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黑馬程式設計師---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及原則

黑馬程式設計師---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及原則

------- android培訓java培訓期待與您交流! ----------       

       大學期間計算機網路課上,老師說常用的分層結構是5層結構,培訓視訊上一般說的是7層,計算機網路是如何劃分層次和分層的原則?

計算機網路分層結構:
所謂網路的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就是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來表示。
       1、層次結構的要點:
1)除了在物理媒體上進行的是實通訊之外,其餘各對等實體間進行的都是虛通訊。
2)對等層的虛通訊必須遵循該層的協議。
3)n層的虛通訊是通過n/n-1層間介面處n-1層提供的服務以及n-1層的通訊(通常也是虛通訊)來實現的。

       2、層次結構劃分的原則:
1)每層的功能應是明確的,並且是相互獨立的。當某一層的具體實現方法更新時,只要保持上、下層的介面不變,便不會對鄰居產生影響。
2)層間介面必須清晰,跨越介面的資訊量應儘可能少。
3)層數應適中。若層數太少,則造成每一層的協議太複雜;若層數太多,則體系結構過於複雜,使描述和實現各層功能變得困難。
       3、網路的體系結構的特點是:
1)以功能作為劃分層次的基礎。
2)第n層的實體在實現自身定義的功能時,只能使用第n-1層提供的服務。
3)第n層在向第n+1層提供的服務時,此服務不僅包含第n層本身的功能,還包含由下層服務提供的功能。
4)僅在相鄰層間有介面,且所提供服務的具體實現細節對上一層完全遮蔽。

       4、ISO/OSI參考模型
開放系統互連(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基本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標準化開放式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又稱ISO's OSI參考模型。“開放”這個詞表示能使任何兩個遵守參考模型和有關標準的系統進行互連。
OSI包括了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範三級抽象。OSI的體系結構定義了一個七層模型,用以進行程序間的通訊,並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各層標準的制定;OSI的服務定義描述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以及層與層之間的抽象介面和互動用的服務原語;OSI各層的協議規範,精確地定義了應當傳送何種控制資訊及何種過程來解釋該控制資訊。   

需要強調的是,OSI參考模型並非具體實現的描述,它只是一個為制定標準機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在OSI中,只有各種協議是可以實現的,網路中的裝置只有與OSI和有關協議相一致時才能互連。
TCP/IP模型 ,重點是相關的術語(SDU、PDU、IDU及SAP),比較TCP/IP網路體系結構與OSI/RM的異同點,OSI/RM的資訊流動過程。
       5、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分層、協議、服務
       6、網路協議的組成要素:語法 語義 同步
7、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從下向上):
物理層主要負責在物理線路上傳輸原始的二進位制資料;
資料鏈路層主要負責在通訊的實體間建立資料鏈路連線;
網路層主要負責建立邏輯鏈路,以及實現資料包的分片和重組,實現擁塞控制、網路互連等功能;
運輸層負責向用戶提供端到端的通訊服務,實現流量控制以及差錯控制;
應用層為應用程式提供了網路服務。
 8、TCP/IP體系結構                    
                 
       9、OSI7層體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