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產品體驗報告——準備工作思維導圖+模板轉載

產品體驗報告——準備工作思維導圖+模板轉載

PS:圖片另存之後可以放大觀看
思維導圖以及模板均整理、轉載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裡寫圖片描述

(一)產品概述

(1)體驗環境

對於app來說,無非就是體驗產品所用的機型,系統,然後app版本,體驗時間,體驗人等方面的資訊。

(2)產品的概括或簡介說明

這個就是簡單幾句話概括一下這個app是什麼,用來幹嘛的。

注意:有心的話,在這裡還可以闡述一下你對這個app的品牌的想法,比如說這個app的logo你是怎麼看的,這個logo能夠傳達什麼樣的理念或者資訊,同時也可以順帶貼上官方的 slogan,然後說說你對這個slogan的看法,從而對產品有一個巨集觀層面的判斷。

(3)產品定位

產品定位就是:為誰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或功能,解決的是這些目標使用者的什麼需求。

把這個闡釋清楚之後,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使用者需求分析。即產品既然是這樣定位的,那麼我們就要知道這個“誰”到底是誰,我們是通過“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誰”的“什麼需求”的。

(4)使用者需求分析

A 使用者是誰——“誰”

搞清楚到底哪些人是產品的目標使用者。

B 使用者特徵——“誰”

目標使用者的特徵,角色分析,使用者畫像等。

C 目標使用者的需求——“什麼需求”

講清楚這些使用者現在有什麼樣的需求,然後當前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市場廣闊,需求量大,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但是當前市場上的產品或者服務無法很好地滿足這個需求,甚至根本無法滿足這個需求;那麼使用者就需要一個更好的產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需要一個更好的產品,這裡就自然引出了這個app的解決需求的方案或辦法。

D解決方案——“什麼辦法”

由於使用者的這些需求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無法得到更好地滿足,那麼這個產品提供了一個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來更好的滿足這個需求。

這裡主要從兩方面去談:一個是核心功能點,即在核心功能上有什麼樣的特色創新或者優勢的地方能夠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服務;另外一個效果體驗方面的,無論是視覺或者互動方面,又有哪些更好的體驗。

注意:這裡的解決方案不需要結合產品介面來具體闡釋,只需要簡單羅列出這個app所能提供的解決辦法(功能或服務)即可。

E 使用者使用場景

既然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套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就要分析使用者一般會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我們的產品,這款產品的使用者使用場景有哪些,分別又是怎樣的情況。

(5)市場狀況現狀和分析

關於市場狀況的分析,之前在你準備的時候已經獲得了很多資料,在app annie等地方查詢的資料就可以用來分析當前的市場現狀,並且給出一些個人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A 行業分析——

當下的市場狀況是怎樣的,行業的現狀如何,這個市場多大,使用者需求量如何,發展空間怎樣,將來會不會成為新的風口?也就是根據資料,談談對這個市場未來的一些個人看法,並給出理由。

比如說當前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市場廣闊,需求量大,然後同質化產品較少,是一個不錯的拓展機會
B 市場資料(產品資料)——

這個app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如何,與主要競爭對手的比較。然後根據比較得出一些結論和你的建議。

(二)產品分析

(1)產品結構圖

根據你對產品的瞭解,把app的產品結構圖畫出來,通過結構圖你就能得出這個app的各個功能所在的層級,核心功能的深淺,功能是如何分類規劃的。

然後根據這個結論,你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哪些功能的分類比較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功能入口放的太深,不易被使用者知曉,哪些不重要的功能又放在很明顯的地方,這裡就可以提出你對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2)使用者使用流程圖

你是使用者,你把所有的功能都熟悉了之後,把使用者的使用流程圖畫出來,通過流程圖你就看到使用者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哪些功能。

在這裡就不需要繼續展開,因為下一步在進行功能體驗分析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根據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去體驗app的功能。

注意:

A、如果一個app只是專注於解決一個需求,那麼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基本上就只有一條,那麼根據這條路線進行分析即可;

B、但是如果這個app比較複雜,功能很多,能夠解決的需求也比較多,那麼使用者使用流程圖的路線可能也會有很多條,這個時候你不可能所有的路線都去進行分析,你只需要挑少數幾個核心需求的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進行分析即可。

舉例來說,淘寶app的功能很多,那麼你就可以著重分析實現購物的這個流程;而對於拍賣、淘寶頭條、聚划算可能就暫時不要去涉及,畢竟這個app包含的功能太多,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全方位分析的。人家運營這個app也是需要依靠很多的團隊,你想全部涉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可以擷取其中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使用者使用流程的路線進行分析,這樣也更容易專注,儘量不要大而全,大而全則很難深!
(3)功能體驗分析

這個應該算是體驗報告中最重要的地方

在這裡,你就需要根據前面的使用者使用流程圖中的步驟,採用任務走查法,在需要經歷的頁面中逐個去走一遍,在這個過程中看看有哪些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清晰地瞭解到使用者在實現需求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哪些事情,使用哪些功能。那麼在這時候你就需要從兩個層面對這個過程進行分析:

