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Netflix的Hystrix框架理解服務熔斷和服務降級

從Netflix的Hystrix框架理解服務熔斷和服務降級

伴隨著微服務架構被宣傳得如火如荼,一些概念也被推到了我們面前,其實大多數概念以前就有,但很少被提的這麼頻繁。想起有人總結的一句話,微服務架構的特點就是:“一解釋就懂,一問就不知,一討論就吵架”。


圖片 來自網路,如果涉及版權請與我們聯絡。

其實對老外的總結能力一直特別崇拜,Kevin Kelly、Martin Fowler、Werner Vogels……,都是著名的“演講家”。正好這段時間看了些微服務、容器的相關資料,也在我們新一代產品中進行了部分實踐,回過頭來,再來談談對一些概念的理解。

今天先來說說“服務熔斷”和“服務降級”。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我很長時間裡都把這兩個概念同質化了,不知道這兩個詞大家怎麼理解,一個意思or有所不同?現在的我是這麼來看的:

  1. 在股票市場,熔斷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某個點後,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相應的,服務熔斷一般是指軟體系統中,由於某些原因使得服務出現了過載現象,為防止造成整個系統故障,從而採用的一種保護措施,所以很多地方把熔斷亦稱為過載保護。

  1. 大家都見過女生旅行吧,大號的旅行箱是必備物,平常走走近處綽綽有餘,但一旦出個遠門,再大的箱子都白搭了,怎麼辦呢?常見的情景就是把物品拿出來分分堆,比了又比,最後一些非必需品的就忍痛放下了,等到下次箱子夠用了,再帶上用一用。而服務降級,就是這麼回事,整體資源快不夠了,忍痛將某些服務先關掉,待渡過難關,再開啟回來。


圖片 來自網路,如果涉及版權請與我們聯絡

所以從上述分析來看,兩者其實從有些角度看是有一定的類似性的:

  1. 目的很一致,都是從可用性可靠性著想,為防止系統的整體緩慢甚至崩潰,採用的技術手段;

  1. 最終表現類似,對於兩者來說,最終讓使用者體驗到的是某些功能暫時不可達或不可用;

  1. 粒度一般都是服務級別,當然,業界也有不少更細粒度的做法,比如做到資料持久層(允許查詢,不允許增刪改);

  1. 自治性要求很高,熔斷模式一般都是服務基於策略的自動觸發,降級雖說可人工干預,但在微服務架構下,完全靠人顯然不可能,開關預置、配置中心都是必要手段;

而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

  1. 觸發原因不太一樣,服務熔斷一般是某個服務(下游服務)故障引起,而服務降級一般是從整體負荷考慮;

  1. 管理目標的層次不太一樣,熔斷其實是一個框架級的處理,每個微服務都需要(無層級之分),而降級一般需要對業務有層級之分(比如降級一般是從最外圍服務開始)

  1. 實現方式不太一樣,這個區別後面會單獨來說;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對兩者的理解,外面把兩者歸為完全一致的也不在少數,或者把熔斷機制理解為應對降級目標的一種實現也說的過去,可能“一討論就吵架”也正是這個原因吧!

概念算是說完了,避免空談,我再總結下對常用的實現方法的理解。對於這兩個概念,號稱支援的框架可不少,Hystrix當屬其中的佼佼者。

先說說最裸的熔斷器的設計思路,下面這張圖大家應該不陌生(我只是參考著又畫了畫),簡明扼要的給出了好的熔斷器實現的三個狀態機:


  1. Closed:熔斷器關閉狀態,呼叫失敗次數積累,到了閾值(或一定比例)則啟動熔斷機制;

  1. Open:熔斷器開啟狀態,此時對下游的呼叫都內部直接返回錯誤,不走網路,但設計了一個時鐘選項,預設的時鐘達到了一定時間(這個時間一般設定成平均故障處理時間,也就是MTTR),到了這個時間,進入半熔斷狀態

  1. Half-Open:半熔斷狀態,允許定量的服務請求,如果呼叫都成功(或一定比例)則認為恢復了,關閉熔斷器,否則認為還沒好,又回到熔斷器開啟狀態;

那Hystrix,作為Netflix開源框架中的最受喜愛元件之一,是怎麼處理依賴隔離,實現熔斷機制的呢,他的處理遠比我上面說個實現機制複雜的多,一起來看看核心程式碼吧,我只保留了程式碼片段的關鍵部分:


注:程式碼圖片

HystrixCommand是重重之重,在Hystrix的整個機制中,涉及到依賴邊界的地方,都是通過這個Command模式進行呼叫的,顯然,這個Command負責了核心的服務熔斷和降級的處理,子類要實現的方法主要有兩個:

  1. run方法:實現依賴的邏輯,或者說是實現微服務之間的呼叫;

  1. getFallBack方法:實現服務降級處理邏輯,只做熔斷處理的則可不實現;

使用時,可參考如下方式:


注:程式碼圖片

細心的同學肯定發現Command機制裡大量使用了Observable相關的API,這個是什麼呢?原來其隸屬於RxJava,這個框架就不多介紹了 --- 響應式開發,也是Netflix的作品之一,具體大家可參考這系列部落格,我覺得作者寫的很通俗:

接著呢,大家一定會問,那之前說的熔斷閾值設定等,都在哪塊做的呢?再來看看另一塊核心程式碼:


注:程式碼圖片

這個類作為策略類,返回相關的屬性配置,大家可重新實現。而在具體的策略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策略屬性配置:

  1. circuitBreakerEnabled:是否允許熔斷,預設允許;

  2. circuitBreakerRequestVolumeThreshold:熔斷器是否開啟的閥值,也就是說單位時間超過了閥值請求數,熔斷器才開;

  3. circuitBreakerSleepWindowInMilliseconds:熔斷器預設工作時間,超過此時間會進入半開狀態,即允許流量做嘗試;

  4. circuitBreakerErrorThresholdPercentage:錯誤比例觸發熔斷;

  5. ......

屬性很多,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大家可參考HystrixCommandProperties類裡的詳細定義。還有一點要著重說明的,在熔斷器的設計裡,隔離採用了執行緒的方式(據說還有訊號的方式,這兩個區別我還沒搞太明白),處理依賴併發和阻塞擴充套件,示意圖如下:

如上圖,好處也很明顯,對於每個依賴都有獨立可控的執行緒池,當然高併發時,CPU切換較多,有一定的影響。

囉嗦了一堆,最後總結一下,我認為服務熔斷和服務降級兩者是有區別的,同時通過對Hystrix的簡單學習,瞭解了其實現機制,會逐步引入到我們的產品研發中。當然還有好多概念:服務限流、分流,請求與依賴分離等,後面有時間一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