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不懂智慧投顧?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不懂智慧投顧?看這一篇就足夠了

作者: 李濤 2016-08-11

智慧投顧(robo-advisor),是指網路虛擬人工智慧產品基於客戶自身的理財需求、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風險偏好等因素,運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通過演算法搭建資料模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網路平臺提供理財顧問服務,取代傳統的人工投資顧問。簡單地說,智慧投顧就是通過人工智慧,使用投資組合理論(如CAPM模型),來為使用者制定投資組合。在網際網路金融日益深入的今天,智慧投顧有可能成為影響“資金-資產”配給的關鍵環節。

智慧投顧的來龍去脈

作為金融科技(Fintech2.0)的一種代表形式,智慧投顧實際上是自動化的一類應用形式,狹義的智慧投顧是機器人投顧,指用計算機程式進行投資管理;廣義智慧投顧則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資產管理,脫胎於幫助使用者制定消費計劃的線上理財。在美國,此類網站出現於2005年,是金融顧問行業內的一個新興分支,服務那些大型商業銀行投資顧問覆蓋不到的目標客戶。各種智慧投顧商的業務表現形式可能不盡相同,但一般具有相似化的服務流程,根據美國金融監管局(FINRA)2016年3月提出的標準,智慧投顧服務包括:客戶分析、大類資產配置、投資組合選擇、交易執行、投資組合再平衡、稅收規劃、投資組合分析。

客戶分析

在投資決策中,大部分投資機構的第一步是瞭解客戶的風險偏好。然而在實踐中,客戶的風險偏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和市場的改變,客戶的風險偏好很大程度上會發生改變。因此,客戶的風險偏好往往很難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來測量。智慧投顧服務已將其作為研究方向之一,期望建立一個動態的、覆蓋多影響因子模型來測量客戶的風險偏好。

大類資產配置

根據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在確定性收益情況下是存在最優投資的。大多數智慧投顧服務都利用此原理建立了分散的投資組合。並且依據其不同的商業模式做了優化。

投資組合選擇

投資組合選擇是依據前兩步驟得出的進一步結論。客戶分析是測量出好的風險偏好引數,資產配置是形成不同風險偏好的資產組合,組合選擇是完成前兩步的一一對應。在實踐中,投資組合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根據風險等級選擇不同的投資組合,而另外一種是根據投資風格選擇不同的投資組合。


交易執行

大多數智慧投顧的交易執行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其都是技術上的實現,都是利用自有的券商或合作券商提供順暢的交易執行服務,沒有其他更多的金融工具的創新。

●投資組合再平衡

組合再平衡主要是指隨著市值的變化,如果資產投資配置偏離目標資產配置過大,投資組合再平衡可以實施動態資產配置向靜態資產配置的重新調整。其不是指資產配置的動態調整。

稅收規劃

稅收規劃主要是針對美國市場的一項增值服務。雖然稅收規劃不是智慧投顧價值鏈的一項基礎服務,但是其在美國市場使用廣泛。稅收規劃主要是指智慧投顧分析稅收的特徵和結構,優化資產配置,使客戶獲得最多的稅後投資收益。我國證券投資因沒有資本利得稅,因此稅收規劃方面的需求略低,但紅利稅和利息稅的影響還是需要在投資組合中考慮。

從原理上看,智慧投顧是根據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構建資料模型,其資產配置的過程完全依靠網際網路來完成。

第一步、智慧投顧會結合投資者的年齡、風險偏好、家庭狀況以及投資時間長短等因素,幫助使用者確認其投資目標。

第二步、智慧投顧會分析市場上不同型別金融資產的收益特徵、風險特徵、週期性特徵等因素,生成各個型別的投資策略,為資產配置服務提供資料支撐。

第三步、智慧投顧會將投資策略與使用者的投資目標相匹配,通過技術平臺互動為使用者提供專屬的資產配置方案。

此外,智慧投顧還會結合各型別的市場狀況,為使用者提供再平衡策略,以此來規避市場劇烈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為何智慧投顧技高一籌?♦

智慧投顧降低了投資顧問服務的門檻,使普通理財使用者也可以享受投資顧問服務。傳統的人工投資顧問服務受限於服務成本,只針對高淨值人士提供,普通人沒有機會獲取專業的顧問服務。而這群人往往缺乏理財經驗與能力,恰恰是最需要投顧服務的群體。智慧投顧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採用機器演算法基於大資料可以為每個網路使用者提供顧問服務,增加的邊際服務成本基本為0。且隨著使用者的擴大,累積的資料量越多,為使用者提供的服務也會越精準。

智慧投顧相對於傳統人工投顧,主要具備以下優勢:

