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win7 64位下安裝ubtuntu雙系統,預設windows7系統

win7 64位下安裝ubtuntu雙系統,預設windows7系統

1.右鍵點選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選擇一個空間較大的盤,右鍵選擇壓縮卷,筆者為Ubuntu劃分了80G的空間(空間大小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選擇,建議如果只是安裝作為練習使用有30G就可以,要是自己有執行的程式或者要處理資料還是建議多分一點空間),設定好容量大小(82236M,(X-1)*4+1024*X最後能顯示整80G)後點壓縮即可,不用給他設定碟符,我們在安裝Ubuntu的時候在重新分割槽。注意:這種分割槽我們在Win7裡面不能直接檢視Ubuntu裡的分割槽,但是在Ubuntu我們可以訪問放在硬碟上的任何東西,也就是可以直接檢視Win7系統的分割槽

裝Ubuntu分配的硬碟大小最好是(20G以上)不要太小,這裡請注意,Ubuntu和Windows檔案系統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劃好要給Ubuntu的分割槽後,

刪除卷。(如果是壓縮出來的,不要新建卷,在安裝時會發現顯示“空閒”)到時候,安裝好的ubuntu的分割槽,在Windows下是看不到的,但是進入Ubuntu是可以訪問Windows的磁碟的。這才叫雙系統的吧,和wubi那種可不一樣哦

2.使用燒錄ubuntu映象到你的U盤或者光碟,可以用ultraISO(軟碟通)燒錄進U盤。

注意不要把燒錄原始檔放在U盤中,燒錄時會先格式化U盤,結果。。。

3.【寫入硬碟影像】到U盤,千萬記住備份U盤裡面的資料,寫入過程中請不要讓電腦休眠,以免損壞U盤。寫完後會有相應成功提示,成功後點擊返回即可。


上一步驟單擊“寫入”後,出現如下提示,請單擊“是” 

注意:之後將會繼續出現兩個警告,請都選擇“是”

4.修改bios設定從U盤啟動,會計算機都知道,略過,聯想ideapadS410使用FN+F2進BIOS

5.開始安裝ubuntu,大體和windows相同,以下把重要不同的標明

(1)安裝型別選擇,這裡一定選擇》其他選項》繼續,這樣我們可以自己分割槽

選中空閒分割槽,也就是我們之前在Win7下劃分出的80G的空間

(2)磁碟"分割槽"情況。這裡安裝 Ubuntu 的分割槽是上面我們騰出來的未定義分割槽(顯示"空閒"狀態)。上面"分割槽"加了引號,因為在 Linux 系統中,並沒有硬碟分割槽這個概念,Linux 中取而代之的是檔案概念,這個和 Windows 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一點設定boot掛載點,參考資訊如下,是用來存放系統引導的掛載點,大小200MB左右,我分了400MB.

注:linux系統的1G對應1000M。

引導分割槽“/boot”200M足夠了

第二點設定交換空間swap,說直白點,硬碟與記憶體互動的空間,虛擬記憶體的意思。設定為記憶體大大小的2倍。

點選“+”,設定交換空間swap,筆者自己的記憶體是8G,也劃分了8G,

交換分割槽“swap”類似windows的虛擬記憶體,一般不大於實體記憶體就行

設定“   /  ”掛載點,大小隨你,預設目錄,分個8GB差不多,50GB的請分10-15G

系統分割槽“/”裝系統和軟體20GB夠用了

設定/home使用者掛載點,大小10GB,我這裡設定了5GB

個人檔案分割槽“/home”你想多大就多大,類似windows的“我的文件”

其餘的空間我全部分給/usr了,空間大的話,其他的建議都給個幾個GB(其他包括/var等等上main沒有提及的),具體幹什麼用的請百度。

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裝置選擇/boot對應的sda號,然後點選下面的現在安裝按鈕就可以了

重要的一點是在安裝啟動引導裝置選擇前面劃分的/boot盤

6.

