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Hbase高階應用:建表高階屬性、行鍵設計、設計原則、熱點問題

Hbase高階應用:建表高階屬性、行鍵設計、設計原則、熱點問題

Hbase建表高階屬性

1、BLOOMFILTER

預設是NONE 是否使用布隆過慮及使用何種方式 
布隆過濾可以每列族單獨啟用。 
使用 HColumnDescriptor.setBloomFilterType(NONE | ROW | ROWCOL) 對列族單獨啟用布隆。

  • Default = ROW 對行進行布隆過濾。
  • 對 ROW,行鍵的雜湊在每次插入行時將被新增到布隆。
  • 對 ROWCOL,行鍵 + 列族 + 列族修飾的雜湊將在每次插入行時新增到布隆 
    使用方法: create ‘table’,{BLOOMFILTER =>’ROW’} 
    啟用布隆過濾可以節省讀磁碟過程,可以有助於降低讀取延遲

2、VERSIONS

預設是1 這個引數的意思是資料保留1個 版本,如果認為我們的老版本資料對我們毫無價值不需要保留這麼多,且更新頻繁,那將此引數設為1 能節約2/3的空間。 
使用方法: create 'table',{VERSIONS=>'2'}

附:MIN_VERSIONS => ‘0’是說在compact操作執行之後,至少要保留的版本

3、COMPRESSION

預設值是NONE 即不使用壓縮 
這個引數意思是該列族是否採用壓縮,採用什麼壓縮演算法 
使用方法: create 'table',{NAME=>'info',COMPRESSION=>'SNAPPY'}

 
建議採用SNAPPY壓縮演算法 
HBase中,在Snappy釋出之前(Google 2011年對外發布Snappy),採用的LZO演算法,目標是達到儘可能快的壓縮和解壓速度,同時減少對CPU的消耗; 
在Snappy釋出之後,建議採用Snappy演算法(參考《HBase: The Definitive Guide》),具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LZO和Snappy做過更詳細的對比測試後再做選擇。

Algorithm remaining Encoding Decoding
GZIP 13.4% 21 MB/s 118 MB/s
LZO 20.5% 135 MB/s 410 MB/s
Zippy/Snappy 22.2% 172 MB/s 409 MB/s

如果建表之初沒有壓縮,後來想要加入壓縮演算法,可以通過alter修改schema

4、alter

使用方法: 
如 修改壓縮演算法

      disable 'table'
      alter 'table',{NAME=>'info',COMPRESSION=>'snappy'} 
      enable 'table'

但是需要執行major_compact 'table' 命令之後 才會做實際的操作。

5、TTL

預設是 2147483647 即:Integer.MAX_VALUE 值大概是68年 
這個引數是說明該列族資料的存活時間,單位是s 
這個引數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對資料設定存活時間,超過存過時間的資料將在表中不在顯示,待下次major compact的時候再徹底刪除資料. 
注意的是TTL設定之後 MIN_VERSIONS=>’0’ 這樣設定之後,TTL時間戳過期後,將全部徹底刪除該family下所有的資料,如果MIN_VERSIONS 不等於0那將保留最新的MIN_VERSIONS個版本的資料,其它的全部刪除,比如MIN_VERSIONS=>’1’ 屆時將保留一個最新版本的資料,其它版本的資料將不再儲存。

6、describe ‘table’

這個命令查看了create table 的各項引數或者是預設值。

7、disable_all ‘toplist.*’

disable_all 支援正則表示式,並列出當前匹配的表的如下: 
toplist_a_total_1001 
toplist_a_total_1002 
toplist_a_total_1008 
toplist_a_total_1009 
toplist_a_total_1019 
toplist_a_total_1035 
… 
Disable the above 25 tables (y/n)? 並給出確認提示.

