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只有部分圖片,要全的圖片自己還是的網上下個pdf看吧)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只有部分圖片,要全的圖片自己還是的網上下個pdf看吧)

前言

從我開始拍攝水結晶,以全新的方法與水相識、相知至今,轉眼便已8年。

  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動測定法進行與水相關的研究。當我知道水還有結晶這種獨特的"容顏"之後,才發現,水實際上還有著它的風情萬種,甚至還通過它的結晶,向我們傳遞著各種資訊。

  我在研究中看見,與自來水相比,各種各樣的天然水結晶可謂美麗至極;水聽到了好聽的音樂時所呈現的結晶,更是美不勝收。此外,把"謝謝"與"渾蛋"兩個詞寫給水看,它的結晶便會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這一切都應該讓我們人類更加珍視生命,並陶醉於生命的流光溢彩。

  1999年6月,我將我所拍的水結晶的照片彙編成攝影集交予出版社出版。那是一家小出版社,且出版後採取的是自行定購的方式,並未在書店上架銷售,但這本書卻仍然在人們爭相傳閱的情況下,成為了暢銷書。

  這種情況可以說非常罕見。對這種意想不到的結果,我雖不至於誇張到每天沾沾自喜,但的確在內心由衷地感謝每一位大力推薦、介紹這本書的朋友。

  因為我希望世界上能有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所以在它出版時還特意把所有的說明文字都配上了英文,對這一點我還將在後文中提到。而此番苦心的結果是,確實讓更多的海外人士接觸到了這本書,並因了他們的賞識,我也有幸多次被邀請到以瑞士為主的歐美各國演講。

  水結晶的照片和其中所蘊涵的諸多資訊,之所以能被眾人所知,我想絕對是因為時機已經成熟,是如今的這個時代,讓人們與它產生共鳴。僅此一點,我也要感謝命運能安排我從事這樣一項研究。

  雖然我使用了"命運"一詞,但這本書的主角卻是水。只不過,對水的瞭解越深,越發引起我對生命的思考。不知你是否也如此認為?希望大家看到這本書裡的照片時,也去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在這本書付梓出版之際,我除了要告訴大家水傳遞給我們的資訊外,還會將沉澱在我心底的各種各樣的心得寫出來。當我把這些想法告知日本SUNMARK出版社的主編直木宣隆之後,他欣然表示:"這也正是我們的期望。"此外,該出版社編輯部的齊藤龍哉先生還不辭辛苦地到瑞士去聽我的演講。這一切都給了我將這本書繼續寫下去的信心。

  現在書終於寫完了,回過頭再去讀,我自己也十分滿意。書中不僅提及了我過去10年所從事的波動論研究,還進一步闡明瞭我在研究、體驗過程中所獲得的我所獨有的人生觀及宇宙觀。在此希望各位讀者能向我率真地提出你們的意見與看法。

  值此書出版之際,請允許我向"心"公司的谷川真司總經理、SUNMARK出版社的直木主編,以及齊藤兄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同時我還要感謝每一位爽快地接受了我的採訪的朋友。

  此外,書中做實驗所用的世界各地的水,全部依仗"nichireiice"公司前任總經理田口哲也先生的大力協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更要感謝的還有每一位讀這本書的朋友,我要向你們獻上源自我內心的真誠的愛。最後,我還要對宇宙中所有的水,表示我的尊敬與感謝。

  謝謝你們!

  願外祖父、舅舅、舅媽的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息!

(日)江本勝        

2001年9月1日

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是一本與《時間簡史》同樣神奇的科普讀物。本書用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這項震驚世界的實驗由日本研究水結晶的I.H.M綜合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主持,已進行了10年。所有的這些風姿各異的水結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而成。在最初的觀察中,研究員發現城市中被漂白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而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他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當研究員異想天開地在實驗水兩邊放上音箱,讓水“聽”音樂後,一個奇妙的現象產生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結晶美麗工整,而聽了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的水結晶則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研究員進而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看”,結果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結晶破碎而零散。

  波動理論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處在波動的狀態中,各自擁有一定的波長和固定的頻率。不僅人們周圍的物體呈波動狀態,就連各種文字、聲音、影象,以及我們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活動也呈現為一種波動狀態。而構成人體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蓋,所以當人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波動的時候,水卻能感受到,並且受到強烈的影響。水結晶也許正是這些影響的資訊記錄。

  這些實驗水結晶照片在日本公佈並結集為《水知道答案》出版後,旋即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江本勝博士多次受邀前往歐美展示水結晶照片並發表演講。同時,水接受不同的資訊,結晶就會呈現出不同形狀的事實,啟發了人們對很多社會現實思考的新角度。比如,當水“看”到“愛與感謝”時,會呈現出幾乎接近完美的結晶,讓人們聯想到“愛”與“感謝”本是宇宙存在與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美好的情感與心念會對世界產生有益的影響,所以,我們更應該多一些“愛與感謝”。這也回答了“世界為什麼需要讚美”的疑問。

  《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結晶研究成果同時也對水科學研究的其他領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瑞士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瓊安·戴維斯女士一直從事河水的研究,她認為,水結晶的實驗表明,“水其實對許多非常纖細而敏感的物質都能產生一定的反應,因此我們通過更進一步的對水結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學家或有關單位,我們現有的水資源並未得到相應的保護。”同時,她還從水結晶出發號召“找回對水的崇敬之心”。

  聯合國專案中國水務督察專家高中認為,“《水知道答案》可以說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關於水的‘奇妙之書’。”《水知道答案》用圖片和文字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懷有一份愛與感謝之心,從點滴做起,創造我們生活的美好世界。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平常常的水,竟然還隱藏著如此一個瑰麗的新奇世界!《水知道答案》將新一輪的席捲世界的水研究浪潮帶進了中國。

水是人心的鏡子


  作為主宰世界的哺乳動物--人類,我們常常自詡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宇宙的起源到微生物的作用,人類所知在動物界堪稱無與倫比。然而,自從人類以人工的城鎮將自己同大自然逐漸隔離,我們對自然的瞭解,我們動物本能的感知,都已經越來越弱化了。顯著的例證是人類對於水的認識。

  水,這一生命的基本元素;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母;水,這一區別於地球與已知所有星球的氫氧化合物。我們到底知道多少?我們對水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我們對水,一知半解,模模糊糊。近來,人們驚訝地發現,我們並不真正認識水。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連續數年利用高倍顯微鏡拍攝各地水結晶。他的方法是將水樣放在碩大的冰箱裡,溫度控制在零下5度,取出後,在冰即將融化之際拍攝水結晶照片。結果,他得出了一個無可置疑的結論:美麗的水結晶來自遠離汙染的大自然。洛基山脈的水,瑞士日內瓦湖水,富士山頂的雪水以及非洲草原的水結晶都是美麗的。作者同時指出,因為用氯來消毒,日本所有城市的自來水都無法形成美麗的結晶。

