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高併發請求的快取設計策略

高併發請求的快取設計策略

說明:轉載: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25580555/8826089前幾天,我司出了個簍子。當時正值某喜聞樂見的關鍵比賽結束,一堆人開啟我司app準備看點東西,結果從來沒有感受到過這麼多關注量的該功能瞬間幸福到眩暈,觸發了熔斷,結果就是大量興致沖沖開啟app準備看該比賽結果的人被迫刷了十分鐘三天前的野外跑酷,負責內容的人火大到直接罵娘。

雖然這個業務不是我負責,但是也跟相關的人聊了下情況,感慨了一下,於是有了這一篇文章。

1.為何需要快取?

在高併發請求時,為何我們頻繁提到快取技術?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磁碟IO和網路IO相對於記憶體IO的成百上千倍的效能劣勢。
做個簡單計算,如果我們需要某個資料,該資料從資料庫磁碟讀出來需要0.1s,從交換機傳過來需要0.05s,那麼每個請求完成最少0.15s(當然,事實上磁碟和網路IO也沒有這麼慢,這裡只是舉例),該資料庫伺服器每秒只能響應67個請求;而如果該資料存在於本機記憶體裡,讀出來只需要10us,那麼每秒鐘能夠響應100,000個請求。

通過將高頻使用的資料存在離cpu更近的位置,以減少資料傳輸時間,從而提高處理效率,這就是快取的意義。

2.在哪裡用快取?

一切地方。例如:

  • 我們從硬碟讀資料的時候,其實作業系統還額外把附近的資料都讀到了記憶體裡
  • 例如,CPU在從記憶體裡讀資料的時候,也額外讀了許多資料到各級cache裡
  • 各個輸入輸出之間用buffer儲存一批資料統一發送和接受,而不是一個byte一個byte的處理

上面這是系統層面,在軟體系統設計層面,很多地方也用了快取:

  • 瀏覽器會快取頁面的元素,這樣在重複訪問網頁時,就避開了要從網際網路上下載資料(例如大圖片)
  • web服務會把靜態的東西提前部署在CDN上,這也是一種快取
  • 資料庫會快取查詢,所以同一條查詢第二次就是要比第一次快
  • 記憶體資料庫(如redis)選擇把大量資料存在記憶體而非硬盤裡,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型快取,只是把整個資料庫快取了起來
  • 應用程式把最近幾次計算的結果放在本地記憶體裡,如果下次到來的請求還是原請求,就跳過計算直接返回結果

3.本次事故分析

回到本文開始的問題上,該系統是怎麼設計的呢?底層是資料庫,中間放了一層redis,前面的業務系統所需的資料都直接從redis裡取,然後計算出結果返回給app;資料庫和redis的同步另外有程式保證,避免redis的穿透,防止了程式裡出現大量請求從redis裡找不到,於是又一窩蜂的去查資料庫,直接壓垮資料庫的情況。從這個角度講,其實這一步是做的還可以的。

但是這個系統有兩個問題:
1.業務系統需要的資料雖然都在redis裡,但是是分開存放的。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前臺發起一個請求,後臺先去redis裡取一下標題,然後再取一下作者,然後再取一下內容,再取一下評論,再取一下轉發數等等……結果前臺一次請求,後臺要請求redis十幾次。高併發的時候,壓力一下被放大十幾倍,redis響應、網路響應必然會變慢。
2.其實做業務的那波人也意識到了這個情況可能發生,所以做了熔斷機制,另起了一個快取池,裡面放了一些備用資料,如果主業務超時,直接從快取池裡取資料返回。但是他們設計的時候沒想周全,這個備選池的資料過期時間設計的太長了,裡面居然還有三天前更新進去的資料,最終導致了一大波使用者刷出來三天前的野外生態小視訊……

說到這,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意識到他們最致命的一個問題:這個業務系統完全沒有考慮本地快取(也就是在業務伺服器記憶體裡做快取)。比如像我們這種app,一旦大量使用者同一時間湧進來,必定都是奔著少數幾個內容去的,這種特別集中的高頻次極少量資料訪問,又不需要對每個使用者做特化的,簡直就是在臉上寫上“請快取我”。
這時候,如果能在業務端做一層本地快取,直接把算好的資料本地存一份,那麼就會極大減少網路和redis的壓力,不至於當場觸發熔斷了。

4.淺談快取的那些坑

快取很有用,但是快取用不好也會埋很多坑:

快取穿透

快取穿透是說收到了一個請求,但是該請求快取裡沒有,只能去資料庫裡查詢,然後放進快取。這裡面有兩個風險,一個是同時有好多請求訪問同一個資料,然後業務系統把這些請求全發到了資料庫;第二個是有人惡意構造一個邏輯上不存在的資料,然後大量傳送這個請求,這樣每次請求都會被髮送到資料庫,可能導致資料掛掉。

怎麼應對這種情況呢?對於惡意訪問,一個思路是事先做校驗,對惡意資料直接過濾掉,不要發到資料庫層;第二個思路是快取空結果,就是對查詢不存在的資料仍然記錄一條該資料不存在在快取裡,這樣能有效的減少查詢資料庫的次數。

那麼非惡意訪問呢?這個要結合快取擊穿來講。

快取擊穿

上面提到的某個資料沒有,然後好多請求都被髮到資料庫其實可以歸為快取擊穿的範疇:對於熱點資料,當資料失效的一瞬間,所有請求都被下放到資料庫去請求更新快取,資料庫被壓垮。

怎麼防範這種問題呢?一個思路是全域性鎖,就是所有訪問某個資料的請求都共享一個鎖,獲得鎖的那個才有資格去訪問資料庫,其他執行緒必須等待。但是現在的業務都是分散式的,本地鎖沒法控制其他伺服器也等待,所以要用到全域性鎖,比如用redis的setnx實現全域性鎖。

另一個思路是對即將過期的資料主動重新整理,做法可以有很多,比如起一個執行緒輪詢資料,比如把所有資料劃分為不同的快取區間,定期分割槽間重新整理資料等等。這第二個思路又和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快取雪崩有關係。

快取雪崩

快取雪崩是指比如我們給所有的資料設定了同樣的過期時間,然後在某一個歷史性時刻,整個快取的資料全部過期了,然後瞬間所有的請求都被打到了資料庫,資料庫就崩了。

解決思路要麼是分治,劃分更小的快取區間,按區間過期;要麼是給每個key的過期時間加個隨機值,避免同時過期,達到錯峰重新整理快取的目的。

快取重新整理

說到重新整理快取,其實也有坑的。比如我之前的一份工作裡,有一次大活動,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所有的廣告位突然都變空白了。後來追查原因,所有的廣告素材都在快取裡,然後起了個程式,專門負責重新整理快取,每次把當前的素材全量重新整理。

壞就壞在這個全量上。因為大活動的時候流量極大,廣告更新壓力也很大,把負責提供更新素材的程式壓崩了。重新整理快取的程式在請求時,收到了一個返回結果Null。接下來就喜聞樂見了,重新整理程式根據這個null,清空了整個快取,所有廣告素材都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