8、drop_all

這個命令和disable_all的使用方式是一樣的

9、hbase 表預分割槽—-手動分割槽

預設情況下,在建立HBase表的時候會自動建立一個region分割槽,當匯入資料的時候,所有的HBase客戶端都向這一個region寫資料,直到這個region足夠大了才進行切分。一種可以加快批量寫入速度的方法是通過預先建立一些空的regions,這樣當資料寫入HBase時,會按照region分割槽情況,在叢集內做資料的負載均衡。 
命令方式:

create 't1', 'f1', {NUMREGIONS => 15, SPLITALGO => 'HexStringSplit'}

也可以使用api的方式:

bin/hbase org.apache.hadoop.hbase.util.RegionSplitter test_table HexStringSplit -c 15 -f info  

引數:

  • test_table是表名
  • HexStringSplit 是split 方式
  • -c 是分15個region
  • -f 是family

可在Web上檢視結果,如圖: 
這裡寫圖片描述

這樣就可以將表預先分為15個區,減少資料達到storefile 大小的時候自動分割槽的時間消耗,並且還有以一個優勢,就是合理設計rowkey 能讓各個region 的併發請求平均分配(趨於均勻) 使IO 效率達到最高,但是預分割槽需要將filesize 設定一個較大的值,hbase.hregion.max.filesize 這個值預設是10G 也就是說單個region 預設大小是10G, 
這個引數的預設值在0.90 到0.92到0.94.3各版本的變化:256M–1G–10G 
但是如果MapReduce Input型別為TableInputFormat 使用hbase作為輸入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每個region一個map,如果資料小於10G 那隻會啟用一個map 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這時候可以考慮適當調小該引數的值,或者採用預分配region的方式,並將檢測如果達到這個值,再手動分配region。

行鍵設計

表結構設計

1、列族數量的設定

以使用者資訊為例,可以將必須的基本資訊存放在一個列族,而一些附加的額外資訊可以放在另一列族;

2、行鍵的設計

語音詳單: 
13877889988-20150625 
13877889988-20150625 
13877889988-20150626 
13877889988-20150626 
—-將需要批量查詢的資料儘可能連續存放 
CMS系統—多條件查詢 
儘可能將查詢條件關鍵詞拼裝到rowkey中,查詢頻率最高的條件儘量往前靠 
20150230-zhangsan-category… 
20150230-lisi-category… 
Category+20150230 20150230-zhangsan-category 
(每一個條件的值長度不同,可以通過做定長對映來提高效率)

Hbase的設計原則

HBase是三維有序儲存的,通過rowkey(行鍵),column key(column family和qualifier)和TimeStamp(時間戳)這個三個維度可以對HBase中的資料進行快速定位。

HBase中rowkey可以唯一標識一行記錄,有以下3種查詢方式:

  • 通過get方式,指定rowkey獲取唯一一條記錄
  • 通過scan方式,設定startRow和stopRow引數進行範圍匹配
  • 全表掃描,即直接掃描整張表中所有行記錄

1、rowkey長度原則

rowkey是一個二進位制碼流,可以是任意字串,最大長度64kb,實際應用中一般為10-100bytes,以byte[]形式儲存,一般設計成定長。 
建議越短越好,不要超過16個位元組,原因如下:

  • 資料的持久化檔案HFile中是按照KeyValue儲存的,如果rowkey過長,比如超過100位元組,1000w行資料,光rowkey就要佔用100*1000w=10億個位元組,將近1G資料,這樣會極大影響HFile的儲存效率;
  • MemStore將快取部分資料到記憶體,如果rowkey欄位過長,記憶體的有效利用率就會降低,系統不能快取更多的資料,這樣會降低檢索效率。

2、rowkey雜湊原則

如果rowkey按照時間戳的方式遞增,不要將時間放在二進位制碼的前面,建議將rowkey的高位作為雜湊欄位,由程式隨機生成,低位放時間欄位,這樣將提高資料均衡分佈在每個RegionServer,以實現負載均衡的機率。如果沒有雜湊欄位,首欄位直接是時間資訊,所有的資料都會集中在一個RegionServer上,這樣在資料檢索的時候負載會集中在個別的RegionServer上,造成熱點問題,會降低查詢效率。