  作者進一步的結論則見仁見智了,當播放不同音樂時,水結晶居然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與藏傳佛教音樂,阿根廷的探戈舞曲與印尼巴厘島的土風樂曲都引起水結晶的變化。甚至在水容器上貼上不同語言的標籤,都能引起反應。各國語言的感謝使得水形狀發出善意的迴應,而惡意的詛咒則使水大驚失色,水結晶醜陋不堪。本書大量篇幅的水結晶照片展示了萬花筒般的魔幻效應。

  水對於音樂的反應可以用聲波反應原理解釋,水對於文字的反應,由於缺乏實證,不敢貿然苟同。對於水產地結晶的不同,我是信其有的。照片顯示,受到汙染的琵芭湖水成變形蟲的模樣,甚為可憎。

  由於作者是日本人,所引的例子理所當然的國外居多。不過,我可以證明,中國天山、長白山天池的水結晶是美麗的。記得剛剛看到碧藍的喀納斯湖水時,同行的水務專家驚歎道:搞了一輩子水,今天才看到真正美麗的水。今年,中央電視臺實況轉播的攀登珠峰的隊伍給我帶來了一份珍貴的禮物:海拔八千米處的雪水,它的結晶當然是美麗的。而受到嚴重汙染、藍藻佈滿水面的滇池,肩負諸多城市下水道功能的海河、淮河及珠江水難以結晶,難以成形則是定論。

  《水知道答案》可以說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關於水的“奇妙之書”。中國需要大量像這樣的介紹水的科普讀物,也需要建立水觀察的群眾組織,以億萬民眾的力量協助政府監督水汙染的治理。

  地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常量。今年世界水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引用了我的一個比喻:如果將地球上的全部水資源比作一口缸,那麼,淡水則只有一瓢,除去冰川及難以開採的地下水,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一勺。其實我更認為,地球應該叫水球,因為它是宇宙間唯一已知有水的星球。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意指水之靈活善變。如果我們將古語為我所用,善意地斷章取義,水善則利萬民,水善則利萬物。

  “民以食為天, 食以水為先” ,許多地方美食一定要用當地特定的水烹製才能成佳餚,好茶也要用山泉水沖泡才能出奇香。水的質量其實與美也有必然的聯絡,歷代君王從蘇杭選美其實是選水。因為一方水養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而水汙則只能出巫婆吧。

  看完《水知道答案》一書後,我甚至想集資作一箇中國各地水結晶的圖片大全,卻又擔心由於汙染,出不來結晶,只是各種汙水醜態。中國水生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一方面是中國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一方面是城市汙水處理率不足一半。農業水源汙染,工業廢水排放速度超過治理速度。江河湖水不堪重負。人類在近幾十年裡製造了大量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無法化解的汙染品。滄浪汙你,你汙滄浪,人們汙染了水,汙水又反過來汙染莊稼,進入我們的食物鏈,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只有依靠整容才能製造出美女了。

  《水知道答案》書中說:瞭解水,就等於瞭解了宇宙,瞭解了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我不想確認水是否有靈性,古人以水為鏡,水實際上也是一面映照人心的鏡子,我只希望天下的水與天下的心靈都能像《水知道答案》封面上的水結晶一樣清澈透明。

  2003.12.21
    高中(聯合國專案中國水務督察專家)

用水的眼睛感受世界


  "勇氣者"號登上了火星,它此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尋找水存在的跡象,找到水,這顆神祕的紅色星球上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未來移民火星才不是一個天方夜譚的夢想。西方科學家說,水是生命的源頭,最早的生命來自海洋,人類體內70%是水。中國哲學家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已經夠尊貴夠玄妙了,然而一本名為《水知道答案》的攝影集說---水的奧祕不僅於此。


  從1994年起,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開始拍攝水結晶的照片,他將從世界各地採來的水樣放入冰箱,在冰即將融化成水的臨界點,用高速攝影技術留下了一張張水結晶的奇異面孔---如果僅僅是完美無缺、晶瑩剔透的六角形,那也沒什麼特別,奇妙的是,事先看過"愛和感謝"字樣的水形成了華美莊嚴的結晶,看到"渾蛋"之類傷人的字眼的水則混沌一片醜陋不堪,聽到巴赫作品的水如同樂曲結晶成相互聯結的奇妙結構,若是聽到嘈雜憤怒的重金屬音樂水結晶的效果則與罵它"渾蛋"類似……122幅水結晶照片,都在試圖說明,天然水總能形成美麗的結晶,而人工處理過的自來水和放置在電視、電腦、手機旁邊的水都無法形成結晶。更有甚者,水對人類創造的語言、文字(包括日文、英文、法文、德文、中文等等)、影象都有所感應,水對善意的訊號都報之以獨具特色的美麗結晶,對惡意的詛咒則驚恐沮喪。水竟然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傳達資訊的能力。

  江本勝博士似乎傾向於用量子力學的觀點來解釋水的這一特性。世間萬物都是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的波動,水能對這種肉眼不可見的波動做出反應。他"聳人聽聞"的實驗結果,已經伴隨著《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的暢銷,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他的結論顯然尚未在科學界得到廣泛認同,有專家說,水對音樂的反應可以用聲波反應原理解釋,水對文字的反應則缺乏實證,難以讓人苟同。的確,《水知道答案》並不是一本言之鑿鑿、天衣無縫的科普書,某種程度上它已經靠近了玄學,或許這與作者畢竟是東方人有關吧。但它提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讓我們試著變換視角,讓我們試著用水的眼睛來感受這個世界,那些戰亂、紛爭、種族歧視、欺壓弱小、汙染環境的行為立刻就能得到一個醜陋的映像,而所有的熱愛、奉獻、感謝、善良、和諧都能換取光華燦爛的美麗結晶。從這個意義上講,《水知道答案》又是一本勸人向善的書。

  水知道答案。以水為鑑,可以知人心。對於我們今天面臨的瘋狂世界,這是一個比到火星上找水更迫切的任務。(尚曉蘭)

序 章

  現在正在捧讀這本書的朋友,請問:在如今這個時代,你是如何活著的?不,如果問題可以提得更簡單些,應該這樣問:你現在幸福嗎?

  當然,我知道幸福的形式因人而異。如果暫且把幸福定義為心境平和、對未來沒有任何憂慮、每天都過得非常快樂,那麼現在的你,稱得上很幸福嗎?

