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ndroid自定義控制元件:Android L控制元件點選水波紋的實現(原始碼 + Demo)

Android自定義控制元件:Android L控制元件點選水波紋的實現(原始碼 + Demo)

Demo:

技術分享

一、控制元件的流程:

大致上如下,實際是有些偏差的大家可以自己畫畫

RevealLayout()--->init()--->onMeasure()--->onLayout()--->onDraw()--->dispatchTouchEvent()--->getTargetView()--->isTouchPointInView()--->-initParametersForChild()-->dispatchDraw()

二、設計思路:

1、為什麼選擇使用LinearLayout

從Layout去實現這個效果很大一個原因是減少程式碼複用,我們知道,如果只對Button,TextView等控制元件進行重寫,很多程式碼其實都是相似的(幾乎一樣)這樣我們等於不斷地寫一樣的東西,浪費了時間,所以為了可複用的原則,我們重寫一個Layout。

從dispatchDraw()裡的設計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在這實現水波紋的效果,是不斷的重新整理控制元件,增大canvas繪製的圓的半徑,實現視覺上圓增大的效果。

如果我們選用其他的,一方面可能會是繪製的內容更復雜(RelativeLayout),另一方面可能是適用性低(AbsoluteLayout)。而LinearLayout其實可以和Relative等佈局結合使用,實現複雜佈局,所以綜合來考慮我們選用LinearLayout來實現。

2、為什麼是dispatchTouchEvent()

在Android中,當TouchEvent發生時,首先Activity將TouchEvent傳遞給最頂層的View, TouchEvent最先到達最頂層 view 的dispatchTouchEvent ,然後由  dispatchTouchEvent 方法進行分發,如果dispatchTouchEvent返回true ,則交給這個view的onTouchEvent處理,如果dispatchTouchEvent返回 false ,則交給這個 view 的 interceptTouchEvent 方法來決定是否要攔截這個事件,如果 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true ,也就是攔截掉了,則交給它的 onTouchEvent 來處理,如果 interceptTouchEvent 返回 false ,那麼就傳遞給子 view ,由子 view 的 dispatchTouchEvent 再來開始這個事件的分發。如果事件傳遞到某一層的子 view 的 onTouchEvent 上了,這個方法返回了 false ,那麼這個事件會從這個 view 往上傳遞,都是 onTouchEvent 來接收。而如果傳遞到最上面的 onTouchEvent 也返回 false 的話,這個事件就會“消失”,而且接收不到下一次事件。

3、為什麼在dispatchTouchEvent()中使用getRawX與getRawY獲得座標

getX和getY獲得的是相對於被點選的View的座標,而getRawX獲得的是相對於螢幕的座標。而我們想要看到的水波紋效果,應該是從相對於螢幕中被點選的點向外散開水波。

4、initParametersForChild()中的mMaxRadius是什麼,mTransformedCenterX又是什麼

這個我覺得用一張圖來解釋會非常好懂

技術分享

5、dispatchDraw()是怎麼繪製出水波紋的

基於前面的基礎,我們在dispatchDraw()裡是不斷的重新整理頁面,在mRadius達到mMaxRadius之前,都重新整理並且在canvas中繪製新的圓。延時操作是防止棧溢位和UI執行緒阻塞。

三、原始碼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