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安裝ubuntu12注意事項

安裝ubuntu12注意事項

安裝ubuntu12的起因:

本人的msi筆記本被偶從微星官網上升級了主機板驅動安裝包後,重啟後原來的win7系統就再也啟動不了了。各種微軟系統的PE,安裝盤都試過無法進入安裝介面。

在萬念俱灰之時,發現居然使用偶自己刻錄的ubuntu12的安裝盤可以啟動,並且順利進入ubuntu12的PE介面(也就是試用介面)。

注:嚴重懷疑是升級的驅動中更新了bios驅動或者是顯示卡驅動。

只能無奈使用了ubuntu12。

在安裝中其中有一步是發現有已經安裝的sda。詢問是否解除安裝,切記否。

還有這個筆記本的win7雖然啟動不了,但是安裝ubuntu12的時候還是會檢測出來,注意要選第三個其它,不要使用替換win7不然你的筆記本可能一直黑屏認不到硬碟了,並且需要以前的win98之類的安裝盤來載入一下。


後面的操作可以google,baidu網上的資源(確保你機器中的分割槽正確,不然把你其它盤的幾百G的資料刪掉,就杯具了!

如果已經備份完資料的童鞋,自然可以隨心所欲設定。(這個分割槽前一定要格外小心,去年7月偶安裝自己的T61筆記本時就吃過虧,還好沒什麼重要資料。

沒有使用的方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7649540.html

1 ubuntu沒有“其他盤”的概念
2 分割槽越簡單越好
3 建議分兩個區:/   /home
4 不用分交換空間,系統裝好後執行這個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swapspace 
5 你不用管軟體裝到哪裡,如果要徹底解除安裝 sudo apt-get --pruge remove 程式名 
6 百度搜索“菜鳥日記 linux分割槽方案”
7 到ubuntu中文論壇報到

使用方案

http://hi.baidu.com/pc_sun/item/2ec34519581eb522f6625ca7

ubuntu12.04安裝分割槽方案

電腦2塊硬碟,1T的裝Windows 8,另一塊500G的第一個分割槽約36G(以前Windows 7的系統分割槽)用來裝Ubuntu 12.04,實際分割槽如下:

/boot:200M

/swap:1G

/  :11G

/tmp:1G

/var:2G

/home:15G

/opt:6G

下面為專載資料。

一、各檔案及資料夾的定義

/bin:bin是binary(二進位制)的縮寫。存放必要的命令  存放增加的使用者程式。 /bin分割槽,存放標準系統實用程式。
/boot:這裡存放的是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檔案。存放核心以及啟動所需的檔案等
/dev:dev是device(裝置)的縮寫。存放裝置檔案.這個目錄下是所有LINUX的外部裝置,其功能類似DOS下的.sys和Win下的.vxd。在LINUX中裝置和檔案是用同種方法訪問的。例如:/dev/hda代表第一個物理IDE硬碟。
/etc:存放設定檔案。這個目錄用來存放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檔案和子目錄。
/home:使用者檔案的主目錄,使用者資料存放在其主目錄中
/lib:這個目錄裡存放著系統最基本的動態連結共享庫,存放必要的執行庫 存放庫檔案.其作用類似於Windows裡的.dll檔案。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式都需要用到這些共享庫。
/lost+found:這個目錄平時是空的,當系統不正常關機後,這裡就成了一些無家可歸的檔案的避難所。對了,有點類似於DOS下的.chk檔案。
/mnt:這個目錄是空的,系統提供這個目錄是讓使用者臨時掛載別的檔案系統。存放臨時的對映檔案系統,我們常把軟碟機和光碟機掛裝在這裡的floppy和cdrom子目錄下
/proc:這個目錄是一個虛擬的目錄,它是系統記憶體的對映,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訪問這個目錄來獲取系統資訊。也就是說,這個目錄的內容不在硬碟上而是在記憶體裡.存放儲存程序和系統資訊.
/root:系統管理員,也叫作超級許可權者的使用者主目錄。擁有系統控制的最大許可權。
/sbin:s就是SuperUser的意思,也就是說這裡存放的是一些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式。存放系統管理程式。
/tmp:存放臨時檔案的目錄
/var      包含系統產生的經常變化的檔案,例如印表機、郵件、新聞等假離線目錄、日誌檔案、格式化後的手冊頁以及一些應用程式的資料檔案等等。建議單獨的放在一個分割槽。這個目錄中存放著那些不斷在擴充著的東西,為了保持/usr的相對穩定,那些經常被修改的目錄可以放在這個目錄下,實際上許多系統管理員都是這樣乾的。順帶說一下系統的日誌檔案就在/var/log目錄中。
/var/log分割槽,是系統日誌記錄分割槽,如果設立了這一單獨的分割槽,這樣即使系統的日誌檔案出現了問題,它們也不會影響到作業系統的主分割槽。