  我想,大部分人面對這樣的疑問,可能都無法充滿自信地作出回答。也就是說,太多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缺乏足夠的信心的。那麼,困擾我們的究竟是什麼?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在我看來,如今這個世界有點兒像"太古時代"。所謂太古時代,就是宇宙形成之前所處的一種混沌、無序、焦灼的狀態。

  現在,我們只是迎接每一天的瑣碎日子,就已經非常疲憊不堪了。報紙、電視上充斥著各種數不清的資訊;在工作上,與客戶之間不斷地產生糾紛、誤解,甚至齷齪……這一切讓我們的煩惱比比皆是。

  放眼世界,也同樣如此。泡沫經濟、國際紛爭、種族歧視、環境問題、宗教戰爭……這個小小的地球,幾乎就要被擠向毀滅。通過新聞報道,這些壞訊息數秒間便會傳遍世界大大小小、角角落落的每個國家。

  而在這種種紛爭中,有掙扎受苦的人、有幸災樂禍的人、有被統治的人、有被榨取的人、有人從中變得富有、有人則越發貧窮……

  到底是誰把這個世界搞得如此複雜?是誰在不斷分裂這個世界,讓它越分越細之後變得越發混亂?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困惑,並束手無策,彷彿回到了除了混沌還是混沌的深不可測的"太古時代"。

  每一個在如今這個螻蟻地獄般的世界裡求生的人都在尋求答案--一個簡潔而肯定的答案,同時,還期待著這個答案能讓世界獲得救贖。

  世界為什麼會重新迴歸"太古時代"的混沌?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它的答案是:一切的一切都已無法再調和,都已開始走向分裂。

  也許這讓人感覺很無奈。雖然同為人類,卻因為地域或人種的不同,在想法上產生了某些差異。事實上也是,各種各樣不同膚色、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如今全都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再加上人類本身就不善於接納異己事物,在這片土地上,就難免不斷髮生各種各樣的紛爭。面對這樣一種世界格局,我想,目前,可能還一時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解決辦法。

  這麼一來,人類彷彿走進了死衚衕。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適用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並值得每一個人信服的答案呢?

  現在我要給大家一個提示,那就是人的身體70%是由水構成的。

  人處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狀態時,其99%是水;出生後,水占人體的90%;長到成人時,這一比例縮減到70%;到臨死之前大約會降到50%。無論如何,可以說人的一生幾乎都活在水的狀態中。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人就是水。而以此為前提的話,我們就可以很冷靜地去看待很多事物了。

  首先,不管你是什麼人種,這個前提是不會變的。我想說的也就是,全世界無論什麼樣的人,他們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共通的東西。

  至此,人到底應該怎樣生活的答案也就有了。

  想要健康而幸福地度過一生,該怎麼辦呢?一言以蔽之,只要讓佔到人體70%的水乾淨就可以實現了。

  河水因為流動,才能保持其清澈。當水不再流動,它就會成為一潭死水。也就是說,水必須保持一種迴圈狀態。很多健康受到損害的人,大多也是因為體內的水(或曰血液)凝滯所致。血液一旦停止流動,身體便會開始虛弱,如果碰巧是腦血管的話,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麼血液為什麼會凝滯呢?我想,這與人類的情感受挫有關。近年來,醫學已經證實,人的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很大。每天生活得輕鬆而快樂,身體自然會健康無病。若總是陷於煩惱、愁苦之中,身體馬上就會出現異樣。

  當情感生機勃勃地處於流動狀態時,任何人都會感到幸福充溢著,身體也比平時更為健康。人體內的水潔淨而不凝滯,並源源流動,對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考慮人之所以為人之前,先把自己想像成是水做的,相信這更能讓人明白,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因為,只要知道水的本質,就可以解開人的本質之謎,從而進一步瞭解人的存在的意義。

  水到底是什麼?首先我們會想到,它是一種生命力。人只要失去體內50%的水分便無法再生存。人體通過水分吸收營養,並通過血液或體液將營養輸送到體內的各個器官。只有體內的水在流動,生命才有可能延續。站在生命的角度來看,水可以說是能量的源泉與載體。

  作為能量載體的水,有點兒像人體內的運送車。如果運送車本身就骯髒無比、堆積著許多垃圾的話,它所運送的貨物自然會受到汙染。因此,水必須保持自身的潔淨。

  很久以前,水在人體內負責輸送能量的說法就廣為人知,並被應用於疾病的治療當中。其中最特殊的莫過於"順勢療法"(homeopathy)了。

  順勢療法是19世紀前半葉德國醫生哈內曼(C. F. Samuel Hahmemann)發現的一種治療方法。不過它的起源其實還要更早。據說在公元前4~5世紀,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曾留下過這種治療方法的記載。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這種治療方法便是:以類治類、以毒攻毒。

  例如,讓鉛中毒的人喝下鉛含量只有10乘以-400 ~ -12、鉛分子幾乎已經不存在了的鉛水,其中毒症狀就會消失。

  也就是說,只要將鉛在水中稀釋到某種程度,水中幾乎已經不存在鉛的成分,只留下鉛所具有的特性,它就能成為治療鉛中毒的良藥。

  順勢療法認為,稀釋的濃度越低效果則越好。我想,換句話說,體內毒素的濃度越高,它所要求的稀釋倍數也就越高。

  換句話說,症狀的消失並非仰仗物質的功效,而是稀釋後通過水複製了某種資訊,然後與中毒症狀所發出的資訊相剋,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水可以複製資訊,並加以記憶。海水可能記住了以海為生的許多生命的故事;冰川可能記錄下了地球數百萬年的歷史,並在心中封存起來。

  水在巨大的地球上迴圈後,進入我們的身體,然後重新奔赴世界各地。如果我們能讀懂水所傳遞給我們的資訊,我們一定會發現一部極為壯闊的史詩!

  因此,瞭解了水,就等於瞭解了宇宙、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多年研究水之後,那一天,我偶然翻開一本書,書上有一行標題進入了我的眼簾:

  "雪之結晶,沒有任何兩片相同。"

  關於這一點,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裡便教過了。也就是說,在地球上下了幾百萬年的雪,沒有任何兩片面孔相同。

  就在那一天,這句話給了我的內心某種別樣意義的啟迪。

  "原來如此!說不定把水凍成冰,觀察其結晶,其容顏可能會完全不同!"

