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USB匯流排專題(一)——基礎知識

USB匯流排專題(一)——基礎知識

1.基本概念介紹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是1995年Microsoft、Compaq、IBM等公司聯合制定的一種新的PC序列通訊協議。它基於通用連線技術,實現外設的簡單快速連線,達到方便使用者、降低成本、擴充套件PC連線外設範圍的目的。允許外設在開機狀態下熱插拔,最多可串接下來 127 個外設,它可以向低壓裝置提供5伏電源,同時可以減少 PC 機 I/O 介面數量。

2.USB版本

USB 1.0出現在1996年的,速度只有 1.5Mb/s

1998年升級為USB 1.1,速度也提升到 12Mb/s,稱之為”full speed”

USB2.0規範是由USB1.1規範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 480Mbps,稱之為“high speed”

USB3.0提供了十倍於USB 2.0的傳輸速度和更高的節能效率,速率最高達 5Gbps 被稱為”super speed”。都可向下相容。

3.USB的電氣特性

USB 聯結器包含四條線:2條用於電源供電(VBUS和GND),2條用於USB資料傳輸(D+和D-)。VBUS提供5V電源,電流可達500mAD+和D-為雙向訊號線,訊號傳輸速率為12Mbps(每位83ns)。D+和D-訊號電平為3.3V

這裡寫圖片描述

USB OTG介面中有5條線: 2條用來傳送資料(D+ 、D-); 1條是電源線(VBUS); 1條則是接地線(GND)、1條是ID線

4.USB硬體介面

這裡寫圖片描述

現如今在移動裝置使用比較多的為:

這裡寫圖片描述

5.USB的特點

1.可以熱插拔,即插即用。

2.攜帶方便。USB裝置大多以“小、輕、薄”見長,對使用者來說,隨身攜帶大量資料時,很方便。當然USB硬碟是首要之選了。

3.標準統一。大家常見的是IDE介面的硬碟,串列埠的滑鼠鍵盤,並口的印表機掃描器,可是有了USB之後,這些應用外設統統可以用同樣的標準與個人電腦連線,這時就有了USB硬碟、USB滑鼠、USB印表機等等。

4.可以連線多個裝置。USB在個人電腦上往往具有多個介面,可以同時連線幾個裝置,如果接上一個有四個埠的USB HUB時,就可以再連上;四個USB裝置,以此類推,儘可以連下去,將你家的裝置都同時連在一臺個人電腦上而不會有任何問題(注:最高可連線至127個裝置)。

6.USB的拓樸結構

USB 的匯流排結構是採用階梯式星形(tiered star)的拓撲(topology)結構,如下圖所示。每一個星形的中心是集線器,而每一個裝置可以通過集線器上的介面來加以連線。從圖中可以看到USB的設各包含了兩種型別:USB集線器與USB裝置。位於最頂端的就是Host(主機端)。從Host的聯機往下連線至Hub(集線器),再由集線器按階梯式以一層或一階的方式往下擴展出去,連線在下一層的設各或另一個集線器上。事實上,集線器也可視為一種裝置。而其中最大層數為6層((包括最後一級裝置後共7層))。每一個星形的外接點的數目可加以變化,一般集線器具有2、4或7個介面。

USB的拓撲體系由3種元素組成:主機(Root Hub與USB主機控制器是繫結在一起的)、Hub和裝置。在PC平臺上的USB中,PC就是主機和根Hub,使用者可以將裝置和下級Hub與之連線。而這些附加的Hub又可以連線更下一級的Hub和裝置,從而構成了星形結構。

這裡寫圖片描述

這裡寫圖片描述

圖中的Hub是一類特殊的USB裝置,它是一組USB的連線點,主機中有一個被嵌入的Hub叫根Hub(root Hub)。主機通過根Hub提供若干個連線點。為了防止環狀連線,採用星形連線來體現層次性。