其餘的步驟就是Unbuntu系統的常規安裝了
Unbuntu安裝完畢,重啟時你會發現直接進入你的Windows系統,因為我們把它的引導搞到/boot分割槽了。我們要用EasyBCD 來給它建立啟動時候的選擇系統是Windows還是Ubuntu.這個很簡單。

安裝easyBCD後開啟,點選“Add New Entry”》選擇Linux/BSD:具體設定如圖,Type選擇GRUB,Name自己隨便寫,筆者寫的是Ubuntu作為標識,Drive:選取我們設定的/boot分割槽,有Linux標記,設定完成後點選“Add Entry”

開啟easyBCD,選擇add new entry, 選擇linux/BSD, name這一行隨便填寫,只是系統名詞,寫Ubuntu吧,Device這一行選擇剛剛我們建立的200MB的那個”/boot“分割槽,前邊有linux標記的。如下圖     PS:EasyBCD很強大,不懂的別亂搞,搞壞MBR別怪我。

7.

現在你可以重啟電腦,發現有Win7和Ubuntu兩個啟動下可以選擇,選擇Ubuntu啟動項之後還可以自己選擇進去Win7系統

後記:安裝完Ubuntu之後,從Win7啟動來做引導可以讓我們更自由的選擇是否需要Ubuntu系統,以後不想繼續使用Ubuntu系統可以直接在Win7裡面將Ubuntu的分割槽格式化,而不會影響Win7作業系統,這也是與從Ubuntu啟動最大的好處(若選擇從Ubuntu裡引導啟動Win7將來容易出問題,尤其是Ubuntu出問題的時候)。

安裝完成Linux後重啟,可能有兩種情況出現:

第一:直接進入Winodows7,剛裝的Linux系統毛都沒看到,如果是這樣,那麼恭喜你,成功了!此時,再開啟EasyBCD,把剛才的那個“NeoGrub”刪除掉,點選“Add New Entry-->Linux/BSD”,Type項選擇GRUB2,Name隨便寫,再點“Add Entry”按鈕,最後把C盤下剛才拷進去的initrd.lz和vmlinuz兩個檔案刪除掉,重啟,選擇你的Linux進去爽吧!

第二、如果啟動時,發現是Grub引導,最後一項才是Windows7,選擇Windows7,進入Windows7系統,使用MBR修復工具(MbrFix.exe)把GRUB覆蓋掉(下載MbrFix.exe檔案,使用管理員身份執行CMD.exe,轉到MbrFix.exe所在的目錄,然後執行命令:MBRFix /drive 0 fixmbr /yes 即可修復MBR引導),再按照第一種情況操作即可完美實現雙系統!

8、解除安裝Linux系統或者解除安裝Windows系統,解除安裝Linux系統時,最好是先執行MbrFix.exe程式(參照第7項的第二條),然後就可以在Winodows7下直接刪除Linux分割槽了,整個過程不用重啟,什麼都不用,爽!如果是想重灌Windows,直接重灌即可,裝完成後再裝EasyBCD,按照第7項的第一條進行新增Linux引導即可.

在在win7下安裝了Ubuntu 13.04後,在grub中,win7啟動想是最後一個,為了把win7設定為預設啟動項,需要更改grub設定。google了半天,發現更改/etc /default/grub是無效的,開啟/boot/grub/grub.cfg,裡面寫著“DO NOT EDIT THIS FILE”,而且我發現即使更改了SET_DEFAULT後一旦執行update-grub,啟動順序還是不變.然後繼續搜尋,發現兩個方法很有效。

方法一:利用啟動管理器

1、安裝啟動管理器
sudo apt-get install startupmanager
2、開啟系統-—>系統管理-—>啟動管理器,在預設作業系統下拉選單中選擇 Win7,關閉即可。

方法二:更改/etc/grub.d目錄 下的檔名是可行的

預設情況下win7對應的檔名是30_os-prober,第一個linux系統對應的是10-linux,00是header,05是debian-theme,可見10是第一個啟動項,只需要更改win7的檔名(06-09均可)即可改變啟動順序,經我測試,成功地修改了啟動順序。