  從那一瞬間起,我開始了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的冒險。我的想法是:把水凍成冰,然後拍出它的結晶的照片。

  我的性格是,靈感一來,馬上付諸行動。於是很快便和公司裡年輕的研究員一同展開了實驗。只是這個前所未聞的實驗結果會怎樣,其實是沒有任何可以行得通的依據的。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相信它一定會有結果。我有很強烈的預感,這一假設絕對正確,實驗肯定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做事一向只有三分熱情的我,對這項實驗卻非常執著。

  我立刻去租來了精密度很高的顯微鏡,並將水放到家用冰箱裡使之結成冰。因為在常溫下進行拍攝,冰塊的融化速度很快,所以好長一段時間根本拍不到結晶的照片。

  於是,我只好每天請研究員吃飯,鼓勵他不要灰心,無論如何都要竭盡全力、充滿信心地堅持下去。

  著手實驗兩個月後,終於拍到了第一張水結晶的照片。那是一張非常美麗的六角形的水結晶。欣喜若狂的研究員來向我彙報這一情況時,我也不禁心內一熱。

  現在,我們為了方便實驗,購置了一臺非常大的冰箱,將其溫度通常設定在零下5℃。而這樣的設施得以完備,全仗這張照片所給予我們的信心。現在想來,在那樣的環境下竟然能拍到水結晶的照片,身上不禁會冒出冷汗……

  有志者,事竟成。一切都掌控在人的努力之中。

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上圖);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下圖)。  

從那之後,拍到的水結晶反覆說明了世界的一切,其中還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水結晶常常形成於溫度開始上升、冰塊開始融化的數十秒間。就在這短短的瞬間,宇宙以肉眼可見的形態出現在人們面前,並隨即消失。正是在這一瞬間,我們窺見了一個眩幻的世界。

  我拍攝水結晶的照片的具體方法是這樣的:

  首先將各種水分別放到有蓋的玻璃器皿中(剛開始進行實驗的前幾年,每次要用100個玻璃器皿),然後放進冷凍庫凍上3個小時。這樣在玻璃器皿中會形成直徑大約為1釐米的冰塊。將光線投射到一個個凸起的冰塊上,用顯微鏡觀察,就能看到結晶。

  當然,在每一個玻璃器皿上不會出現相同的結晶,有的甚至無法形成結晶。統計這些結晶,並製成圖表後,就能瞭解水的性質,諸如哪些水會出現類似的結晶,哪些水根本不會形成結晶,還有哪些水只能形成一些破碎的結晶,等等。

  首先我觀察的是城市的自來水。東京的自來水幾乎無法形成結晶,說完全拍不到一張美麗的結晶照片一點兒都不過分。這是因為東京的自來水在消毒過程中使用了氯,從而將天然水的美麗結構全都破壞掉了。

  與此相反,只要是天然水,無論出自何處,它們所展現的結晶都異常美麗。泉水、地下水、冰川、仍然保持自然形態的河流上游的水(下游往往因為生活廢水的注入,無法看到美麗的結晶)。不管來自世界上哪一個地區,只要是在大自然中未被汙染的水,都能呈現美麗的結晶。

  就這樣,我們拍攝、觀察水結晶的研究正式走上了軌道。

  沒過多久,拍攝水結晶的研究員突然沒頭沒腦地蹦出這樣一句話:"讓水聽一聽音樂,看看會形成什麼樣的結晶。"可以說,他已經完全被水迷住了。

  的確,讓水聽音樂,將波動傳遞給水,有可能改變水的性質。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音樂,小時候還認真地想過當音樂家,所以舉雙手贊成這項獨特的實驗。

  然而,雖說是有這個想法,但是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給水聽什麼樣的音樂,我們還完全摸不著頭腦。經過幾次錯誤的嘗試之後,我們決定在兩個喇叭之間放一瓶水,用一般人平時聽音樂的音量讓水聽音樂看看。因為此前每次使用的水都是一樣的,這次我們商量著到藥店買瓶精製水試試。

  實驗的結果美妙極了。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水所呈現的結晶,像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樣美麗而工整;而聽到對美充滿深深祈望的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的水,其結晶也竭盡全力展現出一種華麗的美。

  最妙的是聽了肖邦的《離別曲》的水結晶,美得小巧玲瓏,並分散成幾塊,簡直令人驚歎。(後來我瞭解到,《離別曲》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看來水所感受到的是為這首曲子起名為《離別曲》的那位日本人的感受。)

  水就是這樣隨著美麗的古典音樂,發揮著自己的個性,形成了美麗的結晶。相反地,讓水聽充滿了憤怒與反抗色彩的重金屬音樂時,它的結晶的形狀就全都是凌亂而破碎的了。

  接著,我們又有了更奇妙的想法,那就是讓水讀文字。把水裝進瓶裡,我們在紙上寫了一些字,把字面朝裡貼在瓶壁上。我想知道分別給水看"謝謝"和"渾蛋"這兩個詞,它們的結晶有什麼不同。

  從常理來說,讓水"閱讀"文字,因字面意思的不同而改變它的結晶形狀,簡直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通過音樂實驗得到證實後,我對自己的這種想法不再抱有任何懷疑,於是馬上開始了這項實驗。有如誤入了奇境一般,我滿心期待著這次實驗的結果。

  結果揭曉時,真的又令我大吃一驚。看到"謝謝"兩個字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而看到"渾蛋"兩個字的水結晶,像聽到重金屬音樂的水那樣,破碎而零散。

  同樣地,把"讓我們做吧"這句話貼在瓶子上給水看,它的結晶就很整齊;採用命令式口氣要求它"一定要做",它甚至無法形成結晶。

  這個實驗讓我們瞭解到日常生活中說話措辭的重要性。使用友善、溫和的語言,會將事物帶向好的方向;而惡言相對時,則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探索水本身所蘊涵的"故事",就像探索宇宙一般充滿著冒險。水為我們開啟的是通往另一空間的入口,在不間斷地拍攝水結晶的實驗過程中,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踏上了探索宇宙之深遠奧祕的旅程。

  此番經歷中,有一張水結晶的照片深深捕獲了我的心,我從來沒見過那般美麗而絢爛的結晶。那就是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這樣的水結晶充滿了喜悅,並形成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的模樣。這張水結晶的照片,美得幾乎改變了我的人生。

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這樣的水結晶充滿了喜悅,並形成 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的模樣。

  日本自古以來就相信,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對世界的改變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語言能非常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意識,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都應該採取積極的語言,讓事物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但這種想法在過去沒能呈現出肉眼可見的形態,從而獲得我們的認同。

  語言是心靈的展現。對於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態,會改變占人體70%的水,並在身體的外在形態中表現出來。擁有健康心靈的人,他的體魄也相對要健康許多。正所謂健康的內心決定了健康的身體。

  當我開始研究水的時候,心裡就曾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儘可能地幫助更多人恢復健康。我確信,有些疾病不僅僅在於個人問題,很多還源於整個社會的扭曲。

  如果不改變這個扭曲的世界,恐怕在肉體上患病的人數不會減少,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也無法得到救治。

  那麼讓這個世界扭曲的到底是什麼呢?是心靈。扭曲的心靈影響到全世界。正如一潭積水中有一滴水落入,就會有無盡的波紋擴充套件開來一樣。只要有一個人的心靈產生扭曲,他就可以影響周圍的人群,乃至影響到整個世界。

