工農業產品

26.實體:表示任何可傳送或接受資訊的硬體或軟體程序。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訊的規則的集合。
客戶和伺服器都是指通訊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程序。客戶是服務的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的提供方。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程序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
協議棧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採用分層模型後,每層的主要功能由對等層協議的執行來實現,因而每層可用一些主要協議來表徵,幾個層次畫在一起很像一個棧的結構。
對等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通訊雙方實現同樣功能的層。
協議資料單元:對等層實體進行資訊交換的資料單位。
服務訪問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互動(即交換資訊)的地方。服務訪問點SA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體上就是一個邏輯介面。

27.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所謂的evering over ip);
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網際網路上執行(所謂的ip over everthing)

33.這是因為在許多情況下,網際網路上的資訊不僅僅單方向傳輸而是雙向互動的。因此,我們有時很需要知道雙向互動一次所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