❶簡化服務流程

智慧投顧的服務流程較為簡便。依託於網際網路,投資者只需要在平臺上回答相應的投資調查問卷,智慧投顧系統便可以評估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水平、確定理財方案,整個流程下來所花的時間僅需幾分鐘。對比傳統線下投顧,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為例,流程包括瞭解客戶需求、制定理財方案、實施理財方案以及後期的跟蹤調整,其中理財方案的敲定既需要客戶與理財顧問面對面交流,也需要理財顧問評估客戶的實際情況進行方案設計。此外,組合投後的定期跟蹤還需要客戶經理具備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

❷快速提供方案

智慧投顧作為“小白”理財的誠意之作,旨在為缺乏金融知識或者沒有理財時間的使用者提供高效的理財服務。平臺在使用者進行簡單的操作後,可以在眾多金融產品中,給使用者提出內容豐富且具有針對性的投資組合。整個流程全部由計算機來完成,十分快速和便捷。

❸低門檻、低費率

傳統的私人銀行理財起點多為600萬元以上,部分私人銀行甚至將門檻設定到1000萬元,主要針對高淨值客戶。而智慧投顧對投資人的資金最低要求普遍在1萬元-10萬元左右,部分智慧投顧甚至實現了零門檻,這一設定為各層次的投資者打開了私人財富管理的大門,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民理財的普惠金融。此外,智慧投顧收取的費率相對較低。大體來看,費用主要為資產管理費和交易費,其中資產管理費多數在0.15%-1%之間,多數在0.50%以內。

❹較高的專業化程度和策略執行力

財富管理的過程涉及標的種類的選擇、配置比例的劃分、風險事件的處理等等。智慧投顧給出的資產配置方案多數是基於經典的資產配置理論,具備較強的專業性。以Wealthfront為例,基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選擇股票、債券和實物資產三個類別來構建客戶的投資組合;通過均值-方差原理(MVO),構建了資產的有效前沿,並設定了每一類資產最高和最低的投資限制,將單項資產的風險進行嚴格控制;基於投資者的風險測評結果,給出適合投資者的配置比例,並給予投資者調整的空間。理財方案確定後,會對客戶組合的收益和風險指標實施監控,確保組合有效執行。 

隨著資本市場行情的變動,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比例會發生偏移。對此,在考慮了交易成本後,多數智慧投顧採用資產再平衡策略,當某一項資產的配置比例超過預定的限制時,系統便通過買入、賣出的操作調整資產配置比例,從而將投資組合的各項資產配置比例維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類似的投後組合管理技術,多數會在事先預設的條件下自動完成,避免投資顧問或客戶因市場行情變動牽動情緒,影響策略的有效執行。 

❺豐富的定製化場景

根據招商銀行的《2013 年中國城市居民財富管理與資產配置調查報告》顯示,在對來自7大經濟區的受訪者的調查中,受訪者的理財目標包括了退休養老規劃、子女教育、財富增值保值、突發事件的預防、購房購車、子女婚嫁等,這對財富管理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投顧為投資者提供了基於多種場景的資產配置計劃,顛覆了傳統投顧的單一的資產管理模式。

❻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提供投資諮詢、管理服務

智慧投顧提供的投資諮詢、投後管理皆由後臺智慧演算法獨立完成,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段註冊自己的專屬賬戶、評測風險水平、建立投資計劃,以及在投資策略執行後的任何時間段登入賬戶瞭解自己賬戶的浮動盈虧水平,甚至調整自己的策略組合。此外,部分的智慧投顧演算法可以做到實時監控全球資本市場以及風險事件,當遭遇影響力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時,會自動調整組合中相應資產的權重以達到降低組合的風險敞口。智慧投顧就像一個貼身管家,7*24小時不間斷智慧化管理客戶的專屬投資賬戶。

解析智慧投顧的金融理論模型♦

這裡講一下智慧投顧進行資產配置所依據的金融理論,所有的智慧投顧基於的金融理論都是諾獎得主馬科維茨在1952年提出的MPT,現代組合理論。這是所有資產配置模型的先驅,後來通過夏普和華爾街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今天普遍的被各個金融專業機構,私人銀行,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基金使用。它的理論非常簡單,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圖上每一個點都是一種可能的資產配置組合,市場上有很多種產品,不同產品體現了不同的風險和收益特性,那資產配置的任務就是如何將資產分散到不同的產品裡邊去,那任何一個點都是一種可能的資產配置。這裡的風險使用收益率的波動(方差)來進行描述。

馬科維茨從數學上證明了所有的資產配置的可能性組成了一個面積,最上面的這個向上凸的一根曲線,我們把它叫做有效前沿線,有效前沿線上的每一個點都是一個最優資產配置點。從縱向的角度看,它是在某一個確定風險上投資者能夠取得的回報最好的一個資產配置組合。從橫向的角度來看,是在某一個希望得到的回報上,能夠給予投資者風險最少的資產配置組合,所以這樣的點的組合的集合就叫做有效前沿線。“智慧投顧”的一個目標就是在得知每個使用者自己的風險的時候,能夠幫助投資者決定其最優配置點對應的資產配置以及如何達成這個最優組合。