  但是,請各位大可放心,這種負面影響依然有藥可救,那就是心懷"愛與感謝"。

  世界正在向我們發出祈求,它想變得更美,它在向我們祈求一種達到極至的美麗。請回想一下我們最初的定義:人是水做的。看到水結晶的照片的人,體內的水一定會發生某種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它找到了最為極至的美,這美就是看到了"愛與感謝"幾個字所形成的水結晶。

  如果所有人都心懷著愛與感謝,連法律的存在都會顯得多餘。現在相信你已經知道了答案--"愛與感謝"將是引導整個未來世界的關鍵。

  水明確地指引了我們生活的方向,而水中所包含著的每一首史詩,都是從一個細胞擴充套件至整個宇宙的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

  希望你和我一樣,滿懷期待與喜悅地欣賞每一首史詩。

第一章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人由水構成,瞭解這一點是認識整個世界的關鍵。只要從這個角度綜觀我們周邊的世界,我們就會看到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風景。

  人類所編織的無數的史詩,可以說都是通過水所映照出來的一段段的故事。人類社會就如廣闊的大海,我們以各自的姿態滴落其中,便是參與了社會的運作。

  我希望將水中所蘊涵的資訊告知更多的人,於是決定把我拍到的水結晶照片拿去出版。出版後的書雖然只是滄海一粟,卻出乎意料地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並逐漸形成更大的波瀾回返到了我的身邊。

  那本攝影集出版於我開始拍攝水結晶照片的6年後,也就是1999年。之前,我所拍攝的大量的照片始終只能沉睡在我的辦公室的角落裡。

  在我為了攝影集的出版而整理這些照片時發現,不知不覺間這些水結晶的照片已經寫就一段段非常美妙的故事。照片上的每一片水結晶,都在訴說著一個故事,並組成了一首首壯闊的史詩。

  而我開始有將這些照片以攝影集的形式出版的想法時,馬上把我的這一想法告知了好幾家出版社,但都沒有得到很理想的答覆。然而這依然沒能動搖我出版這本攝影集的信念。

  最後我決定以我公司的名義自行出版這本攝影集。可是進入實際銷售這一步驟時,遇到了一個困難,那就是因為我沒有加入到出版流通的行列,無法將書在書店上架銷售。

  雖然我心裡很苦惱,卻別無他法,只好將已經接受了別人預先訂購的數百本書親自包好,郵寄出去。

  那些攝影集剛寄出去沒多久,我發現事情有了變化,那就是預購過書的人又開始來郵購了。就是說,買了這本書的人,又將其介紹給朋友和一些相識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都知道了這本書。於是,他們受朋友委託,5本、10本地來購買了。這就有點兒像水面上蕩起的漣漪。

  因為想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這本攝影集,我還特地讓翻譯公司在說明文字的旁邊加上了英文。拜此之幸,該書有機會呈現在海外人士面前。當然,這全都要歸功於這本攝影集的英文翻譯--阿維漢特靜子女士,是她不斷將它寄給她在歐美的朋友,讓這些海外人士看到了它。沒過多久,為這本攝影集而感動的人們開始向我發出熱情邀請,希望我能到他們那裡去演講。

  於是,從瑞士開始,我有幸將這些水結晶的照片陸續介紹到了德國、澳大利亞、荷蘭、義大利、英國、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家。

  我想我真的是碰上了一個絕佳的時機--人們正在從這個混沌世界中尋求出路。雖然我所出版的這本攝影集微不足道,但它卻將極有意義的一滴水,注入了這個世界。

  這些照片,有的曾經收錄在我以前出版的《水知道答案》中,有的則收錄在它的續集《水知道答案2》中,也有一些我最新拍攝的作品。相信大家一定能從中體會水在閱讀文字、看到照片,以及聽到音樂時所發生的奇妙變化。

  我出版的攝影集在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傳開之後,得到了很多反饋意見和感想。換句話說,我所激起的小小漣漪最後卻出乎意料地引發了巨大的波瀾。

  人的意識或語言所具有的能量,能夠通過水結晶,以人的肉眼可見的形態顯現出來,這件事令許多人驚訝不已。在過去,諸如此類用語言或思想改變水或其他物質的性質的想法,都常常只是被歸入宗教或者哲學的範疇。

  但此刻,相信許多人都有了與我一樣的感受,那就是在水結晶的莊嚴姿態中,蘊藏著世界上所有存在著的美。相對地,根本無法形成結晶、甚至只呈現出扭曲狀態的水,則暴露了長期隱藏在人們心底的黑暗。

  我在演講時,經常會放映一些水結晶的幻燈片,每個人的反應都大不相同。有的人因為太出乎意料而驚歎不已,有的人還會感動得落下淚來。誰又能想到,一滴水竟能在人的心裡激起如此多的漣漪呢!

  邀請我到瑞士,並策劃了那裡的演講活動的馬妮愛拉·金姆女士,在看過攝影集後說出了這樣一番感受:

  "水結晶的照片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我們的肉眼看得到。且通過這些照片,我們的意識得以快速的覺醒與飛躍。對於我們所經歷與感受到的一切,因為有眼見為證,從而有了更深的理解與認識。"

  而一位日本讀者在寄來的明信片中這樣寫道:

  "通過這本攝影集讓我認識到,水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它還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種展現,並具有淨化的功能,以及撫育萬物的神祕力量。看到人的心理波動讓水結晶發生的變化,讓我感覺到人的心靈與語言的重要性。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一份珍貴資料,它令我感動!"

  水結晶在一瞬間就如此地捕獲了人心,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呢?這是因為其中隱藏瞭解開宇宙之謎的關鍵,同時為人類該如何在這個宇宙中生存打開了一扇心靈之窗。

  水是心靈的鏡子。為什麼水可以映照人的心靈呢?而人類的意識又是什麼?在具體回答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請各位瞭解下面這些事實。

  萬物是通過波動而存在的,世間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動,並且各自擁有一定的波長,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波動。

  這就是我所有實驗的前提。而我在不斷研究水的過程中也發現,這同時還是宇宙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理。

  上面涉及到的關於萬物都在波動的觀點,用語言只短短一行就能表達完整了。但對於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說法的人,或許還是很難理解。

  "世間的一切都在波動?眼前的桌子、椅子、自己的身體,眼前所見到的一切都在波動,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的確,若單是相信人的觸覺所觸控到的物體的實感的話,告訴他說,其實內外都很堅實的木材、石頭、水泥等物體都在波動,真的會讓人難以置信。

