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vue開發中api介面地址區分開發環境和線上環境

vue開發中api介面地址區分開發環境和線上環境

相關檔案

/config/dev.env.js   // 本地開發配置
/config/prod.env.js     // 線上打包配置

修改/config下dev.env.jsprod.env.js這兩個檔案

dev.env.js

'use strict'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const prodEnv = require('./prod.env')

module.exports = merge(prodEnv, {
  NODE_ENV: '"development"',
  API_ROOT: '"開發環境地址"'
})

prod.env.js

'use strict'
module.exports = {
  NODE_ENV: '"production"',
  API_ROOT: '"線上地址"'
}

注意

本地開發會用到webpack的代理, 開發環境的api地址已經被代理了, 在/config/index.js裡面的proxyTable, 所以線下地址不能寫成你實際的線下地址, 而是要寫成你這裡代理後的地址. 關於vue2.x使用axios以及http-proxy-middleware代理處理跨域的問題

代理處理跨域

/config/index.js裡的proxyTable, 現在最新的vue-cli不需要特意安裝外掛了 直接修改這個檔案即可

proxyTable: {
    '/apis': {  //將www.exaple.com印射為/apis
      target: 'https://www.exaple.com', // 介面域名
      changeOrigin: true, //是否跨域
      pathRewrite: {
        '^/apis': ''  //需要rewrite的,
      }       
    }
 }

使用

最好是把所有的請求都封裝一下, 不管是為了以後修改還是其他什麼

在請求之前拼接地址

const root = process.env.API_ROOT;

這個root就是對應的地址

npm run dev

開發環境會使用dev.env.js裡的API_ROOT

npm run build

線上環境會使用prod.env.js裡的API_ROOT

在每個請求的地方

root+'/getlist'

如果沒有封裝的話, 則需在每個***.vue檔案內

const root = process.env.API_ROOT;

然後使用root+'/getlist'

最後, 配置完要重啟專案, 記住, 每次修改完配置檔案都要重啟專案, 才會看到是否生效

驗證

可以在入口vue檔案內log一下測試

const root = process.env.API_ROOT;
// 然後在created(){}, 這個函式內列印一下root 如果是你設定的 就說明設定成功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