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馬雲”和“達摩院”霸佔了 | 演講實錄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馬雲”和“達摩院”霸佔了 | 演講實錄

馬雲與科學家座談及雲棲大會演講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阿里巴巴研發技術的出發點是能解決什麼社會問題

在公司剛剛成立七八年的時候,我是堅決反對公司有任何研究室、實驗室的。前面十年誰都不能跟我談實驗室,絕對不能跟我談微軟研發部門、IBM研發部門,我認為這些研發部門走不長。

因為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儘管我們很強調技術,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我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是研而不發,就是Research for fun,不可能走久;Research for profit,更不可能走久。那時候我去一家國外大公司,工程師跟我講這個產品怎麼賺錢,而不是告訴我將解決客戶什麼問題,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出大了。

此前我知道阿里巴巴還沒有Ready,我只希望通過技術解決很多問題,而不是一下子提升到實驗室。而且微軟也好、貝爾也好、IBM也好,這些工業時代實驗室為主的模式,在當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實在前十年已經越來越萎縮了,它不是未來。什麼是實驗室的未來,在沒想明白之前以及自己公司沒有站穩腳跟之前,不得輕舉妄動。

阿里巴巴那時候的利潤很低,這點錢說不定搞一次就沒了。但是今天的阿里十八歲了,我們要有擔當精神;今天的阿里也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知道阿里是一個電商,其實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我們以電商出名,以電商作為切入口,但本質上我們不是一家電商公司,九年以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資料驅動的公司,九年間阿里巴巴成為當今少數幾個能夠處理豐富資料來源的公司。

今天就規模效應來講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其實亞馬遜、eBay,以及後面五個的量全部加起來,沒有阿里巴巴大。做到這個,背後是阿里巴巴強大的技術力量支撐。就光一個雙11,技術含量之高,也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因此我很感謝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援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黴,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端計算。

我們是以解決問題來判斷,而不是想當然去解決未來,更不以昨天的思路去解決未來。這是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阿里巴巴技術研發的擔當是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未來

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我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擔當有巨大的責任。十年以前我就在阿里巴巴講:中國電商發展得好,跟阿里巴巴沒有關係;但是中國電商發展得不好,跟阿里巴巴有關係。因為那時候90%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在我們公司,我們做得不對,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做得不對。

思考到最後,我覺得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

我們必須是一家創新的公司,我們要成為國家創新的發動機,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創新;我們必須是一家時代的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century;我們必須是全球化的公司,我們必須代表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十年以來我從來沒有改變這個觀點。你只有這樣思考,這家公司的立意才會第一天就跟其他公司不一樣。

有人挑戰說阿里巴巴還有什麼不做的,你到處都在。但我覺得阿里巴巴本身就不應該只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而是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就像電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能說工業可以用電,農業不能用電,我們各行各業都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思想去影響和改變。阿里巴巴必須擔當起這個責任。

創立“達摩院”是為了支撐第五大經濟體、服務世界經濟

正因為貫徹了這個思考,也因為我們對於技術的欣賞和敬畏,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業和科技結合最好的公司。

到今天,賺錢對阿里巴巴來講不難。十八年來,我考慮的、召集的會議,關於討論賺錢的,沒有超過三個小時。我認為前面的事情做對了,錢自然多;事情沒做對,錢最終都會走。阿里巴巴現在有了錢,就要考慮未來的問題。阿里巴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就必須為未來思考問題。

我們這個實驗室定位是什麼?我覺得不應該是Research for fun(為快樂研究),也不應該Research for profit(為利潤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為解決問題研究並帶來利潤和快樂)。二十一世紀的公司,只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不解決問題活不下來的。

For fun走得太遠,for profit走得太近,都走不長。一個企業做得多大,在於企業解決多大的社會問題。解決的社會問題越大,責任就越大,利益也就來得更多。這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邏輯。

今天阿里巴巴的規模已經等於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我們有五億多的月活躍使用者,有巨大的資料,無數的消費者,每天的麻煩遠遠超過大家想象。但是這些麻煩都是科學家們的機會。十年以前我就提出來,阿里巴巴缺的不是工程師,缺的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專家等等。我們要孕育的是一個社會,而不是一個Company。

阿里巴巴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不是我們狂妄,而是世界需要這麼一個經濟體,也一定會有這麼一個經濟體。今天的阿里巴巴有錢,有資源,有人才,有影響力,還有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資料寶庫。這些資源、人才、資料不應該只為阿里所用,應該為世界所用,為未來所用,這是我們真心的想法。

我們建立這個經濟體要完成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讓世界經濟更加Inclusive,第二讓世界經濟更加Sustainable,第三讓世界經濟更加Happy和Healthy。達到這三個目標將為世界解決一億就業機會,服務跨國界的二十億人,為一千萬家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

這樣的第五大經濟體需要技術支撐,這中間有太多的技術問題要處理,所以這個實驗室是為未來二十年的經濟體打造的。經濟體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經濟體,實驗室也不是屬於阿里巴巴的實驗室。我不想把它變成阿里巴巴的實驗室,阿里巴巴的工程師解決自己的問題難是難,但是問題還不是太大。

640?wx_fmt=jpeg

“達摩院”要比阿里巴巴活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