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聽課筆記1——基本概念與OSI模型

計算機網路聽課筆記1——基本概念與OSI模型

Chapter 1

基本名詞解釋

internet:單純指互相連通的網路
Internet:特質,專有的因特網
Internet起源:1960,DARPA的研究專案,成果:=>ARPAnet和TCP/IP協議
1995年ARPAnet與NSFnet合併為Internet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例如各大通訊運營商

LAN device

Hub 集線器
Bridge 網橋
Switch 交換機
Router 路由器

LAN and WAN Services

LAN service:Ethernet,乙太網
WAN Service:ISDN,DSL,Frame Delay,ATM,T1/E1,T3,STS-1/STS-3/STS-48等等

Bandwidth與Throughout的區別

bandwidth是資料的傳輸能力
throughout是實時測量的資料傳輸能力

OSI Reference Model(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計算機網路的“世界觀”
由ISO制定的標準,分為七層:
Physical:主要確定採用何種傳輸介質,傳輸介質的標準是什麼,定義電壓、傳輸速度、最大傳輸距離等
DataLink:主要關注於實體地址相關的內容,定義局域的網路拓撲,進行分段(幀),進行中繼之間轉發的流控制以及糾正
Network:尋找最佳網路路徑,分段(包),並沿著路徑轉發報文,確定邏輯地址

,檢查網路連通性等
Transport:進行整個傳輸過程的資料流控制與糾正(資料鏈路層Data Link Layer可能有沒有解決的資料錯誤),對資料分段,確定埠
Session:解決對話與會話的問題,並報告連結的異常情況
Presentation:對資料進行解密解壓縮等操作
Application:使用者互動

補充說明

1.實體地址與邏輯地址不同,實體地址是在這一個區塊裡面終端的地址,出了這個區塊之後這個地址就不能使用了,而邏輯地址是在傳輸的整個過程中都有效的地址,所以不同的層處理的地址都不同。類似於實體地址是區域性的相對地址,而邏輯地址是全域性的絕對地址
2.資料鏈層和傳輸層都處理流控制問題。之所以需要進行流控制,是因為不同的裝置情況不同,如果傳輸速度相對於處理速度過快,記憶體的緩衝區可能會溢位而使得丟包。之所以這兩層都要處理流控制問題,是因為需要一定的安全冗餘。例如TCP協議要求資料鏈路層的流控制在每次轉發都會檢查包的完整性與正確性,而UDP則是另一個極端,並不會檢查包的內容。因此需要在傳輸層再新增一個糾正過程,如果包丟失或者損壞就要求傳輸一個新的包。
3.包/幀/段都是將大資料分成小資料來傳送,這樣的好處:第一,如果包損壞只需要傳送損壞的包即可,而不需要傳送整個檔案;第二,可以從不同的路徑並行傳輸包,將頻寬最大化提高效率。

各協議簡單介紹

FTP: file transport protocal,主要用於檔案傳輸
SMTP: 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al,主要用於電子郵件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al,主要用於網頁瀏覽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al,主要用於網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