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重磅 | 2017年ACM Fellow中有9名華人當選,華人強勢亮相!

重磅 | 2017年ACM Fellow中有9名華人當選,華人強勢亮相!

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ACM在官網最新公佈了2017年最新當選的Fellow,人數一共54名,來自加拿大、中國(包括香港)、丹麥、德國、瑞士、英國和美國的大學、公司和研究中心。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2017年的Fellow的專業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圖形學、高效能運算、人機互動、感測器網路和無線網路等領域,他們的工作都在各自的領域中被廣泛引用。

ACM主席Vicki L. Hanson表示:“當選Fellow意味著加入ACM最高級別成員團體,這個精英團體的人數不到ACM總會員的1%。”

ACM的成員近10萬人,ACM Fellow由同行評選,當選Fellow是極高的專業榮譽,當選者的成就對全球經濟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ACM Fellow也是全世界計算和資訊科技從業者的標杆和領袖。

值得一提,2016年當選的ACM Fellow有53位,其中僅有兩位華人,一位是微軟的黃學東博士,另一位是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周志華教授也是其中唯一的中國本土學者(2016年ACM合影)。

0?wx_fmt=jpeg

2017年的54位ACM Fellow中,出現了9名華人,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的楊強教授、伯克利的馬毅教授、聯想CTO芮勇博士。

2017年ACM Fellow名單(標註為華人名單)

1.Lars Birkedal

Aarhus大學

對編譯器和程式驗證系統的語義和邏輯基礎做出了貢獻

2. Gabriel H. Loh

AMD

對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堆疊技術的貢獻

3. Edouard Bugnion

EPFL

對虛擬機器做出了貢獻

4. Tomás Lozano-Pérez

MIT

對機器人學、運動規劃、幾何演算法及應用做出了貢獻

5. Margaret Burnett

俄勒岡州立大學

對終端使用者軟體工程、理解軟體中的性別偏見、擴大對計算的參與做出了貢獻

6. Clifford A. Lynch

網路資訊聯盟

對圖書館自動化、資訊檢索、學術交流、資訊政策做出了貢獻。

7. 張世富(Shih-Fu Chang)

哥倫比亞大學

對於大規模多媒體內容識別和多媒體資訊檢索的貢獻

8.馬毅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對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的低維模型的理論和應用作出貢獻

9 Edith Cohen

谷歌研究院

為網路和大資料高效演算法的設計做出貢獻

10. Andrew K. McCallum

馬薩諸塞大學艾摩斯特分校

對以結構化資料進行機器學習以及科學交流創新做出了貢獻。

11. Dorin Comaniciu

西門子醫療

對機器智慧、診斷成像、影象引導干預和計算機視覺做出了貢獻。

12. Silvio Micali

MIT

為密碼學科學奠定了複雜性理論基礎做出了變革性工作。

13. Susan M. Dray

Dray & Associates

聯合創立了 ACM SIGCHI 並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典型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和評估實踐。

