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 之父: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

Linux 之父: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

林納斯目前受聘于開放原始碼開發實驗室(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全身心的開發Linux核心。

主要成就

顛覆世界的“自由主義教皇”林納斯

“有些人生來就具有統率百萬人的領袖風範;另一些人則是為寫出顛覆世界的軟體而生。唯一一個能同時做到這兩者的人,就是託瓦茲。”美國《時代》週刊對“Linux之父”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甚至,在《時代》週刊根據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二十世紀100位最重要人物中,林納斯居然排到了第15位,而從20世紀的最後幾年就開始霸佔全球首富稱號的蓋茨不過才是第17位。

Linux的誕生顯得充滿了偶然。林納斯經常要用他的終端模擬器(Terminal Emulator)去訪問大學主機上的新聞組和郵件,為了方便讀寫和下載檔案,他自己編寫了磁碟驅動程式和檔案系統,這些在後來成為了Linux第一個核心的雛形。當時,他年僅21歲。

在自由軟體之父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某些精神的感召下,林納斯很快以Linux的名字把這款類Unix的作業系統加入到了自由軟體基金(FSF)的GNU計劃中,並通過GPL的通用性授權,允許使用者銷售、拷貝並且改動程式,但你必須將同樣的自由傳遞下去,而且必須免費公開你修改後的程式碼。這說明,Linux並不是被刻意創造的,它完全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是經驗、創意和一小段一小段程式碼的集合體。

無疑,正是林納斯的這一舉措帶給了Linux和他自己巨大的成功和極高的聲譽。短短几年間,在Linux身邊已經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狂熱分子,大家不計得失的為Linux增補、修改,並隨之將開源運動的自由主義精神傳揚下去,人們幾乎像看待神明一樣對林納斯頂禮膜拜。

然而,在1996年底,林納斯突然離開赫爾辛基,隻身奔赴美國矽谷,成為Transmeta公司的一員,直到2003年才離開。其中的原因曾經撲朔迷離,但現在看來,那隻不過是林納斯對於自身價值的一種現實性追求。雖然當時許多人都懷疑這會給發展中的Linux造成致命傷害,不過Linux在隨後幾年內的發展證明,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林納斯說,Linux所取得的許多成功其實可以歸結為他的缺點所致。“我很懶散,我喜歡授權給其他人。”就連Linux的企鵝形象標識也是林納斯的妻子,曾獲芬蘭空手道冠軍的託芙(Tove)想到的,因為林納斯曾經在澳大利亞被一隻企鵝咬過。“黑客們,不,程式設計師們,把在Linux和其它開放原始碼專案上的工作,放在比睡覺、鍛鍊身體、娛樂和聚會更優先的地位。因為他們樂於成為一個全球協作努力活動的一部分—Linux是世界上最大的協作專案。”

個人榮譽

因為成功地開發了作業系統Linux核心而榮獲2014年計算機先驅獎(For pioneering development of the Linux kernel using the open-source approach)。

他的獲獎創造了計算機先驅獎歷史上的多個第一:第一次授予一位芬蘭人;第一次授予一位“60後”(其實只差3天,就是“70後”);獲獎成果是在學生時期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