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大資料時代(三)大資料的隱患

大資料時代(三)大資料的隱患


       大資料中充斥著大量的資訊,大量資訊的相互關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能預測曾經只能天馬行空的未來。資料的海洋能讓人們在其中遠航,也會使人們在其中迷失方向,能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也很可能被大海淹死。而我的忠告則是不要過於迷信技術,記得保留空間給我們的人性。
隱私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每一筆消費記錄,我們使用的每一個手機App記錄,我們瀏覽的每一張網頁,生活中的各種感測器,它們無一不收集著我們的個人資訊,將這些資訊整合起來,也許得到的分析結果可以讓資訊擁有者比你更瞭解你自己。如果資料擁有者對這些資訊濫用,將對整個社會產生不可挽回的惡果。在小資料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告知與許可、模糊化、匿名化等方式進行個人隱私的維護,然而到了大資料時代這些方式都失效了。正如之前分析的大資料的價值不再單純來源於它的基本用途,而更多源於它的二次利用。在大資料的基礎上,我們即使將資料的部分模糊、隱藏了,我們通過結合不同來源的資料也能輕易判斷出某人的身份。在大資料時代,對某些資料進行模糊與隱藏更可以稱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用時間框架也許能夠平衡大資料的利益與過度披露個人資訊帶來風險之間的平衡。限制個人資訊儲存和處理的時間,例如之前在通訊軟體中出現的“閱後即焚”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接收方閱覽了資訊之後,資訊就會被自動銷燬。當然時間框架並不是萬全之策,我們需要在大資料途中繼續探索,繼續前行。
資料沉迷

       被大量資料包圍的人很可能被資料征服,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可資料化,他們沉迷於大資料之中,生活的每一項決策都要經過資料分析,他們為了收集資料而收集資料,他們不再是資料的擁有者而是資料的奴隸。而且很多東西是不能簡單的資料化的,將不能資料化的東西強硬的資料化,僅僅關注於資料本身會使我們無法全面地瞭解情況。例如前段時間GDP這一資料統治了中國,國人片面地將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資料化為GDP這一簡單的資料。忽視了我們的社會傾向於紛繁混雜,單一的因素不可能決定什麼。為了資料更為好看,國人甚至遺忘了自己的生存。資料化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我們是真實的存在,我們不應該被抽象的東西束縛。
預測濫用
        大資料能夠基於已有的資料對未來進行預測,這就意味著我們能夠預知人們即將做什麼。假如我們依據預測得知某人將要去犯罪,那麼此時我們該如何行動呢?如果在他什麼都沒有乾的時候就判他犯罪,那麼對他而言是否有失公平正義呢?如果他確實做了,那麼我們的預測又有何本質意義呢,不過是儘快將其捕獲罷了,而不能改變事實。
基於大資料的預測,假如我們對一個人的行為進行干預以降低風險,這樣一方面我們剝奪了他選擇行動的自由,他只能被動地接受預測而行動,終將失去自由意志,而對一個社會而言,生活其中的人沒有自由意志社會將會變成無法想象的僵化。另一方面,用外界干預降低風險來取代人們為自己的行動負責,那麼這個社會的個人責任意識將會貶值,社會也無疑會倒退。
我們需要理性的面對大資料的強大能力,社會維繫的基本是依靠人而不是演算法與機器,大資料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遇,但是我們同時需要做好各種防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