/X11R6存放Xwindow系統
/dict      存放字典
/doc      存放追加的文件
/games存放遊戲和教學檔案
/include存放C開發工具的標頭檔案
/info      存放GNU資訊檔案
/local    存放本地產生的增加的應用程式
/man    存放線上幫助檔案
/share  存放結構獨立的資料
/src      存放程式的原始碼
/usr:這是個最龐大的目錄,包含了一般不需要修改的應用程式,命令程式檔案、程式庫、手冊和其它文件。我們要用到的很多應用程式和檔案幾乎都存放在這個目錄下。具體來說:
/usr/X11R6存放X-Windows的目錄;
/usr/bin存放著許多應用程式; 
/usr/sbin給超級使用者使用的一些管理程式就放在這;
/usr/doc這就是LINUX文件的大本營;
/usr/includeLINUX下開發和編譯應用程式需要的標頭檔案,在這找;
/usr/lib存放一些常用的動態連結共享庫和靜態檔案庫;
/usr/local這是提供給一般使用者的/usr目錄,在這安裝軟體最適合;
/usr/manman是什麼,對了是幫助。這裡就是幫助文件目錄啊!
/usr/srcLINUX開放的原始碼,就存在這個目錄,愛好者們別放過哦!

  這裡列出了最常見的目錄,根據LINUX發行套件的不同,目錄結構也是有一定差別的。

二、安全的分割槽方案原則

/boot分割槽,它包含了作業系統的核心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檔案,建這個分割槽是有必要的,因為目前大多數的PC機要受到BIOS的限制, 況且如果有了一個單獨的/boot啟動分割槽,即使主要的根分割槽出現了問題,計算機依然能夠啟動。這個分割槽的大小約在60MB—120MB之間。

/usr分割槽,是Linux系統存放軟體的地方,如有可能應將最大空間分給它。

/home分割槽,是使用者的home目錄所在地,這個分割槽的大小取決於有多少使用者。如果是多使用者共同使用一臺電腦的話,這個分割槽是完全有必要的,況且根使用者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使用者使用計算機,如對使用者或者使用者組實行硬碟限量使用,限制普通使用者訪問哪些檔案等。

/tmp分割槽,用來存放臨時檔案。這對於多使用者系統或者網路伺服器來說是有必要的。這樣即使程式執行時生成大量的臨時檔案,或者使用者對系統進行了錯誤的操作,檔案系統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為檔案系統的這一部分仍然還承受著讀寫操作,所以它通常會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發生問題。

  系統資料和普通使用者資料分離放置於不同的分割槽(即使用單獨的 home分割槽);不經常變化的系統資料和經常變化的系統資料分離放置於不同的分割槽(即使用單獨的usr 分割槽和var 分割槽)。基本上確定/home和/usr要分比較大的空間。

windows下的軟體基本在linux上是執行不了的,解決方法有3
1、linux上安裝winodws 虛擬機器
2、使用wine
3、使用linux下的代替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