14. Andreas Moshovos

多倫多大學

對高效能架構(包括記憶體依賴性預測和偵聽一致性)做出了貢獻。

15. Edward A. Fox

Virginia Tech

對資訊檢索和數字圖書館的貢獻

16. Gail C. Murphy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為軟體工程推薦人和程式理解做出了貢獻。

17. Richard M. Fujimoto

喬治亞理工學院

對並行和分散式離散事件模擬的貢獻

18. Onur Mutlu

ETH Zurich

對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尤其是記憶體系統做出了貢獻。

19. Shafi Goldwasser

MIT

為密碼學科學奠定了複雜性理論基礎做出了變革性工作。

20. Nuria Oliver

Vodafone/Data-Pop Alliance

對於人類行為的概率多模式模型以及在智慧互動系統中的使用做出了貢獻。

21. Carla P. Gomes

康奈爾大學

建立計算可持續性領域,為人工智慧做出基礎性的貢獻。

22. Balaji Prabhakar

斯坦福大學

開發大規模資料中心網路和社會網路的演算法和系統

23. Martin Grohe

亞琛工業大學

對電腦科學中的邏輯、資料庫理論、演算法和計算複雜性做出了貢獻。

24. Tal Rabin

IBM研究院

對密碼學基礎做出了貢獻,包括多方計算,簽名,閾值和主動協議設計。

25. Aarti Gupta

普林斯頓大學

對系統分析和驗證技術及向工業界實踐轉移做出了貢獻。

26. K. K. Ramakrishnan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對於擁塞控制、網路和虛擬專用網路的作業系統支援的貢獻。

27. Venkatesan Guruswami

CMU

對演算法編碼理論、偽隨機性和近似優化的複雜性做出了貢獻。

28. Ravi Ramamoorthi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對計算機圖形渲染和基於物理的計算機視覺的貢獻

29. Dan Gusfield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對組合優化和演算法計算生物學的貢獻

30. Yvonne Rogers

倫敦大學學院

對人機互動和human-centered技術做出了貢獻。

31. Gregory D. Hager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對基於視覺的機器人和計算機增強介入醫學的貢獻。

32.芮勇

聯想集團

對影象、視訊及多媒體分析、理解、檢索做出了貢獻。

33. Steven Michael Hand

谷歌

對虛擬機器和雲端計算做出了貢獻。

34. Bernhard Schölkopf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

對機器學習理論和實踐作出了貢獻。

35. Mor Harchol-Balter

CMU

對分散式計算系統性能建模和分析的貢獻

36. Steven M. Seitz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對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學的貢獻

37. Laxmikant Kale

伊利諾斯州厄巴納大學香檳分校

開發新的並行程式設計技術及其在高效能運算應用中的部署。

38. Michael Sipser

MIT

對計算複雜度,特別是隨機計算和電路複雜度做出了貢獻。

39. Michael Kass

英偉達

對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學特別是優化和模擬做出了貢獻。

40. Anand Sivasubramaniam

賓州州立大學

為資料中心和高階計算機系統的電源管理做出貢獻

41. Angelos Dennis Keromytis

DARPA

對系統和網路安全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貢獻。

42. Mani B. Srivistav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對感測器網路,移動個人感測和網路物理系統做出了貢獻。

43. Carl Kesselm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對高效能運算,分散式系統和科學資料管理的貢獻。

44. Alexander Vard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對糾錯碼理論與實踐及其在複雜性理論中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45. Edward Knightly

Rice University

對多使用者無線區域網,服務不足地區的無線網路以及跨層無線網路做出了貢獻。

46. Geoffrey M. Voelk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對系統,網路和安全性的經驗性測量和分析作出貢獻

47.Craig Knoblock 

南加州大學 

對人工智慧,語義網路和語義資料整合的貢獻

48.Martin D.F. Wong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對於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演算法方面的貢獻

49.Insup Lee

賓夕法尼亞大學

對於組合實時排程和執行時驗證的理論和實踐貢獻

50.楊強

港科技大學

對人工智慧和資料探勘的貢獻

51.Wenke Lee

佐治亞理工學院

對系統和網路安全,入侵和異常檢測以及惡意軟體分析的貢獻

52.翟成祥(ChengXiang Zhai)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對資訊檢索和文字資料探勘的貢獻

53.Li Erran Li

優步科技

為設計和分析無線網路做出貢獻,改進架構,吞吐量和分析

54.張愛東(Aidong Zhang)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

對生物資訊學和資料探勘的貢獻

往屆當選的華人Fellow如下

畢業於大陸高校的ACM Fellow

李 凱(1998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正教授

韓家煒(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美國UIUC大學正教授

姜 濤(2007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美國UC Riverside大學正教授

李 明(2006年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加拿大Waterloo正教授

張 暉(2005年當選):北京大學 美國CMU大學正教授

叢京生(2009年當選):北京大學 美國UCLA大學正教授

鄧小鐵(2008年當選):清華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高光榮(2007年當選):清華大學 美國Delaware大學正教授

蔡進一(2001年當選):復旦大學 美國Winsconsin-Madison大學正教授

沈向洋(2006年當選):東南大學 微軟亞洲研究院前院長

翟樹民(2010年當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IBM Almaden 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巨集江(2007年當選):鄭州大學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CTO

張麗霞(2006年當選):黑龍江大學 美國UCLA大學計算機系正教授

李 凱(1998年當選):吉林大學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正教授

樊文飛(2012年當選):北京大學 英國愛丁堡大學正教授

張曉東(2012年當選):北京工業大學 俄亥俄州立大學正教授[1] 

高 文(2013年當選):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裴 健(2015年當選): 上海交通大學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機系正教授

劉雲浩(2015年當選):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

周志華(2016年當選): 南京大學 電腦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其中, 我國著名學者高文教授為第一位當選時在中國大陸任職的ACM Fellow。

關於ACM

0?wx_fmt=jpeg

ACM(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是世界性的計算機從業員專業組織,創立於1947年,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性及教育性計算機學會。ACM在全球擁有近10萬名成員,遍及學術界、工業界、研究和政府領域的學生和計算機專業人員。

ACM主辦了8個主要獎項來表彰計算機領域的技術和專業成就。最高獎項為圖靈獎(Turing Award),常被形容為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

ACM成員的最高榮譽是Fellow(會士)。

ACM將於2018年6月23日在舊金山舉行的年度頒獎晚宴上正式表徵2017年的Fellow。

0?wx_fmt=jpeg

文章編輯:人工智慧技術社群

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