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Nacos 計劃釋出v0.2版本,進一步融合Dubbo和SpringCloud生態

Nacos 計劃釋出v0.2版本,進一步融合Dubbo和SpringCloud生態

在近期的Aliware Open Source 成都站的活動上,阿里巴巴高階工程師邢學超(於懷)分享了Nacos v0.2的規劃和進度,並對Nacos v0.3的控制檯進行了預覽。Nacos v0.2將進一步融入Duboo和Spring Cloud生態,幫助開發者更好的在微服務場景下使用服務發現和動態配置管理。

嘉賓介紹:邢學超(於懷),Nacos開源專案主要推動者,負責阿里巴巴內部 configserver、skywalker和taokeeper產品的架構和研發,愛好程式碼、籃球、吉他和搖滾,還記得超哥給盲人小朋友寫的那首超溫暖的歌麼?- 

一、Nacos開源介紹

Nacos是一個更易於幫助構建雲原生應用的動態服務發現、配置和服務管理平臺,脫胎於承載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軟負載產品,並於今年7月對外開源。開源以來,獲得了來自社群的積極反饋,star數突破 1k 。

Nacos旨在將阿里巴巴在建設共享服務體系中使用的服務發現、配置及服務管理平臺貢獻給開源社群,通過打造Dubbo + Nacos的經典組合進一步釋放Dubbo在雲原生及Service Mesh時代中,在大規模微服務治理、流量治理、服務整合與服務共享等服務平臺能力建設上的威力,同時Nacos關注對主流開源社群,如Spring Cloud和Kubernetes雲原生體系的無縫對接與支援。該專案預計在7月中旬開放首個測試預覽版本,並計劃在0.8版本上,達到生產可用的狀態。此外,Nacos支援註冊中心和配置中心的分離部署,也關注上雲的saas化部署,實現雲下到雲上的平滑遷移。

Github專案主頁:

https://github.com/alibaba/nacos

Nacos官網:

http://nacos.io/ 

二、Nacos v0.2進度和規劃

Nacos + Dubbo, 雙中心重構,釋放威力

Dubbo2.7將對註冊中心和配置中心進行重構。註冊中心將只用於Endpoint的同步,進一步減輕註冊中心的儲存壓力,提高地址同步效率,同時緩解當前由於URL冗餘在大規模推送時造成的Consumer端記憶體計算壓力。配置中心將解決當前配置和地址資訊耦合的問題,通過抽象動態配置層,讓開發者可以對接微服務場景下更常用的、更專業的配置中心。這使得Nacos和Dubbo的完美融合成為可能,進一步釋放Dubbo在服務治理、流量治理、服務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威力。

Nacos + Spring Cloud,多層融入,無縫貼合

Nacos在技術社群已經啟動Nacos + Spring Cloud的工程,可無縫支援Spring Cloud,為Spring Cloud使用者提供更簡便的配置中心和註冊中心的解決方案,使用Nacos不用再僅僅為服務和配置就需要在生產上hold住 Eureka,Spring Cloud Config Server,Git,Consul 起碼四個開源產品。

Nacos v0.2,全方位註解,實現平滑遷移

在 Java 生態系統中,以 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 為代表的微服務框架,引入了全新的程式設計模型,包括:

  • 註解驅動(Annotation-Driven)

  • 外部化配置(External Configuration)

  • 自動裝配(Auto-Configure)

Nacos將在v0.2支援原生Spring、Spring Boot、Spring Cloud中關於服務發現、配置管理的原生配置,適配Spring Boot、Spring Cloud標準,此外Nacos還是支援以下註解。

三、Nacos 程式碼演示 & v0.3控制檯預覽

在分享中,於懷現場演示瞭如何快速執行一個Nacos應用、呼叫Nacos API、如何使用註解來執行Nacos。同時,Nacos v0.3加入了控制檯的功能,控制檯分為兩個內容,並會融合在一起:

1. 服務發現模組,包括服務上下線管理、服務權重、服務打標、服務健康資訊和服務元資訊的展現;

2. 配置模組,提供配置列表、監聽查詢、推送軌跡等功能。

控制面板

四、Nacos 社群介紹和招募計劃

Nacos強調社群化的發展與社群的多樣性,採取PMC和Committer機制來管理社群,鼓勵熱情、注重細節、積極參與社群活動、對專案感興趣的開發者參與到開源專案中來,希望在第一年就吸收至少超過5名來自其它公司的PMC,至少10名的外部Committer,依託於社群將產品做得更好,並計劃在19年年初和CNCF基金會或apache基金會溝通捐贈適宜,社群貢獻者會隨之進入基金會體系。


原文連結
本文為雲棲社群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