1、巨集觀層面:這個就是在整體上對所有頁面進行一個把握和分析。比如,某個需求或任務對使用者來說是否有必要?完成這個任務是否走的路程太長?核心功能點的入口是否放的太深?在這裡你就是需要從巨集觀層面把功能或者體驗方面的優缺點講清楚,對於缺點方面要給出建議,說說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2、具體層面:這個就是對單獨的頁面進行逐頁分析。比如功能方面的問題,某個頁面的存在是否多餘或雞肋?這個功能放在這個頁面是否合適?或者體驗方面的問題,這個其實在你做準備的時候已經進行了記錄,比如,某個按鈕是否引導性夠強?按鈕會不會出現誤導?視覺方面會不會有干擾?頁面會不會很難看?互動是否夠明確?這裡要注意的是,對於體驗方面要注重第一感覺。同樣,無論是功能還是體驗方面的優缺點,都需要講出來,對於缺點方面要給出建議,說說要怎麼做才能更好。

注意:

在做產品功能體驗分析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是按照使用者體驗的五要素這個角度來做的:

戰略層——這一層面分析的是產品的使用者目標和產品目標,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分析,這個類似上面說的使用者需求分析,包括使用者畫像,使用者需求,產品的定位,產品的特色等等。
範圍層——從產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務層面來分析,包括產品有哪些主要功能,逐個分析這些主要功能,並且說明這些功能之間的關係。
結構層——這裡就需要畫一個產品的結構圖或者架構圖,分析產品各個功能所在的層級,功能的深淺,功能的入口,功能之間的關係,功能的分類,並且逐一分析其中的優缺點。
框架層——這裡主要就是對產品的介面設計,導航設計,以及資訊設計進行分析,並得出優缺點。
表現層——這裡就是分析產品UI,即配色,整體風格,頁面佈局等等方面的優缺點。
不過我認為根據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來體驗產品功能的思路會更合適,這更符合一個普通使用者使用產品的邏輯思路(也許產品經理的思路會跟產品普通使用者的思路不同,但是我們應該考慮的正是普通使用者的思路),並且對於比較複雜的app來說,如果從五要素層面去分析,那麼分析的內容將會很多很複雜,並且容易流於表面;但是如果從使用者使用流程路線來分析,提取幾個核心路線去分析,那麼也就會更專注更深入,對於產品也就更有益。

當然,如果你就是要從使用者體驗五要素層面去分析,那麼你也可以在事先先確定你想要分析的是哪個或者哪幾個主要功能,然後再根據五要素去分析這些功能,這樣也是可以的。反正就是儘量避免大而全。

還是那句話:大而全就很難精,流於表面的分析是沒什麼意義的。

(三)競品分析

在對app本身進行了深入分析之後,那麼就需要與競品進行橫向方面的分析了。

對於競品分析,你還是可以從兩個角度去進行:

1、巨集觀層面:需要了解這個app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當下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這個其實在之前市場現狀分析的時候已經提到了)?競爭對手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或者解決方案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者解決類似的問題?競爭對手的優缺點有哪些?對於我們有什麼借鑑作用?

2、具體層面:競爭對手有什麼優秀的功能?我們與競爭對手的功能差異在哪?UI或者互動方面有什麼區別和可參考借鑑的地方?通過比較這些得出我們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注意:在這裡對競爭對手的分析不需要太細緻,一般來說把競爭對手戰略層面、功能層面以及體驗層面的優缺點羅列出來,然後在旁邊附上對於我們的產品的參考價值,即我們如何參考借鑑競爭對手的優缺點。

(四)使用者意見

從app store,知乎等等相關渠道去搜索關於使用者對於產品的評論意見方面的資訊,挑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羅列出來即可,目的是為了藉助其他使用者的評論來論證前面你的產品功能體驗方面的一些說法,並不需要進行分析,不過可以附上你對這些使用者意見的一些總結,比如說大家都任務某個功能好或者不好,大家都覺得有什麼問題或者產品哪個地方很舒服等等。

(五)如果我是PM

此時,如果把自己定位在這個產品的PM角度,那麼我們就需要站在戰略層面對產品進行一個分析。

這個分析算是對產品的總結性的建議,需要站在更高層面去思考產品的問題和提出建議,比如說對產品的方向有一個更新的思考,對產品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見地,未來有沒有什麼可開拓的新策略等等方面。

同時,你也可以總結自己對這個app以及競爭對手產品的使用感想,說說對使用者群體市場的理解,以及有沒有什麼可以深入挖掘的需求。

注意:如果你對產品以及行業的把握還不夠,那麼這裡最好還是不要涉及過於戰略性的內容,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變成班門弄斧了。

(六)運營

對於運營方面來說,在產品體驗報告裡面可以省略。一方面這是產品體驗報告;另一方面,你作為局外人,在不熟悉產品的運營規劃的情況下,是很難去把握這個運營思路的,而且這也需要豐富的經驗。

不過,稍微提一些你的建議倒也是可以的。

到了這裡,產品體驗報告的寫作框架就算是規劃好了,後面要做的就是專注於具體的內容,然後把內容填進報告之中即可。

當然,這個框架只是一個通用的框架,對於產品體驗報告來說,你還需要考慮報告面向的物件,物件不同,寫作和思考的方式會有所不同,側重點也是有區別的。

但是我覺得總體的思路大抵如此,根據物件不同,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個總體思路的基礎上進行修改調整即可。