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視訊的幀率和解析度以及位元速率的關係

視訊的幀率和解析度以及位元速率的關係

視訊的幀率和解析度沒有直接關係,分別是對視訊效果起決定性因素的引數。
幀率影響視訊的流暢程度,幀率越高約流暢,幀率低於20fps以下畫面時會有明顯的卡頓感覺。而解析度影響細節的顯示,相對解析度越高畫面約細膩。
幀率:指的的視訊每秒鐘播放的圖片數目,電影基本的幀率為24幀每秒(大於這個數時肉眼就看到的是流暢的視訊了),二維動畫的幀率為15幀每秒。幀率越小,那麼你看到的視訊就會越卡。動作就不連貫。
解析度:就是視訊的尺寸大小,如標準的720P視訊就是每一橫排有1280個畫素,每一列有720個畫素,總的畫素就是1280x720個,這個乘積即是視訊的解析度。一般情況下,解析度越大,視訊就越清晰。但是關鍵要看你的視訊的來源(位元速率高不高,拍攝裝置的成像質量好不好)。

位元速率:這個跟單幀圖片的資訊量有關 ,越大圖片儲存的資訊量越大,圖片就越清晰。還原的畫質就越好。當然不是越大越好。這樣只會增加資料量,浪費記憶體。(位元速率越高許多的細節就會越完整,但是肉眼的辨別能力有限,許多細節的東西是分辨不出的)。

百度百科

解析度簡介

解析度(resolution)就是螢幕影象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點數的多少。由於螢幕上的點、線和麵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點數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螢幕區域內能顯示的資訊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效能指標之一。可以把整個影象想象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解析度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

以解析度為1024×768的螢幕來說,即每一條水平線上包含有1024個畫素點,共有768條線,即掃描列數為1024列,行數為768行。解析度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受映象管點距、視訊頻寬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它和重新整理頻率的關係比較密切,嚴格地說,只有當重新整理頻率為“無閃爍重新整理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解析度,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為多少。



解析度是和影象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衡量影象細節表現力的技術引數。但解析度的種類有很多,其含義也各不相同。正確理解解析度在各種情況下的具體含義,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相互關係,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一些使用者往往把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解析度是指象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注:640為水平象素數,480為垂直象素數。

由於在圖形環境中,高解析度能有效地收縮螢幕圖象,因此,在螢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其解析度不能越過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顯示器大小  最大解析度
  14英寸    1024×768

  15英寸    1280×1024
  17英寸    1600×1280
  21英寸    1600×1280

解析度解析

解析度高解析度是保證彩色顯示器清晰度的重要前提。顯示器的點距是高解析度的基礎之一,大螢幕彩色顯示器的點距一般為0.28,0.26, 0.25。高解析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顯示器在水平和垂直顯示方面能夠達到的最大象素點,一般有320×240,640×480,1024×768,1280 ×1024等幾種,好的大螢幕彩顯通常能夠達到1600×1280的解析度。較高的解析度不僅意味著較高的清晰度,也意味著在同樣的顯示區域內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比如在640×480解析度下只能顯示一頁的內容,在1600×1280解析度下則能夠同時顯示兩頁。

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影象內資料量多少的一個引數。通常表示成每英寸畫素(Pixel per inch, ppi)和每英寸點(Dot per inch, dpi)。包含的資料越多,圖形檔案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檔案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記憶體,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影象包含的資料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影象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建立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影象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裡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影象包含足夠多的資料,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儘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通常,“解析度”被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畫素數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以同時表示成“每英寸畫素”(ppi)以及圖形的長度和寬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畫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請讀者注意分辨。

解析度和圖象的畫素有直接的關係,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 x 480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畫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畫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 x 1200的圖片,它的畫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佔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LCD液晶顯示器和傳統的CRT顯示器,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引數之一。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援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LCD的畫素間距已經固定,所以支援的顯示模式不像CRT那麼多。LCD的最佳解析度,也叫最大解析度,在該解析度下,液晶顯示器才能顯現最佳影像。

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解析度通常為1280×1024,更大尺寸擁有更大的最佳解析度。

LCD顯示器呈現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第一種為居中顯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螢幕上顯示SVGA 800×600的畫面時,只有螢幕居中的800×600個畫素被呈現出來,其它沒有被呈現出來的畫素則維持黑暗,目前該方法較少採用。另一種稱為擴充套件顯示:在顯示低於最佳解析度的畫面時,各畫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畫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畫面被充滿。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和真實的色彩。

由於現在相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通常是一致的,所以對於同尺寸的LCD的價格一般與解析度基本沒有關係。

最高解析度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圖片的面積,就是這臺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通常以畫素為單位。在相同尺寸的照片下,解析度越大,圖片的面積越大,檔案(容量)也越大。 通常,解析度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畫素數量,比如640×480等。

影象包含的資料越多,圖形檔案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檔案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記憶體,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影象包含的資料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影象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建立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影象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裡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影象包含足夠多的資料,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儘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解析度和圖象的畫素有直接的關係,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480畫素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畫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畫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1200的圖片,它的畫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佔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附: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影象內資料量多少的一個引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畫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點)。 Ppi和dpi(每英寸點數)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畫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請讀者注意分辨。

圖象解析度(PPI)

圖象解析度(ImageResolution):指圖象中儲存的資訊量。這種解析度有多種衡量方法,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畫素數(PPI)來衡量。圖象解析度和圖象尺寸(高寬)的值一起決定檔案的大小及輸出的質量,該值越大圖形檔案所佔用的磁碟空間也就越多。圖象解析度以比例關係影響著檔案的大小,即檔案大小與其圖象解析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保持圖象尺寸不變,將圖象解析度提高一倍,則其檔案大小增大為原來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