具體做法:
sudo mv /etc/grub.d/30_os-prober /etc/grub.d/08_os-prober
sudo update-grub(這個命令會重新生成/boot/grub/grub.cfg) 

/***********************************************部分概念說明,只為裝系統可跳過*******************************************/

在 Linux 系統裡面,"分割槽"被稱作"掛載點",簡單明瞭的說,"掛載點"意思就是:

把一部分硬碟容量,"分"成一個資料夾的形式,用來幹其他事情。這個資料夾的名字,就叫做:"掛載點"。所以,和Windows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你在任何 Linux 發行版系統裡面,絕對不會看到C盤,D盤,E盤這樣的,你能看到的,只有"資料夾"形式存在的"掛載點"。Linux 以目錄的方式來組織和管理系統中的所有檔案。

在Linux 系統裡面,有一些已經定義好,用來幹特定事情的掛載點,常見的"掛載點"有:

其他掛載點不在這裡做展開。

/boot:用於儲存系統引導檔案,也是 vmlinuz 核心的所在。

/ :就一個符號,表示根目錄的意思。也是系統管理員root的目錄。

/home:系統使用者的目錄。用來儲存使用者程式、檔案、文件等資源。

SWAP:嚴格來說,swap不是掛載點。它是一種虛擬記憶體交換分割槽,當你機子的實體記憶體用完之後,會動用這部分 swap 分割槽來當作虛擬記憶體使用。當然 swap 是硬碟上的空間,即使是 SSD,速度也不及實體記憶體快。如果希望快速度的話,不能寄厚望於 swap,最好是加大實體記憶體,swap 只是臨時解決方法。實體記憶體在4G或以上的機子,可以不需要 swap 分割槽。但是如果你的 Linux 是用來做開發,需要一些諸如 oracle 這樣的軟體資料庫,swap 還是必須保留的。

Linux 磁碟命名

磁碟裝置在 Linux 環境下,均以資料夾命名,掛載在 /dev 裝置目錄下。

IDE 介面的硬碟,顯示為:HD

SATA 或 SCSI 硬碟,顯示為:SD。多個硬碟為:sda,sdb,sdc。

光碟機,顯示為:CDROM。多個光碟機按數字排列:CDROM0,CDROM1,CDROM2。

硬碟分割槽,如第一塊硬碟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分割槽,分別顯示為:sda1,sda2。

常見掛載點設定

SWAP:上面說過,實體記憶體在4G或以上的機子,可以不需要 swap 分割槽。但是如果你的 Linux 是用來做開發,需要一些諸如 oracle 這樣的軟體資料庫,swap 還是必須保留的,給 1~2GB 足夠了。

/ :如果是個人用,新手沒必要分那麼多分割槽,全部分一個根目錄就行了。

/boot:不一定要分出來。看你把 Linux 的引導安裝在那個裝置。

如果是預設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裝置不更改(即/sda),則是用 GRUB 2 來引導系統的,每次開機均會先進入 Grub 2 引導介面供你選擇 Ubuntu 或者 Windows,選擇後者的話才進入 Windows 的 NT6.x 引導介面,因為裝在 sda 裡會改寫 mbr 引導資訊。這種情況是不需要單獨分 /boot 出來的。

如果把 /boot 分了出來,建議大小為 100M~300M。安裝啟動引導器可以選擇 / 或者 /boot 分割槽,但是這樣一來,裝完之後只能看見 Windows 的引導選單,也只能啟動 Windows,需要進入 Windows 中使用 EasyBCD 或者 Grub4DOS 等軟體來新增 Ubuntu 啟動項。

雙擊顯示空閒的裝置,彈出"建立分割槽"對話方塊,依次填寫大小,選擇分割槽型別,分割槽位置,以及檔案系統和掛載點。分割槽掛載點順序可以調換,但當有一個設為主分割槽後其後面的也會跟著預設為主分割槽,而邏輯分割槽則不會。建議全部設定為邏輯分割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