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中的語法元素(續)--Python(8)

PYTHON中的語法元素(續)--Python(8)

對於PYTHON語言中的語法元素,我們接著上一章的內容繼續。上一章中我們介紹了PYTHON語言中的語法元素:註釋、縮排、變數、常量、識別符號(命名)。
這一章中我們介紹其它的元素:

表示式 
輸入 
輸出 
分支 
迴圈

1、表示式:是在程式中產生或計算新資料值的一行程式碼;在PYTHON語言中的33個保留字或者操作符都可以產符合語法的表示式,如:

x=25; #將資料25賦給變數x;
注:使用變數前必須對其賦值,否則編譯器地報錯。

表示式中空格 使用:
1)不改變縮排相關的空格數量;
2)空格不能將命名分開 ;
3)使用空格增加程式的可讀性;

2、輸入與輸出:輸入(INPUT)與輸出(OUTPUT)是所有程式開發評議上最重要兩個部分,所有的程式開發語言(至少我現在知道的)都遵循的程式設計模式:IPO,即:INPUT—PROCESS—OUTPUT,PYTHON語言也不例外,在前一章的示例程式碼中,輸入使用了輸入函式:input,而輸入使用了列印函式:print,這些函式都是PYTHON預定義好的,我們只要拿為使用即可; PYTHON語言發展到現在,體系豐富,使用流行,就是因為其定義了大量、豐富的函式庫,我們只要知道其意思,拿過來用即可;

3、分支:也可說是分支語句,是控制程式執行,根據判斷條件來選擇程式執行路徑。基本語法如下:

if <條件1成立
>
: <表示式組1> elif <條件2成立>: <表示式組2> …… elif <條件N-1成立>: <表示式組N-1> else: <表示式組N>

4、迴圈:是用來控制程式執行,根據其判斷條件或計數條件確定一段程式的執行次數,基本語法如下:

for i in range (<計數值>):
<表示式1>

我們還是通過上一章中溫度轉換 的例子進一步說明:

#TempConcert.py
val = input("請輸入帶溫度符號的溫度值(如:32C或22F):"
) if val[-1] in ['C','c']: f = 1.8 * float(val[0:-1]) + 32 print("轉換後的溫度為:%.2fF"%f) elif val[-1] in ['F','f']: c = (float(val[0:-1]) - 32) / 1.8 print("轉換後的溫度為:%.2fc"%c) else: print("您的輸入有誤!!")

第一行:註釋說明
第二行:通過輸入函式input鍵盤輸入一個值,並賦給變數 val
第三、四、五、六、七行:分支語句,判斷變數的最後一個字條是否為 “C”或”c”,或“F”或“f”,其中第四行和第七行是處理資料的:
這裡對一個字串判斷最後一個字母的判斷需要注意:
1)字串可以使用 “+”號將兩個字串連線起來,如:
這裡寫圖片描述
2)字串中的字母位置怎麼算:字串可以理解為位元組序列,或長度為L,則第一個位元組索引為0或-L,而最後一個位元組索引為L-1或-1:如:
這裡寫圖片描述

第八行和第十行,是列印結果(輸入);

現在對PYTHON語言中的語法元素有所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