  然而,在量子力學等科學領域,物質的波動是一個常識。如果將物質一一細分,其實我們身處的是一個一切都是粒子與波動的不可思議的世界。

  假如你將自己的身體設想成一個極其微小的個體,並準備開始去探索宇宙形成的奧祕的話,就一定能明白,世間萬物不過是圍繞在原子核周圍的電子而已。其中的原子通過電子的數目與形狀,維持著其固有的波動。

  無論是什麼東西,它的原子世界都不是密實得毫無縫隙的,它隨時圍繞著原子核作著波動。

  所有的物體均通過波動處於非靜止狀態中,並以超高速的頻率不斷迴圈往復。《般若心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換言之,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種真實,肉眼所不見者,卻常常就是真實的存在。

  過去釋迦牟尼的這句謎一樣的偈語,現在卻很神奇地得到了科學的證明。

    萬物肉眼可見,波動卻看不見。像下面這種情形或許大家都曾經歷過。

    一天和某個朋友兩個人正在屋裡聊天,氣氛愉快而熱烈,這時另外一個朋友突然來訪。當這個朋友開啟門的一瞬間,原本明朗得如百花盛開一樣的氣氛,驟轉直下,空氣就像凝固了一樣,整個房間頓時都被陰暗、沉鬱的氛圍所籠罩。

  再看走進來的這位朋友,面容憔悴、垂頭喪氣,怎麼看都是一副為了生活而極其疲頓的樣子。他到底怎麼了?失戀了?工作不順利?還是他的人生充滿了煩惱與困惑?

  至於到底為了什麼,就任由各位去猜想了。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他開啟門的一瞬間,為什麼房間裡的氣氛會凝固了呢?

  其實這是因為,人也在波動。每個人都有其各自固有的波動頻率,同時也像具有接收器一樣,能接收外來的波動。

  對人生感到悲觀的人,就會發出悲觀的波動頻率;對一切都能欣喜相對的人,就能發出一種歡喜的波動頻率;愛上他人時,會發出愛的波動頻率;做了壞事時,所發出的波動頻率往往充滿了黑色的邪惡。

  自身可以波動的並不僅僅限於人類,某些事物及場所同樣能發出波動。就像在某一地方開店,就會生意興隆,是因為那地方總是被幸福的氣氛所籠罩。說到這裡,不禁使我聯想起經常聽到的有些寶石會給主人帶來不幸的傳聞。

  不只是物質,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現象都有其固定的波動頻率。當大氣內部的能量發生某種變化時,就會引發雷電或颱風。雖然其劇烈的能量轉換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災難,但換個角度想,那也未必是件壞事。假如雷電或者颱風能把地面上累積的負面能量一掃而空的話,倒也是件值得感謝的事情。

  從這方面去考慮,便不難理解為什麼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祭奠了。當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穿著華麗的衣裝又唱又跳時所發出的明快而高昂的頻率,肯定能使原來凝重的負面能量因此而灰飛煙滅。

  萬物皆能發出波動,並有其固定的波動頻率。瞭解了這一點,相信除了能讓你更加深刻地感知世界,還能令你在面對過去與未知的未來時,一改壓抑在你意識底層的憂鬱,通過新的發現與感動,為你的人生增添瑰麗的色彩。
  既然萬物都能發出波動,那麼也必然能發出聲音。

  不過我們未必能聽到所有的聲音。也許少數人擁有能聽見樹或者花草之間的對話的能力,但絕大多數人的耳朵卻聽不見植物所發出來的聲音。所以比較穩妥的說法是,萬物所發出的每一種波動,都能被置換成各自不同的聲音。

  我們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大約在15~20000赫茲之間。所謂赫茲就是指一秒鐘所波動的次數。只能聽到這個範圍內的聲音其實對我們很有益,如果能聽到所有的聲音的話,恐怕夜裡我們就很難入睡了。

  自然界的構成真的可謂非常神妙。有聲音,就有傾聽聲音的高手--那就是水。

  為什麼水聽到音樂,其結晶會發生變化呢?還有,為什麼聽到聲音或者看到文字的水,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呢?這一切都因為有"波動"存在,還因為水對萬物所發出的波動都非常敏感,它能將那些波動一一如實地複製下來。

  我們都知道,音樂和語言其實就是一種波動。音樂所擁有的波動頻率,是在人的耳朵最樂於接受的範圍內。連佛教儀式中的誦經,都通過開口發聲,產生出一種有治療作用的波動。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解釋水看了文字後其結晶所產生的變化呢?那是因為寫在紙上的文字本身就會發出一種固定的波動頻率,而水能夠感知到這種頻率。

  水可以忠實地反映世上所有事物所發出的波動頻率,然後通過我們肉眼可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看到文字的水,把文字視為一種波動,並將這種波動給它留下的"印象"具體表現出來。

  而語言到底又是什麼呢?據《聖經》記載,宇宙在創造萬物之前,"語言"就已經存在了。

  我從來不認為語言是人創造的,而覺得是人類從大自然當中學會了語言。

  遠古時代,當人類還生活在蠻荒中時,或許為了自己的安全,通過傾聽自然界中種種事物所發出的波動及聲音,以確定是否有危險臨近,才慢慢學會了自己的語言。

  輕拂而過的風聲、潺潺而流的水聲、動物漫步草叢的腳步聲……人類可能通過辨別這種種聲音,然後用嘴脣和聲帶模仿這些聲音,並與同類之間相互傳遞這些資訊,這就是人類語言的最初雛形。或許他們當初只能使用兩三個最簡單的音,但隨著文明的進步,積累了更多經驗之後,語彙量也漸漸豐富起來。

  那麼語言又為什麼因國家及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呢?關於這一點,同樣可以用語言源於大自然的理論來加以說明。

  人類因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自然環境當然就有差異。而地域不同,其自然環境中所發出的聲音也就不同。灼熱的沙漠、氣候多變的歐洲、悶熱的南亞小島,這些環境迥異的地方所發出的聲音,肯定是不一樣的。

  四季分明的地方,擁有的聲音就相當豐富,從而用來表達大自然之靈動的語言也異常確切與多樣,以象聲詞為例,就有"嘩啦嘩啦"、"滴答滴答"、"刷拉刷拉"等等。

無論是哪種語言,當水看到"智慧"後,其結晶都非常整齊而美麗。圖片依次為上圖智慧(中文)、中圖wisdom(英文)、下圖weishieit(德文)。

無論是日、英、德任何一種語言,當水看到"謝謝"後,其結晶都非常整齊而美麗。與此相反,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語言,只要是看了帶有辱罵及攻擊性的,例如"渾蛋"等字眼的水,便都散亂得無法形成結晶,而且樣子還慘不忍睹。

