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路理論基礎知識(二)鏈路聚合

網路理論基礎知識(二)鏈路聚合

                                                         鏈路聚合

前言:

        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使用者對骨幹網路的頻寬及可靠性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PS.2016年在江X容X遇到過類似提升鏈路可靠性的需求,當即做了CSS和VRRP兩種冗餘機制)。而在常用手段中,使用更牛B的裝置增加頻寬,裝置昂貴,這種方式有時候不被企業所接受。

        採用鏈路聚合技術可以在不進行硬體升級的情況下,通過將多個物理介面繫結為一個邏輯介面,來達到增強鏈路頻寬的目的(PS.2017年6月在基X通X,在兩臺S5720交換機上使用埠聚合技術,用4臺自組網裝置充當2條網線,配置交換機埠聚合後,使用jperf測自組網裝置與裝置之間的吞吐量,明顯成倍增加)。另,在實現了帶大頻寬的目的的同時,鏈路聚合採用備份鏈路的機制,可以有效提高裝置之間鏈路的可靠性。

鏈路聚合模式

        鏈路聚合包含兩種模式:手動負載均衡模式和靜態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鏈路匯聚控制協議)模式。

        手工負載分擔模式下,Eth-Trunk的建立、成員介面的加入由手工配置,沒有鏈路聚合控制協議的參與。該模式下所有活動鏈路都參與資料的轉發,平均分擔流量,因此稱為負載分擔模式。如果某條活動鏈路故障,鏈路聚合組自動在剩餘的活動鏈路中平均分擔流量(一條聚合鏈路可以包含多條成員鏈路,在ARG3系列路由器和X7系列交換機上預設最多為8條)當需要在兩個直連裝置間提供一個較大的鏈路頻寬而裝置又不支援LACP協議時,可以使用手工負載分擔模式。ARG3系列路由器和X7系列交換機可以基於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或者基於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或者基於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進行負載均衡。(這句我也沒體會,書上抄的)

       在靜態LACP模式中,鏈路兩端的裝置相互發送LACP報文,協商聚合引數。協商完成後,兩臺裝置確定活動介面和非活動介面。在靜態LACP模式中,需要手動建立一個Eth-Trunk口,並新增成員口。LACP協商選舉活動介面和非活動介面。靜態LACP模式也叫M:N模式。M代表活動成員鏈路,用於在負載均衡模式中轉發資料。N代表非活動鏈路,用於冗餘備份。如果一條活動鏈路發生故障,該鏈路傳輸的資料被切換到一條優先順序最高的備份鏈路上,這條備份鏈路轉變為活動狀態。

       兩種鏈路聚合模式的主要區別是:在靜態LACP模式中,一些鏈路充當備份鏈路。在手動負載均衡模式中,所有的成員口都處於轉發狀態。

以上是對於鏈路聚合的一些基本介紹。下一張,我將總結例項,記錄配置埠聚合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