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使用尾註新增參考文獻並刪除尾註中的橫線和空格

使用尾註新增參考文獻並刪除尾註中的橫線和空格

此篇文章參考了網上相關內容,在此致謝。

新增參考文獻的方法很多,最麻煩的估計就是一個一個地寫編號,然後對應到參考文獻頁中寫全了。可能,最簡單方法是用自動編號加上交叉引用。在這裡,介紹用尾註實現。這種方法,相對於自動編號加交叉引用要麻煩一些,但有其優點,比如,當滑鼠指到正文引用處會提示引用的文獻。

經過實踐,只要按照如下的步驟即可完成: (1)在引用處,進入“引用”項中,點開“腳註”右下角的箭頭: 然後選擇“插入”即可。這時,游標定位到文件結尾處,你能看到一個帶虛線框的編號,即參考文獻的編號,將該參考文獻內容寫完。注意,雙擊該編號則游標定位到引用處;雙擊引用處編號則游標定位到參考文獻內容處。因此,推薦一邊寫論文一邊寫參考文獻。
注意選擇尾註處於節的結尾。然後在尾註處新增一個“節分隔符”就可以繼續新增致謝等內容了。 (2)往後的參考文獻引用,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項中“插入尾註”即可,編號自動,不需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多處引用同一篇參考文獻時,不能採用“插入尾註”的方法,採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項中的“交叉引用”,配置如Figure2所示。對於交叉引用的編號,需要人為新增中括號,並設定為上標形式(“shift”+“ctrl”+“=”)。如果有新的參考文獻引用插入或刪除,需要“更新域”,確保交叉引用的編號也隨之修改(尾註編號自動修改)。

(3)當整篇論文寫完,參考文獻引用也完成後,需要在編號上新增中括號,這將使用“開始”項中的“替換”功能。對於尾註,將“

^e”替換為“[^&]”(如果是腳註,則將“^f”替為“[^&]”),但是替換時“不限定格式”要處於灰色狀態。如圖2所示。替換時,最好將游標定位在文件最前,然後選擇“全部替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後來有新的參考文獻插入引用時,最好是先將游標定位到該插入的引用前,然後“查詢下一處”,最後選擇“替換”,切記不要直接“全部替換”!

刪除尾註中的橫線和空格:

老版本的word:

“頁面檢視” ,選擇“檢視->普通”進入普通檢視。

按“檢視->腳註”,此時編輯介面分為兩個部分,下面的編輯框是尾註編輯框。

選擇尾註編輯框中的“尾註”下拉框,選擇“尾註分隔符”,出現一條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再選擇“尾註延續分隔符”,也會出現一條橫線(這是尾註分頁時會出現的很長的橫線),選擇該橫線,刪除它。此時如果關閉退回到頁面檢視的話,你會發現剛才刪除“尾註分隔符”和“尾註延續分隔符”位置分別都有空行,所以請在關閉之前,請分別在刪除這兩橫線後馬上在其“段落”對話方塊中設定“行距”為“固定值”“0.7 磅”,注意磅的前面有一空格,還有“尾註延續標記”也同樣設定。關閉後,再按“檢視->頁面”切換回來。

新版本的word:

選擇檢視-草稿-引用-顯示備註-選擇下方尾註中德“尾註分隔符”

刪除橫線分隔符

返回頁面檢視,尾註橫線分隔符消失不見!

此時如果關閉退回到頁面檢視的話,你會發現剛才刪除“尾註分隔符”和“尾註延續分隔符”位置分別都有空行,所 以請在關閉之前,請分別在刪除這兩橫線後在下拉框中選擇尾註標記,在“段落”對話方塊中設定“行距”為“固定值”“0.7 磅”,注意磅的前面有一空格,還有“尾註延續標記”也同樣設定。關閉後,再按“檢視->頁面”切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