  這或許是因為,就如《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所提到的那樣,在太古時代,人類曾經使用同一種語言,還可以進一步說明,雖然地域及自然環境存在著差異,但大自然的基本定律卻恆久不變。

  我所拍攝到的水結晶,大都呈現出均等的六角形,我想這是因為,這種能形成結晶的水與大自然所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相一致的吧。而對於人類無視自然定律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及受到汙染的自然物,水都無法形成結晶。

  我曾試著拍過東京自來水的水結晶,結果竟呈現出非常可怕的形狀。這是因為,日本的日常生活用水都用氯來消毒,使水的結構遭到了破壞的緣故。

  水在結冰後,水分子的排列會非常整齊,並形成串聯在一起的結晶體,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結構穩定的六角形的樣子。但是如果在其中加入一些違背純自然的成分,水就無法形成美麗的六角形結晶。

  "謝謝"、"愛"與"感謝"等都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 "聖物",也是生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因此水在看到這些文字時會呈現出美麗的結晶。
  擁有同樣的波動頻率會產生共鳴,這就是共鳴的原理。

  更有趣的是,即使波動頻率不同,但只要呈倍數,一樣可以產生共鳴。用鋼琴同時彈出440赫茲的"la"音和低八度的220赫茲的"la"音,我們就能聽到非常悅耳的音樂。而這時在音叉上敲出上述兩個八度音,都會產生共鳴。

  只要波動頻率呈2倍、4倍、8倍,或者1/2、1/4,均能產生共鳴,而且這個數字可以無限延伸下去。也就是說,無論波動頻率相差多少,只要是倍數,就可以產生共鳴。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的話,不管兩者在什麼層次上,它們都存在著共鳴的可能。

  試想,世界上有很多人受到具有高波動頻率的耶穌基督、釋迦牟尼的影響;同時也有人對那些無視社會規範、活得"奔放而瀟灑"的諸如大盜--石川五右衛門之類的人充滿羨慕。

  這其實並不矛盾。不同的人就是會與不同階層的人或事物產生共鳴。有句俗話說,"清濁並飲",也許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更自然,更適合人類。

  那麼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愛情,又該如何用波動理論去解釋呢?

  愛情也是一種共鳴現象。比如,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波動的世界中可以歸為第10級的話,那麼自己只能和擁有第10級波動能力的人產生共鳴,或者憧憬著與擁有比自己"高階"的、波動能力為第12級的人相戀。

  我總在想,在這種情況下墜入愛河的話,人所擁有的能力就可能發揮到一種極限。如果一個人擁有10級的才能,卻常常只能施展出5級來,這時他若和擁有10級能力的人戀愛,他的能力必定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到10級。若恰好對方擁有的波動能力達到了12級,那麼相信他的能力肯定將隨之提高。

  所以說,當人戀愛的時候,工作效率就會特別高。人只要一談戀愛,無論是工作內容,還是周圍所處的環境,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改變。這樣說的話,那些已經不再年輕、卻依然在工作上充滿幹勁的人,也許是因為無時無刻都在"戀愛"著的緣故吧。

  當然,這裡所說的戀愛,並不僅僅侷限於世俗意義上的男人與女人的相戀,而是包括了很廣泛的人對人的崇拜,以及對他人人格的景仰。

  戀愛能提高波動頻率,同時也能讓人逐步完善自身。所以請各位,只要活著一天,就不斷展開"戀愛"吧。

  與此相反,類似"渾蛋"等語言,也許原本在大自然中並不存在,是人類後天衍生出來的。還有責怪、傷害、蔑視等語言,應該都是人類文明出現之後的產物。

  大自然中理應只有"愛與感謝"的共存。這隻要看一眼周圍的自然風景便能明白。樹與花草互相尊重,共存共生。動物也一樣,獅子只有肚子餓了的時候才會攻擊其他動物。大自然中既沒有在樹陰下受不到陽光普照而怨氣滿腹的花草,也沒有企圖獨享食物的禽獸。

  1989年,美國的科學雜誌《21世紀》刊載了一位名叫沃倫·哈馬曼的人所寫的論文。論文中提到,如果將人體中的有機物質的頻率轉換成聲音,相當於42個八度。若真的那樣,我們將最高頻率的標準定在八長調的"do"的話,它就會高達570兆赫茲。而1赫茲表示1秒鐘波動1次,這也就是說,人體所產生的波動每秒鐘高達570兆次。換言之,人類其實隱含著超乎想像的能力。

  42個八度的確令人難以想像,但這也恰恰說明,人類擁有各種各樣的頻率波動。人體就是一個由不同頻率所組成的"宇宙",只是依靠人體本身,就能演奏出一首恢弘的大宇宙交響曲。

  我在談及波動及波動頻率的時候,通常會採用我所獨創的"八度理論"。

  何謂"八度理論"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在包羅永珍的萬物之中,所有事物所具備的頻率,均能包含在跨越一個八度的7個音符內。

  宇宙是由頻率從高到低的不同事物組合而成,就像鋼琴上從低音到高音順序排列的琴鍵一樣,只要彈奏上面白色的琴鍵,八度音中的音符即能流瀉而出。

  其中一個八度的"do"和第二個八度的"do"之間的波動頻率相差兩倍。但是相差兩倍的波動頻率,同樣都由"do re mi fa so la si"這7個音符"構成"。這也就是說,只要重複這7個音,就可以表現從極高到極低的音域。

  那麼將所有的波動頻率都轉換成聲音的話,會出現一種怎樣的情形呢?

  首先主要會產生一種共鳴現象。同樣的波動頻率就會產生同樣的共鳴。用音叉做個實驗,你很快就能明白了。音叉是一種U字形的器具,擊打其金屬部分就可以發出聲音來,通常用於樂器或者合音的調音。

  對著音叉敲出440赫茲"la"音,然後讓另外一種發聲器同樣發出440赫茲的"la"音時,音叉就會產生"嗡嗡"的聲音,這就是共鳴。

  具有同樣波動頻率的東西,只要一方發出聲音,另一方就能產生共鳴。我們通常所說的物以類聚,指的就是這種具有相同波動頻率的東西之間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共鳴"。

  如果平常仔細觀察的話就能發現,這種共鳴現象隨處可見。

  走在大街上的狗看到其他動物往往無動於衷,但是道路的另一側也有一條狗的話,它就會很敏感地作出反應。此外,還有一些狗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以及沿街叫賣的喇叭聲時,會大聲狂叫,這都是一種共鳴。

  反觀人類也是一樣。具有同樣波動頻率的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吸引,從而成為親密的朋友;不同型別的人,不管距離再怎麼近,彼此也會漠不關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個你討厭的人試圖接近你,其實說明你與他之間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鳴的。

  日本武士道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換言之,就是不與你的敵人產生"共鳴"。而經過比試後獲得勝利,畢竟還是與敵人產生了某種"共鳴",所以層次要略遜一籌。

  "波動"與"震動"不同,彼此之間如果沒有共鳴的話,肯定會越走越遠,因為我們無法接受與自己不是"同類"的人。
  自然界中的諸多事物,大多隻能發出固定的波動頻率,就像所有的麻雀所發出的叫聲都千篇一律(雖然就麻雀本身而言,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不同),貓狗的叫聲也並無太多的變化一樣。

  相對於它們,人類可以自由地唱出"do re mi fa so la si"來,甚至還能創造出更多優美的旋律。你不覺得這是一個奇蹟嗎?