3、rowkey唯一原則

必須在設計上保證其唯一性,rowkey是按照字典順序排序儲存的,因此,設計rowkey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這個排序的特點,將經常讀取的資料儲存到一塊,將最近可能會被訪問的資料放到一塊。

熱點問題

HBase中的行是按照rowkey的字典順序排序的,這種設計優化了scan操作,可以將相關的行以及會被一起讀取的行存取在臨近位置,便於scan。然而糟糕的rowkey設計是熱點的源頭。

熱點發生在大量的client直接訪問叢集的一個或極少數個節點(訪問可能是讀,寫或者其他操作)。大量訪問會使熱點region所在的單個機器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引起效能下降甚至region不可用,這也會影響同一個RegionServer上的其他region,由於主機無法服務其他region的請求。

設計良好的資料訪問模式以使叢集被充分,均衡的利用。為了避免寫熱點,設計rowkey使得不同行在同一個region,但是在更多資料情況下,資料應該被寫入叢集的多個region,而不是一個。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避免熱點的方法以及它們的優缺點

1、加鹽

這裡所說的加鹽不是密碼學中的加鹽,而是在rowkey的前面增加隨機數,具體就是給rowkey分配一個隨機字首以使得它和之前的rowkey的開頭不同。分配的字首種類數量應該和你想使用資料分散到不同的region的數量一致。加鹽之後的rowkey就會根據隨機生成的字首分散到各個region上以避免熱點。

2、雜湊

雜湊會使同一行永遠用一個字首加鹽。雜湊也可以使負載分散到整個叢集,但是讀卻是可以預測的。使用確定的雜湊可以讓客戶端重構完整的rowkey,可以使用get操作準確獲取某一個行資料。

3、反轉

第三種防止熱點的方法是反轉固定長度或者數字格式的rowkey。這樣可以使得rowkey中經常改變的部分(最沒有意義的部分)放在前面。這樣可以有效的隨機rowkey,但是犧牲了rowkey的有序性。

反轉rowkey的例子以手機號為rowkey,可以將手機號反轉後的字串作為rowkey,這樣的就避免了以手機號那樣比較固定開頭導致熱點問題。

4、時間戳反轉

一個常見的資料處理問題是快速獲取資料的最近版本,使用反轉的時間戳作為rowkey的一部分對這個問題十分有用,可以用 Long.Max_Value - timestamp 追加到key的末尾,例如 [key][reverse_timestamp] , [key] 的最新值可以通過scan [key]獲得[key]的第一條記錄,因為HBase中rowkey是有序的,第一條記錄是最後錄入的資料。

比如需要儲存一個使用者的操作記錄,按照操作時間倒序排序,在設計rowkey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 
[userId反轉][Long.Max_Value - timestamp],在查詢使用者的所有操作記錄資料的時候,直接指定反轉後的userId,startRow是[userId反轉][000000000000],stopRow是[userId反轉][Long.Max_Value - timestamp]

如果需要查詢某段時間的操作記錄,startRow是[user反轉][Long.Max_Value - 起始時間],stopRow是[userId反轉][Long.Max_Value - 結束時間]

注意: 
儘量減少行和列的大小在HBase中,value永遠和它的key一起傳輸的。當具體的值在系統間傳輸時,它的rowkey,列名,時間戳也會一起傳輸。如果你的rowkey和列名很大,甚至可以和具體的值相比較,那麼你將會遇到一些有趣的問題。HBase storefiles中的索引(有助於隨機訪問)最終佔據了HBase分配的大量記憶體,因為具體的值和它的key很大。可以增加block大小使得storefiles索引再更大的時間間隔增加,或者修改表的模式以減小rowkey和列名的大小。壓縮也有助於更大的索引。 
列族儘可能越短越好,最好是一個字元。 
冗長的屬性名雖然可讀性好,但是更短的屬性名儲存在HBase中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