常見的主控制器規格有

OHCI:主要是非PC系統上的USB晶片,一般是USB1.1標準。

UHCI:主要是Intel和Via主機板上的USB控制器晶片。一般是USB1.1標準。

EHCI:是Intel等幾個廠商研發,並且相容OHCI和UHCI。一般是USB2.0標準。

7.USB匯流排的總體結構

整個USB匯流排可以分為3個部分進行描述:USB連線、USB裝置、USB主機。

這裡寫圖片描述

USB主機:
  
  在USB匯流排中只有一個主機。USB匯流排與計算機主機系統的介面部分就是主機控制器,它可被看做一個硬體、韌體和軟體的結合體。主機系統中集成了一個根hub來提供一個或多個連線點。
  
USB裝置:

首先USB裝置可被分為兩大類:hub類(提供附加USB接入點的裝置)和功能 裝置類(為系統實現某些功能的裝置,如ISDN介面卡、數字遊戲杆等)。

  按照功能,USB裝置又可分為很多類,如:音訊、人機互動、顯示、通訊、電源、印表機、海量儲存、物理反饋等裝置。每個USB裝置都必須提供自鑑定資訊和通用的設定。
  
  USB裝置都有一個標準的USB介面,它的作用為:解釋USB協議;對標準USB操作的響應,如掛起和設定等;提供裝置的一些描述資訊。
  
  在實際的設計應用中,USB裝置的介面有自已的特點。USB介面的正確設計與裝置的效能緊密相關,在USB介面設計之前必須要對裝置的功能、指標進行詳細的分析。
  
  連線在USB介面上的裝置通過基於令牌和主機控制的協議來共同享用整個USB頻寬。在其它裝置正常工作的前提下,USB允許某裝置連線、設定、執行和斷開連線。

USB連線:

  USB連線是指 USB 主機和 USB 裝置的通訊方式與方法,包括:匯流排拓撲(USB主機和裝置之間的連線方式);層內關係(USB匯流排每一層中的任務);資料流模式(資料在USB總線上的流動方式);USB排程(USB提供一個共享的服從排程的互連)。
  
  USB裝置是通過USB匯流排連線到USB主機上的。USB總線上的物理連線是一個分層的星形拓撲。處於每個星形拓撲中央的是hub(USB 集線器)。在主機和一個hub或者一個應用之間以及在hub和其它hub或應用之間都是一個點對點的連線。圖1表示了USB的拓撲型別。
  

8.USB裝置探測

全速和低速裝置通過其端接的上拉電阻的位置來區分。

◆ 全速裝置端,D+線上接上拉電阻1.5K歐姆±5%

◆ 低速裝置端接,D-線上接上拉電阻1.5K歐姆±5%

◆ 下行埠的下拉端接電阻為15K歐姆±5%連線到地(USB 主機端:提供USB介面及介面管理能力的硬體、軟體及韌體的複合體)

當USB下行埠沒有連線裝置時,由於下拉電阻的存在,使D+和D-上的電壓為0,而當埠接上裝置時,裝置供電後,電源會通過上拉電阻(1.5K歐姆)和埠的下拉電阻(15K歐姆)分壓,在D+或D-上產生一個正脈衝,而USB主機根據脈衝產生在哪根資料線上,來判斷是全速還是低速。

這裡寫圖片描述

9.USB裝置與USB驅動的匹配

USB 裝置與 USB 驅動怎麼匹配的呢?實際上 USB 裝置中有一個模組叫韌體,是韌體資訊和 USB 驅動進行的匹配。韌體是固化在積體電路內部的程式程式碼,USB 韌體中包含了 USB 裝置的出廠資訊,標識該裝置的廠商 ID、產品 ID、主版本號和次版本號等。另外韌體中還包含一組程式,這組程式主要完成 USB協議的處理和裝置的讀寫操作。USB 裝置韌體和 USB 驅動之間通訊的規範是通過 USB 協議來完成的。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