我們經常舉例分散投資是將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因為單一的投資渠道存在巨大風險。比如,投資者如果將所有資金投資在股票型基金上,當股市出現暴漲暴跌時,其風險係數就會變得很大。反之,如果投資者將資產分散在不同證券品種上,投資風險就會小得多。不同型別資產的風險特性不同。比如股票型基金的風險很高,貨幣型基金的風險小,但收益較低。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將資金科學的分散在不同資產上,讓投資更加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收益預期。不同種類的證券表現出來的收益特徵也存在差異,並且常常會呈現此消彼長的特性。通過資產配置策略,可以科學配置處在上升區間的資產,使自己的投資持久獲利。 

智慧投顧基於資產配置理論,而資產配置理論是一種貝塔回報理論,它有兩個特點: 

▲特點1:它的策略容量非常大。
▲特點2:它的有效期可以非常長,對時效的敏感度不高。
這兩個特點決定了智慧投顧可以為大部分人,而不是一小群人來服務。克服了阿爾法回報策略很難用大眾型的服務來解決的問題。

監管之下的智慧投顧

國內的政策環境是智慧投顧未來發展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因為智慧投顧必定涉及到線上代客理財決策的操作。目前監管環境來看,代客決策是投資類金融產品的監管灰色區域,缺乏有效的監管,也容易衍生出風險難以鑑別、越界創新等問題。而可供配置的多種資產也將面臨著跨部門監管,智慧投顧領域如何實現多個監管機構的有效協同管理也是政策難題之一。而跨部門監管一直是金融監管的老大難問題,預計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地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在美國,如Betterment已註冊為投資顧問,受投顧相關法律Investment Advisers Act of 1940的監管,在美國只要申請註冊為投資顧問即可向客戶同時提供投資諮詢和資產管理服務,其在使用者設定的目標下可直接執行對應的投資組合管理。而在國內,證券投資諮詢(投顧)受《證券法》《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定規定》監管,限定其只能提供投資建議,不得進行全權委託管理,這就使得相關智慧投顧業務在國內主要限於做投資推薦,且因為不能以機構為主體或受客戶委託在二級市場上直接交易,通常只能將購買門檻極低的公募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標的。


在目前法律制度下,智慧投顧的定位是具備證券投資顧問、資產管理資質的公司,然而當前的監管制度規定,兩項業務應該分開管理,並適用於不同的法律法規。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只能為客戶提供諮詢建議,交易環節必須有客戶親自完成,不能代為執行,即不能夠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智慧投顧相關監管法律法規如表一所示。

投資諮詢和資產管理不能同時開展的問題未來有望得到解決,2015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徵求意見稿)》提出徵求意見:“取得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並符合本規則條件的機構(以下簡稱持牌機構)接受客戶委託,就證券、基金、期貨及相關金融產品的投資或交易做出價值分析或投資判斷,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智慧投顧作為金融科技(Fintech2.0)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同樣具備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等特徵。Fintech要與持牌機構合作才能從事金融業務,要透過表象看清業務實質,從業務模式出發進行穿透式監管。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前國內金融監管部門在密切關注智慧投顧等FinTech業態的發展,參考相應的國際金融監管操作慣例,擬定監管措施,其中包括三大監管原則:一是監管一致性原則,防止監管套利;二是漸進適度原則,在控制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點;三是注重消費者保護與合規銷售。

智慧投顧會是未來的黑馬嗎? 

預計未來三到五年,智慧投顧將成為網際網路理財的主流形態,未來十年全球智慧投顧管理的資產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美元。目前商業模式大致可分為資產配置模式和投資策略模式,隨著相關監管細則進一步明確,智慧理財市場將走向差異化、專業化。 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國內金融市場成熟度、投資者屬性和金融監管方式有較大區別,智慧投顧發展方向與國外並不相同。差異化投顧產品是發展重點,包括量化資料分析、客戶行為分析、自動交易系統等將成為各家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短期內,尤其在中國,智慧投顧還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盈利的業務。由於客戶對資產配置和智慧投顧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特殊性,智慧投顧的發展還會有一段非常艱難的路要走,還很難形成規模。這個路途中會有很多困難和挑戰。需要正視這個挑戰,要去面對和改進。雖然短期內盈利能力有限,但“去人工化”的方式將大大降低理財服務的成本,這讓更多的大眾投資者有機會分享過去僅提供給私人銀行客戶的投資策略和理財服務。總得來說,在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趨勢是:
更智慧、更精確、更高效、更貼近個人需求、更多的選擇,科技讓金融更美好。智慧理財將會改變財富管理的版圖,會成為財富管理的主流方式之一,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