  惟有人類可以和自然界中的萬物產生共鳴;惟有人類可以和宇宙中的萬物展開對話,賦予它們能量,並從它們身上獲取能量。

  但這一切卻因為想法的不同,變成了一把雙刃劍。如果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滿足某種慾望的話,那他就會把破壞自然的能量,全都散播到世界上。

  地球如今之所以會如此髒亂,都是因為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味地貪圖生活的便利,貪婪地追求生活的奢華所致。在人類的生活裡,創造出了所謂消費社會,從而極度地威脅到了自然環境。

  此刻,新世紀已經來臨,我認為,人類已經走到了需要徹底改變意識的轉折點。既然人類可以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產生共鳴,那麼我想就一定能架起與自然共存共生的橋樑,不再汙染自然環境。要對整個世界發射出什麼樣的頻率,要讓地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星球,這有賴於我們每一個人。

  那麼你會選擇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呢?

  只要心中充滿愛與感謝,值得我們去愛與感謝的事物就會源源不斷地降臨,讓我們的生活從此充滿幸福與健康。如果我們人類發出的只有怨恨、不滿或者悲哀的波動,世界又將如何呢?想必,人類從此會越發深陷於仇恨之中,最後墮落到滅亡的地步吧。

  要選擇什麼樣的世界,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可能全在人們的一念之間。

 第二章 水是不同空間的入口

 現在先讓我們暫時把書放下,倒杯水放在桌子上,仔細觀察一下。

  或者無須親自動手去倒水,只需靠想像就可以。那麼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麼?

  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間的佈置、窗外的景色,還有你湊近的臉龐。水能映照出各種顏色、光線、形狀和風景。

  此刻,你已經知道水的祕密了。而當你凝視水的時候,其實水也在凝視你。不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括你心中的"風景"所營造的那種氛圍,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記憶裡。

  那麼就讓我們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各位是不是因為水離我們的生活太近了,而很少會想到它呢?在生活當中,我們會喝水、洗臉,洗澡要用水,做飯也要用水,水在方方面面關心、照顧著我們,但是我們卻很少有人會去想水到底為何物。

  其實,沒有比水更不可思議的物質了。而對水來說,最不可思議的是冰浮於水這種現象。一般物質,只要從液體變成固體,構成它的分子以及原子的密度通常就會增加,重量也隨之增加。但水結成冰的時候,其分子結構雖然排列規則而整齊,但其中還是留有很多空隙。而一旦變成液體時,水分子就會以10萬倍的速度劇烈運動起來。由於運動劇烈,分子之間的空隙越變越小,密度則相對增加,因此與冰相比,液體的水要重得多。

  當溫度為4℃時水的比重最大。如果在充滿空隙的水分子結構中加入活潑的水分子,這時溫度又恰好是4℃的話,其重量就會增加。若再將其溫度提高,水分子就會因為更加活潑而使密度再度變小。

  因此,即使外面天寒地凍,湖底的水溫也肯定保持在4℃,這對生活在水底的生物而言,確是一個非常容易生存的環境。

  如果水不具備這種特性而和其他物質一樣,也就是說固體的冰沉沒於液體的水之中,真不知道這個世界將又是什麼樣子。也許因此人類就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如果氣溫下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海底或者湖底的水完全結凍,就會將生存於其中的所有生命逼上死亡之路。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因為有冰浮於水的特質,海面及湖面上雖然覆蓋著厚厚的一層冰,冰面之下的生物卻仍能得以延續生命。

  另外,水還有易溶於其他物質或者令其他物質懸浮在其表面以便搬運的特點,這也獨具特色。

  我們從自海水中提取純淨水之難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水是多麼易溶於其他物質。半導體工廠或製藥廠使用的基本上是純度非常高的"超純淨水",但只要我們將這種水放進塑料等容器中,馬上就會溶入不純淨的物質,所以說要保持水的絕對純淨狀態相當困難。大家也都知道,即便看似很清澈的地下水或者山間的小溪水,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礦物質以及其他不純淨物質。

  由於水的這種特性,令大海中不斷溶進生命所需的種種元素,從而形成了"生命之源"。現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幾乎全都誕生於大海之中。

  所以說,水是創造生命之源,沒有水,物質與物質之間便無法相互融合,也無法迴圈再生。水還創造了空氣,創造了一種令生命延續下去的秩序,創造了這個生機盎然的綠色的地球。

  人類自古以來便認為水是有生命的。在世界上,通常都認可泉湧之地就是生命力旺盛之地的說法,還會在這樣的地方修建神社,更有很多人前來參拜。而在古代,會有某些土地非常肥沃,被稱為所謂"肥沃之土",其實這種土地肥沃的地域,地下大都有很乾淨的水源流過。

  水是孕育生命之母,也是生命的原動力。這一切全都有賴於水異於其他物質的特性。

  當我這樣思考著不可思議的水的時候,在心裡卻總是無法讓自己相信,水也是存在於地球上的一種物質。

  至於為什麼地球上會有如此多的水,目前公認的說法是,大約46億年前,地球形成時所噴出的水蒸氣變成了雨,落到地面上,積聚成了海洋。

  那麼地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在太陽系誕生之時,氣焰似的火球飛速旋轉,在其中心部位誕生了紅色的太陽,而剩餘的塵埃和大氣則彙集成地球以及其他星球。這時的地球,還只是一塊燃燒著的熔岩,然而其中已經包含著最原始狀態的水,也就是氫。在熔岩冷卻形成巖塊的過程中,這些氫便轉變為水蒸氣噴發了出來。

  當然也有大膽的學者對此提出反對意見。俄亥俄大學教授路易斯·法蘭克博士認為,水原本並不存在於地球上,地球上之所以有水,是自宇宙飛來的冰塊形成的。

  也就是說,水來自宇宙。

  這一說法源自於,法蘭克博士在人造衛星攝影儀所拍攝的圖片中發現有幾個非常可疑的黑點兒,他在調查後認為,這些黑點兒是落到地球上的小彗星。

  而這些小彗星原本是一個個由水和冰組成的重約100噸的球狀物。它們以大約每分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